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唱片取悦的是那些爱Adele的声音超过她的音乐的人
在聆听Adele的新作《25》时,我反复在想,究竟我们希望从Adele这里听到什么?
听到她的律动?听到她的摇滚?听到她的突破?听到她的态度?事实证明这些重压放到她身上是不合适的。她并没有那些音乐上的企图心,从她的访谈、她的现场中可以看出来,她想做的无非是一个歌唱情感故事的Vocalist。至于硬贴上去的什么布鲁斯、灵魂标签,从来只是给这位老实本分的抒情歌手招黑。
事实上《25》也正是一张做给她的声控们的专辑,就像一众小鲜肉的作品卖给他们的颜控一样。
更多的edge,更多的oversing,音色甚至比起之前还要饱满还要有穿透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取悦喜爱Adele的声音胜过她的音乐的人。
但也正是这张专辑让我坚信Adele更多地是一位现场歌手,因为她的录音室处理实在不够精细化,虽然声音的细节很多,但无论是语气还是层次铺垫都让她的演唱有些隔靴搔痒之感。
举个例子,全专旋律较为出挑的《When We Were Young》和《All I Ask》,在第一遍主副歌时基本就秀出了所有看家本领,连续的中高音轰炸让Adele的声音力量在前半段已经基本释放完毕,基本没有留下后续发挥的空间,以致在后半段为了唱出层次她不得不唱得更加聒噪。
诚然,真正大师级的Vocalist,例如Aretha Franklin等,即便在前段已经火力全开的情况下还能够用律动与即兴把曲子唱得更加千回百转。但Adele相比之下,还是个卖音色居多的歌手。
但《25》作为一张万众期待的专辑,绝无可能单单一句“卖音色”搞定。
《Hello》作为开场再适合不错,虽然我讨厌引入时的恶俗钢琴,但不可否认尾段加入的钟声确实精妙,旋律与编曲也确实打造出了空阔辽远的效果。
于是我们听到了有着Taylor Swift般的旋律和扫弦的《Send My Love》,但Adele苦大仇深的哭腔让它的雷鬼节奏格外地沉重、格外地不伦不类。Max Martin与Adele的化学作用竟然仅止于此,也是蛮让人意外的。
《I Miss You》有着我喜欢的Drum-intro和Neo-soul元素,Adele除了野性的音色外,对旋律的掌控依旧缺少层次,编曲上也没能让它更加出挑。但反复聆听之后,比一众情绪怎么也带不起来的成人抒情要可爱得多。
专辑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Water Under The Bridge》、《River Lea》和《Love in the Dark》连播的段落。《Water Under The Bridge》和《River Lea》有着专辑中难得的轻松流畅,制作上的升级带来的是相当有质量的听感,前者用了吉他Hook、拍手等来强调节奏,福音人声Hook、宏大的和声和结尾处让曲子更加具有空间感的键盘都是亮点,后者的旋律和节奏有着恰如其分的结合,福音根源冲破了冷漠的吉他和空旷音效,在键盘音色和厚重和声中赋予了曲子生命力。基本上这两首曲子在音乐性上达到了全专的最高峰。Sia写的《Love in the Dark》虽然弦乐的使用略显泛滥,但难得没有消费Adele的高音,听感上要舒服得多,加上Sia神来之笔的“eieieieiei…Everything change me”,在一众狗血抒情中保住了格调。
《Million Years Ago》突然玩起了前苏联/欧洲民谣风,但这旋律和演唱是否撑起了接近4分钟的容量?答案是没有。但这首没有过度消费声音与制作的歌曲放在后半段意外地惹人怜爱。
余下的抒情曲中,让一众声控留下了激动泪水的《When We Were Young》和Bruno Mars写的《All I Ask》旋律还算得上出挑,虽然如前所述,声音处理的层次上依旧粗糙,除了Adele轰鸣的声音,旋律的起伏反而被掩盖了。至于《Remedy》之类,看成上一张专辑的Filler《Don’t You Remember》一类的延续就可以了。
整张专辑听下来,你是否寻觅到了你想要的音乐呢?
我们很难否认《25》是一张制作精良的作品,但我们更难否定这是一张充满了妥协与保守的作品。没有《19》里质朴的Indie和Folk味道,没有了《21》中漂亮的《Rolling In The Deep》等在音乐上的精彩,《25》毋宁说是为了完成乐迷的交代,患得患失之下的折衷之作。
但Adele在这里面除了“音色”与“抒情”外,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人格呢?最终我们就像记得李易峰的脸一样,记得她的声音,记得她的哑音、大音量的高音和在尾音处转成一个假音的“u”的处理。至于她用这些声音扮演了什么,演得好不好,Nobody cares。
比起能够把一个绿茶人格演得真挚活泼的Sam Smith,Adele在声音上的演技还是欠了一点,因为她会用的声音表情太单一了。至于要拿去比Amy Winehouse之类,Adele在音乐上可以拿出来的东西更是捉襟见肘。
其实也没关系,她的许多歌迷还可以像“remedy这个单词第一次见”一般单纯地喜欢她的音乐(逛逛她的贴吧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在她的伤感声线中脑补出自己的故事,写下万字动人乐评,含着泪与一切差评撕逼。
但对于音乐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迷失。
=============================
评分
B
推荐
River Lea
Water Under The Bridge
Send My Love
===================
更多原创乐评
关注微信公众号“光音天”
微信号:rayofmusic
听到她的律动?听到她的摇滚?听到她的突破?听到她的态度?事实证明这些重压放到她身上是不合适的。她并没有那些音乐上的企图心,从她的访谈、她的现场中可以看出来,她想做的无非是一个歌唱情感故事的Vocalist。至于硬贴上去的什么布鲁斯、灵魂标签,从来只是给这位老实本分的抒情歌手招黑。
事实上《25》也正是一张做给她的声控们的专辑,就像一众小鲜肉的作品卖给他们的颜控一样。
更多的edge,更多的oversing,音色甚至比起之前还要饱满还要有穿透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取悦喜爱Adele的声音胜过她的音乐的人。
但也正是这张专辑让我坚信Adele更多地是一位现场歌手,因为她的录音室处理实在不够精细化,虽然声音的细节很多,但无论是语气还是层次铺垫都让她的演唱有些隔靴搔痒之感。
举个例子,全专旋律较为出挑的《When We Were Young》和《All I Ask》,在第一遍主副歌时基本就秀出了所有看家本领,连续的中高音轰炸让Adele的声音力量在前半段已经基本释放完毕,基本没有留下后续发挥的空间,以致在后半段为了唱出层次她不得不唱得更加聒噪。
诚然,真正大师级的Vocalist,例如Aretha Franklin等,即便在前段已经火力全开的情况下还能够用律动与即兴把曲子唱得更加千回百转。但Adele相比之下,还是个卖音色居多的歌手。
但《25》作为一张万众期待的专辑,绝无可能单单一句“卖音色”搞定。
《Hello》作为开场再适合不错,虽然我讨厌引入时的恶俗钢琴,但不可否认尾段加入的钟声确实精妙,旋律与编曲也确实打造出了空阔辽远的效果。
于是我们听到了有着Taylor Swift般的旋律和扫弦的《Send My Love》,但Adele苦大仇深的哭腔让它的雷鬼节奏格外地沉重、格外地不伦不类。Max Martin与Adele的化学作用竟然仅止于此,也是蛮让人意外的。
《I Miss You》有着我喜欢的Drum-intro和Neo-soul元素,Adele除了野性的音色外,对旋律的掌控依旧缺少层次,编曲上也没能让它更加出挑。但反复聆听之后,比一众情绪怎么也带不起来的成人抒情要可爱得多。
专辑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Water Under The Bridge》、《River Lea》和《Love in the Dark》连播的段落。《Water Under The Bridge》和《River Lea》有着专辑中难得的轻松流畅,制作上的升级带来的是相当有质量的听感,前者用了吉他Hook、拍手等来强调节奏,福音人声Hook、宏大的和声和结尾处让曲子更加具有空间感的键盘都是亮点,后者的旋律和节奏有着恰如其分的结合,福音根源冲破了冷漠的吉他和空旷音效,在键盘音色和厚重和声中赋予了曲子生命力。基本上这两首曲子在音乐性上达到了全专的最高峰。Sia写的《Love in the Dark》虽然弦乐的使用略显泛滥,但难得没有消费Adele的高音,听感上要舒服得多,加上Sia神来之笔的“eieieieiei…Everything change me”,在一众狗血抒情中保住了格调。
《Million Years Ago》突然玩起了前苏联/欧洲民谣风,但这旋律和演唱是否撑起了接近4分钟的容量?答案是没有。但这首没有过度消费声音与制作的歌曲放在后半段意外地惹人怜爱。
余下的抒情曲中,让一众声控留下了激动泪水的《When We Were Young》和Bruno Mars写的《All I Ask》旋律还算得上出挑,虽然如前所述,声音处理的层次上依旧粗糙,除了Adele轰鸣的声音,旋律的起伏反而被掩盖了。至于《Remedy》之类,看成上一张专辑的Filler《Don’t You Remember》一类的延续就可以了。
整张专辑听下来,你是否寻觅到了你想要的音乐呢?
我们很难否认《25》是一张制作精良的作品,但我们更难否定这是一张充满了妥协与保守的作品。没有《19》里质朴的Indie和Folk味道,没有了《21》中漂亮的《Rolling In The Deep》等在音乐上的精彩,《25》毋宁说是为了完成乐迷的交代,患得患失之下的折衷之作。
但Adele在这里面除了“音色”与“抒情”外,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人格呢?最终我们就像记得李易峰的脸一样,记得她的声音,记得她的哑音、大音量的高音和在尾音处转成一个假音的“u”的处理。至于她用这些声音扮演了什么,演得好不好,Nobody cares。
比起能够把一个绿茶人格演得真挚活泼的Sam Smith,Adele在声音上的演技还是欠了一点,因为她会用的声音表情太单一了。至于要拿去比Amy Winehouse之类,Adele在音乐上可以拿出来的东西更是捉襟见肘。
其实也没关系,她的许多歌迷还可以像“remedy这个单词第一次见”一般单纯地喜欢她的音乐(逛逛她的贴吧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在她的伤感声线中脑补出自己的故事,写下万字动人乐评,含着泪与一切差评撕逼。
但对于音乐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迷失。
=============================
评分
B
推荐
River Lea
Water Under The Bridge
Send My Love
===================
更多原创乐评
关注微信公众号“光音天”
微信号:rayof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