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对话 心花怒放
虽然很不想说林俊杰这些年几乎保持一年一张唱片是高产的表现,可是在大家都按兵不动的大市场环境中,林俊杰的高调、高效率、高曝光的确能令很多人羡慕。当然,这个也是羡慕不来的,毕竟靠了一个好码头,财大气粗不说,还愿意在背后无限量支持,更重要的是林俊杰也很争气,有才还有号召力,不管认可与否,总之他是目前在台湾发展的歌手中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一位,根本就不需要“三张握手五张抱抱”的营销策略一样能拿下年度销售冠军,并且这一拿就连续拿了三年,十足的气势如虹,天下无敌。
如果我是唱片公司的老板,旗下有这么一个既有才又有市场号召力的歌手,我又怎么会不愿意为他不间断地推出唱片?我还恨不能一年为他推出两张甚至更多的唱片。这是一句玩笑话,毕竟唱片公司、歌手允许,市场都不允许,这是最大的现实。不过说真的,作为林俊杰的粉丝真的有福气,不仅仅每一年都能听到“主子”的新作,且每一年的新作还有着不同的“花样”,能在不同的方面、角度带来全新的视觉、听觉冲击。而能够做到这一点也的确很不容易,特别是对于主流歌手来说。
主流歌手玩“花样”很容易出现的尴尬就在于提出的理念很响亮,但是真正的成品与理想的效果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噱头。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林俊杰《和自己对话》专辑提出的“3D”声效这个理念的时候,还是迟疑了一下。不敢妄下定论到底是不是噱头,于是便把专辑听了个遍,一心想要感受一下这个效果,最终是失望而归。没有感受到所谓的“3D”效果不说,还会不免抱怨这张专辑的录制太粗糙,一度怀疑自己听到的版本是不是劣质版,否则怎么会出现声音时大时小甚至听不清的情况。
不知者无罪,因为没有细读文案,不知道林俊杰《和自己对话》专辑玩的是“Dummy Head”录音技术,自然一开始也就没有用耳机去聆听这张专辑,才导致出现了之前的最差听感。没错,用“Dummy Head”录制的唱片必须要用耳机聆听才能听到这犹如身临其境的效果。不说林俊杰的这个“Dummy Head”这个技术有没有很专业,这也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内容,值得肯定的是林俊杰是第一个将这种录音技术用于华语流行唱片之中的歌手,而用耳机聆听这张专辑也的确能感受到这个技术带出的绝妙效果。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用功放喇叭听《弹唱》的时候会出现声音大小不均的问题,实际上林俊杰就在营造与听众零距离接触的氛围感,这种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的声音效果形成了360度的立体环绕,仿若林俊杰弹着吉他从你身边走到右边,从前边走到后边,总之就是围绕着你在唱歌,这也就是所谓的“3D”声效。使用“Dummy Head”录音技术的好处在于高保真地锁住了录音现场的氛围感,能够让戴耳机的听者犹如置身在录音现场之中,因此,除了《弹唱》这首歌外,专辑中的《Too Bad》、《序曲:海边 初》、《序曲:海边 终》、《你,有没有过》(Live House版)等这些现场实感性很强的作品还是比较好的将这一技术的效果放大,特别是《序曲:海边》相关的两首作品,听到海浪声已经不算什么,就连海风呼呼的吹声都能听得很清楚,仿若就是在耳边不停地吹。就实际而言,这个“3D”立体声效并不算是噱头,毕竟这是能够令人切身感触到的效果,林俊杰的诚意还是做到了十足。
也正是因为强调了“3D”的声效,《和自己对话》整张专辑才加入了很多的《序曲》以及各种场合录音的作品。这样听起来的确显得琐碎、凌乱,但是不要忘了,《和自己对话》专辑还有着另一个主题,即“林俊杰直面自我,重新定义自己与音乐”,因此,整张专辑的零碎又因为这个主题而形成一个整体。《和自己对话》可以视为这是林俊杰剖析自我内心,呈现生活常态、本真自我的一张专辑。林俊杰在不同的地方唱着不同的歌曲,他就是在为自己而唱,他就是在与自己对话,然后他再把这些歌曲,这些片段收集在一起就有了这样一张专辑。不过相对而言,专辑的这个主题性并不算太强,好在恰到好处地辅助了“3D”实验声效这个概念性使得整张专辑的零碎变成了统一,也就无伤大雅。
回到音乐的本质上,《和自己对话》是一张很纯粹的流行专辑,大多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流行性以及悦耳性,换言之林俊杰并没有在这次的专辑中进行太多的尝试,甚至是基本没有尝试,保留了流行作品最本质的风貌。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林俊杰的创作依然在水准之上,这个很难得,特别在创作量如此大的情况下,所以专辑中的《关键词》、《只要有你的地方》、《独舞》等这些作品的根本就没有让人抗拒的理由,加之这些词作都出自大师的手笔,进一步保证了歌曲的品质性。
流行专辑其实还是可以做出应有的态度,而态度并不完全指向在标榜的概念性上,也不完全在曲高和寡的效果上。林俊杰的《和自己对话》就没有太鲜明的概念性,(“3D”声效只是一种技术上的尝试),也没有任何的曲高和寡,反而很接地气,可是不会让人觉得俗气,这体现出了专辑在制作上的精良与用心。之前不免会担心林俊杰这么高产,他会不会因为产量的问题而连累了质量,如今来看,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林俊杰用一张《和自己对话》专辑再次写下了个人流行音乐的新高度。听林俊杰的对话,就是听他唱歌,关键是值得一听呀!
如果我是唱片公司的老板,旗下有这么一个既有才又有市场号召力的歌手,我又怎么会不愿意为他不间断地推出唱片?我还恨不能一年为他推出两张甚至更多的唱片。这是一句玩笑话,毕竟唱片公司、歌手允许,市场都不允许,这是最大的现实。不过说真的,作为林俊杰的粉丝真的有福气,不仅仅每一年都能听到“主子”的新作,且每一年的新作还有着不同的“花样”,能在不同的方面、角度带来全新的视觉、听觉冲击。而能够做到这一点也的确很不容易,特别是对于主流歌手来说。
主流歌手玩“花样”很容易出现的尴尬就在于提出的理念很响亮,但是真正的成品与理想的效果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噱头。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林俊杰《和自己对话》专辑提出的“3D”声效这个理念的时候,还是迟疑了一下。不敢妄下定论到底是不是噱头,于是便把专辑听了个遍,一心想要感受一下这个效果,最终是失望而归。没有感受到所谓的“3D”效果不说,还会不免抱怨这张专辑的录制太粗糙,一度怀疑自己听到的版本是不是劣质版,否则怎么会出现声音时大时小甚至听不清的情况。
不知者无罪,因为没有细读文案,不知道林俊杰《和自己对话》专辑玩的是“Dummy Head”录音技术,自然一开始也就没有用耳机去聆听这张专辑,才导致出现了之前的最差听感。没错,用“Dummy Head”录制的唱片必须要用耳机聆听才能听到这犹如身临其境的效果。不说林俊杰的这个“Dummy Head”这个技术有没有很专业,这也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内容,值得肯定的是林俊杰是第一个将这种录音技术用于华语流行唱片之中的歌手,而用耳机聆听这张专辑也的确能感受到这个技术带出的绝妙效果。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用功放喇叭听《弹唱》的时候会出现声音大小不均的问题,实际上林俊杰就在营造与听众零距离接触的氛围感,这种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的声音效果形成了360度的立体环绕,仿若林俊杰弹着吉他从你身边走到右边,从前边走到后边,总之就是围绕着你在唱歌,这也就是所谓的“3D”声效。使用“Dummy Head”录音技术的好处在于高保真地锁住了录音现场的氛围感,能够让戴耳机的听者犹如置身在录音现场之中,因此,除了《弹唱》这首歌外,专辑中的《Too Bad》、《序曲:海边 初》、《序曲:海边 终》、《你,有没有过》(Live House版)等这些现场实感性很强的作品还是比较好的将这一技术的效果放大,特别是《序曲:海边》相关的两首作品,听到海浪声已经不算什么,就连海风呼呼的吹声都能听得很清楚,仿若就是在耳边不停地吹。就实际而言,这个“3D”立体声效并不算是噱头,毕竟这是能够令人切身感触到的效果,林俊杰的诚意还是做到了十足。
也正是因为强调了“3D”的声效,《和自己对话》整张专辑才加入了很多的《序曲》以及各种场合录音的作品。这样听起来的确显得琐碎、凌乱,但是不要忘了,《和自己对话》专辑还有着另一个主题,即“林俊杰直面自我,重新定义自己与音乐”,因此,整张专辑的零碎又因为这个主题而形成一个整体。《和自己对话》可以视为这是林俊杰剖析自我内心,呈现生活常态、本真自我的一张专辑。林俊杰在不同的地方唱着不同的歌曲,他就是在为自己而唱,他就是在与自己对话,然后他再把这些歌曲,这些片段收集在一起就有了这样一张专辑。不过相对而言,专辑的这个主题性并不算太强,好在恰到好处地辅助了“3D”实验声效这个概念性使得整张专辑的零碎变成了统一,也就无伤大雅。
回到音乐的本质上,《和自己对话》是一张很纯粹的流行专辑,大多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流行性以及悦耳性,换言之林俊杰并没有在这次的专辑中进行太多的尝试,甚至是基本没有尝试,保留了流行作品最本质的风貌。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林俊杰的创作依然在水准之上,这个很难得,特别在创作量如此大的情况下,所以专辑中的《关键词》、《只要有你的地方》、《独舞》等这些作品的根本就没有让人抗拒的理由,加之这些词作都出自大师的手笔,进一步保证了歌曲的品质性。
流行专辑其实还是可以做出应有的态度,而态度并不完全指向在标榜的概念性上,也不完全在曲高和寡的效果上。林俊杰的《和自己对话》就没有太鲜明的概念性,(“3D”声效只是一种技术上的尝试),也没有任何的曲高和寡,反而很接地气,可是不会让人觉得俗气,这体现出了专辑在制作上的精良与用心。之前不免会担心林俊杰这么高产,他会不会因为产量的问题而连累了质量,如今来看,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林俊杰用一张《和自己对话》专辑再次写下了个人流行音乐的新高度。听林俊杰的对话,就是听他唱歌,关键是值得一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