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似草芥怕死又勇於自刎
在許多中國人的刻板印象裡,「公知」是跟「五毛」對立的概念,這群人總是跟政府過不去,是一班憤青。《孟子》說「雖千萬人吾往矣」,為什麼是「千萬人」?因為知識分子有時候得罪的不只是那一小撮既得利益者,還可能要說些老百姓不愛聽的話,因而有可能被千萬人的唾沫淹沒,也就是粵語說的「犯眾憎」。按照梁文道的說法,知識分子應該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既不為既得利益者說話,也不為多數人、老百姓說話,他們只服膺真理。
《逆蒼生》(麥浚龍、林二汶唱)可以看成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角度看人、看世界的一首歌,也可以看成是對不受多數人待見的「小眾觀點」的聲援之歌。「蒼生」指一切生靈,那麼從歌名的字面理解,「逆蒼生」意思就是忤逆一切生靈而為。
「群己關係」是林夕冷門歌詞的一個常用的主題。之前我在微信公眾平台也寫過一篇詞評叫《生似蜉蝣》,介紹過歌曲《阿貓阿狗》,寫身為社會底層的「你」一代繼承一代的卑微,永遠沒法觸及上流社會,再奮鬥掙扎也無權踏上方舟得到救贖,只能埋沒在洪流下。這首歌也寫「群己關係」,但與《阿貓阿狗》有所不同。其一,歌詞結構更複雜,有一部分原因是合唱歌和甯浩基的曲本身複雜,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林夕故意為麥浚龍創作非主流歌曲,過去也不乏合作劍走偏鋒的作品,寫得非常棒,比如《超生培欲》《弱水三千》《生死疲勞》《無念》等。其二,詞中涉及的角色更豐富,其中包括眾生、神、偶像、教主、奴隸、救世主、賊臣、聖人等,他們彼此關係錯綜複雜。
A1和B1合唱。
A1第一句講服從,第二句講奉承。「直立」和「下跪」兩種姿態形成對比。「直立」是人的自然姿態,是人獸區別的標誌之一,但諷刺的是正因為人直立,創造了人類文明的同時,進而創造了「跪人」的文明,受人跪拜的人最後捧為「神」,為「神」打下手的是「偶像」和「教主」,他們的職責是為神勾人魂魄,讓全人類都聽話。「恨那件法寶」的「恨」意為「盼」,這裡的意思是「無論想要哪一件法寶,全人類都會低頭給他奉上」。
B1第一句講的還是A1的中心意義,「人」幹了一件什麼蠢事?他們親手培養了馴服自己的「主人」;第二句把人類比作「螞蟻」,諷刺人不像人,只會像動物一樣麻木地合群,麻木地追求資產來求存,除此以外什麼事情也不過問。最後兩句是從「逆蒼生者」的角度說的,他寧願變成孤魂(注意此處用了「孤」字點出其狀態),寧願得罪眾人,也要不甘心安分地做三件事:第一,「違大勢」——這是對老百姓或者既得利益者渲染的「潮流」而言的;第二,「叛教規」——這是對教主而言的;第三,「抗聖旨」——這是對人類捧出的「神」而言的。
下一段我姑且稱其為「C段」,其實這首歌並沒有清晰的ACB或ABC的段落劃分,即使是副歌,在曲上也是有變化的,歌詞則完全沒有重複。C段第一句造句很熟悉,林夕在《阿貓阿狗》曾寫過「生似蜉蝣」,這裡用了相似的句式「生似草芥」。我們知道「草芥」的寓意是「輕賤之物」,這個比喻的本體明顯就是「人類」,他們為什麼「怕死又勇於自刎」,怕死的人怎麼可能勇於自刎?這句話是本人於整篇歌詞最愛的七個字,這七個字很有意思,值得斟酌。前面說到人類「像螞蟻聯群覓食之後,凡事不過問」,他們用整個生命來聚焦於追求資產來求存這樣一件事,做了這麼多,目的無非是想活下去並活得滋潤,因此他們肯定是畏死的。至於為何「自刎」,要看林二汶此時同時唱的一句「誰合作/塗炭億兆蒼生/ 其實是眾生」——這句詞讓我想起,當年納粹將猶太人困於集中營,納粹軍人會給小部分猶太人一官半職,監督並迫害下層的猶太人工作,這一小部分猶太人並不能得意很久,當新一批猶太人進營上任,舊的一批就會被新的一批用生化武器殺害,納粹德軍就這樣看著猶太人迫害猶太人、猶太人殺害猶太人。此刻你在舒適的位置迫害同族人,下一刻你又被同族人殺害,這樣的故事難道不是「勇於自刎」四個字最好的詮釋嗎?
「奴隸佩服螻蟻」一句,「奴隸」和「螻蟻」讀音相似對稱,唱起來更流暢,第一個音節「奴」「螻」聲母相似,我暫且把這種現象稱為「押聲」,而且他們韻尾是一致的,在聽覺上可以算押韻;第二個音節「隸」「蟻」則是押韻,這種同一樂句中詞類對稱又雙音節押韻的現象在林夕的作品中十分常見。「牢獄裡期望有救世主多興奮」這種心態很扭曲很變態,實則是把自己的命運和福祉交給別人的奴隸式的「明君思想」,他們被枷鎖長期束縛從而說服自己喜歡上枷鎖,並把壓迫自己的苦日子當成正能量鼓勵自己,相信自己不會做出任何改變,日子自然就會好起來,相信有個英明的救世主會把自己從牢獄裡解救出來,為什麼他們會等人來營救?究其原因還是那句「像螞蟻聯群覓食之後/凡事不過問」。
B2首句又出現新的身份——賊臣、聖人,說也是同一個話題,即便地位低下也不願跪拜一些聖人的錯誤思想。林二汶第二句,自身的「福分」是自己的,豈能是由別人恩賜的?所以說「誰稀罕」;麥浚龍唱的第二句,如果也與「蟻民」們呆在一起,那麼個人獨特的身份也將遭掩埋,就像一滴水放到海洋裡再也找不到那滴水的蹤影。第三句講特立獨行,不屑世俗的指引。林二汶本段唱的最後一句寫得很巧妙,「禮義廉恥」四字本是一個概念,合起來唱順口又順耳,這裡按意義斷句其實要拆成「不跟拍子唱頌禮義廉/恥於跟人」來理解,意為不跟著眾生或領導者打的拍子歌頌綁架人的道德,也即「禮義廉」,以跟風為恥。「蒙受聖恩」這四個字也很精彩,「聖恩」本來是好東西,受寵了嘛,可是卻用「蒙受」這個動詞,「蒙受」在中文裡有suffer的意思,得寵對「逆蒼生者」而言是一件壞事,這不免讓人聯想到北京御賜香港的「831框架」下的普選方案。
最後一段是個經典,一句「誰願靠萬民/來護蔭」製造B4段的假象,結果下面是「三字經」。這種寫法讓我想起林夕的另一個作品「觀世音」(劉德華唱),那首歌的主歌部分正是三個字三個字地推進的。有所不同的是,這首歌從「反了天」到「鬆了綁」之間,其中句式基本上是重複使用的,「反了A」「反BC」「作D了」「EF了」「G了H」,這種重複使用的句式使得句子順勢而下,唱起來一氣呵成,每人唱一句「逆蒼生」的反叛行徑。接近尾聲時,每人唱一句「我做我」,麥浚龍唱「我跪我」傳達為己而生的信息,林二汶唱「得永生」,說的是信自己、為自己而活就有好結果。全歌末句以「信朕」來點睛,意指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聽說這首歌是拍了MV的,且畫面十分恐怖,想貼在此文最後跟諸君分享,然而在youtube也找不見,亟待有心人分享之。
個人詞評、書評微信公眾號:chun-fung
《逆蒼生》(麥浚龍、林二汶唱)可以看成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角度看人、看世界的一首歌,也可以看成是對不受多數人待見的「小眾觀點」的聲援之歌。「蒼生」指一切生靈,那麼從歌名的字面理解,「逆蒼生」意思就是忤逆一切生靈而為。
「群己關係」是林夕冷門歌詞的一個常用的主題。之前我在微信公眾平台也寫過一篇詞評叫《生似蜉蝣》,介紹過歌曲《阿貓阿狗》,寫身為社會底層的「你」一代繼承一代的卑微,永遠沒法觸及上流社會,再奮鬥掙扎也無權踏上方舟得到救贖,只能埋沒在洪流下。這首歌也寫「群己關係」,但與《阿貓阿狗》有所不同。其一,歌詞結構更複雜,有一部分原因是合唱歌和甯浩基的曲本身複雜,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林夕故意為麥浚龍創作非主流歌曲,過去也不乏合作劍走偏鋒的作品,寫得非常棒,比如《超生培欲》《弱水三千》《生死疲勞》《無念》等。其二,詞中涉及的角色更豐富,其中包括眾生、神、偶像、教主、奴隸、救世主、賊臣、聖人等,他們彼此關係錯綜複雜。
A1和B1合唱。
A1第一句講服從,第二句講奉承。「直立」和「下跪」兩種姿態形成對比。「直立」是人的自然姿態,是人獸區別的標誌之一,但諷刺的是正因為人直立,創造了人類文明的同時,進而創造了「跪人」的文明,受人跪拜的人最後捧為「神」,為「神」打下手的是「偶像」和「教主」,他們的職責是為神勾人魂魄,讓全人類都聽話。「恨那件法寶」的「恨」意為「盼」,這裡的意思是「無論想要哪一件法寶,全人類都會低頭給他奉上」。
B1第一句講的還是A1的中心意義,「人」幹了一件什麼蠢事?他們親手培養了馴服自己的「主人」;第二句把人類比作「螞蟻」,諷刺人不像人,只會像動物一樣麻木地合群,麻木地追求資產來求存,除此以外什麼事情也不過問。最後兩句是從「逆蒼生者」的角度說的,他寧願變成孤魂(注意此處用了「孤」字點出其狀態),寧願得罪眾人,也要不甘心安分地做三件事:第一,「違大勢」——這是對老百姓或者既得利益者渲染的「潮流」而言的;第二,「叛教規」——這是對教主而言的;第三,「抗聖旨」——這是對人類捧出的「神」而言的。
下一段我姑且稱其為「C段」,其實這首歌並沒有清晰的ACB或ABC的段落劃分,即使是副歌,在曲上也是有變化的,歌詞則完全沒有重複。C段第一句造句很熟悉,林夕在《阿貓阿狗》曾寫過「生似蜉蝣」,這裡用了相似的句式「生似草芥」。我們知道「草芥」的寓意是「輕賤之物」,這個比喻的本體明顯就是「人類」,他們為什麼「怕死又勇於自刎」,怕死的人怎麼可能勇於自刎?這句話是本人於整篇歌詞最愛的七個字,這七個字很有意思,值得斟酌。前面說到人類「像螞蟻聯群覓食之後,凡事不過問」,他們用整個生命來聚焦於追求資產來求存這樣一件事,做了這麼多,目的無非是想活下去並活得滋潤,因此他們肯定是畏死的。至於為何「自刎」,要看林二汶此時同時唱的一句「誰合作/塗炭億兆蒼生/ 其實是眾生」——這句詞讓我想起,當年納粹將猶太人困於集中營,納粹軍人會給小部分猶太人一官半職,監督並迫害下層的猶太人工作,這一小部分猶太人並不能得意很久,當新一批猶太人進營上任,舊的一批就會被新的一批用生化武器殺害,納粹德軍就這樣看著猶太人迫害猶太人、猶太人殺害猶太人。此刻你在舒適的位置迫害同族人,下一刻你又被同族人殺害,這樣的故事難道不是「勇於自刎」四個字最好的詮釋嗎?
「奴隸佩服螻蟻」一句,「奴隸」和「螻蟻」讀音相似對稱,唱起來更流暢,第一個音節「奴」「螻」聲母相似,我暫且把這種現象稱為「押聲」,而且他們韻尾是一致的,在聽覺上可以算押韻;第二個音節「隸」「蟻」則是押韻,這種同一樂句中詞類對稱又雙音節押韻的現象在林夕的作品中十分常見。「牢獄裡期望有救世主多興奮」這種心態很扭曲很變態,實則是把自己的命運和福祉交給別人的奴隸式的「明君思想」,他們被枷鎖長期束縛從而說服自己喜歡上枷鎖,並把壓迫自己的苦日子當成正能量鼓勵自己,相信自己不會做出任何改變,日子自然就會好起來,相信有個英明的救世主會把自己從牢獄裡解救出來,為什麼他們會等人來營救?究其原因還是那句「像螞蟻聯群覓食之後/凡事不過問」。
B2首句又出現新的身份——賊臣、聖人,說也是同一個話題,即便地位低下也不願跪拜一些聖人的錯誤思想。林二汶第二句,自身的「福分」是自己的,豈能是由別人恩賜的?所以說「誰稀罕」;麥浚龍唱的第二句,如果也與「蟻民」們呆在一起,那麼個人獨特的身份也將遭掩埋,就像一滴水放到海洋裡再也找不到那滴水的蹤影。第三句講特立獨行,不屑世俗的指引。林二汶本段唱的最後一句寫得很巧妙,「禮義廉恥」四字本是一個概念,合起來唱順口又順耳,這裡按意義斷句其實要拆成「不跟拍子唱頌禮義廉/恥於跟人」來理解,意為不跟著眾生或領導者打的拍子歌頌綁架人的道德,也即「禮義廉」,以跟風為恥。「蒙受聖恩」這四個字也很精彩,「聖恩」本來是好東西,受寵了嘛,可是卻用「蒙受」這個動詞,「蒙受」在中文裡有suffer的意思,得寵對「逆蒼生者」而言是一件壞事,這不免讓人聯想到北京御賜香港的「831框架」下的普選方案。
最後一段是個經典,一句「誰願靠萬民/來護蔭」製造B4段的假象,結果下面是「三字經」。這種寫法讓我想起林夕的另一個作品「觀世音」(劉德華唱),那首歌的主歌部分正是三個字三個字地推進的。有所不同的是,這首歌從「反了天」到「鬆了綁」之間,其中句式基本上是重複使用的,「反了A」「反BC」「作D了」「EF了」「G了H」,這種重複使用的句式使得句子順勢而下,唱起來一氣呵成,每人唱一句「逆蒼生」的反叛行徑。接近尾聲時,每人唱一句「我做我」,麥浚龍唱「我跪我」傳達為己而生的信息,林二汶唱「得永生」,說的是信自己、為自己而活就有好結果。全歌末句以「信朕」來點睛,意指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聽說這首歌是拍了MV的,且畫面十分恐怖,想貼在此文最後跟諸君分享,然而在youtube也找不見,亟待有心人分享之。
個人詞評、書評微信公眾號:chun-f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