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杀手》配乐:不单是氛围
哈利·波菜/文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影乐志」ID:soundtrackM
来自冰岛的配乐师Jóhann Jóhannsson在这部创作中,和他前几部《毒警追踪》(McCanick,2013)、《囚徒》(Prisoners,2013)这样的同题材作品类似,保持了一贯的创作风格。我们可以从影片中听到的是,除了必要的动效,留白更多的被赋予了合成器和大量打击乐营造出的音乐造型,模仿类似心跳节拍的节奏型进行情绪的渲染。而打击乐,作为这部作品最主要的器乐配置,以不同的节拍型存在,贯穿整部影片。
配乐中传统的弦乐组、木管乐器并没有发挥它们在旋律上的优势,反而通过在时间上传递出的织体元素,进一步强化了音乐的氛围效果,并且有效的推进了影片关键场景的发展。不仅如此,配器结构上的逐步丰富,也是配乐在空间效果、音响上的考量。通过这两种方向的结合变化,让配乐在影片中不再是以往的扁平化效果,显得更有立体感了。作为这样一位来自北欧的新生代配乐师,作品中难免会显露出自身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比如配乐中对80年代工业音乐的传承。这是好莱坞如今的配乐产业,面对新一轮多元文化渗透而体现出的新特征。
当然,配乐在一定程度上也关注到了影片通过复仇而引发人性角度刻画。几段以大提琴,电贝司为主奏的场景音乐中,引人注目的要数那段俯拍的墨西哥沙漠的空镜头了。这是片中极其少见的旋律性展现,它串联起女主、行动开端、以及那位可以说是时代牺牲品的墨西哥警察。通过贫瘠的影像,和大提琴在低音区上的并行营造出的悲凉气氛,更像是意在写人。
像《边境杀手》这样的类型片配乐模式,可以追溯到《93航班》(United 93,2006)甚至更早,还包括John Powell后期的《绿区》(Green Zone,2010),Henry Jackman的《菲利普船长》(Captain Phillips,2013),甚至还有John Williams的《慕尼黑》(Munich,2005)等等。探索其根源,个人更倒是以为这样的影像叙事本身已经能够支撑起一个故事,如果再运用复杂的配乐结构反倒会削弱所营造的氛围。再加上配乐Jóhannsson本人也擅长极简元素的有效运用,他上一部如此这般的作品《万物理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2014)便提名去年奥斯卡的最佳原创音乐,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业内的认可。
就整张唱片而言,因为音乐形式主要注重氛围性,造成了听感上单一,不够丰满,听惯了传统配乐的朋友也许会感到无聊、不适。但就影像结合上来谈,确实很好地对影片形成了有效把控,也不难怪这是他和导演Denis Villeneuve的第三次合作。据说Villeneuve的新作,科幻片《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同样是Jóhannsson作曲,不过也大概可以想象出新配乐的风貌了吧。:)
影片音乐评分
★★★★
唱片音乐评分
★★
综合评分
★★★★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否则按2元/字(含标点)支付稿酬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影乐志」ID:soundtrackM
来自冰岛的配乐师Jóhann Jóhannsson在这部创作中,和他前几部《毒警追踪》(McCanick,2013)、《囚徒》(Prisoners,2013)这样的同题材作品类似,保持了一贯的创作风格。我们可以从影片中听到的是,除了必要的动效,留白更多的被赋予了合成器和大量打击乐营造出的音乐造型,模仿类似心跳节拍的节奏型进行情绪的渲染。而打击乐,作为这部作品最主要的器乐配置,以不同的节拍型存在,贯穿整部影片。
配乐中传统的弦乐组、木管乐器并没有发挥它们在旋律上的优势,反而通过在时间上传递出的织体元素,进一步强化了音乐的氛围效果,并且有效的推进了影片关键场景的发展。不仅如此,配器结构上的逐步丰富,也是配乐在空间效果、音响上的考量。通过这两种方向的结合变化,让配乐在影片中不再是以往的扁平化效果,显得更有立体感了。作为这样一位来自北欧的新生代配乐师,作品中难免会显露出自身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比如配乐中对80年代工业音乐的传承。这是好莱坞如今的配乐产业,面对新一轮多元文化渗透而体现出的新特征。
当然,配乐在一定程度上也关注到了影片通过复仇而引发人性角度刻画。几段以大提琴,电贝司为主奏的场景音乐中,引人注目的要数那段俯拍的墨西哥沙漠的空镜头了。这是片中极其少见的旋律性展现,它串联起女主、行动开端、以及那位可以说是时代牺牲品的墨西哥警察。通过贫瘠的影像,和大提琴在低音区上的并行营造出的悲凉气氛,更像是意在写人。
像《边境杀手》这样的类型片配乐模式,可以追溯到《93航班》(United 93,2006)甚至更早,还包括John Powell后期的《绿区》(Green Zone,2010),Henry Jackman的《菲利普船长》(Captain Phillips,2013),甚至还有John Williams的《慕尼黑》(Munich,2005)等等。探索其根源,个人更倒是以为这样的影像叙事本身已经能够支撑起一个故事,如果再运用复杂的配乐结构反倒会削弱所营造的氛围。再加上配乐Jóhannsson本人也擅长极简元素的有效运用,他上一部如此这般的作品《万物理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2014)便提名去年奥斯卡的最佳原创音乐,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业内的认可。
就整张唱片而言,因为音乐形式主要注重氛围性,造成了听感上单一,不够丰满,听惯了传统配乐的朋友也许会感到无聊、不适。但就影像结合上来谈,确实很好地对影片形成了有效把控,也不难怪这是他和导演Denis Villeneuve的第三次合作。据说Villeneuve的新作,科幻片《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同样是Jóhannsson作曲,不过也大概可以想象出新配乐的风貌了吧。:)
影片音乐评分
★★★★
唱片音乐评分
★★
综合评分
★★★★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否则按2元/字(含标点)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