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容與孤毛頭《多一個》的音樂可能性
她是詩人、畫家,也是客語創作歌手,年近五十才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的羅思容,曾在其處女唱片《每日》之中,便已帶著「想歸想飛」的糾結情緒,嘗試從一個母親、妻子的角度、透過以詩入樂的形式,來改變人們對客家女性、或是客語音樂的既定印象。她今年面世的《多一個》,繼續探尋詩與歌的結合可能性,收錄跨地域、跨語言、跨世代的女詩人之「聲音」,希望再次喚醒女性的自覺和意識,承載共同的記憶和感受,以及展現台灣,一些就快被人遺忘的在地文化之美。
羅思容的音樂,猶如沒有被限制生長的枝頭上結出之果,她的《每日》,敢於在編曲中用上椰胡、木鈴等「冷門」樂器;而專輯《攬花去》,又將富有東方韻味的調子,跟西方藍調的即興精神相碰撞,擦出了火花;到《多一個》,音樂變得更為之實驗,或者說是變得更為之隨性,讓人能夠於聽覺上「自由飛翔」的同時,亦於歌曲裡頭,沉澱出了情感。
用上三種語言演唱的《多一個》(國語、客語、福佬語),叩響著人們已近麻木無知的心靈,引領聽眾重新感受生命的顫動,和這世界原有的「情調」。蔡宛璇擬人化的詩作《小島》,就是與大自然進行對話,尋回市聲喧鬧下的,那些被擱置一旁的本真;它情韻深厚之音樂與吟唱,亮點還有於編排上突然增強光的感覺(在「陽光烤箱……」那段),更好地襯出了詩內影像、景觀切換般的效果;而《暮曲》的鄉村風格、淳樸的生命禮讚,和運用深沉之弦樂,勾勒出對故鄉探問之惆然的《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也是這唱片內回溯「源頭」的重要體現。生命孕育於子宮,故土可以比喻為子宮,阿芒有感自己身體裝載另一身體的《多一個》,被羅思容與孤毛頭放進入來之後,不但承接了前面有關「根源」的脈絡,亦打開了專輯後面,有關自我和主體性的話題。
選自杜潘芳格的詩作《含笑花》,語言質樸淺白、結構較為簡單,所以羅思容與孤毛頭為這首配樂的時候,決定了放「輕」處理,味淡卻留餘韻,妝不濃卻更耐看。愛戀刻骨銘心的《我告訴過你》,編排層層遞進,散發著真性情,而羅思容最後接近美聲般的飆高音,帶聽眾去到情緒的最高點,詮釋了詩中愛到極致之痛苦。Intro令人舒展的《月華》,卻在主歌處走進另一條分叉路,顯出歌的深沉性,這詩作和《我告訴過你》一樣,都談到了夜的孤寂(或困惑)、女人因男人離開之後的空虛;那忍耐不住的性慾在暗處翻滾的《月華》,引用了傳統的客家童謠,卻唱到了女性的性壓抑(編曲也是有壓抑的感覺),它跟用色濃烈的《濛紗煙》,像連枝生出的兩首,細繪並關注了這些被遺落的女性主體之故事,或內心之所思。
羅思容和孤毛頭的《多一個》,探索了詩與歌應該怎樣妥貼融合的「課題」,聽輕鬆親切的《天河的水聲》,巧妙以口琴的活潑點綴、跳躍的節拍、或口哨聲之突然混入,強化了馮青詩作中,所挽回的純真與童趣之氣。撿拾人間殘缺的《南無撿破爛菩薩》,本身就有對滿地「垃圾」、「廢物」的社會進行諷刺,因此它的編曲未顯出太多的怒氣,卻在提琴的拉奏下增加了「荒誕」的色彩,跟羅思容短促有力的數來寶式語調相夾。《超級販賣機》的藍調憂鬱風格,映出了現代文明或科技,吞噬人類靈魂的悲哀;而呼應第一首《小島》中「漂泊」意象的《流》,書寫出生命之自由解脫,與對它莊嚴之敬畏,又被緩緩推送的演唱、啟動心靈航程的編排,帶人進入了一個可以避世冥想的空間。
不同於市面上傳統的詩歌配樂,現代詩因為有其無固定的行字數,或沒受到格律、韻律的「規管」,譜起曲來也相對地困難。可是羅思容與孤毛頭的《多一個》,以那靈活的編排、用心的打磨,不單只基本上達到了曲跟詩作表面的相配之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專輯的音樂也發揮了現代詩自由、「跳躍」的精神,令近似中國戲曲般之風格,亦可以跟美式鄉村的節奏,進行著相通(《暮曲》)。
當下的台灣流行音樂,大都困於密不透風的規則裡,缺的是創意和勇氣,然《多一個》打破了這僵局,在十二位女性的詩作上(包括羅思容自己的作品),添了可伸展的音樂之翼,擁有了能飛離鉗制之地的自由。羅思容與孤毛頭樂隊,擺脫了很多台灣音樂人,對傳統文化進行淺顯或刻意地套用之模式,他們跟傳統融合在一起、難以分割,就像陳主惠的大提琴在《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中帶出的山水畫意境,令你會覺得這些「傳統」,是流進其音樂的血液之內。經過前兩張磨合的羅思容與孤毛頭,更能貫通中西,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音樂語言,他們完成了從「傳統」之脈絡中走入到走出的過程,一如專輯提到的「主體性」,於其歌曲內,也是充滿著自主的意識。
羅思容與孤毛頭的《多一個》,沒有很多樂器的介入,或豐富、飽滿的編曲做潤色,卻有樂團中每位樂手都很俱感染力的演奏作補充,保留了音樂裡頭的有機、自然、質樸之生命。它通過羅思容跟十多位女詩人的「交換子宮」實驗,通過詩與歌的「交配」嘗試,不但誕生了原詩作或傳統音樂外「多一個」的可能性,也在製造慾望、吸引消費,卻販賣沒靈魂音樂的市場之外,提供給我們「多一樣」的選擇之聲。
羅思容的音樂,猶如沒有被限制生長的枝頭上結出之果,她的《每日》,敢於在編曲中用上椰胡、木鈴等「冷門」樂器;而專輯《攬花去》,又將富有東方韻味的調子,跟西方藍調的即興精神相碰撞,擦出了火花;到《多一個》,音樂變得更為之實驗,或者說是變得更為之隨性,讓人能夠於聽覺上「自由飛翔」的同時,亦於歌曲裡頭,沉澱出了情感。
用上三種語言演唱的《多一個》(國語、客語、福佬語),叩響著人們已近麻木無知的心靈,引領聽眾重新感受生命的顫動,和這世界原有的「情調」。蔡宛璇擬人化的詩作《小島》,就是與大自然進行對話,尋回市聲喧鬧下的,那些被擱置一旁的本真;它情韻深厚之音樂與吟唱,亮點還有於編排上突然增強光的感覺(在「陽光烤箱……」那段),更好地襯出了詩內影像、景觀切換般的效果;而《暮曲》的鄉村風格、淳樸的生命禮讚,和運用深沉之弦樂,勾勒出對故鄉探問之惆然的《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也是這唱片內回溯「源頭」的重要體現。生命孕育於子宮,故土可以比喻為子宮,阿芒有感自己身體裝載另一身體的《多一個》,被羅思容與孤毛頭放進入來之後,不但承接了前面有關「根源」的脈絡,亦打開了專輯後面,有關自我和主體性的話題。
選自杜潘芳格的詩作《含笑花》,語言質樸淺白、結構較為簡單,所以羅思容與孤毛頭為這首配樂的時候,決定了放「輕」處理,味淡卻留餘韻,妝不濃卻更耐看。愛戀刻骨銘心的《我告訴過你》,編排層層遞進,散發著真性情,而羅思容最後接近美聲般的飆高音,帶聽眾去到情緒的最高點,詮釋了詩中愛到極致之痛苦。Intro令人舒展的《月華》,卻在主歌處走進另一條分叉路,顯出歌的深沉性,這詩作和《我告訴過你》一樣,都談到了夜的孤寂(或困惑)、女人因男人離開之後的空虛;那忍耐不住的性慾在暗處翻滾的《月華》,引用了傳統的客家童謠,卻唱到了女性的性壓抑(編曲也是有壓抑的感覺),它跟用色濃烈的《濛紗煙》,像連枝生出的兩首,細繪並關注了這些被遺落的女性主體之故事,或內心之所思。
羅思容和孤毛頭的《多一個》,探索了詩與歌應該怎樣妥貼融合的「課題」,聽輕鬆親切的《天河的水聲》,巧妙以口琴的活潑點綴、跳躍的節拍、或口哨聲之突然混入,強化了馮青詩作中,所挽回的純真與童趣之氣。撿拾人間殘缺的《南無撿破爛菩薩》,本身就有對滿地「垃圾」、「廢物」的社會進行諷刺,因此它的編曲未顯出太多的怒氣,卻在提琴的拉奏下增加了「荒誕」的色彩,跟羅思容短促有力的數來寶式語調相夾。《超級販賣機》的藍調憂鬱風格,映出了現代文明或科技,吞噬人類靈魂的悲哀;而呼應第一首《小島》中「漂泊」意象的《流》,書寫出生命之自由解脫,與對它莊嚴之敬畏,又被緩緩推送的演唱、啟動心靈航程的編排,帶人進入了一個可以避世冥想的空間。
不同於市面上傳統的詩歌配樂,現代詩因為有其無固定的行字數,或沒受到格律、韻律的「規管」,譜起曲來也相對地困難。可是羅思容與孤毛頭的《多一個》,以那靈活的編排、用心的打磨,不單只基本上達到了曲跟詩作表面的相配之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專輯的音樂也發揮了現代詩自由、「跳躍」的精神,令近似中國戲曲般之風格,亦可以跟美式鄉村的節奏,進行著相通(《暮曲》)。
當下的台灣流行音樂,大都困於密不透風的規則裡,缺的是創意和勇氣,然《多一個》打破了這僵局,在十二位女性的詩作上(包括羅思容自己的作品),添了可伸展的音樂之翼,擁有了能飛離鉗制之地的自由。羅思容與孤毛頭樂隊,擺脫了很多台灣音樂人,對傳統文化進行淺顯或刻意地套用之模式,他們跟傳統融合在一起、難以分割,就像陳主惠的大提琴在《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中帶出的山水畫意境,令你會覺得這些「傳統」,是流進其音樂的血液之內。經過前兩張磨合的羅思容與孤毛頭,更能貫通中西,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音樂語言,他們完成了從「傳統」之脈絡中走入到走出的過程,一如專輯提到的「主體性」,於其歌曲內,也是充滿著自主的意識。
羅思容與孤毛頭的《多一個》,沒有很多樂器的介入,或豐富、飽滿的編曲做潤色,卻有樂團中每位樂手都很俱感染力的演奏作補充,保留了音樂裡頭的有機、自然、質樸之生命。它通過羅思容跟十多位女詩人的「交換子宮」實驗,通過詩與歌的「交配」嘗試,不但誕生了原詩作或傳統音樂外「多一個」的可能性,也在製造慾望、吸引消費,卻販賣沒靈魂音樂的市場之外,提供給我們「多一樣」的選擇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