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网络时代的文青卧底
质素参差不齐的作词人名单,领域横跨导演、设计、fashion、美食与电影专栏以及网络文学;除却一干Pop culture发言人,也召集蔡明亮、骆以军、韩松落这样的文青Icon。《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将正当红互联网概念Outsourcing,与文青固执的理想品味相结合,讲述了范文青群体中一种现象级的忧郁。
从《I Love You, John》开始,陈珊妮便毫不掩饰自己对网络现象的好奇与迷恋。也是从同一时期,陈珊妮唱法里的自恋和自负弱化了许多。如果说《低调人生》是以过来人身份给予年轻世代的温和鼓励,那《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就是真正打入内部后突然转身的高调讽刺。这张专辑毫无取悦死忠歌迷的意思,反而像对她歌曲从不感冒的听众伸出的橄榄枝。曲调大概还是《低调人生》的那一套,你甚至分辨不出<周日晚间忧伤>和<启示路>的差别,不咸不淡的唱腔全靠歌词抛出的punch line还能抓住听觉。但这多像网络时代的消费品,一句禁不住推敲的鸡汤段子,一张必须加上Hashtag才算有梗的平庸相片,抑或一件因搭上Normcore而重返潮流的廉价衬衫。
虽然大部分词句,甚至比那些歌名更做作和尴尬。几个所谓的作家,大多早早阵亡在语句通顺那一关,剩下的也是言不及义,还不如个人意见的都市日常独白和蔡明亮的惜字如金。就像我很难想象骆以军将惯用长句拆解成歌词的过程,他笔下的魅力也流失在莫名其妙的断句中了。仍能保持浓烈个人风格的算聂永真一个,疲惫,具象,中英夹杂,根本是典型平面设计人的午夜躁郁。另一个当然是蔡明亮,跟其镜头语法极度相似,没有上一句,就出现这一句了,你等着下一句,结果这一句缓慢地重复了十几遍就结束了,故意省略点题的叙述,把你又带回到电影院里,成为那个倍受折磨却禁不住鼻酸的观众。十首歌词就像部落格页面风格,变换带来是直观的表象冲击。欧阳应霁的部分根本是卢广仲的天然有机民谣,陈珊妮把自己整个音乐人形象重新branding,换上纯真无害装扮 —— 一种目的性的炫耀和引诱。
听前十首歌的过程,与划动你SNS的timeline如出一辙,你不时觉得愚蠢,不时觉得动人,不时心思不知道飘去哪里,一低头又看见朋友@你的宠物图片。一步步的,有如英国剧集Black Mirror,以懒洋洋的冷嘲和聪明的包装将你也拽入其中。
最后一首歌,也是这整张专辑唯一必要的歌,陈珊妮的作词终于出现。原来悲伤的第二次,是当你发现花心思用聪明的辞藻掩饰这累积已久的愤世,只是因为你不真的讨厌改变。你花时间装饰那一点苍白的辩解,还不如至此揭开卧底身份,承认你并不高级于这个时代。
林宥嘉的作曲也可以说是整张唯一必要的作曲,脱去了在《Jazz Channel》或《口的形状EP》中用力过猛的尴尬,这首曲显得从容许多,并没有在赶着去拿金曲奖的意思。因为当你有空认真坐下来看书时,你理应是不紧不慢且自在的,可以说林宥嘉的作曲补全了陈珊妮的情绪,毕竟文青的心啊,不只是那三分多钟的句句带刺就能说的清。毕竟这时代的悲伤,每个人都存有副本,是否能拖进回收站不了了之?
从《I Love You, John》开始,陈珊妮便毫不掩饰自己对网络现象的好奇与迷恋。也是从同一时期,陈珊妮唱法里的自恋和自负弱化了许多。如果说《低调人生》是以过来人身份给予年轻世代的温和鼓励,那《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就是真正打入内部后突然转身的高调讽刺。这张专辑毫无取悦死忠歌迷的意思,反而像对她歌曲从不感冒的听众伸出的橄榄枝。曲调大概还是《低调人生》的那一套,你甚至分辨不出<周日晚间忧伤>和<启示路>的差别,不咸不淡的唱腔全靠歌词抛出的punch line还能抓住听觉。但这多像网络时代的消费品,一句禁不住推敲的鸡汤段子,一张必须加上Hashtag才算有梗的平庸相片,抑或一件因搭上Normcore而重返潮流的廉价衬衫。
虽然大部分词句,甚至比那些歌名更做作和尴尬。几个所谓的作家,大多早早阵亡在语句通顺那一关,剩下的也是言不及义,还不如个人意见的都市日常独白和蔡明亮的惜字如金。就像我很难想象骆以军将惯用长句拆解成歌词的过程,他笔下的魅力也流失在莫名其妙的断句中了。仍能保持浓烈个人风格的算聂永真一个,疲惫,具象,中英夹杂,根本是典型平面设计人的午夜躁郁。另一个当然是蔡明亮,跟其镜头语法极度相似,没有上一句,就出现这一句了,你等着下一句,结果这一句缓慢地重复了十几遍就结束了,故意省略点题的叙述,把你又带回到电影院里,成为那个倍受折磨却禁不住鼻酸的观众。十首歌词就像部落格页面风格,变换带来是直观的表象冲击。欧阳应霁的部分根本是卢广仲的天然有机民谣,陈珊妮把自己整个音乐人形象重新branding,换上纯真无害装扮 —— 一种目的性的炫耀和引诱。
听前十首歌的过程,与划动你SNS的timeline如出一辙,你不时觉得愚蠢,不时觉得动人,不时心思不知道飘去哪里,一低头又看见朋友@你的宠物图片。一步步的,有如英国剧集Black Mirror,以懒洋洋的冷嘲和聪明的包装将你也拽入其中。
最后一首歌,也是这整张专辑唯一必要的歌,陈珊妮的作词终于出现。原来悲伤的第二次,是当你发现花心思用聪明的辞藻掩饰这累积已久的愤世,只是因为你不真的讨厌改变。你花时间装饰那一点苍白的辩解,还不如至此揭开卧底身份,承认你并不高级于这个时代。
林宥嘉的作曲也可以说是整张唯一必要的作曲,脱去了在《Jazz Channel》或《口的形状EP》中用力过猛的尴尬,这首曲显得从容许多,并没有在赶着去拿金曲奖的意思。因为当你有空认真坐下来看书时,你理应是不紧不慢且自在的,可以说林宥嘉的作曲补全了陈珊妮的情绪,毕竟文青的心啊,不只是那三分多钟的句句带刺就能说的清。毕竟这时代的悲伤,每个人都存有副本,是否能拖进回收站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