镜中看到四不像
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听泳儿的专辑,因为近几年,泳儿推出的都是翻唱专辑,不是排斥翻唱,只是对于她翻唱这件事一直有所保留。关于泳儿的翻唱专辑,倒也没想到2014年她无心推出的翻唱专辑《爱 情歌》会有如此大的市场凡响,结果就让她走上了翻唱的不归路,这一来一去,翻唱作品接踵而至,若是算上《镜像》专辑,三年间也已经推出了2.5张翻唱专辑,这个发行频率一点都不低。可惜的是,以为HI-FI翻唱是一条能够为泳儿带来音乐事业再发展的全新路子,实际上,在《爱 情歌》之后的《风 情歌》却遭遇了滑铁卢,那是任谁怎么美化也无法遮掩的事实,而如今的《镜像》也没有因为翻唱而加分,反而还受累于翻唱,终究HI-FI路线的翻唱也没有能拯救泳儿。
泳儿这一条音乐之路走得十分地不顺畅,且越走越迷失。纵然尝遍了各种路线,玩转了各类音乐风格,甚至还推出过《接近天空的地方》、《我自在》这种带有独立性质的专辑,却也没有找到方向。始终,出道了多年的泳儿还是在摸索,终究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只好什么都试试,什么都唱唱,这才会有了今天的翻唱专辑。表面上看泳儿在音乐上不同的尝试当然是大胆创新,挑战自我,内里不过是黔驴技穷,继续到处乱撞,说不定能撞出个花开富贵。其实让花开不难,难就难在让花一直开,泳儿也不是没有尝过走红的滋味,好景不长而已,而她的翻唱专辑也不是没有受关注,《爱 情歌》就很受欢迎,只是到了《风 情歌》就止步不前而已。如今的泳儿总有一种回到原点的尴尬,贸然再来一张翻唱专辑不是不可以,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又不想舍弃翻唱的路线,所幸就来一张新歌加翻唱专辑,于是《镜像》就诞生了。
但,《镜像》专辑还是尴尬的,能够以这样的形式推出俨然已经要放弃口碑,更多的只是想服务市场。本意上是既要照顾到对新歌有所期盼的粉丝,也照顾到对泳儿翻唱有需求的“发烧友”,所以是两边的市场都想讨好。可惜的是将这两个市场生硬地兼容在一起很容易让一张专辑变成“四不像”,让专辑性质发生扭曲,倘若品质再跟不上就是变相地在砸自己的招牌,《镜像》专辑就正是如此。
会关注《镜像》专辑完全是出于对泳儿新歌的期待,与翻唱专辑无关。一直认为,泳儿的声音很适合HIFI效果,可是在翻唱这件事上她一直找不到要领,又或者说,选歌也好,重编也好都不能让这些被翻唱的作品脱胎换骨,尤其是《风 情歌》专辑,当时只是看了选歌就已经失去了兴趣,何况听了之后并没有在其中找到任何共鸣。如今来到《镜像》专辑的时候,五首的翻唱作品又延续了从前的从前,一方面选歌并不令人欣喜,邓丽君的《南海姑娘》、王菲的《天空》、许美静的《城里的月光》都被无数人翻唱过,尽管文案上说泳儿选的这些歌曲对她都有很大的意义,但也无法改变没有新意的事实。另一方面,编曲的效果不尽人意,虽然都尽可能保留了原作的韵味、精髓,却也不是想象,不是没有惊喜,而是惊喜中的惊要多过喜。一如《南海姑娘》因为爵士元素的关系歌曲变得风情万千,不说违和,却不见得好,这是南海姑娘离开家乡在上海夜总会打工的版本?翻唱容祖儿《特别嘉宾》,太过慵懒不是一件好事,有了氛围也破坏了原作的情怀。《天空》、《城里的月光》没有在大基调上改动,加入了很多的细节,《天空》加入了鼓、萧的演奏,歌曲弥漫出了古香的色调,编曲很新鲜,可惜泳儿唱得略显沉闷,没有灵气,而《城里的月光》相对比较平稳,中规中矩,所幸这个月光不太冷。整体而言,翻唱部分并不能为《镜像》专辑提神,也难以加分,甚至还有拖后腿的嫌疑。
说《镜像》专辑的翻唱部分拖后腿,拖的就是新歌的后腿。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没有听泳儿唱新歌,唱情歌,唱流行,又还是因为翻唱作品太出戏,使得《镜像》专辑中为数不多的新歌格外抢耳。当然,这些都是主观因素,客观来说,四首新歌的品质性的确不俗,甚至要优于泳儿过往的许多作品。《四不像》、《我的情书》都是典型的港式情歌作品,胜在旋律出彩,记忆点鲜明,印象中已经很久没有被泳儿这类作品给打动了,上一次应该是在《快乐眼泪》专辑的时候,换言之也是五年前的事情了。泽日生创作的《浮沙之路》也给人以很大的惊喜,听下来整首歌一点都不泽日生的风格,反而很有陈辉阳的特色,泽日生能交出一首很不泽日生的作品实属难得,重点是品质性、可听性都不弱,跳脱了《四不像》、《我的情书》的流行线,也没有过分标榜个性而令人感到疏远,一切都刚好。至于《独一无二》这首歌,早前看电视剧《无双谱》的时候就已经被洗脑无数,这种略带中国风的作品凄美、动听,属于大路之作好在不俗气。事实证明了,泳儿不是唱不好情歌,而是一直以来并没得到有效资源,她根本就不需要进行各种不必要的尝试,流行情歌还是一条好的出路,前提是资源配置要跟得上,到底还是要回到论资源重要性的轨道上。
很是遗憾,泳儿《镜像》中的新歌再好也拯救不了被翻唱的拖累。忍不住要想,《镜像》专辑为何就不能以EP的形式推出,就非要东拼西凑地用翻唱作品填充成一张大碟作品,还要是一张只有九首歌,多首一首歌就会“死”的大碟作品。最可怕的是,整张专辑品质参差不齐,性质凌乱,又国语又广东话,又原创又翻唱,根本就是不伦不类,最终也只能沦为一张典型的四不像专辑。
泳儿这一条音乐之路走得十分地不顺畅,且越走越迷失。纵然尝遍了各种路线,玩转了各类音乐风格,甚至还推出过《接近天空的地方》、《我自在》这种带有独立性质的专辑,却也没有找到方向。始终,出道了多年的泳儿还是在摸索,终究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只好什么都试试,什么都唱唱,这才会有了今天的翻唱专辑。表面上看泳儿在音乐上不同的尝试当然是大胆创新,挑战自我,内里不过是黔驴技穷,继续到处乱撞,说不定能撞出个花开富贵。其实让花开不难,难就难在让花一直开,泳儿也不是没有尝过走红的滋味,好景不长而已,而她的翻唱专辑也不是没有受关注,《爱 情歌》就很受欢迎,只是到了《风 情歌》就止步不前而已。如今的泳儿总有一种回到原点的尴尬,贸然再来一张翻唱专辑不是不可以,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又不想舍弃翻唱的路线,所幸就来一张新歌加翻唱专辑,于是《镜像》就诞生了。
但,《镜像》专辑还是尴尬的,能够以这样的形式推出俨然已经要放弃口碑,更多的只是想服务市场。本意上是既要照顾到对新歌有所期盼的粉丝,也照顾到对泳儿翻唱有需求的“发烧友”,所以是两边的市场都想讨好。可惜的是将这两个市场生硬地兼容在一起很容易让一张专辑变成“四不像”,让专辑性质发生扭曲,倘若品质再跟不上就是变相地在砸自己的招牌,《镜像》专辑就正是如此。
会关注《镜像》专辑完全是出于对泳儿新歌的期待,与翻唱专辑无关。一直认为,泳儿的声音很适合HIFI效果,可是在翻唱这件事上她一直找不到要领,又或者说,选歌也好,重编也好都不能让这些被翻唱的作品脱胎换骨,尤其是《风 情歌》专辑,当时只是看了选歌就已经失去了兴趣,何况听了之后并没有在其中找到任何共鸣。如今来到《镜像》专辑的时候,五首的翻唱作品又延续了从前的从前,一方面选歌并不令人欣喜,邓丽君的《南海姑娘》、王菲的《天空》、许美静的《城里的月光》都被无数人翻唱过,尽管文案上说泳儿选的这些歌曲对她都有很大的意义,但也无法改变没有新意的事实。另一方面,编曲的效果不尽人意,虽然都尽可能保留了原作的韵味、精髓,却也不是想象,不是没有惊喜,而是惊喜中的惊要多过喜。一如《南海姑娘》因为爵士元素的关系歌曲变得风情万千,不说违和,却不见得好,这是南海姑娘离开家乡在上海夜总会打工的版本?翻唱容祖儿《特别嘉宾》,太过慵懒不是一件好事,有了氛围也破坏了原作的情怀。《天空》、《城里的月光》没有在大基调上改动,加入了很多的细节,《天空》加入了鼓、萧的演奏,歌曲弥漫出了古香的色调,编曲很新鲜,可惜泳儿唱得略显沉闷,没有灵气,而《城里的月光》相对比较平稳,中规中矩,所幸这个月光不太冷。整体而言,翻唱部分并不能为《镜像》专辑提神,也难以加分,甚至还有拖后腿的嫌疑。
说《镜像》专辑的翻唱部分拖后腿,拖的就是新歌的后腿。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没有听泳儿唱新歌,唱情歌,唱流行,又还是因为翻唱作品太出戏,使得《镜像》专辑中为数不多的新歌格外抢耳。当然,这些都是主观因素,客观来说,四首新歌的品质性的确不俗,甚至要优于泳儿过往的许多作品。《四不像》、《我的情书》都是典型的港式情歌作品,胜在旋律出彩,记忆点鲜明,印象中已经很久没有被泳儿这类作品给打动了,上一次应该是在《快乐眼泪》专辑的时候,换言之也是五年前的事情了。泽日生创作的《浮沙之路》也给人以很大的惊喜,听下来整首歌一点都不泽日生的风格,反而很有陈辉阳的特色,泽日生能交出一首很不泽日生的作品实属难得,重点是品质性、可听性都不弱,跳脱了《四不像》、《我的情书》的流行线,也没有过分标榜个性而令人感到疏远,一切都刚好。至于《独一无二》这首歌,早前看电视剧《无双谱》的时候就已经被洗脑无数,这种略带中国风的作品凄美、动听,属于大路之作好在不俗气。事实证明了,泳儿不是唱不好情歌,而是一直以来并没得到有效资源,她根本就不需要进行各种不必要的尝试,流行情歌还是一条好的出路,前提是资源配置要跟得上,到底还是要回到论资源重要性的轨道上。
很是遗憾,泳儿《镜像》中的新歌再好也拯救不了被翻唱的拖累。忍不住要想,《镜像》专辑为何就不能以EP的形式推出,就非要东拼西凑地用翻唱作品填充成一张大碟作品,还要是一张只有九首歌,多首一首歌就会“死”的大碟作品。最可怕的是,整张专辑品质参差不齐,性质凌乱,又国语又广东话,又原创又翻唱,根本就是不伦不类,最终也只能沦为一张典型的四不像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