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零點時刻
阿斯托.皮耶左拉(Astor Piazzolla, 1921-1991),於一九二一年出生在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他在一個音樂家庭中成長,兩三歲時移民至紐約,並在留聲機裡接觸了古典和爵士,和第一臺從當鋪買來的手風琴。他曾在紐約表演過一陣子,去歐洲學習音樂。當皮耶左拉剛到巴黎時,探戈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出於某種自卑,皮耶左拉希望擺脫探戈對他的影響,並一心投入古典學習和創作中。他寫過一首鋼琴曲並獻給偉大的鋼琴家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魯賓公批評了這個作品,卻鼓勵皮耶左拉繼續學習。他曾經把作品寄給老鄉阿格理齊(Martha Argerich),但她也沒有重視這些作品。皮耶左拉曾為大提琴演奏家羅斯托羅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寫過主題曲《大探戈》(La Grand Tango),卻沒得到他的重視。(諷刺的昰,當皮耶左拉的名聲崛起後,羅斯托羅波維奇順勢推出《大探戈》的錄音,卻罕為人知)
皮耶左拉在創作上飽經挫折,但這沒有改變他對古典樂的追求,以及對探戈的距離。有一次他把剛完成的組曲拿給老師娜迪亚・布朗熱(Nadie Boulanger),布朗热對作品保留態度。然後她靈機一動的問起皮耶左拉說:“你會不會探戈?"於是皮耶羞赧的拉起了一些探戈曲子,布朗熱聽完後激動的說:“這就對了!皮耶左拉,你的古典作品只能算的上二流,但你的探戈卻是世界一流!"就因為布朗熱老師的一句話,重新燃起皮耶左拉對探戈的熱情,並奮不顧身的投身至探戈曲子的創作去。
傳統的探戈只是單純的幫舞者伴奏,旋律和節奏都比較簡單。有鑑於此,皮耶左拉在三個方面改變了探戈:第一,他接觸過許多古典和爵士的理論,除了大量採用拉丁小調外,皮耶左拉還運用離調或是爵士和聲,添加許多特殊、甚至有點晦暗的色彩,第二,皮耶左拉對古典樂的格式非常熟悉,採用複調近行創作外,他還寫出了大量的“奏鳴曲"、“協奏曲"、“主題曲"等古典格式的探戈作品。而皮耶左拉對強音和弱音記號的特殊解讀,讓他不需要鼓就能完成出節奏感極強的作品。第三,在聲部安排上,皮耶左拉採用了爵士樂隊五重奏的編制,並刻意安排某些即興橋段。
儘管皮耶左拉在探戈上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但當他的作品剛問世時卻獲得了相當兩極的評價。探戈的保守派認為皮耶左拉不但不尊重傳統,還刻意曲解了探戈;古典樂界則認為皮耶左拉的作品並不符合格式,所以不承認皮耶左拉跟古典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意識到皮耶左拉作品的價值。他的音樂不但是許多大師挑戰的必備曲目,他的樂迷也與日俱增。正如馬勒曾說:“我的時代必將到來。"皮耶左拉不但戰勝了時代,同時他與音樂的一世姻緣,更是許多樂迷津津樂道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