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蒨文 珍重

「祝福」幾乎整整大賣了兩年,以至於接下來的「面對面」沒有得到坊間足夠的重視。當然也有其他原因,葉蒨文在1989年主力電影演出和籌備演唱會,唱片宣傳沒往常那麼熱鬧。邁入1990年,她又把重心放回唱片錄製。
經「祝福」這一張唱片,葉蒨文的歌路逐漸轉變得成熟,樹立起高貴,典雅的形象,她的廣東歌,也似乎越來越煦煦陽光,溫暖和睦。選曲,填詞,製作都似乎極有默契,要讓她更上一層樓。
1990年一春一冬,葉蒨文發行了「珍重」和「秋去秋來」兩張專輯。這一年的首支派台作就是「珍重」。上一年電台略為安靜。「珍重」很快在商台拿下四週電台冠軍,為她的1990年開了一個好頭。兩張專輯先後有三首超級大熱之作,「珍重」,「焚心以火」,「秋去秋來」,也讓她在那一年毫無爭議地拿下了最受歡迎女歌手。
她的名曲很大一部分是改編的,其中台灣流行歌尤其多。「珍重」也不例外。國語流行曲在香港沒落之後,有十幾年的時間,唱片公司和製作人通過改編,向香港聽眾介紹了很多好歌。邁入1990,情形其實有些改變了。齊秦,陳淑樺的國語歌在香港不止流行,甚至是耳熟能詳。聽眾也慢慢敞開心胸,再度接受臺灣來的國語歌曲。很多歌手的改編歌都行不通了,大家可以很容易找到原版來聽。
葉蒨文卻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她的改編歌,脫離了國語歌詞之後,展現了一種別的面貌。不管是「珍重」,「秋去秋來」,「情人知己」還是「愛到分離仍是愛」,她的廣東話演繹為這些歌曲加入了沈穩,莊重的氣息。情感濃烈,但同時又可以說是無悲無喜。或許因為廣東話並不是她的母語,似乎由第三人稱的角度拓展歌曲的口吻。這些慢板的歌曲因為她絲絲入扣的演唱,得到了聽眾們熱情的迴響。
「珍重」整張唱片用成人抒情的口味製作,注重發揮葉蒨文的嗓音特色,也融入了當時中式旋律和電視劇元素。專輯改編了四首其他語言的流行歌,同名曲和「他」是最出色的。「他」原本是一首拉丁情歌,葉蒨文把它唱得有條不紊,最後段落的ad-lib雖然是早就計劃好,但穩定性和氣度都值得鼓掌。「未了解」原版是抒情天后Dionne Warwick代表作「Walk On By」,鍾定一或許參考了1989年Sybil的翻唱,把原本的騷靈情歌注入了urban味道。
儘管大家只靠「焚心以火」和「珍重」已足以記得這張唱片,在其中仍有大家常常忽略的精彩之處。鮑比達,盧冠廷,林敏怡各寫了一首慢板情歌,三首在唱片裏都不是主打,可是三個人都寫出了或許慢熱卻很厲害的旋律。葉蒨文尤其知道如何作一把溫潤的火,去慢慢煲這樣的歌曲。「回歸自然」「一雙一對」和「我走我路」是三首可以唱很久的歌,就算對唱片銷量可能沒什麼貢獻,在人的腦中還是能迴旋很久。
「珍重」真正打開了葉蒨文的時代。這首同名歌倒在她數不清的名曲之中慢慢顯得有些冷清。賈樟柯在「山河故人」裏選它選得好,不僅因為曲式上的年代感,更借助那種身在兩地,無奈又美好的掛念與祝福,在1990年香港的語境下,這首歌承接了「千千闕歌」,紀錄了另一種人事變幻。
經「祝福」這一張唱片,葉蒨文的歌路逐漸轉變得成熟,樹立起高貴,典雅的形象,她的廣東歌,也似乎越來越煦煦陽光,溫暖和睦。選曲,填詞,製作都似乎極有默契,要讓她更上一層樓。
1990年一春一冬,葉蒨文發行了「珍重」和「秋去秋來」兩張專輯。這一年的首支派台作就是「珍重」。上一年電台略為安靜。「珍重」很快在商台拿下四週電台冠軍,為她的1990年開了一個好頭。兩張專輯先後有三首超級大熱之作,「珍重」,「焚心以火」,「秋去秋來」,也讓她在那一年毫無爭議地拿下了最受歡迎女歌手。
她的名曲很大一部分是改編的,其中台灣流行歌尤其多。「珍重」也不例外。國語流行曲在香港沒落之後,有十幾年的時間,唱片公司和製作人通過改編,向香港聽眾介紹了很多好歌。邁入1990,情形其實有些改變了。齊秦,陳淑樺的國語歌在香港不止流行,甚至是耳熟能詳。聽眾也慢慢敞開心胸,再度接受臺灣來的國語歌曲。很多歌手的改編歌都行不通了,大家可以很容易找到原版來聽。
葉蒨文卻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她的改編歌,脫離了國語歌詞之後,展現了一種別的面貌。不管是「珍重」,「秋去秋來」,「情人知己」還是「愛到分離仍是愛」,她的廣東話演繹為這些歌曲加入了沈穩,莊重的氣息。情感濃烈,但同時又可以說是無悲無喜。或許因為廣東話並不是她的母語,似乎由第三人稱的角度拓展歌曲的口吻。這些慢板的歌曲因為她絲絲入扣的演唱,得到了聽眾們熱情的迴響。
「珍重」整張唱片用成人抒情的口味製作,注重發揮葉蒨文的嗓音特色,也融入了當時中式旋律和電視劇元素。專輯改編了四首其他語言的流行歌,同名曲和「他」是最出色的。「他」原本是一首拉丁情歌,葉蒨文把它唱得有條不紊,最後段落的ad-lib雖然是早就計劃好,但穩定性和氣度都值得鼓掌。「未了解」原版是抒情天后Dionne Warwick代表作「Walk On By」,鍾定一或許參考了1989年Sybil的翻唱,把原本的騷靈情歌注入了urban味道。
儘管大家只靠「焚心以火」和「珍重」已足以記得這張唱片,在其中仍有大家常常忽略的精彩之處。鮑比達,盧冠廷,林敏怡各寫了一首慢板情歌,三首在唱片裏都不是主打,可是三個人都寫出了或許慢熱卻很厲害的旋律。葉蒨文尤其知道如何作一把溫潤的火,去慢慢煲這樣的歌曲。「回歸自然」「一雙一對」和「我走我路」是三首可以唱很久的歌,就算對唱片銷量可能沒什麼貢獻,在人的腦中還是能迴旋很久。
「珍重」真正打開了葉蒨文的時代。這首同名歌倒在她數不清的名曲之中慢慢顯得有些冷清。賈樟柯在「山河故人」裏選它選得好,不僅因為曲式上的年代感,更借助那種身在兩地,無奈又美好的掛念與祝福,在1990年香港的語境下,這首歌承接了「千千闕歌」,紀錄了另一種人事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