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史册温柔不肯 下笔都太狠——烟花易冷单首点评
历经了长达十多年的小天王小天后们风风火火的“争斗”之后,流行乐坛终究归于沉寂——这是不争的事实。
光阴多无情,一晃好多年。犹记得当初,周杰伦刚刚在学生群体中掀起风暴的样子。风云人物,争议太多。当一切纷扰归于平静,回首向时,似乎才能愈加清晰地摸清周氏音乐的脉络。
客观来说,周杰伦的音乐才华所覆盖的领域是相当广泛的。R&B、嘻哈、蓝调、中国风……就是我这样一个音乐方面的纯.门外汉也能一口气列举很多。犹记得这些年一直流传的事实真相:其实当初周董的音乐理想并非当一个台前的歌手,而是幕后音乐人。他把写的歌推荐给A Mei等已成名歌手,却并未被采用。最后被吴宗宪发掘——也给宪哥写过歌——干脆自己创作自己唱,于是就惊艳爆红了。人生就是如此戏剧性。功利地说,如果周杰伦一开始就一帆风顺地搞幕后,应该不会有如今的身家地位,毕竟华语乐坛的大萧条谁也阻止不了。但,并不是说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歌手,当初励志做幕后的想法就是错误的。现在来说,我认为他当初的定位就是十分精准的。
扯远了硬拉回来。虽说周董的其他稍显“时髦”的曲风在稍微年长一些的听众眼里或许会存有争议。但其中国风的部分一定是最广受认可的曲风之一。要说周氏中国风也的确厉害,御用词人方文山虽说也是多面手,但在中国风方面尤为擅长。而说到他们俩合作的中国风歌曲,最受欢迎的恐怕是最早的《东风破》吧,然后还有登陆过春晚舞台的《青花瓷》。终于回到了主题我就直接说了:这张跨时代我不喜欢,包括之前一张魔杰座。个人都觉得一般。但是这张专辑里的《烟花易冷》,我认为被看低了。当然,这里面有一定的历史因素。
回想当年,这张专辑刚出的时候,烟花易冷就是作为中国移动合作方面的歌曲出现的。若没记错,当时的传播范围并不像其他歌曲那么广泛。而好不容易放出来,没多久又被禁播了。当时众说纷纭,有说太伤感导致不良影响被禁的;有说审核有问题被禁的;还经历过改名为《伽蓝雨》……好在现在是彻底解禁了。
再说这首歌本身,虽说是周董每专必有的中国风歌曲,但它本身却是有些怪的。像如此悲伤凄美的歌曲,在周董的唱作生涯里找不出第二个。且演唱风格也一改往日“模糊难辨”的唱法。而老搭档方文山更是借着这个讲述凄美的古老故事的机会把堆砌辞藻的机会发挥到了极致。坦白来说,这首词作的一般。因为你会发现,纵使周董这次已经唱的这么清楚了,你仍难记住那些刻意雕琢的语句。当我们抽掉这首词,回归最古典的中国乐器去演奏——例如一把古筝。其中纯粹的婉转绝美便会立时显现,你绝对会被该曲的惊艳所折服。所以说,周杰伦确实是当代难得的音乐天才。他身上兼有很多时髦的、外来的东西,但是对于传统的、古典的中国音乐也颇有造诣。
对于那标志性的每专必有的批评“周杰伦永远是一个调调”,我笑笑,我的理解:这正是其成为歌手而导致的禁锢。相信周杰伦自己也清楚,所以他最初的定位是作一个幕后音乐制作人。因为他的音乐才华广博,若不同方面由最擅长不同风格的歌手分别演绎,自然会是另一番风味,一如陈奕迅的《淘汰》。然而历史选择了由周一个人演唱,所以时间久了——十多年啊,你自然会觉得大多是一个调调。正如方文山的词再好,同样的风格写了十几年,你也会觉得不及初见。
最后吐槽一下烟花易冷的MV,特地去查了一下不是周董自己执导的。那画风……简直是上世纪80年代TVB棚拍风,不忍直视。
光阴多无情,一晃好多年。犹记得当初,周杰伦刚刚在学生群体中掀起风暴的样子。风云人物,争议太多。当一切纷扰归于平静,回首向时,似乎才能愈加清晰地摸清周氏音乐的脉络。
客观来说,周杰伦的音乐才华所覆盖的领域是相当广泛的。R&B、嘻哈、蓝调、中国风……就是我这样一个音乐方面的纯.门外汉也能一口气列举很多。犹记得这些年一直流传的事实真相:其实当初周董的音乐理想并非当一个台前的歌手,而是幕后音乐人。他把写的歌推荐给A Mei等已成名歌手,却并未被采用。最后被吴宗宪发掘——也给宪哥写过歌——干脆自己创作自己唱,于是就惊艳爆红了。人生就是如此戏剧性。功利地说,如果周杰伦一开始就一帆风顺地搞幕后,应该不会有如今的身家地位,毕竟华语乐坛的大萧条谁也阻止不了。但,并不是说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歌手,当初励志做幕后的想法就是错误的。现在来说,我认为他当初的定位就是十分精准的。
扯远了硬拉回来。虽说周董的其他稍显“时髦”的曲风在稍微年长一些的听众眼里或许会存有争议。但其中国风的部分一定是最广受认可的曲风之一。要说周氏中国风也的确厉害,御用词人方文山虽说也是多面手,但在中国风方面尤为擅长。而说到他们俩合作的中国风歌曲,最受欢迎的恐怕是最早的《东风破》吧,然后还有登陆过春晚舞台的《青花瓷》。终于回到了主题我就直接说了:这张跨时代我不喜欢,包括之前一张魔杰座。个人都觉得一般。但是这张专辑里的《烟花易冷》,我认为被看低了。当然,这里面有一定的历史因素。
回想当年,这张专辑刚出的时候,烟花易冷就是作为中国移动合作方面的歌曲出现的。若没记错,当时的传播范围并不像其他歌曲那么广泛。而好不容易放出来,没多久又被禁播了。当时众说纷纭,有说太伤感导致不良影响被禁的;有说审核有问题被禁的;还经历过改名为《伽蓝雨》……好在现在是彻底解禁了。
再说这首歌本身,虽说是周董每专必有的中国风歌曲,但它本身却是有些怪的。像如此悲伤凄美的歌曲,在周董的唱作生涯里找不出第二个。且演唱风格也一改往日“模糊难辨”的唱法。而老搭档方文山更是借着这个讲述凄美的古老故事的机会把堆砌辞藻的机会发挥到了极致。坦白来说,这首词作的一般。因为你会发现,纵使周董这次已经唱的这么清楚了,你仍难记住那些刻意雕琢的语句。当我们抽掉这首词,回归最古典的中国乐器去演奏——例如一把古筝。其中纯粹的婉转绝美便会立时显现,你绝对会被该曲的惊艳所折服。所以说,周杰伦确实是当代难得的音乐天才。他身上兼有很多时髦的、外来的东西,但是对于传统的、古典的中国音乐也颇有造诣。
对于那标志性的每专必有的批评“周杰伦永远是一个调调”,我笑笑,我的理解:这正是其成为歌手而导致的禁锢。相信周杰伦自己也清楚,所以他最初的定位是作一个幕后音乐制作人。因为他的音乐才华广博,若不同方面由最擅长不同风格的歌手分别演绎,自然会是另一番风味,一如陈奕迅的《淘汰》。然而历史选择了由周一个人演唱,所以时间久了——十多年啊,你自然会觉得大多是一个调调。正如方文山的词再好,同样的风格写了十几年,你也会觉得不及初见。
最后吐槽一下烟花易冷的MV,特地去查了一下不是周董自己执导的。那画风……简直是上世纪80年代TVB棚拍风,不忍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