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很多,羅文一個
羅文走出娛樂唱片之後,七十年代末就開始努力求新求變。製作最保守大概算「幾許風雨」。一系列高成本投入後,市場回報不多。顧嘉煇監製的「幾許風雨」是羅文在主流市場最後一次輝煌。之後羅文又開始任性。繼EMI提攜年輕音樂人鍾肇峯,趙文海之後,他請鋼琴手蘇孝良和大提琴手姚志漢聯手監製了新唱片「朋友一個」。蘇從古典跨界到流行,口碑極好,早已在華星任職;姚志漢剛剛從加拿大學成返港,年紀輕輕,經驗甚少。
「朋友一個」概念也大膽,召集本地八位創作新力量,製作了一張全原創廣東唱片。如果在商台的原創計畫之後推出,少不得得勢力捧。羅文錄唱片總是興之所至,逆勢而上。在同期日本和歐美改編潮的包圍下,「朋友一個」難激起大浪。羅文也從此絕跡頒獎典禮,借助演唱會延續神話。
這張專輯找來八位創作人:盧冠廷,倫永亮,蔡國權,周啟生,鍾鎮濤,陳百強,區新明,王正宇,為羅文打造了一張眾星捧月似的唱片。倫,周,區,王出道都不久,盧冠廷也是直到1986年,電台才熱播他的歌。羅文毫不猶豫,甚至用插畫的手法,把八個人的肖像都畫在了專輯封套上。林子祥次年推出的「流行+創作歌集」也有創作人合照,半翻半作,賣得好很多。後來「在克勤身邊」也有此法。
蘇孝良和姚志漢為羅文做了一張清新的唱片,除了三首快板歌之外,其餘都都溫文爾雅,淡淡閒情,沒有放過去大起大落的歌,也沒有繼續羅文妖冶的氣質。大量成人抒情元素,easy listening的編排手法,考驗羅文的唱腔能不能收。
加入華星之後,羅文一直也在調整自己的唱腔,中期很多批評講他咬字太刻意,他並非充耳不聞。華星時期每張大碟,他都會加入與時俱進的流行曲風,慢板歌曲更是節節進化。王正宇和陳百強都沒有參考羅文曾經的風格,直接寫了更流行的抒情歌。「曾擁有」和「愛不問為何」兼具悅耳的旋律和不小的演唱難度。羅文也大量訓練自己在低音的收斂口吻,比過去更淡然,更親切。
「慣性的愛」和「浪人」是主流小品,編排有微微爵士味。「慣」的Saxphone加得好,「浪人」前奏打擊樂也處理得精彩。簡單的韻律感就把這兩首歌變得很有活力。倫永亮的兩隻歌(「乜都拗」和「笑話」)力求做更摩登的跳舞歌,卻不如後來倫幫梅艷芳,林憶蓮的快歌恰當。羅文對快歌要求不低,只是男歌手的快歌本身不好寫,又要符合他的氣質是難上加難。這兩首歌配器過關,卻配不上他想要的那種舞台效果。最好嘗試過便算。
在「第三季」裡面,鮑比達編出了華麗的搖滾流行曲風,在羅文的歌裡面算是突破。有趣的對比來自大量樂器轟鳴背後,站著仍然是談吐爾雅的歌手,彼此之間確實有反差。周啟生似乎用「步入深秋」和「冬戀」來了一次排列組合,後來才寫了「夜靠誰」。最保守的編排,倒來自標題曲和「心扣心」。盧冠廷的曲寫得親切,姚志漢編了一個小巧的弦樂組,風格倒像更適合關正傑,也有某些寶島小曲的印子。鍾鎮濤本來把「心扣心」寫得沒什麼稜角,趙文海最後還是編成了一首澎湃的情歌,不難聽,卻過保守。
比起精良但保守的「幾許風雨」,這張唱片突然多了好多目不暇接的亮點,也讓人對羅文的想法和他的音樂世界更加好奇。隨之而來是主流媒體的愈加冷落,羅文唱功的愈加精進,以及他對新音樂的吸納和消化。
「朋友一個」概念也大膽,召集本地八位創作新力量,製作了一張全原創廣東唱片。如果在商台的原創計畫之後推出,少不得得勢力捧。羅文錄唱片總是興之所至,逆勢而上。在同期日本和歐美改編潮的包圍下,「朋友一個」難激起大浪。羅文也從此絕跡頒獎典禮,借助演唱會延續神話。
這張專輯找來八位創作人:盧冠廷,倫永亮,蔡國權,周啟生,鍾鎮濤,陳百強,區新明,王正宇,為羅文打造了一張眾星捧月似的唱片。倫,周,區,王出道都不久,盧冠廷也是直到1986年,電台才熱播他的歌。羅文毫不猶豫,甚至用插畫的手法,把八個人的肖像都畫在了專輯封套上。林子祥次年推出的「流行+創作歌集」也有創作人合照,半翻半作,賣得好很多。後來「在克勤身邊」也有此法。
蘇孝良和姚志漢為羅文做了一張清新的唱片,除了三首快板歌之外,其餘都都溫文爾雅,淡淡閒情,沒有放過去大起大落的歌,也沒有繼續羅文妖冶的氣質。大量成人抒情元素,easy listening的編排手法,考驗羅文的唱腔能不能收。
加入華星之後,羅文一直也在調整自己的唱腔,中期很多批評講他咬字太刻意,他並非充耳不聞。華星時期每張大碟,他都會加入與時俱進的流行曲風,慢板歌曲更是節節進化。王正宇和陳百強都沒有參考羅文曾經的風格,直接寫了更流行的抒情歌。「曾擁有」和「愛不問為何」兼具悅耳的旋律和不小的演唱難度。羅文也大量訓練自己在低音的收斂口吻,比過去更淡然,更親切。
「慣性的愛」和「浪人」是主流小品,編排有微微爵士味。「慣」的Saxphone加得好,「浪人」前奏打擊樂也處理得精彩。簡單的韻律感就把這兩首歌變得很有活力。倫永亮的兩隻歌(「乜都拗」和「笑話」)力求做更摩登的跳舞歌,卻不如後來倫幫梅艷芳,林憶蓮的快歌恰當。羅文對快歌要求不低,只是男歌手的快歌本身不好寫,又要符合他的氣質是難上加難。這兩首歌配器過關,卻配不上他想要的那種舞台效果。最好嘗試過便算。
在「第三季」裡面,鮑比達編出了華麗的搖滾流行曲風,在羅文的歌裡面算是突破。有趣的對比來自大量樂器轟鳴背後,站著仍然是談吐爾雅的歌手,彼此之間確實有反差。周啟生似乎用「步入深秋」和「冬戀」來了一次排列組合,後來才寫了「夜靠誰」。最保守的編排,倒來自標題曲和「心扣心」。盧冠廷的曲寫得親切,姚志漢編了一個小巧的弦樂組,風格倒像更適合關正傑,也有某些寶島小曲的印子。鍾鎮濤本來把「心扣心」寫得沒什麼稜角,趙文海最後還是編成了一首澎湃的情歌,不難聽,卻過保守。
比起精良但保守的「幾許風雨」,這張唱片突然多了好多目不暇接的亮點,也讓人對羅文的想法和他的音樂世界更加好奇。隨之而來是主流媒體的愈加冷落,羅文唱功的愈加精進,以及他對新音樂的吸納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