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依然 知性到底
买的刘若英第一张专辑是《雨季》,因为专辑中的《打了一把钥匙给你》而买。依然记得当时这首歌在台湾打榜很“凶狠”,听着听着也就会唱了,于是开始对这位叫刘若英的歌手产生了兴趣。但,这绝对不是当时标准的流行曲式,歌曲太温吞、慢热,特别是相比后来让刘若英大红大紫的《很爱很爱你》、《后来》等,《打了一把钥匙给你》放在Side B的位置都有点牵强。只是在今天回头来听《打了一把钥匙给你》会觉得还是很符合刘若英固有的音乐气质,有那么几分知性的味道,也有那么几分文艺的色彩,当然在那个时候知性、文艺都没有成为主流,也就无所谓唱片公司有意识将刘若英打造成知性女性这一说法。
在从前没有刻意地要走知性路线却走出了很知性的路线,刘若英身上的知性并非像很多人所说的是被包装出来的,反而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刘若英之所以能成为那么多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知性女子,这也是经过了岁月的打磨、时间的沉淀、人生的历练才成就而出。想要说的是,刘若英在歌手之外还是一位很会演戏的演员,但是在音乐世界中的她从来没有刻意在饰演什么,也没有刻意在包装什么,从一而终地都在坚持自我,做自我,这也使得她这一条音乐之路走得坦荡而真诚。有人问为什么刘若英可以从20世纪的90年代一直唱到今天?没有别的原因,因为刘若英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不管是台前还是幕后都是那么地真实、真诚,特别是在音乐里的刘若英,尽管她没有强她在唱自我,可是她认真的态度会在潜意识里给人以一种她就是在为自我心声、人生而歌的歌者,所以换一个角度来说,或许很多人对刘若英的迷恋已经超越了音乐了本身。曾经也问过自己,到底喜欢刘若英音乐中的什么呢?喜欢的是那些上口、流行的歌曲?喜欢的是刘若英的演唱?又或是别的?回头一想,上口、流行的歌曲在乐坛一抓一大把,又何必偏执于此?而刘若英的演唱也不会是十八般武艺具有的精彩,根本就是平平无奇,淡如白水。反复思考之后才明白,喜欢的根本不是刘若英的音乐,而是刘若英身上的真诚、认真以及知性。别说这些都与音乐无关,也正是因为在刘若英身上有了这些特质才使得她的音乐作品哪怕只是一首再简单、再平凡不过的情歌也都能够成为独一无二,任谁都无可取替,这就是刘若英身上所具有的魔性。
记得前几年当刘若英宣布结婚、怀孕之后,就听不到不少来自喜欢刘若英的朋友担忧的声音,他们担忧刘若英就此不唱了,他们担忧刘若英会改变音乐的路线……有担忧证明的是刘若英以及她的音乐早就深入人心,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却成为了心灵鸡汤不可缺失的调料。在今天来看,这些担忧会显得多余,刘若英还是原来的刘若英,《我要你好好的》就是最好的证明。从最早以单曲形式曝光的《念念》,到《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再到新专辑主打的《我懂了》、《相看两不厌》等作品的一一曝光,这些都逐一打消了许多人心中的疑虑。刘若英自己也坦言不会因为经历了人生的转变而任性地在歌路上进行改变。
但是,刘若英还是任性的,也请允许刘若英的任性。唱了几十年的不改的依然是知性女子的路线,却在今天对自己的音乐进行了很认真地思考,这令人欣喜,至少证明刘若英这些年在所做的每一张专辑中已经不只是充当一名演唱者的角色,她更乐意借着音乐去思考,把自我的想法、态度融进音乐中,用音乐表达出来,因此,《我要你好好的》才会成为这些年刘若英音乐专辑中最最贴近自我也最有深度的一张专辑。
贴近自我且音乐变得有深度不是因为大篇幅削弱了流行的路线,模糊了流行旋律的线条。固然对比起之前的两张专辑,《我要你好好的》专辑在流行性的呈现上要弱化了不少,包括主打在内的《我懂了》、《写信回家》、《相看两不厌》等都不再是印象中刘若英典范式的流行情歌,特别是《我懂了》,这首作品被刘若英任性地用作第一主打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但相比起《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陪伴者》这类一听就会喜欢的作品,《我懂了》这首作品所具有的反思余地更明显,刘若英在现阶段内心的成熟、深邃在这首歌中都被清晰地放大了出来,会让人觉得这云淡风轻却充满韵味的作品更适合刘若英的演绎。加之刘若英的演绎口气很特别,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仿若是洗尽铅华之后才能唱出的对人生、情感的顿悟与感动,而她的这一份领悟令人深刻。
刘若英还是那个刘若英,自然就不会完全地任性到底,最熟悉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陪伴者》、《岁月静好》、《我要你好好的》等这些作品都不会缺席。不需要去埋怨这些作品曲调都大同小异,这不是刘若英的专属,但是因为她的口气处理得很独到,继而让这些流行情歌都变得独一无二。这些流行作品中《我要你好好的》最有意思,周迅、汤唯、桂纶镁的加入成为了歌曲最大的亮点,而歌曲有意思在于整首歌的录制显得很随意,可以不讲求环境,不讲求声效,却一定要把歌者最随意、最自然、最尽兴的一面捕捉到,因此听到的《我要你好好的》热闹、欢快,记录下的是四位歌者最真我的状态。
用最真实的感悟唱最真实的人生,唱出来的情怀又怎么会不真实?纵然有再多的瑕疵,有再多抱怨的理由也都不忍心去责怪,因为来到今天会让人惊觉听刘若英听的已经不是歌曲,而是刘若英带来的感动与感悟。听完《我要你好好的》,不需要再担心,奶茶还是那杯奶茶,香醇而可口。当然相比起从前,今天的刘若英变得更成熟,更文艺也更深邃了,而这样的刘若英又有什么理由不更爱?
在从前没有刻意地要走知性路线却走出了很知性的路线,刘若英身上的知性并非像很多人所说的是被包装出来的,反而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刘若英之所以能成为那么多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知性女子,这也是经过了岁月的打磨、时间的沉淀、人生的历练才成就而出。想要说的是,刘若英在歌手之外还是一位很会演戏的演员,但是在音乐世界中的她从来没有刻意在饰演什么,也没有刻意在包装什么,从一而终地都在坚持自我,做自我,这也使得她这一条音乐之路走得坦荡而真诚。有人问为什么刘若英可以从20世纪的90年代一直唱到今天?没有别的原因,因为刘若英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不管是台前还是幕后都是那么地真实、真诚,特别是在音乐里的刘若英,尽管她没有强她在唱自我,可是她认真的态度会在潜意识里给人以一种她就是在为自我心声、人生而歌的歌者,所以换一个角度来说,或许很多人对刘若英的迷恋已经超越了音乐了本身。曾经也问过自己,到底喜欢刘若英音乐中的什么呢?喜欢的是那些上口、流行的歌曲?喜欢的是刘若英的演唱?又或是别的?回头一想,上口、流行的歌曲在乐坛一抓一大把,又何必偏执于此?而刘若英的演唱也不会是十八般武艺具有的精彩,根本就是平平无奇,淡如白水。反复思考之后才明白,喜欢的根本不是刘若英的音乐,而是刘若英身上的真诚、认真以及知性。别说这些都与音乐无关,也正是因为在刘若英身上有了这些特质才使得她的音乐作品哪怕只是一首再简单、再平凡不过的情歌也都能够成为独一无二,任谁都无可取替,这就是刘若英身上所具有的魔性。
记得前几年当刘若英宣布结婚、怀孕之后,就听不到不少来自喜欢刘若英的朋友担忧的声音,他们担忧刘若英就此不唱了,他们担忧刘若英会改变音乐的路线……有担忧证明的是刘若英以及她的音乐早就深入人心,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却成为了心灵鸡汤不可缺失的调料。在今天来看,这些担忧会显得多余,刘若英还是原来的刘若英,《我要你好好的》就是最好的证明。从最早以单曲形式曝光的《念念》,到《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再到新专辑主打的《我懂了》、《相看两不厌》等作品的一一曝光,这些都逐一打消了许多人心中的疑虑。刘若英自己也坦言不会因为经历了人生的转变而任性地在歌路上进行改变。
但是,刘若英还是任性的,也请允许刘若英的任性。唱了几十年的不改的依然是知性女子的路线,却在今天对自己的音乐进行了很认真地思考,这令人欣喜,至少证明刘若英这些年在所做的每一张专辑中已经不只是充当一名演唱者的角色,她更乐意借着音乐去思考,把自我的想法、态度融进音乐中,用音乐表达出来,因此,《我要你好好的》才会成为这些年刘若英音乐专辑中最最贴近自我也最有深度的一张专辑。
贴近自我且音乐变得有深度不是因为大篇幅削弱了流行的路线,模糊了流行旋律的线条。固然对比起之前的两张专辑,《我要你好好的》专辑在流行性的呈现上要弱化了不少,包括主打在内的《我懂了》、《写信回家》、《相看两不厌》等都不再是印象中刘若英典范式的流行情歌,特别是《我懂了》,这首作品被刘若英任性地用作第一主打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但相比起《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陪伴者》这类一听就会喜欢的作品,《我懂了》这首作品所具有的反思余地更明显,刘若英在现阶段内心的成熟、深邃在这首歌中都被清晰地放大了出来,会让人觉得这云淡风轻却充满韵味的作品更适合刘若英的演绎。加之刘若英的演绎口气很特别,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仿若是洗尽铅华之后才能唱出的对人生、情感的顿悟与感动,而她的这一份领悟令人深刻。
刘若英还是那个刘若英,自然就不会完全地任性到底,最熟悉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陪伴者》、《岁月静好》、《我要你好好的》等这些作品都不会缺席。不需要去埋怨这些作品曲调都大同小异,这不是刘若英的专属,但是因为她的口气处理得很独到,继而让这些流行情歌都变得独一无二。这些流行作品中《我要你好好的》最有意思,周迅、汤唯、桂纶镁的加入成为了歌曲最大的亮点,而歌曲有意思在于整首歌的录制显得很随意,可以不讲求环境,不讲求声效,却一定要把歌者最随意、最自然、最尽兴的一面捕捉到,因此听到的《我要你好好的》热闹、欢快,记录下的是四位歌者最真我的状态。
用最真实的感悟唱最真实的人生,唱出来的情怀又怎么会不真实?纵然有再多的瑕疵,有再多抱怨的理由也都不忍心去责怪,因为来到今天会让人惊觉听刘若英听的已经不是歌曲,而是刘若英带来的感动与感悟。听完《我要你好好的》,不需要再担心,奶茶还是那杯奶茶,香醇而可口。当然相比起从前,今天的刘若英变得更成熟,更文艺也更深邃了,而这样的刘若英又有什么理由不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