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言的盡頭
《卡露的情人》(Carol)終於在港上映。看罷,我離場時竟有些暈眩,宛若跟隨兩位女主角一同在半個世紀前的紐約街頭穿行,在芝加哥的公路上飛馳,體味那一場可遇而不可求的絕美愛戀。原來,我們關心的不是女同,也不是禁忌,而只是愛情本身。
電影請來Carter Burwell擔綱配樂。他早年曾與獨立電影導演科恩兄弟密切合作,其後操刀《暮光之城》配樂,每每能藉由旋律捕捉到劇中人物細微又敏感的意緒。看罷《卡露的情人》,我不禁感慨,原來拋開劇情,單單旋律本身,也能自成邏輯。劇中兩人由初次相遇,到相識相知,再到結伴旅行互生情愫,每一章節的音樂與圖像都糅合得恰到好處,克制隱忍,又繾綣深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致卡露》與《愛人》。前者出現在卡露和特雷西兩位女主角首次同乘一輛車的時候,後者配合兩人第一次親吻並肌膚相親。《致卡露》用了鍵盤與弦樂,後期搭配電子聲效,令到這兩樣樂器聽來時遠時近,若即若離,像極了當時兩人的曖昧關係;《愛人》則是全片高潮時的背景樂。當卡露對身邊的特雷西喁喁細語,稱她是「來自外太空的天使」,豎琴那極富挑逗性的撥弦,幾乎喚醒我們心底最深處對於情慾的無限渴望。
Carter Burwell並非最先鋒的作曲家,他的配器和曲風大多中規中矩,但我們仍深為動容,因為那些旋律每每出現在語言的盡頭,傳遞詞句難以言明的絕望與希望。在《卡露的情人》中,鋼琴翻滾的和弦像是桎梏下暗湧的愛慾,小提琴漂浮其上,敍事兼具抒情,聽來異常果決且勇敢。沒錯,是勇敢,因為在當年,親歷那樣至美至決絕的愛,背後必得有足夠的勇氣與信念支撐。
(原文刊於《頭條日報》專欄「大夢聊音樂」,2016年2月7日。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525/20160207/42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