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見日月 我見風塵
《西廂記》的故事,脫胎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寫的是一段隱忍的愛情,也是一個始亂終棄的風流軼事。臨了,表面斯文的張生還給當初驚為天人的崔小姐加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以顯示自己的智慧,文過而飾非。
有兩位老人,曾因戰爭和政治分別四十春秋,杳無音訊,直至古稀之年才又破鏡重圓、喜結連理。“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那一種”。飛蛾撲火,一定認為火便是光明;蠟炬成灰,一定相信光明就是犧牲。<图片1>定然有一種人,他們是不相信奇跡的,他們只信看到和聽到的事實,只求現世的報答與安定;一定也還有另外一種人,他們不太相信所謂事實——事實就是,他們願意看到和願意聽到的一切。這樣一種信和不信,頓時間讓人和人有了差別:許多的時候,面臨同樣一種境遇,最後卻往往是妳見日月,我見風塵。<图片2>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多少勇氣能讓我們堅守寂寞孤獨,又有多少默契讓彼此都信守承諾?又或許,多少年的等待和尋找都不是為了承諾,而僅僅是心底裏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起的哪一點希望,如同一豆長明的燈,在風急雨驟的黑夜中同時亮在兩個人心裏。即便浪漫煽情有如《雲水謠》,在這樣真實的故事面前又何嘗不顯得遜色幾分?
再相逢,才知道一切的等待都值得,一切的尋找也都歸於圓滿。<图片3>許多人都認為電影只是電影,而故事也僅僅只是故事,它們絕對不會發生在現實裏——至少是我們身邊的現實。可以想見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其實無不充滿著既無意義又無生趣的凡俗瑣事,經年累月下來,這些足以令當初滿腔熱血的青年淪為處變不驚見慣不怪的世故之人。
人人喜聞樂見塵埃落定、花好月圓。因為唯有如此這般,才叫人忘卻了現實的破碎與無可奈何,忘了始終都還有更大的一個結局——那便是我們最終殊途同歸的一個所在。其實,以每一個人生為長度的故事裏,圓滿總歸是會破碎的,即便春風得意也終會化為無可奈何。千古風流裏,你看有誰不是獨自而來,孑孓而去?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可是明日何其多,何時是明日?一再地推遲希望,以及希望的限期,無非只是為了最終的一個圓滿。終於等到有一天,再也迎不來下一個日出,“但悲不見九州同”。
我絲毫不懷疑,對於有些人而言,失去肉體上的生命,幾乎跟剝去一件“華美而爬滿蝨子的衣服”沒有太大的差別,因而在落寞的塵世生活裏,無時無刻不有粉身碎骨的勇氣。這樣的人看起來寥寥無幾,但是放眼望去,卻幾乎遍及每一個時代,如同夜晚空中的星星,不勝枚舉。
隨緣與堅守,現實與夢想,日月與風塵,一切的一切——都將水落石出,蓋棺論定。
有誰又能夠保證,所見所聞就一定是事實呢?“無非是法身非相,無非是無住無相”。十年前,慘死在兰州某個角落的一個髮廊女,也曾經在生時近乎執拗地為自己的愛人折下一千顆紙心、寫下數百行同樣的一句“我愛你”。這讓我們這些也曾經花前月下、如今錦衣玉食的無聊看客們,情何以堪?
有兩位老人,曾因戰爭和政治分別四十春秋,杳無音訊,直至古稀之年才又破鏡重圓、喜結連理。“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那一種”。飛蛾撲火,一定認為火便是光明;蠟炬成灰,一定相信光明就是犧牲。<图片1>定然有一種人,他們是不相信奇跡的,他們只信看到和聽到的事實,只求現世的報答與安定;一定也還有另外一種人,他們不太相信所謂事實——事實就是,他們願意看到和願意聽到的一切。這樣一種信和不信,頓時間讓人和人有了差別:許多的時候,面臨同樣一種境遇,最後卻往往是妳見日月,我見風塵。<图片2>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多少勇氣能讓我們堅守寂寞孤獨,又有多少默契讓彼此都信守承諾?又或許,多少年的等待和尋找都不是為了承諾,而僅僅是心底裏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起的哪一點希望,如同一豆長明的燈,在風急雨驟的黑夜中同時亮在兩個人心裏。即便浪漫煽情有如《雲水謠》,在這樣真實的故事面前又何嘗不顯得遜色幾分?
再相逢,才知道一切的等待都值得,一切的尋找也都歸於圓滿。<图片3>許多人都認為電影只是電影,而故事也僅僅只是故事,它們絕對不會發生在現實裏——至少是我們身邊的現實。可以想見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其實無不充滿著既無意義又無生趣的凡俗瑣事,經年累月下來,這些足以令當初滿腔熱血的青年淪為處變不驚見慣不怪的世故之人。
人人喜聞樂見塵埃落定、花好月圓。因為唯有如此這般,才叫人忘卻了現實的破碎與無可奈何,忘了始終都還有更大的一個結局——那便是我們最終殊途同歸的一個所在。其實,以每一個人生為長度的故事裏,圓滿總歸是會破碎的,即便春風得意也終會化為無可奈何。千古風流裏,你看有誰不是獨自而來,孑孓而去?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可是明日何其多,何時是明日?一再地推遲希望,以及希望的限期,無非只是為了最終的一個圓滿。終於等到有一天,再也迎不來下一個日出,“但悲不見九州同”。
我絲毫不懷疑,對於有些人而言,失去肉體上的生命,幾乎跟剝去一件“華美而爬滿蝨子的衣服”沒有太大的差別,因而在落寞的塵世生活裏,無時無刻不有粉身碎骨的勇氣。這樣的人看起來寥寥無幾,但是放眼望去,卻幾乎遍及每一個時代,如同夜晚空中的星星,不勝枚舉。
隨緣與堅守,現實與夢想,日月與風塵,一切的一切——都將水落石出,蓋棺論定。
有誰又能夠保證,所見所聞就一定是事實呢?“無非是法身非相,無非是無住無相”。十年前,慘死在兰州某個角落的一個髮廊女,也曾經在生時近乎執拗地為自己的愛人折下一千顆紙心、寫下數百行同樣的一句“我愛你”。這讓我們這些也曾經花前月下、如今錦衣玉食的無聊看客們,情何以堪?
By——Kimo 2015 0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