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装逼” 的陈珊妮
来来来,今天,我们在聊珊妮公主的新专辑前,先来聊一聊装逼。
装逼在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一种是以卖弄做作获取虚荣心的自我满足甚至欺骗性质的行为,向别人表现出自己所缺少不具备的气质。
真是一句话骂了很多人呢...
不过呢,我小宇宙可不是这么刻薄的人。(Excuse Me?)其实,你们摸着自己的良心。有人不会装逼吗!装逼是天性啊!小学拿着亲戚家过年给的红包给自己的四驱车装上了美洲豹马达;初中买了一件限量版非主流跨到尘埃里的垮裤;大学攒两几个月的钱买了一个布满双G的古奇钱包。装啊!死命装啊!云淡风轻做作到死的装啊!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啊朋友们!!!朋友们!!!
等一下,如果装逼是天性,那就没有什么值得被谴责的了?当然不是,装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装了太大的逼,或者是,装逼的人不知道自己在装逼。拿本三毛就觉得全世界只有他能看懂刻骨铭心的爱心,买了张田馥甄就觉得自己小众的没有人懂,泡杯雀巢速溶就觉得是法国电影里优雅的女人,去趟泰国就觉得自己是自在如风的少年,买个奥特莱斯打折包包就觉得自己分分钟富可敌国成为大款。请自行对号入座。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想要与他人分享,我们也想要证明自己有多么的与众不同。这本就是理所应当希望得到认可得到喜爱的本能。只可惜在这个过程中常常没把握好分寸,真实,谦卑,诚恳,才是最好的方式和态度。
好啦,回到专辑本身,为什么要在开头说一说装逼这种事情呢。其实是因为,陈珊妮的新专辑《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刚一发发行,这个与郭四娘《悲伤逆流成河》以及陈绮贞《旅行的意义》装逼程度不相上下的名字被一众老歌迷和乐评人抨击,包括我。这不是我所认识的陈珊妮。陈珊妮从不,也不需要装逼,陈珊妮有逼格。
变成陈珊妮的脑残粉是在2012年,当时她发行《I love you, John》。和王墨石去雍和宫糖果看了她的 Live House 音乐会,陈珊妮很健谈,很美,当然唱的也很随性,喜欢的不行。她真实自然不做作的个性与她的作品达到了非常完美的统一。于是回去开始复习她早期的一些专辑。 从1994年的《华盛顿看到樱桃树》到《完美的呻吟》,再到《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到《I love you, John》陈珊妮真正称得上百变,不论是造型,曲风还是唱腔,似乎根本无法定义。但自始自终贯穿她20多年音乐生涯的,是她表达的欲望,通过歌词,通过旋律,通过编曲,通过音乐录影带。她对于女性意识的探索(《赵一双鞋》),性意识的解放(《波丽露露》),社会现实的反应(《低调人生》)。她表达自我,表达观点,不矫情不掩藏,不无病呻吟,直接赤裸裸。在当时乐坛所带来的实验性深刻度早就超越了流行音乐的范畴。所以我常说,陈绮贞这些所谓小清新现在玩的东西,陈珊妮在九十年代就玩不要了。
对于陈珊妮的既定认知使得我的高期待因为这样的新专辑名而落空。而且,陈珊妮找来了包括蔡明亮,聂永珍,鲍晶晶等“装逼界”的名人为专辑歌曲撰写歌词。身为一个无比清楚自己风格的制作人,陈珊妮不应该不清楚“隔行如隔山”这样的定律。听惯了陈珊妮自己写词的歌迷无法接受这些并不流畅的文字。但当我在陈珊妮的豆瓣发现她写的一段话。我瞬间懂了她的意思。
“我們再也不能像小時候那樣為所欲為了,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凝視那些我們其實看不見的, 欣賞那些我們從來搞不懂的, 不曾經歷的一切。謝謝你們的作品在這個世界令我發現…
最簡單的好奇與勇氣, 來自於更清晰的
---旁觀者之心。”
陈珊妮
其实,这是一张用书的概念为介质讲述回忆的专辑。音乐以旋律和歌词构成。文字和音乐一直以一种微妙的关系共存着。陈珊妮寻找文学创作者为其专辑歌曲写词是为了进一步把歌词放大到书籍,到文学,探寻旋律和歌词的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阅读纸质书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这样的概念也和专辑回忆的概念不谋而合。
那么,回忆的是什么,回忆的是自己当初的“装逼”。从专辑名来看,《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发现没有,为什么是“如同”,悲伤真的被下载了两次吗?显然没有。为什么是“两次”,说明其实已经“下载”了一次。这一次是什么时候下载的?年轻的时候。从专辑名陈珊妮就给乐迷抛出一个问题。你愿意把你年轻时候的悲伤再下载一次吗?就算你愿意,但它真的能被重新下载一次么?而且,这样拆解我们就可以发现,陈珊妮是透过模拟悲伤被下载两次来讲述年轻时候的装逼这个现象。这和其他的装逼歌手是有本质区别。为什么一些装逼歌手会被众多歌迷喜爱,真是因为他们希望透过歌词唤起听者回忆里的意象,情绪,情感。这与年少时的无病呻吟并无两样。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装逼。但是从陈珊妮的“旁观者之心”言论可以看出来,这张专辑获取感动,陈珊妮知道她要装逼。陈珊妮要故意装逼,并且极近装逼之能事,通过模拟装逼来讨论装逼。是不是很像绕口令。举个例子,玛丽莲梦露的宣传照海报被Andy Warhol编辑集合进入到了美术馆成为了艺术品。厕所里的马桶被杜尚放进美术馆成为了达达主义的代表。这些事物本身仅仅是事物,但艺术家通过复制,提取,更重要,旁观者的身份去展现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从具体的事件提升到性质的研究,这样的态度和实施的过程使得事件成为代表而非事件本身。陈珊妮在做着类似的工作,通过模拟展现装逼的来探讨装逼这一事件。从这个角度来说,陈珊妮就是一个艺术家。
为了采取旁观者的身份,陈珊妮避免自己书写歌词,不以“我”这个身份来表述,而是找到几个小清新最爱文化名人帮忙,歌手变成讲述者和旁观者而非经历者。而且,他们并不高明的写词技巧就像我们年轻时偷偷写在日记本上的忧伤词句。陈珊妮又不动声色的把自己的态度悄悄放进歌里。有嘲讽,有怀念,也有冷静。她的敏锐认知并未退化。在编曲方面,陈珊妮采用轻电子风格为主轴,再一次与那些钢琴吉他配器的青春小清新区隔开来,又一次强调了自己间离者的身份。
这样我们发现,这张专辑并不是一张好消化的专辑。回忆就像慢慢消失在人们视野的纸质书。无论用什么方式,我们也无法真正回到过去的主题思想残酷而冷漠。陈珊妮还是那个陈珊妮。
没有经历,只有缅怀,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
装逼在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一种是以卖弄做作获取虚荣心的自我满足甚至欺骗性质的行为,向别人表现出自己所缺少不具备的气质。
真是一句话骂了很多人呢...
不过呢,我小宇宙可不是这么刻薄的人。(Excuse Me?)其实,你们摸着自己的良心。有人不会装逼吗!装逼是天性啊!小学拿着亲戚家过年给的红包给自己的四驱车装上了美洲豹马达;初中买了一件限量版非主流跨到尘埃里的垮裤;大学攒两几个月的钱买了一个布满双G的古奇钱包。装啊!死命装啊!云淡风轻做作到死的装啊!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啊朋友们!!!朋友们!!!
等一下,如果装逼是天性,那就没有什么值得被谴责的了?当然不是,装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装了太大的逼,或者是,装逼的人不知道自己在装逼。拿本三毛就觉得全世界只有他能看懂刻骨铭心的爱心,买了张田馥甄就觉得自己小众的没有人懂,泡杯雀巢速溶就觉得是法国电影里优雅的女人,去趟泰国就觉得自己是自在如风的少年,买个奥特莱斯打折包包就觉得自己分分钟富可敌国成为大款。请自行对号入座。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想要与他人分享,我们也想要证明自己有多么的与众不同。这本就是理所应当希望得到认可得到喜爱的本能。只可惜在这个过程中常常没把握好分寸,真实,谦卑,诚恳,才是最好的方式和态度。
好啦,回到专辑本身,为什么要在开头说一说装逼这种事情呢。其实是因为,陈珊妮的新专辑《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刚一发发行,这个与郭四娘《悲伤逆流成河》以及陈绮贞《旅行的意义》装逼程度不相上下的名字被一众老歌迷和乐评人抨击,包括我。这不是我所认识的陈珊妮。陈珊妮从不,也不需要装逼,陈珊妮有逼格。
变成陈珊妮的脑残粉是在2012年,当时她发行《I love you, John》。和王墨石去雍和宫糖果看了她的 Live House 音乐会,陈珊妮很健谈,很美,当然唱的也很随性,喜欢的不行。她真实自然不做作的个性与她的作品达到了非常完美的统一。于是回去开始复习她早期的一些专辑。 从1994年的《华盛顿看到樱桃树》到《完美的呻吟》,再到《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到《I love you, John》陈珊妮真正称得上百变,不论是造型,曲风还是唱腔,似乎根本无法定义。但自始自终贯穿她20多年音乐生涯的,是她表达的欲望,通过歌词,通过旋律,通过编曲,通过音乐录影带。她对于女性意识的探索(《赵一双鞋》),性意识的解放(《波丽露露》),社会现实的反应(《低调人生》)。她表达自我,表达观点,不矫情不掩藏,不无病呻吟,直接赤裸裸。在当时乐坛所带来的实验性深刻度早就超越了流行音乐的范畴。所以我常说,陈绮贞这些所谓小清新现在玩的东西,陈珊妮在九十年代就玩不要了。
对于陈珊妮的既定认知使得我的高期待因为这样的新专辑名而落空。而且,陈珊妮找来了包括蔡明亮,聂永珍,鲍晶晶等“装逼界”的名人为专辑歌曲撰写歌词。身为一个无比清楚自己风格的制作人,陈珊妮不应该不清楚“隔行如隔山”这样的定律。听惯了陈珊妮自己写词的歌迷无法接受这些并不流畅的文字。但当我在陈珊妮的豆瓣发现她写的一段话。我瞬间懂了她的意思。
“我們再也不能像小時候那樣為所欲為了,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凝視那些我們其實看不見的, 欣賞那些我們從來搞不懂的, 不曾經歷的一切。謝謝你們的作品在這個世界令我發現…
最簡單的好奇與勇氣, 來自於更清晰的
---旁觀者之心。”
陈珊妮
其实,这是一张用书的概念为介质讲述回忆的专辑。音乐以旋律和歌词构成。文字和音乐一直以一种微妙的关系共存着。陈珊妮寻找文学创作者为其专辑歌曲写词是为了进一步把歌词放大到书籍,到文学,探寻旋律和歌词的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阅读纸质书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这样的概念也和专辑回忆的概念不谋而合。
那么,回忆的是什么,回忆的是自己当初的“装逼”。从专辑名来看,《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发现没有,为什么是“如同”,悲伤真的被下载了两次吗?显然没有。为什么是“两次”,说明其实已经“下载”了一次。这一次是什么时候下载的?年轻的时候。从专辑名陈珊妮就给乐迷抛出一个问题。你愿意把你年轻时候的悲伤再下载一次吗?就算你愿意,但它真的能被重新下载一次么?而且,这样拆解我们就可以发现,陈珊妮是透过模拟悲伤被下载两次来讲述年轻时候的装逼这个现象。这和其他的装逼歌手是有本质区别。为什么一些装逼歌手会被众多歌迷喜爱,真是因为他们希望透过歌词唤起听者回忆里的意象,情绪,情感。这与年少时的无病呻吟并无两样。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装逼。但是从陈珊妮的“旁观者之心”言论可以看出来,这张专辑获取感动,陈珊妮知道她要装逼。陈珊妮要故意装逼,并且极近装逼之能事,通过模拟装逼来讨论装逼。是不是很像绕口令。举个例子,玛丽莲梦露的宣传照海报被Andy Warhol编辑集合进入到了美术馆成为了艺术品。厕所里的马桶被杜尚放进美术馆成为了达达主义的代表。这些事物本身仅仅是事物,但艺术家通过复制,提取,更重要,旁观者的身份去展现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从具体的事件提升到性质的研究,这样的态度和实施的过程使得事件成为代表而非事件本身。陈珊妮在做着类似的工作,通过模拟展现装逼的来探讨装逼这一事件。从这个角度来说,陈珊妮就是一个艺术家。
为了采取旁观者的身份,陈珊妮避免自己书写歌词,不以“我”这个身份来表述,而是找到几个小清新最爱文化名人帮忙,歌手变成讲述者和旁观者而非经历者。而且,他们并不高明的写词技巧就像我们年轻时偷偷写在日记本上的忧伤词句。陈珊妮又不动声色的把自己的态度悄悄放进歌里。有嘲讽,有怀念,也有冷静。她的敏锐认知并未退化。在编曲方面,陈珊妮采用轻电子风格为主轴,再一次与那些钢琴吉他配器的青春小清新区隔开来,又一次强调了自己间离者的身份。
这样我们发现,这张专辑并不是一张好消化的专辑。回忆就像慢慢消失在人们视野的纸质书。无论用什么方式,我们也无法真正回到过去的主题思想残酷而冷漠。陈珊妮还是那个陈珊妮。
没有经历,只有缅怀,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