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玮先生》:永恒的音乐根源于天工开物的法则
2015年03月11日 10:26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瞿韵
继《真核》与《女唱师》两张气质特异又氛围峻险的专辑之后,武玮新近推出了第三张歌曲专辑《武玮先生》。
此专辑由丹麦王国新林荫大道马姆特剧院(MammutTeater)延展的“猛犸唱片”(Mammoths)与德国艺术家合作录制并发布,其海外版于当地时间3月13日后陆续在欧洲和东南亚华语地区上市,稍后国内版将由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
这张专辑,在结构上分成“天”、“地”、“人”、“物”、“事”五块,承袭古典笔记文学的叙述思路,从具体的审美支点放大到宏阔的宇宙世界,形成了武玮独特的音乐笔记吟唱体。《武玮先生》首先是一首长诗,让我们看到类似艾略特《荒原》和聂鲁达《马丘比丘》的雄心,而如此深邃曲折的文辞如何被声乐艺术捋顺,如何从阅读的习惯中被解放到听觉的层面,即便从欣赏的最浅层面来看,也已经首先牵动了听众的好奇心。
作者试图从地域的辽阔和历史的纵横中挣脱出来,以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女子的内心线路,来描摹一幅当代中国的性灵地图。我们似乎在那些纯净而清澈的乐音演奏中,看见许多不怎么熟悉的古人、方国部落中的神怪以及当代角落里的侠客隐士在穿行出没。土地的面目狰狞抽搐,转身又悲悯如佛;一个丑陋的小女孩,在虚荣的引领下,被奋斗碾得粉碎;一个老妈妈的史诗中并没有古希腊史诗中拯救人的神,却有许多被世人忘却的拯救人的人;还有一串红霞一般的美丽珊瑚,随雨落入人间,又像云一样消散;一个叫委然的青衣女子,被桃木棍击打后,幻化为玉;一个尊贵的皇太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发出了青春最原本的声音,她唱道:“一江风月同君住,了不知秋去。赏心亭下,过帆如马……”一名骑着自行车的诗人,跨越天地和心魂,从西北到东南,从物是到人非……我们仿佛看到,四处坍塌零碎的意象中,一个自称先生的女子,作为这个时代最后一个人,先于下一个时代获得了新生。他踽踽独行于苍茫的黎明,唱道:“星星不再划破黑夜,鸟儿也不会等待我起床。如果我不提出请求,光明又怎能找到我在的方向。”这些,都从低回和高亢的明媚铺陈中,为一个女性歌者成为“武玮先生”的音乐性别转换,做了详尽的注释。
从音乐实验的角度讲,继上次《女唱师》的乐府复兴课题之后,武玮这次又大胆地使用了“新乐器”。所谓“新乐器”,既不是西方和东方的概念,也不是传统乐队和电子音色的概念,而是从演奏和乐理方面重新诠释乐器材料。关于这点,武玮是这样表述的:“用材料之间的差异和相同,去组织声音的共鸣,完成音质的呼应和对立,是最最古老又最最长远的音乐法则,这是顺应天理的乐理,而不是简单地用节奏与和声去组织乐音的社会音乐原理。永恒的音乐,根源于天工开物的法则;瞬间的音乐,迷恋于人际交往的关系。和声是一种人为的经验,而材料组织原则却是神启的发现。”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瞿韵
继《真核》与《女唱师》两张气质特异又氛围峻险的专辑之后,武玮新近推出了第三张歌曲专辑《武玮先生》。
此专辑由丹麦王国新林荫大道马姆特剧院(MammutTeater)延展的“猛犸唱片”(Mammoths)与德国艺术家合作录制并发布,其海外版于当地时间3月13日后陆续在欧洲和东南亚华语地区上市,稍后国内版将由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
这张专辑,在结构上分成“天”、“地”、“人”、“物”、“事”五块,承袭古典笔记文学的叙述思路,从具体的审美支点放大到宏阔的宇宙世界,形成了武玮独特的音乐笔记吟唱体。《武玮先生》首先是一首长诗,让我们看到类似艾略特《荒原》和聂鲁达《马丘比丘》的雄心,而如此深邃曲折的文辞如何被声乐艺术捋顺,如何从阅读的习惯中被解放到听觉的层面,即便从欣赏的最浅层面来看,也已经首先牵动了听众的好奇心。
作者试图从地域的辽阔和历史的纵横中挣脱出来,以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女子的内心线路,来描摹一幅当代中国的性灵地图。我们似乎在那些纯净而清澈的乐音演奏中,看见许多不怎么熟悉的古人、方国部落中的神怪以及当代角落里的侠客隐士在穿行出没。土地的面目狰狞抽搐,转身又悲悯如佛;一个丑陋的小女孩,在虚荣的引领下,被奋斗碾得粉碎;一个老妈妈的史诗中并没有古希腊史诗中拯救人的神,却有许多被世人忘却的拯救人的人;还有一串红霞一般的美丽珊瑚,随雨落入人间,又像云一样消散;一个叫委然的青衣女子,被桃木棍击打后,幻化为玉;一个尊贵的皇太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发出了青春最原本的声音,她唱道:“一江风月同君住,了不知秋去。赏心亭下,过帆如马……”一名骑着自行车的诗人,跨越天地和心魂,从西北到东南,从物是到人非……我们仿佛看到,四处坍塌零碎的意象中,一个自称先生的女子,作为这个时代最后一个人,先于下一个时代获得了新生。他踽踽独行于苍茫的黎明,唱道:“星星不再划破黑夜,鸟儿也不会等待我起床。如果我不提出请求,光明又怎能找到我在的方向。”这些,都从低回和高亢的明媚铺陈中,为一个女性歌者成为“武玮先生”的音乐性别转换,做了详尽的注释。
从音乐实验的角度讲,继上次《女唱师》的乐府复兴课题之后,武玮这次又大胆地使用了“新乐器”。所谓“新乐器”,既不是西方和东方的概念,也不是传统乐队和电子音色的概念,而是从演奏和乐理方面重新诠释乐器材料。关于这点,武玮是这样表述的:“用材料之间的差异和相同,去组织声音的共鸣,完成音质的呼应和对立,是最最古老又最最长远的音乐法则,这是顺应天理的乐理,而不是简单地用节奏与和声去组织乐音的社会音乐原理。永恒的音乐,根源于天工开物的法则;瞬间的音乐,迷恋于人际交往的关系。和声是一种人为的经验,而材料组织原则却是神启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