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健雅《失語者》
為尋求新的刺激、新的靈感、新的音樂出路(也為力保自己的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之得獎記錄),都市白領情歌代言人蔡健雅這幾年都不斷地苦苦思索、積極求變,在上張《天使與魔鬼的對話》中,她向大家掏心掏肺,差點(或已經)將遮掩內心的底褲都脫掉了;而今年的《失語者》,她乾脆放下手上的結他、玩起電子音樂,其轉變幅度之大,就如同從「樂壇甄嬛」一角,變成了封面上的那個冷艷的「張愛玲」一樣。
找來大陸音樂人常石磊、安棟進行編曲、製作的《失語者》,塑造出一個更幽閉亦更時尚、或者是有可能更受到同志歡迎的蔡健雅。專輯盡力地保持著一種偏冷的氛圍,融合適度卻不會太外放、不會太強烈、不會太青春的節拍,帶來了成熟、穩重、和有點孤高的音樂作品。這或許有時會令人想起Tanya那異類一面的同類——Lana Del Rey,尤其是《失語者》最後一首的vocal處理、與它陰暗迷幻的色彩,都散發著「喪葬流行」的魅力。蔡健雅的《失語者》,沒有很大起大落、四射奔流之情緒,儘管專輯的感情色彩、音樂色調如封套的照片那般,轉得更加「黑白」、灰暗,但它跟較為沉溺的上張相比,這次只能算是淺潛到自己的心內,掙扎感亦不覺強烈。所以蔡健雅為配合專輯的演繹,就像冰上滑行,她生怕用力稍為過度就破壞了整個氣氛(其實Tanya以往的演唱也非常懂「節制」,很少會過火),卻未令到自己刻意壓低的vocal變得「呆板」,於某些的細節處理上,仍然是聽到她對歌曲詮釋注重「質感」,而非靠「鳩叫」來宣洩情緒的「真功夫」。
一向喜歡往外取精、補血來維持其音樂「活力」的蔡健雅,總不會只「參考」一家,或不會將自己的唱片做得徹底地沉淪、絕望。此張《失語者》,在中後階段仍從水裡面冒出頭來,給人可以往較為明亮的地方透一透氣。《失語者》內的這樣向多方「參考」、甚至受到Dubstep、Ambient等風格的影響,和有安棟的製作把關,反而讓其能保持了較統一的調性,又不會出現太重複、單調的感覺;而且它被重視的「節奏」一環(《先生有事嗎?》),或者說是整個編曲上的出色「調控」(《貓鼠遊戲》),都致使了專輯既收斂、冷靜,又跳出了富變化、動感的舞步。
當人類的生活愈被科技重重包圍,我們與別人之交流交際,也受到愈多的阻隔。《失語者》借電音來隱喻這一冷漠、冷淡的感覺,也於小寒那轉彎抹角、善用比喻的歌詞中,透露出人與人之間缺乏誠懇、缺乏坦白的情感互動(即是說這些歌詞亦很難直接地打進聽眾內心)。專輯著重描寫的,仍是如貓鼠遊戲一樣你追我閃,或若即若離的人際/兩性關係,而《菲林》蒙太奇手法般的歌詞、以及相配它的意境迷離之編曲,正是將唱片的這個意念,展現得比較好的一例。當然,專輯《失語者》像其宣傳的文案所說,並未侷限於情愛世界的悲歡情緒,它的內容,亦有關於SELFIE的自拍風潮(你也可套入之前熱爆的「17」直播),或女性的獨立宣言。包辦全碟所有歌詞的小寒,將都市人的「遮掩」性放大,也將讓都市人產生這「遮掩」的網路世界,及其內出現的一些現象寫了出來;而專輯在《偷窺秀》的後面,可以劃一條分界線,因為最尾的兩首有「解救」的意味,讓我們(不止是女性)能夠挺起腰骨、直面自己,或破除相互之間的隔膜,去感受「愛」的本能(但歌詞的寫法仍是比較「兜轉」)。
蔡健雅勇於突破向前的《失語者》,可能是由於它所極力營造的「疏離」之感,令到它與很多的聽眾隔開了一段不少的距離;然而Tanya又像以往的唱片那般,再做多一張療癒我們的情歌專集,會顯得多沒有意思!她這張縱有仿效痕跡的專輯,至起碼提供給大家一個不同的選擇,於太多「招式雷同」之流行歌曲塞滿的國語歌壇中,《失語者》以其不刻意討好舊樂迷的音樂風格,發出了我們這些靠溫情脈脈之表象來掩飾空虛的都市人,或會迴避的另一種聲音。
首選:菲林
找來大陸音樂人常石磊、安棟進行編曲、製作的《失語者》,塑造出一個更幽閉亦更時尚、或者是有可能更受到同志歡迎的蔡健雅。專輯盡力地保持著一種偏冷的氛圍,融合適度卻不會太外放、不會太強烈、不會太青春的節拍,帶來了成熟、穩重、和有點孤高的音樂作品。這或許有時會令人想起Tanya那異類一面的同類——Lana Del Rey,尤其是《失語者》最後一首的vocal處理、與它陰暗迷幻的色彩,都散發著「喪葬流行」的魅力。蔡健雅的《失語者》,沒有很大起大落、四射奔流之情緒,儘管專輯的感情色彩、音樂色調如封套的照片那般,轉得更加「黑白」、灰暗,但它跟較為沉溺的上張相比,這次只能算是淺潛到自己的心內,掙扎感亦不覺強烈。所以蔡健雅為配合專輯的演繹,就像冰上滑行,她生怕用力稍為過度就破壞了整個氣氛(其實Tanya以往的演唱也非常懂「節制」,很少會過火),卻未令到自己刻意壓低的vocal變得「呆板」,於某些的細節處理上,仍然是聽到她對歌曲詮釋注重「質感」,而非靠「鳩叫」來宣洩情緒的「真功夫」。
一向喜歡往外取精、補血來維持其音樂「活力」的蔡健雅,總不會只「參考」一家,或不會將自己的唱片做得徹底地沉淪、絕望。此張《失語者》,在中後階段仍從水裡面冒出頭來,給人可以往較為明亮的地方透一透氣。《失語者》內的這樣向多方「參考」、甚至受到Dubstep、Ambient等風格的影響,和有安棟的製作把關,反而讓其能保持了較統一的調性,又不會出現太重複、單調的感覺;而且它被重視的「節奏」一環(《先生有事嗎?》),或者說是整個編曲上的出色「調控」(《貓鼠遊戲》),都致使了專輯既收斂、冷靜,又跳出了富變化、動感的舞步。
當人類的生活愈被科技重重包圍,我們與別人之交流交際,也受到愈多的阻隔。《失語者》借電音來隱喻這一冷漠、冷淡的感覺,也於小寒那轉彎抹角、善用比喻的歌詞中,透露出人與人之間缺乏誠懇、缺乏坦白的情感互動(即是說這些歌詞亦很難直接地打進聽眾內心)。專輯著重描寫的,仍是如貓鼠遊戲一樣你追我閃,或若即若離的人際/兩性關係,而《菲林》蒙太奇手法般的歌詞、以及相配它的意境迷離之編曲,正是將唱片的這個意念,展現得比較好的一例。當然,專輯《失語者》像其宣傳的文案所說,並未侷限於情愛世界的悲歡情緒,它的內容,亦有關於SELFIE的自拍風潮(你也可套入之前熱爆的「17」直播),或女性的獨立宣言。包辦全碟所有歌詞的小寒,將都市人的「遮掩」性放大,也將讓都市人產生這「遮掩」的網路世界,及其內出現的一些現象寫了出來;而專輯在《偷窺秀》的後面,可以劃一條分界線,因為最尾的兩首有「解救」的意味,讓我們(不止是女性)能夠挺起腰骨、直面自己,或破除相互之間的隔膜,去感受「愛」的本能(但歌詞的寫法仍是比較「兜轉」)。
蔡健雅勇於突破向前的《失語者》,可能是由於它所極力營造的「疏離」之感,令到它與很多的聽眾隔開了一段不少的距離;然而Tanya又像以往的唱片那般,再做多一張療癒我們的情歌專集,會顯得多沒有意思!她這張縱有仿效痕跡的專輯,至起碼提供給大家一個不同的選擇,於太多「招式雷同」之流行歌曲塞滿的國語歌壇中,《失語者》以其不刻意討好舊樂迷的音樂風格,發出了我們這些靠溫情脈脈之表象來掩飾空虛的都市人,或會迴避的另一種聲音。
首選: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