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汤歌词赏析

《喝汤》——戴荃歌词浅析
《喝汤》——一首让听者起鸡皮疙瘩的歌;戴荃——一个有信仰的流行歌手,初听其音,惊奇震撼,再听其词,纵泪共鸣,话不多说,入题!
“悲喜爱恨愁痛
齐了煎汤”
不俗即仙骨,多情即佛心。词首两句,眼光犀利,观点新颖,跳出生死之外,简短总结人生,是为“不俗”,然作者冷中含“热”,用情至多:悲喜交加、爱恨难分、愁痛相伴,这六种感情一字一字吐唱出来,语速极慢,音调极长,听了浑身起疙瘩,就是让你明白,亲历生死之间,需把人间百味尝遍,再难,也得慢慢品,齐了煎汤。谁煎?孟婆,别误会,这汤料还是自己加的。
“奈何黄泉三生
遗憾放手忘断
罢了喝汤”
黄泉路、奈何桥、三生石,这是前生、今世与来生的分界,是非对错,善恶因果,在此一齐算清。还有未完成的愿?还有未见过的人?还有错误未来得及改正?罢了!人人都有不了了之,放下我执,喝汤,来世重来。
“ 遗情宿命五味尝过独差这一番
浮生恨晚 放一页柳枝
看一眼忘川
举杯喝完”
“遗情”那是死者相对于生者的,所谓宿命,则是到终点所发出仅对自己的慨叹,一生画卷完完全全地摆在眼前,悲喜愁苦全在画面上,难免信了这就是“命”,然而世间给予的五味品尽,唯差这一味,乃自己所酿,饮之可谓圆满。饮否?再回首看看:浮生恨晚,此“恨”字用得极好,古今谁人不恨?何事不恨?“书到用时方恨少”,“恨不相逢未嫁时”,恨月“长向别时圆”,“长恨绵绵无绝期”,这“恨”不仅仅是遗憾、还有不甘、还有悲怆、还有“氐惆和不安”(见戴荃另一首歌曲《悟空》)。既然留不住,那就放吧,最后一眼看忘川,就着腥红遍野,曼陀花开,举杯喝完。这一碗下去,亦未尝不是种释然,与前世做了个了断。
“ 江头明月琵琶亭
一曲悲歌万古情
欲识当时断肠处
只应江水是遗声
是遗声”
这是宋代刘敞的诗,月下琵琶曲,满满中国风,这也是戴荃作品最大的特色之一,作者融合了京剧腔把此诗唱了出来,伴有琵琶声,低回婉转,感情充沛,征服了许多人。寻常天空一片月,千古琵琶万腔情,这是在说三生的情状;又来人间,前世记忆可否寻得?空空如也,唯有江水知道,这是今生的写照。
“ 奈何黄泉三生
遗憾放手望断”
此处歌词重复,既是呼应开头,又是照应三世流转,轮回宿命之感由此可见。
“尘缘长路 一生冷暖 只留独梦残
此生恨我回首忘情薄
离时人已淡
来世再谈”
黄粱一梦,庄周梦蝶,休说看透,莫道参悟,生生死死大梦境,昨日梦说禅,今日禅说梦,谁能讲清楚?前生既饮孟婆汤,回首自然“忘情薄”,又道是缘会必至分离,有命咸归于死,有缘来世自会再续。
“啊
浮生恨晚 放一页柳枝
看一眼忘川
举杯喝完
放一页柳枝 看一眼忘川
举杯喝完”
这是本首歌词的又一重复地方,重复是歌词中的常见现象,有加强语气,突出感情的作用,而作者以此作结,既像在说今生,又似在说来世:再看一看,再想一想,再琢磨琢磨,其轮回的意味妙不可言。
汤,人人要喝,那一步,人人要走,只是味道如何?剂量多少?这就不得而知了。在某个时间之前,无论你懂得多少佛道儒理,仍然还是无法廓然无累、超然物外,缘何?用作者所展现的佛教观点来讲,只有经历人间疾苦,才能解脱众生之苦;只有心中曾有挂碍,才能了然自在;只有播撒小爱,才能大爱无疆。世事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唯有经历一番,才有资格喝那碗汤。
微博:郭鼎ing 简介:思故在
《喝汤》——一首让听者起鸡皮疙瘩的歌;戴荃——一个有信仰的流行歌手,初听其音,惊奇震撼,再听其词,纵泪共鸣,话不多说,入题!
“悲喜爱恨愁痛
齐了煎汤”
不俗即仙骨,多情即佛心。词首两句,眼光犀利,观点新颖,跳出生死之外,简短总结人生,是为“不俗”,然作者冷中含“热”,用情至多:悲喜交加、爱恨难分、愁痛相伴,这六种感情一字一字吐唱出来,语速极慢,音调极长,听了浑身起疙瘩,就是让你明白,亲历生死之间,需把人间百味尝遍,再难,也得慢慢品,齐了煎汤。谁煎?孟婆,别误会,这汤料还是自己加的。
“奈何黄泉三生
遗憾放手忘断
罢了喝汤”
黄泉路、奈何桥、三生石,这是前生、今世与来生的分界,是非对错,善恶因果,在此一齐算清。还有未完成的愿?还有未见过的人?还有错误未来得及改正?罢了!人人都有不了了之,放下我执,喝汤,来世重来。
“ 遗情宿命五味尝过独差这一番
浮生恨晚 放一页柳枝
看一眼忘川
举杯喝完”
“遗情”那是死者相对于生者的,所谓宿命,则是到终点所发出仅对自己的慨叹,一生画卷完完全全地摆在眼前,悲喜愁苦全在画面上,难免信了这就是“命”,然而世间给予的五味品尽,唯差这一味,乃自己所酿,饮之可谓圆满。饮否?再回首看看:浮生恨晚,此“恨”字用得极好,古今谁人不恨?何事不恨?“书到用时方恨少”,“恨不相逢未嫁时”,恨月“长向别时圆”,“长恨绵绵无绝期”,这“恨”不仅仅是遗憾、还有不甘、还有悲怆、还有“氐惆和不安”(见戴荃另一首歌曲《悟空》)。既然留不住,那就放吧,最后一眼看忘川,就着腥红遍野,曼陀花开,举杯喝完。这一碗下去,亦未尝不是种释然,与前世做了个了断。
“ 江头明月琵琶亭
一曲悲歌万古情
欲识当时断肠处
只应江水是遗声
是遗声”
这是宋代刘敞的诗,月下琵琶曲,满满中国风,这也是戴荃作品最大的特色之一,作者融合了京剧腔把此诗唱了出来,伴有琵琶声,低回婉转,感情充沛,征服了许多人。寻常天空一片月,千古琵琶万腔情,这是在说三生的情状;又来人间,前世记忆可否寻得?空空如也,唯有江水知道,这是今生的写照。
“ 奈何黄泉三生
遗憾放手望断”
此处歌词重复,既是呼应开头,又是照应三世流转,轮回宿命之感由此可见。
“尘缘长路 一生冷暖 只留独梦残
此生恨我回首忘情薄
离时人已淡
来世再谈”
黄粱一梦,庄周梦蝶,休说看透,莫道参悟,生生死死大梦境,昨日梦说禅,今日禅说梦,谁能讲清楚?前生既饮孟婆汤,回首自然“忘情薄”,又道是缘会必至分离,有命咸归于死,有缘来世自会再续。
“啊
浮生恨晚 放一页柳枝
看一眼忘川
举杯喝完
放一页柳枝 看一眼忘川
举杯喝完”
这是本首歌词的又一重复地方,重复是歌词中的常见现象,有加强语气,突出感情的作用,而作者以此作结,既像在说今生,又似在说来世:再看一看,再想一想,再琢磨琢磨,其轮回的意味妙不可言。
汤,人人要喝,那一步,人人要走,只是味道如何?剂量多少?这就不得而知了。在某个时间之前,无论你懂得多少佛道儒理,仍然还是无法廓然无累、超然物外,缘何?用作者所展现的佛教观点来讲,只有经历人间疾苦,才能解脱众生之苦;只有心中曾有挂碍,才能了然自在;只有播撒小爱,才能大爱无疆。世事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唯有经历一番,才有资格喝那碗汤。
微博:郭鼎ing 简介:思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