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a del rey:我一直活在路上
(此文我于13日发布在虾米网,现在转到这里来,特此说明)
此文并非乐评,如果论音乐素养,网络上各路大神在音乐素养上想必都远超于我这么一个小小的粉丝。我在此只是从一个粉丝的角度写一篇有关她专辑创作背景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多多了解她。
1.Born to die :缅怀我记忆中的美好
都说“成名要趁早”,然而lana在11年11月走红的时候年纪并不小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能够很快适应娱乐圈(实际上她本人认为她从未踏入娱乐圈),无论是现场的表现不佳还是层出不穷的流言蜚语都让她感到沮丧。但当她在谈到BTD这张专辑的时候,说“when I think back to the inspirations that inspire the song,I actually was thinking about the happy,a happy time”(“当我回想我写歌的灵感时,我其实真的是在想那些很快乐的时光”)
由此看来,BTD并不是大众口中的“丧葬”,它与众不同但并不黑暗。它能卖到全球第四就知其本质是一张被广大普通人认可的流行专辑。“...所以,我想我每次写歌,都会回想起那一种过去恋爱触电的感觉。当爱情结束的时候,我是非常难过且沮丧的。”
整张专辑都是Lana在缅怀过去的美好和美好失去后的忧伤。如果深究(实际上她本人很不喜欢大众深究她的作品,这点后面会再谈),BTD随处可见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影子(如果你愿意研究歌词),最突出的莫过于《lolita》。甚至连“lana del rey”这个名字都是早期好莱坞影视女演员名字的结合——Lana Turner和Ford Del Rey,喜欢电影的朋友想必对拉娜塔特不会陌生,其代表作便是著名电影《风流寡妇》。
BTD同名主打歌的创作也是在lana幻想中的“剧情”中诞生的:“我为这首歌写了一段剧情,这段剧情是描述一个孤独的公主,有一些抑郁,身旁围绕着两个分开坐卧的老虎,她漫步于casidro的走廊中,在一个romenia的城堡里,脑中浮现过去的情节,开心的情节...”而当记者问她“你最喜欢的歌曲是哪几首”时,她的回答如下:I feel like video games, set away into blue jeans,and then born to die is like the end of the trilogy, and for me those are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sound song records.在她看来,VG—BJ—BTD是整张专辑的三部曲,而BTD是最终的一部。
所以BTD中的美好景象都是lana对于记忆中美好的回顾与总结,所以之后的专辑《超暴力》会让BTD的粉丝无法接受想必也是很好理解的了。其实她并非是突然“转变画风”,在改版EP天堂中已经能看见些许端倪。
2.Paradise:《ride》就是百分百的我
Lana喜欢电影和诗歌,想必喜欢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她在不同时期喜欢的歌手、诗人、电影则给了她各种灵感,(顺便一提,打雷最喜欢的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美国丽人》,喜欢的导演很多但最喜欢伯格曼,最喜欢的创作者是Bob Dylan。)Paradise里面的burning desire便是致敬诗集《身体热》。
Paradise里面的全部歌曲都是在BTD发行后的时间里创作的,但lana最想表达的全部在ride这一首歌里:向往自由。RIDE这首歌,尤其是MV推出的时候收到很多媒体的职责,觉得它“粗俗可鄙”“对男权的盲目服从”,这也激怒了很多女权主义人士,甚至连年仅17岁的lorde也表示“虽然lana很有才,但这样的歌曲容易教坏女孩子。”阴谋家们出现了,他们将枪口对准Lana“你写这样的歌意义何在?”“她成名全靠她有钱的父亲”...
“为什么大家总是做些让你讨厌的事?”公司对她说“歌不能这样写,这不会卖得好的...”
在这样的一个时候,面对采访的记者,她说“...ride就是百分百的我”。此后她也一直对媒体这样说:ride里面写的一切都是我亲身经历的。说来讽刺,整首歌的创作初衷异常简单,就是她对于自己个人生活的总结,“为何要上升到女权主义的层面上呢?”lana有过不堪的过往,有中二的过去,在情感上受过伤害也做过恶人。但正是有这样的过去,才让她更加向往自由。Lana一直认为粉丝应该关注于歌曲本身,如果你因为ride这首歌爱上她,那么恭喜你此生多一知音。你的经历可能和她不尽相同,但你们都在这个总让人绝望的世界里面向往着自由。而这其中的“绝望”,lana则在超暴力专辑中将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3.Ultraviolence:我很愤怒
她很清楚自己的愤怒从何而来。来于大众不公正的评价,来于唱片公司的压力,来于自己情感的受挫。超暴力整张专辑都是压抑着的愤怒,这样一张剑走偏锋的专辑注定是FLOP的,而公司的宣传也让粉丝寒心,几乎处于零宣传。当然了,摆明着不会赚钱的专辑公司为何会大量投入呢?和BTD专辑制作时期lana兴奋地说“我很有信心,我们有充足的预算。”相比,她在超暴力时期选择了沉默。她并非漠不关心,事实上她做了巨大的抗争“...比如迷幻慢摇风格的新专首单《West Coast(西海岸)》,Ultraviolence中的许多歌曲都是slow-tempo(慢节拍)和磅礴大气,完全放弃了BTD时期的嘻哈风格。”(此为某杂志访谈翻译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贴吧看全文)
“他们认为不应该这样写歌,因为很少有歌曲会在副歌部分放慢节奏。”大众对于明星总是苛刻的,尽管她一直强调自己是作曲家,是音乐诗人,最多也不过是个“偶像”而不是什么歌手,艺人,明星。唱片公司也做了努力,shade of cool的宣传拉上了歌手adele一起捆绑宣传,虽然没大作用。
成名之后的lana心里究竟是怎样的?以下几个采访片段的截取想必会非常具有说服力:“我希望我已经死了。”“当Del Rey开始向我倾诉它是如此不开心时我是很惊讶的:她不喜欢做一个流行歌手,她认为外界大评论家们源源不断的批判与讨论使她有了轻生的念头。”“我从来一秒钟享受过”她说。“它带来的一切都是坏的 一切!”
她非常愤怒。而她将对于大众的愤怒情绪全部放在了专辑之中,比如《Money, Power, Glory》:I'm going to take them for all that they've got。而这首歌曲的创作是带着讽刺情绪的,金钱、权力、荣耀这三个词似乎是媒体大众对她的固定标签,而这样的标签在Lana看来是可笑滑稽的。而她的生活不仅仅和这些词汇无关,相反她的私生活被媒体曝光,“我需要宁静”。而对于歌曲创作,Lana是一位“节奏控”。她喜欢用节奏快慢来抒发自己的心情,如果能理解这个,那么西海岸高潮的慢节奏处理就能够理解了。remix对于她的歌曲而言,就是一种伤害。
值得一提的是,paradise之后Lana曾经下定决心退出歌坛,因为娱乐圈带来的伤害实在让她无力承受。在她刚刚把VG寄出的时候,大家都瞧不上她,觉得她不像一个“搞音乐的”,所以她压低声线努力让自己变得“专业”些;而BTD成功随之而来的一切都让大众不以一位“作曲家”的眼光来看待她,这便是她愤怒的原因所在。她需要被尊重,而超暴力这张专辑让她找到了发泄的出口,这样她才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超暴力的创作灵感,lana原话:I didn’t monitor myself on Ultraviolence because, with how tumultuous my trajectory has been, I felt even more of a need to be candid. You have to select things within your own body of work for a record if you want a concept record – which they all are, in my mind....The luxury is that you get to continue to tell your story. The reward is in documenting your life, if that’s something that’s important to you. 简而言之,超暴力的故事并非全是她的经历,但却是一张能够诠释她精神世界的专辑。而能够讲故事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里说一下,超暴力专辑的创作灵感和BTD不太一样,如果BTD是古典主义,那么超暴力则是超现实主义。因为专辑的最大灵感来自于lana喜欢的两位导演:超现实主义电影先锋伯格曼和新浪潮主义电影代表人物戈达尔。超暴力脱离了她原本的故事抒情,更多地强调自我,强调更多的精神世界。因此超暴力时期的MV基本上“不知所云”,好像出来兜兜风吃吃东西就完事儿了。(当然成本有限也是一大原因)
如果BTD是她生活中的美好故事,那超暴力则是她精神世界里黑暗的具象化。而第三张专辑蜜月则是一系列“悲伤和快乐的终结”。
4.honeymoon: 生活是一场梦
Lana在最近的采访中谈到“我的音乐,视觉和听觉同样重要”。她一再强调写歌就像是自编自导一场电影,剧本得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新专辑叫蜜月,则是汇集了很多很多在她看来非常美好的事物。“I love the concept that life is a dream and you curate your own space so that it becomes your heaven. Its all contingent upon your state of mind, which is why I don’t always do interviews – because it puts me in a bad fucking mood. ”简而言之,梦境好在于,我的地盘我做主。蜜月和超暴力就像是两个极端,但并不是说蜜月终结了超暴力。而这正是Lana的想法,这在专辑里的那首《Burnt Norton》中体现了出来:
Time present and time past
现在与过去的时光
Are both perhaps present in time future
也许均会在将来重现
And time future contained in time past
而将来业已包含过去
...(摘自网络)
Lana是个很随性的人,有人问她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照片作为封面时,她说“当时和朋友一起玩,看到一辆公车觉得广告牌好看就拍照了。”有人问她从西海岸到HBTB为何都选择了海边,她回答“就是喜欢海”。她的一切初衷都是那么简单任性。但lana终究还是无奈的,因为她注定要在体制内做一位明星。
但她这次选择了希望。希望,便是蜜月专辑的创作灵感。
“...究竟什么是独立音乐,什么是悲核...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一直活在路上。”
lana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她身上的不确定性。
此文并非乐评,如果论音乐素养,网络上各路大神在音乐素养上想必都远超于我这么一个小小的粉丝。我在此只是从一个粉丝的角度写一篇有关她专辑创作背景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多多了解她。
1.Born to die :缅怀我记忆中的美好
都说“成名要趁早”,然而lana在11年11月走红的时候年纪并不小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能够很快适应娱乐圈(实际上她本人认为她从未踏入娱乐圈),无论是现场的表现不佳还是层出不穷的流言蜚语都让她感到沮丧。但当她在谈到BTD这张专辑的时候,说“when I think back to the inspirations that inspire the song,I actually was thinking about the happy,a happy time”(“当我回想我写歌的灵感时,我其实真的是在想那些很快乐的时光”)
由此看来,BTD并不是大众口中的“丧葬”,它与众不同但并不黑暗。它能卖到全球第四就知其本质是一张被广大普通人认可的流行专辑。“...所以,我想我每次写歌,都会回想起那一种过去恋爱触电的感觉。当爱情结束的时候,我是非常难过且沮丧的。”
整张专辑都是Lana在缅怀过去的美好和美好失去后的忧伤。如果深究(实际上她本人很不喜欢大众深究她的作品,这点后面会再谈),BTD随处可见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影子(如果你愿意研究歌词),最突出的莫过于《lolita》。甚至连“lana del rey”这个名字都是早期好莱坞影视女演员名字的结合——Lana Turner和Ford Del Rey,喜欢电影的朋友想必对拉娜塔特不会陌生,其代表作便是著名电影《风流寡妇》。
BTD同名主打歌的创作也是在lana幻想中的“剧情”中诞生的:“我为这首歌写了一段剧情,这段剧情是描述一个孤独的公主,有一些抑郁,身旁围绕着两个分开坐卧的老虎,她漫步于casidro的走廊中,在一个romenia的城堡里,脑中浮现过去的情节,开心的情节...”而当记者问她“你最喜欢的歌曲是哪几首”时,她的回答如下:I feel like video games, set away into blue jeans,and then born to die is like the end of the trilogy, and for me those are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sound song records.在她看来,VG—BJ—BTD是整张专辑的三部曲,而BTD是最终的一部。
所以BTD中的美好景象都是lana对于记忆中美好的回顾与总结,所以之后的专辑《超暴力》会让BTD的粉丝无法接受想必也是很好理解的了。其实她并非是突然“转变画风”,在改版EP天堂中已经能看见些许端倪。
2.Paradise:《ride》就是百分百的我
Lana喜欢电影和诗歌,想必喜欢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她在不同时期喜欢的歌手、诗人、电影则给了她各种灵感,(顺便一提,打雷最喜欢的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美国丽人》,喜欢的导演很多但最喜欢伯格曼,最喜欢的创作者是Bob Dylan。)Paradise里面的burning desire便是致敬诗集《身体热》。
Paradise里面的全部歌曲都是在BTD发行后的时间里创作的,但lana最想表达的全部在ride这一首歌里:向往自由。RIDE这首歌,尤其是MV推出的时候收到很多媒体的职责,觉得它“粗俗可鄙”“对男权的盲目服从”,这也激怒了很多女权主义人士,甚至连年仅17岁的lorde也表示“虽然lana很有才,但这样的歌曲容易教坏女孩子。”阴谋家们出现了,他们将枪口对准Lana“你写这样的歌意义何在?”“她成名全靠她有钱的父亲”...
“为什么大家总是做些让你讨厌的事?”公司对她说“歌不能这样写,这不会卖得好的...”
在这样的一个时候,面对采访的记者,她说“...ride就是百分百的我”。此后她也一直对媒体这样说:ride里面写的一切都是我亲身经历的。说来讽刺,整首歌的创作初衷异常简单,就是她对于自己个人生活的总结,“为何要上升到女权主义的层面上呢?”lana有过不堪的过往,有中二的过去,在情感上受过伤害也做过恶人。但正是有这样的过去,才让她更加向往自由。Lana一直认为粉丝应该关注于歌曲本身,如果你因为ride这首歌爱上她,那么恭喜你此生多一知音。你的经历可能和她不尽相同,但你们都在这个总让人绝望的世界里面向往着自由。而这其中的“绝望”,lana则在超暴力专辑中将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3.Ultraviolence:我很愤怒
她很清楚自己的愤怒从何而来。来于大众不公正的评价,来于唱片公司的压力,来于自己情感的受挫。超暴力整张专辑都是压抑着的愤怒,这样一张剑走偏锋的专辑注定是FLOP的,而公司的宣传也让粉丝寒心,几乎处于零宣传。当然了,摆明着不会赚钱的专辑公司为何会大量投入呢?和BTD专辑制作时期lana兴奋地说“我很有信心,我们有充足的预算。”相比,她在超暴力时期选择了沉默。她并非漠不关心,事实上她做了巨大的抗争“...比如迷幻慢摇风格的新专首单《West Coast(西海岸)》,Ultraviolence中的许多歌曲都是slow-tempo(慢节拍)和磅礴大气,完全放弃了BTD时期的嘻哈风格。”(此为某杂志访谈翻译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贴吧看全文)
“他们认为不应该这样写歌,因为很少有歌曲会在副歌部分放慢节奏。”大众对于明星总是苛刻的,尽管她一直强调自己是作曲家,是音乐诗人,最多也不过是个“偶像”而不是什么歌手,艺人,明星。唱片公司也做了努力,shade of cool的宣传拉上了歌手adele一起捆绑宣传,虽然没大作用。
成名之后的lana心里究竟是怎样的?以下几个采访片段的截取想必会非常具有说服力:“我希望我已经死了。”“当Del Rey开始向我倾诉它是如此不开心时我是很惊讶的:她不喜欢做一个流行歌手,她认为外界大评论家们源源不断的批判与讨论使她有了轻生的念头。”“我从来一秒钟享受过”她说。“它带来的一切都是坏的 一切!”
她非常愤怒。而她将对于大众的愤怒情绪全部放在了专辑之中,比如《Money, Power, Glory》:I'm going to take them for all that they've got。而这首歌曲的创作是带着讽刺情绪的,金钱、权力、荣耀这三个词似乎是媒体大众对她的固定标签,而这样的标签在Lana看来是可笑滑稽的。而她的生活不仅仅和这些词汇无关,相反她的私生活被媒体曝光,“我需要宁静”。而对于歌曲创作,Lana是一位“节奏控”。她喜欢用节奏快慢来抒发自己的心情,如果能理解这个,那么西海岸高潮的慢节奏处理就能够理解了。remix对于她的歌曲而言,就是一种伤害。
值得一提的是,paradise之后Lana曾经下定决心退出歌坛,因为娱乐圈带来的伤害实在让她无力承受。在她刚刚把VG寄出的时候,大家都瞧不上她,觉得她不像一个“搞音乐的”,所以她压低声线努力让自己变得“专业”些;而BTD成功随之而来的一切都让大众不以一位“作曲家”的眼光来看待她,这便是她愤怒的原因所在。她需要被尊重,而超暴力这张专辑让她找到了发泄的出口,这样她才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超暴力的创作灵感,lana原话:I didn’t monitor myself on Ultraviolence because, with how tumultuous my trajectory has been, I felt even more of a need to be candid. You have to select things within your own body of work for a record if you want a concept record – which they all are, in my mind....The luxury is that you get to continue to tell your story. The reward is in documenting your life, if that’s something that’s important to you. 简而言之,超暴力的故事并非全是她的经历,但却是一张能够诠释她精神世界的专辑。而能够讲故事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里说一下,超暴力专辑的创作灵感和BTD不太一样,如果BTD是古典主义,那么超暴力则是超现实主义。因为专辑的最大灵感来自于lana喜欢的两位导演:超现实主义电影先锋伯格曼和新浪潮主义电影代表人物戈达尔。超暴力脱离了她原本的故事抒情,更多地强调自我,强调更多的精神世界。因此超暴力时期的MV基本上“不知所云”,好像出来兜兜风吃吃东西就完事儿了。(当然成本有限也是一大原因)
如果BTD是她生活中的美好故事,那超暴力则是她精神世界里黑暗的具象化。而第三张专辑蜜月则是一系列“悲伤和快乐的终结”。
4.honeymoon: 生活是一场梦
Lana在最近的采访中谈到“我的音乐,视觉和听觉同样重要”。她一再强调写歌就像是自编自导一场电影,剧本得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新专辑叫蜜月,则是汇集了很多很多在她看来非常美好的事物。“I love the concept that life is a dream and you curate your own space so that it becomes your heaven. Its all contingent upon your state of mind, which is why I don’t always do interviews – because it puts me in a bad fucking mood. ”简而言之,梦境好在于,我的地盘我做主。蜜月和超暴力就像是两个极端,但并不是说蜜月终结了超暴力。而这正是Lana的想法,这在专辑里的那首《Burnt Norton》中体现了出来:
Time present and time past
现在与过去的时光
Are both perhaps present in time future
也许均会在将来重现
And time future contained in time past
而将来业已包含过去
...(摘自网络)
Lana是个很随性的人,有人问她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照片作为封面时,她说“当时和朋友一起玩,看到一辆公车觉得广告牌好看就拍照了。”有人问她从西海岸到HBTB为何都选择了海边,她回答“就是喜欢海”。她的一切初衷都是那么简单任性。但lana终究还是无奈的,因为她注定要在体制内做一位明星。
但她这次选择了希望。希望,便是蜜月专辑的创作灵感。
“...究竟什么是独立音乐,什么是悲核...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一直活在路上。”
lana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她身上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