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must be dying
为什么打开评论区又是这么多大打情怀牌的,我想看的是乐评好不好。 想来写点东西又不知道能写多长,我来慢慢更新,就当考试前的减压。 冬砖大概是苏打绿最卖力宣传的专辑了吧,屁踢踢各种猜标题猜歌序,青峰阿龚各种推波助澜再加上脸书和新浪微博都在转发的daily弄得打粉间期待值破表,身处帝国主义的我也靠人帮忙第一时间弄到专辑无限循环中(感谢我棍大Ich liebe dich!)。但是整张听了无数遍之后还是觉得当初期望值有些过高,然后专辑听完并不太像我想要的那种感觉。虽然整张逼格够高已经秒杀同期其他华语专辑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他们既然是颜色团本可以做得更好。下面一首一首慢慢说。 1. 痛快的哀艳 第二主打,当时听首播的心情只有两个字(holy high)。主副主副+c段+小outro的结构很喜欢。编曲也是全砖最好批次的。 前奏开头的定音鼓和brass set大概就能告诉大家“我们的编制不仅是有弦乐组而是完整交响乐团”。引子之后两把电吉他、阿龚的钢琴和小威的鼓同时加进来,之后在弱化了的吉他音墙后方仍然可以听到木管组快速的上下行半音阶,制作细节点赞。电吉他的音色很棒,另外本首歌里面所有三连音型鼓点出现的位置都很棒。 第一段主歌馨仪的bass起到了很大丰富旋律线的作用。偶尔出现的主音吉他还在反复前奏的动机。之后加入的弦乐组的“riff”给人冬天寒冷的感觉,竖琴和吉他在旋律线外的装饰也给人寒冬的凛冽感。 第一段副歌只有主唱和馨仪的bass,很棒,难得可以在流行歌曲中听到这样奇怪的组合。 第二段主歌”细菌持续蔓延“之后主唱的呼(jiao)气(chuan)声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让我感觉到嗯这是冬天来了。 第二段副歌乐团节奏上的loop很棒,真的给人拔足狂奔的感觉,给阿龚鼓掌。小威的鼓在这段打得也很带感,第一次听的时候好像能听到<煽动>的味道。然后C段之后的类似尾奏那段很棒,可以听到每一个乐句之间的主奏声部都在电吉他和交响乐团之间交替,好像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样的的对话。 然而本首歌最大的问题我也觉得是在这里,这段不是尾奏而是间奏,最后的旋律终止的意味太强使得紧接在后面的钢琴都显得有点突兀。可以感觉到乐团最后一个长音和钢琴第一个音之间的间隔已经尽可能的压缩了,可能是编曲的时候为了降低割裂感,但是依然给人不协调的感觉。也难怪小巨蛋的故事未了好多人在间奏结束之后已经鼓起了掌。可以联想Queen的<Bohemian Rhapsody>那样风格出入强烈的旋律都可以衔接得行云流水,这里的情况我觉得颜色团还可以加强。 (另外为何哀艳的痛快到了标题变成痛快的哀艳?主唱微博说可以结合专辑主题想一下但是我貌似到现在都没想出来,难道就是轮回感么。) 2. 对杀人狂指控 整首歌的感觉都很新鲜!当初在daily2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一小段会是整首歌的哪一部分,结果居然是开头。一开始用弦乐组开门见山地带出动机,上来就用大跳,给人很强烈的戏剧性的听感。 最喜欢的是第二段”沉沦于斯“部分,配乐整体向大调偏离的那一下微妙的不和谐感。在本首歌里阿龚用了类似即兴蓝调的手法弹伴奏和间奏,虽然想不到这样做的目的但是听感真的很棒,和本首歌结合程度意想不到的高(虽然可能和主题无关)。 “冰入没有星星的夜空”那个地方加进来的木管组和弦乐组的跳弓简直本首点睛之笔,给阿龚在这首歌的表现再次点赞。 然而这首歌最大的问题在于旋律过于简单,从头到尾基本就是那几句旋律贯穿下来,让人感到整首歌略冗长。 3. 地平线 我小胖威的大作,本砖最出戏几首歌之一,不知道寒冷的冬专为什么要放这么几首歌(那几首就是小胖威的另一首大作你们懂)。第一次听的时候有一种秋高气爽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放到秋专里会更合适(而且痛快的哀艳对杀人狂指控地平线这句话不像人话啊!) 开头温柔的弦乐衬托着电吉他,十分广袤空灵。如果用个比喻的话,弦乐的长音是绵延的地平线那铜管的音色就是地平线上的太阳(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个前奏我总想到日出而不是日落)。可能受到了daily影响,一听到这段前奏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飞机快要降落时透过窗户看到一小半落日已沉入云层下面的景象。 第一遍主歌只有主唱+吉他+钢琴,并没有乐团的事情了。而事实上管弦乐的再次加入是在后面第二遍副歌之前了。用了滑棒的电吉他十分好听。 第二遍主歌不按常理出牌的鼓点很有意思,至今我都没办法把握好这一部分的节奏型,但是很喜欢。看来小胖威给自己作品编鼓的时候都会很用心。主歌的后半部分弦乐加入,而后随着歌曲发展参与得更多,音量也更大,和苏打绿的几件乐器配合的也更加密切。第二段副歌里面弦乐的旋律线很棒。从低到高渐渐升起,在每个上升阶段的顶端都会有几个跳跃,十分动听。 最喜欢这首里面bridge之后从A大调到B大调转调后的四小节,拿掉配器基本只剩小威的鼓声和主唱的声音,简直不能更带感,听的时候都能想到小威打到这里的表情。切进来的吉他在声场的后方,给人十分空旷开阔的感觉,十分符合天际地平线的意象。这处和<痛快的哀艳>副歌1只有主唱和bass的地方大概是本张专辑我最喜欢的两个点了。但是升高两度后没有旋律只剩鼓,可能音准不好的人唱到这里会是很大的挑战。 本首就是一首普通的颜色团流行歌曲,而且个人感觉本曲所有管弦乐的部分都有一些多余,刻意添加的感觉太重,尤其是尾奏。另外不知道为什么主唱在录这一首的时候声音很干很疲惫,感觉像没睡好觉就来录音。但是又不得不说的是整首歌编曲大气磅礴,很有落日地平线带给人的开阔感,也有回归信仰后的宁静甜美感觉。 4. 我们不懂 阿龚的作品。说实话对于阿龚之前在烦恼专贡献的作品我并不是很感冒。但是冬砖这一首绝对是个人的全专top3之内了。一开始听daily的时候我还说这首歌旋律有点奇怪,转调也那么生硬,但是听完全曲之后有一种瞬间洗脑的感觉。本曲主题说是描写投河自尽的舒曼但是其实我并不能理解自尽为何要配上如此aggressive的电吉他。但是本文主要是从音乐技巧上来说,所以主题暂时不考虑。 前奏的钢琴在一开始就营造了潺潺流水的感觉,暗含了本曲“河”的意象。高音区的主旋律浮在中音区旋律线的上面,好像河水反射的一片片阳光。 A段主歌只有主唱和阿龚的钢琴伴奏,然后转入B段副歌,这里有第一次转调(B大调-D大调)。阿福的木吉他在副歌才第一次加进来。木吉他虽然用的是常规节奏型分解的和弦,但是归功于本曲高超的和弦编配技巧,体现了很多不同的音乐感情色彩。可以注意到副歌前两句“我们不懂这星辰”和 “只陪伴一个人”旋律完全相同,阿龚在编曲的时候这里用了一个有一些冲突的和弦走向:大三-小三-减三-大三(D-#Fm-#Fmdim-G)。不同于一般流行歌曲常见的和弦走向(D-#Fm-A-G),第三个减三和弦有一种不协和性,有种偏离大调延展性走向的向内收敛性,给同样旋律的“只陪伴一个人”有一种不同于第一句的张力,以及向不和谐小调偏离的阴暗感。另外需要注意到这里“载浮载沉”的第一个“载”字又比本句和弦根音A高了半度,又会有一种微妙的张力蕴含其中(主唱说此处是精心设计,我当场也就信了)。B段副歌结束后由小威鼓点开道,电吉他、bass和鼓一起加了进来。老实说听前面这些这么温柔的钢琴和吉他完全想不到后面三大件进来能够如此rock,所以这也算一种反差感么(电吉他音色点赞)。 接下来是A段主歌的反复,配器主体为苏打绿熟悉的的木吉他+bass+鼓。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第一遍副歌转调后并没有转回主歌的B大调而是停留在了副歌的D大调里,然后第二遍主歌用了同样旋律不同调性的手法,感觉上少了第一遍主歌轻飘飘的感觉而更加配合了低音的Bass和鼓,联系起主唱不同于第一段的唱法变化一同有了更扎实的感觉。另外一点是一处电吉他的加花(“无声的音场”一句之后),和第一段间奏最后的电吉他音型相同,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一处前后呼应的巧思(然而再后面似乎就再也没出现过哈哈哈)。 接下来是本首歌里我最喜欢的段落。第二段间奏的配器是木吉他+铜管组+木管组。以低音号打底,温暖的长号吹奏出副歌的旋律,而木管组的其他乐器像鸟鸣一样轻巧点缀在铜管组的上方,简直不能再美。同时紧接着主唱歌声引路又切回摇滚的苏打绿,这一小段副歌加入了另一把节奏电吉他,摇滚的更加带感。最后电吉他连刷两个看似又不是那么和谐的和弦(Cm-F)之后接入C段。 C段这里有本曲第二次转调(D大调-A大调),还有主唱左右声道交替的录音效果。这种效果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可以追回<坠落><各站停靠>或者后面即将出现的<回车诺比的梦>里都有出现。随后一小段主歌后接第三段间奏,是阿龚的钢琴和管弦乐团的合奏,同时又有一次转调(A大调-B大调)。随着越来越高的间奏旋律之后又跌回副歌的“我们不懂这星辰”。这里又有一个比较隐蔽的转调(B大调-E大调)。这已经是本曲第四次了,请问龚爷您是有多爱玩转调啊!最后的副歌加上了合唱音效和一个小outro,“载浮载沉”的“载”字终于也落回了和弦内音(到底前两个载字的和弦外音是为什么,至今想不明白)。 这首歌在发片后一周都是我单曲循环的曲目,但是我觉得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个人觉得就是有些地方显得有些多余,好像是在卖弄手法。比如第三段间奏给我的感觉就是灵气不足匠气有余,完全比不上前一段间奏。而且为了这段匠气十足好像特意加上的一段间奏,把同样歌词的两半段副歌在前后都重复了一遍,显得有些冗长和多余。另外这段间奏前后都分别转了不同的调,可以注意B大调除了应用在这段间奏里并没有用在全曲的任何一个其他地方,这让我怀疑是不是有一些浪费旋律的嫌疑,还让本来就很冲突的摇滚编曲和交响乐编曲有了更加严重的割裂感,就是说全曲会显得七零八落。歌词里反复出现的“绽放”一词(”绽放的光芒/模样“)我觉得也应该改一下。但是瑕不掩瑜,本首直到现在依然是我全砖最爱的几首之一。阿龚大概交出了很赞的一份收官大作。ICH MAG! 最后不得不吐槽一下这首歌真的是十分的难唱,不仅整首歌反复转调,在将近两个八度内跳来跳去,有很多句也是大幅度的跳度比如“我们不懂这星辰”七个字就横跨了一整个八度。“响彻云霄载浮载沉”两句又有非常难掌握的小七度和小六度向下跳跃,对于音准不好的同学绝壁是巨大的挑战。也难怪主唱吐槽阿龚出了道难题哈哈哈。 5. 博物馆 整张专辑最“冬”的几首作品之一(剩下几首大概是车诺比must keep singing大概还有下雨)。编曲楼主超喜欢,虽然有些部分十分简单但是效果出奇的冬。 开头只有简单的效果音,有人说像电流声有人说像昆虫振翅还有人说是什么灵魂在博物馆里共鸣的声音。大概两小节之后进电钢前奏,据说还是主唱自己弹的。楼主最喜欢的一点是在前奏第五小时开头的那个音程。众所周知小二度是极为不和谐的音程,然而在温暖的电钢音色上方衬托着这个不和谐的音程给人一种寒冬的凛冽,好像下着雪的夜里雪花在半空突然反射出路灯的光一样,十分冬。另外这个音程在后面也出现过几次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 整个第一段主歌+副歌都是主唱+合成器+电钢结构,好像冬日雪夜的自言自语。从间奏开始加进来两把电吉他+木吉他+bass+鼓(废话苏打绿每首都是这么点人)。间奏楼主只能说十!分!好!听!Leading吉他的音色楼主大爱,reverb delay效果器出来的音色十分post rock!整段间奏加上后面大半段的编曲都十分后摇。请大家注意第二段副歌主唱的合声,每个音都是由远及近再到远的效果。最后“哒啦啦”的部分里,小胖威每个重拍的鼓点都是底鼓+镲,最后随着主唱每个上升的“哒啊”都有一个镲,听着简直过瘾。最后一遍主歌的电钢伴奏十分美,每次听都感觉身处纷纷下落的雪花之中。在最后的尾奏部分又是开头熟悉的效果器+电钢琴,并且那个不和谐的小二度又再次出现了一波。 本曲是楼主觉得颜色团在冬砖里表现接近完美的一首,并没有刻意加入任何不必要的弦乐或者管乐set(大概是本砖和交响乐关系撇得最清的一首),因此也没有像<我们不懂>里面莫名其妙的匠气感。最后多说一点,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一段歌词都是由“我/而我”开头的。 下一曲是另一首非常冬的《回车诺比的梦》后面的部分楼主慢慢更新,谢谢大家的关注。本来就是深夜无聊随便写不过貌似越写越多了哈哈哈。写的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指正,同时也欢迎打粉们一起来讨论。谢谢!! 最后忍不住来说句公道话,真想给史俊威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