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辑看金在中如何区别于普罗泡菜音乐

转自自己的微博@蘑菇不知道叫什么好 长文wwwwwwwww 转载请私信
“金在中的音乐,是不是真的不合他自己本土韩国人的口味?”
首先论证这个问题的可能性:
一方面从各方评价来看,很多人对新专辑的第一反应就是“哇!简直不像韩国做的音乐!好有欧美范!”,回看无论是从专辑本身摇滚主打的定位,还是作曲制作人大部分都来自欧美,或者是单挑出来我自己的最爱run away那种恢弘大气、画面感极强、有别于黑泡和靡靡小情歌的尝试,都足以显现出这是一张完全不落入韩国现在流行音乐俗套的、有自己想法的专辑。
另外一方面再说我自己,每次说起自己回坑经历都觉得似魔似幻,已经在诸如nightcall这种欧美dj remix作品和日本如nujabes这种jazz hippop中摸爬滚打了四年的我,偶然打开了大魔王www的con,前面中二的开场部分略过,打开butterfly张口的瞬间我立刻双膝跪地召回了失踪思念的迷妹魂;举这个例子不是说音乐按地区能分出高低贵贱,而是想说一个人听某一种音乐久了就会习惯那一种音乐,而之所以一首普罗韩文歌都听不下去的我能再一次双膝跪在大魔王面前,我觉得是因为他的音乐的确有别于韩国当下流行,而更靠近更个性和独立的欧美音乐。
再来说说就我自己补番加上上一次脱饭以前看着他一起走过的经历,为什么他的音乐会成为现在这样。
最近为了剪视频,重新过了一遍三声音1和2的部分,除了自虐了一番掉了好几滴迷妹眼泪之外,我发现他那两年的状态,从我看来真的就是用“蜷缩起来沉默着,看着整个世界,然而整个世界又都与他无关”来概括,悲伤和孤独这两件事情,乍一看对于谁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然而我真的感谢于他就像凤凰涅槃一样的那几年。在那几年困难时期、通告极少的情况下,他刚好关起门来,从十八岁开始就一刻不停的赶通告上公演的日子戛然而止,他得以褪去一定的热度,审视这个世界,也审视自己,是真的认真的思考了许多问题,所以最后才会选择了摇滚。
说真的,以他的词曲创作水平、加上在韩国歌坛那么多年的经历,随手写个大热口水歌简直分分钟,然而还是做了这样的歌,做了摇滚。我认真觉得这样挺好的,我不止一次在看他在舞台上唱摇滚的时候感叹过,能这样自由的唱摇滚,唱他想唱的歌,这真是太好了。
我不是专业做音乐的,但我觉得事情大都相通:写歌的话长远来看得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出世,守住自己内心最想做的并倾尽所有的去做,不问世事不求回报,然后才是入世,写出分享、写出共鸣,用自己的音乐去感染和改变这个世界。
反观金在中的一辑和mini专,更多的是完全的自我,我的抗争,我的宣泄,我的爱情,我的信仰——将近十年的时间,他被出道即登顶的热烈推着走、被日本和韩国两家最大公司的定位推着走、被无数次推到风口浪尖、又被重重的摔入深渊,他太需要一个突破口,来表达、来呐喊、来自己给自己重新定位。所以才应运而生了《I》这张mini专,你看多明显,这张专辑叫《I》啊,他借自己的手,给自己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我还记得我跟朋友安利mini专和www的时候,朋友问的都是“金在中这两年发生什么了?”,由此可见这两张是带有多么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倾向。
而到了如今的二辑,这些自我的部分有逐渐收敛的趋势,从“表达”逐渐的向“分享”靠拢,带着我想要和你分享我听的音乐、我所看到的世界、我爱的人、我的生活,这样一种感觉而诞生的二辑,我在评论和安利的过程中,更多地看到有人说“虽然听不懂歌词说些什么,但光是听就不自觉流泪了”,All that Glitters、Run Away、Love You to Death等好几首都得到了这样的共鸣,而安利的时候路人小伙伴的反应也就变成了“这首歌真的是金在中唱的?!令人窒息!”这样的反应,从关注他的人,更多的变成了关注他的音乐。但却又不乏Good Luck这样表达自我的歌,你看mini专里面的Mine,是骇人的爆炸,是爆发式的抗争,而Good Luck则是带着金在中特有的调皮和不羁,仿佛一抹鼻子一抬眼的讽刺和桀骜。所以就我的感觉,二辑相比较下来,更有种以柔克刚,以巧制敌的感觉。
最后再说说,金在中现在这样的音乐到底好不好。就这个问题,我特别想简单直截了当地回一个字“好”,然而本着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我还是想说说为什么我觉得好。
首先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是金在中自己的音乐,是他自己喜欢的、真正梦想的音乐,所以作为一个职业迷妹,能让他投入其中并找到无穷快乐的作品,无论如何我都会说一句好。
再说之前从小伙伴那里偷师过来的她的感悟,无论华语音乐还是韩国音乐或者是欧美音乐,经久不衰的那些,不会是站立在神坛俯视众生上曲高和寡的,更不会是烂到街头巷尾张嘴就能来的口水low歌,总结起来,那些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大俗。大俗不是个贬义词,我把它拆分开来说,大俗就是那种,能够引起大众广泛共鸣的,却又不为了讨好听众而媚俗的音乐。而这种音乐哪里来,我觉得要套回我之前说的出世和入世的概念,首先你得有自己的坚持和倾尽所有的喜爱,立为曲风之根基,没有这根基的音乐则若水上浮萍,流行走向哪里便飘向哪里,不出个三五年就不见踪影了;而有了这根基之后也不能全然沉浸于自我的世界,毕竟就我看来,音乐其本身,从发源到现今的发展,都重在一个分享、重在一个求知音、求共鸣,有人听入耳则称其为音。而大俗的音乐,终究会成为整个流行趋势的先锋,带领流行趋势的转向。
你说金在中?他有自己的坚持,我从不担心他会走向媚俗,而从二辑来看,他也开始更多的注重共鸣,越来越多又能自赏、也能共赏的音乐。所以即使粉丝走了又来新的一批,只要音乐在,吸粉的能力自然就在这里,可别忘了他自身自带小说一般的传奇人生,再加上玛丽苏都不敢这么写的神颜,简直是自带满点的属性又捡到了橙色传奇装备。
所以不多说,该刷音的刷音,该买专辑的买专辑,该花痴的花痴,路人粉来来去去可千万别忧愁,金在中大风大浪这么多年,虽然爱撒娇看起来敏感又没安全感,但实际上他可是自己作为自己的底气,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淡然多了。能多吸点本质音饭再好不过啦,想看到钻石被挖掘出来,在阳光折射下各种耀眼的骄傲吗wwwww 答应我别走开,三辑之后更精彩:)
“金在中的音乐,是不是真的不合他自己本土韩国人的口味?”
首先论证这个问题的可能性:
一方面从各方评价来看,很多人对新专辑的第一反应就是“哇!简直不像韩国做的音乐!好有欧美范!”,回看无论是从专辑本身摇滚主打的定位,还是作曲制作人大部分都来自欧美,或者是单挑出来我自己的最爱run away那种恢弘大气、画面感极强、有别于黑泡和靡靡小情歌的尝试,都足以显现出这是一张完全不落入韩国现在流行音乐俗套的、有自己想法的专辑。
另外一方面再说我自己,每次说起自己回坑经历都觉得似魔似幻,已经在诸如nightcall这种欧美dj remix作品和日本如nujabes这种jazz hippop中摸爬滚打了四年的我,偶然打开了大魔王www的con,前面中二的开场部分略过,打开butterfly张口的瞬间我立刻双膝跪地召回了失踪思念的迷妹魂;举这个例子不是说音乐按地区能分出高低贵贱,而是想说一个人听某一种音乐久了就会习惯那一种音乐,而之所以一首普罗韩文歌都听不下去的我能再一次双膝跪在大魔王面前,我觉得是因为他的音乐的确有别于韩国当下流行,而更靠近更个性和独立的欧美音乐。
再来说说就我自己补番加上上一次脱饭以前看着他一起走过的经历,为什么他的音乐会成为现在这样。
最近为了剪视频,重新过了一遍三声音1和2的部分,除了自虐了一番掉了好几滴迷妹眼泪之外,我发现他那两年的状态,从我看来真的就是用“蜷缩起来沉默着,看着整个世界,然而整个世界又都与他无关”来概括,悲伤和孤独这两件事情,乍一看对于谁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然而我真的感谢于他就像凤凰涅槃一样的那几年。在那几年困难时期、通告极少的情况下,他刚好关起门来,从十八岁开始就一刻不停的赶通告上公演的日子戛然而止,他得以褪去一定的热度,审视这个世界,也审视自己,是真的认真的思考了许多问题,所以最后才会选择了摇滚。
说真的,以他的词曲创作水平、加上在韩国歌坛那么多年的经历,随手写个大热口水歌简直分分钟,然而还是做了这样的歌,做了摇滚。我认真觉得这样挺好的,我不止一次在看他在舞台上唱摇滚的时候感叹过,能这样自由的唱摇滚,唱他想唱的歌,这真是太好了。
我不是专业做音乐的,但我觉得事情大都相通:写歌的话长远来看得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出世,守住自己内心最想做的并倾尽所有的去做,不问世事不求回报,然后才是入世,写出分享、写出共鸣,用自己的音乐去感染和改变这个世界。
反观金在中的一辑和mini专,更多的是完全的自我,我的抗争,我的宣泄,我的爱情,我的信仰——将近十年的时间,他被出道即登顶的热烈推着走、被日本和韩国两家最大公司的定位推着走、被无数次推到风口浪尖、又被重重的摔入深渊,他太需要一个突破口,来表达、来呐喊、来自己给自己重新定位。所以才应运而生了《I》这张mini专,你看多明显,这张专辑叫《I》啊,他借自己的手,给自己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我还记得我跟朋友安利mini专和www的时候,朋友问的都是“金在中这两年发生什么了?”,由此可见这两张是带有多么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倾向。
而到了如今的二辑,这些自我的部分有逐渐收敛的趋势,从“表达”逐渐的向“分享”靠拢,带着我想要和你分享我听的音乐、我所看到的世界、我爱的人、我的生活,这样一种感觉而诞生的二辑,我在评论和安利的过程中,更多地看到有人说“虽然听不懂歌词说些什么,但光是听就不自觉流泪了”,All that Glitters、Run Away、Love You to Death等好几首都得到了这样的共鸣,而安利的时候路人小伙伴的反应也就变成了“这首歌真的是金在中唱的?!令人窒息!”这样的反应,从关注他的人,更多的变成了关注他的音乐。但却又不乏Good Luck这样表达自我的歌,你看mini专里面的Mine,是骇人的爆炸,是爆发式的抗争,而Good Luck则是带着金在中特有的调皮和不羁,仿佛一抹鼻子一抬眼的讽刺和桀骜。所以就我的感觉,二辑相比较下来,更有种以柔克刚,以巧制敌的感觉。
最后再说说,金在中现在这样的音乐到底好不好。就这个问题,我特别想简单直截了当地回一个字“好”,然而本着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我还是想说说为什么我觉得好。
首先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是金在中自己的音乐,是他自己喜欢的、真正梦想的音乐,所以作为一个职业迷妹,能让他投入其中并找到无穷快乐的作品,无论如何我都会说一句好。
再说之前从小伙伴那里偷师过来的她的感悟,无论华语音乐还是韩国音乐或者是欧美音乐,经久不衰的那些,不会是站立在神坛俯视众生上曲高和寡的,更不会是烂到街头巷尾张嘴就能来的口水low歌,总结起来,那些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大俗。大俗不是个贬义词,我把它拆分开来说,大俗就是那种,能够引起大众广泛共鸣的,却又不为了讨好听众而媚俗的音乐。而这种音乐哪里来,我觉得要套回我之前说的出世和入世的概念,首先你得有自己的坚持和倾尽所有的喜爱,立为曲风之根基,没有这根基的音乐则若水上浮萍,流行走向哪里便飘向哪里,不出个三五年就不见踪影了;而有了这根基之后也不能全然沉浸于自我的世界,毕竟就我看来,音乐其本身,从发源到现今的发展,都重在一个分享、重在一个求知音、求共鸣,有人听入耳则称其为音。而大俗的音乐,终究会成为整个流行趋势的先锋,带领流行趋势的转向。
你说金在中?他有自己的坚持,我从不担心他会走向媚俗,而从二辑来看,他也开始更多的注重共鸣,越来越多又能自赏、也能共赏的音乐。所以即使粉丝走了又来新的一批,只要音乐在,吸粉的能力自然就在这里,可别忘了他自身自带小说一般的传奇人生,再加上玛丽苏都不敢这么写的神颜,简直是自带满点的属性又捡到了橙色传奇装备。
所以不多说,该刷音的刷音,该买专辑的买专辑,该花痴的花痴,路人粉来来去去可千万别忧愁,金在中大风大浪这么多年,虽然爱撒娇看起来敏感又没安全感,但实际上他可是自己作为自己的底气,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淡然多了。能多吸点本质音饭再好不过啦,想看到钻石被挖掘出来,在阳光折射下各种耀眼的骄傲吗wwwww 答应我别走开,三辑之后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