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也要五月天》

文/一个一写宇宙团就开启装逼模式的人
“五月天”,80后90后温室里一段充满忐忑,惶恐,激动,甚至美妙的回忆。他们在没有人看得到的地方发光发热,他们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删除浏览记录,修改文件名格式,隐藏文件夹,一种具有大局观力求滴水不漏的智慧,他们的潜能在那一刻被激发后好像就再也没有这么聪明过。这么多年岁过去“五月天”早已不复存在,它从来没有被社会认可,也不会被社会认可。所以当魏如萱操着一口充满情欲的[就让我吻你吻你 直到天明 就让我穿过你的外衣 然后你的内衣]时,她的影响性就跟彼时的“五月天”一样,是不好的,是恶心的。
相信音乐筹划的这张《女也 Herstory with Mayday》是一件比在日本出道还值得也更应该让我“虚荣”的事。可很多教徒却在这次统一发声,齐心协力的“撑五月 反翻唱”。上一次这么有凝聚力好像还是在“玲花事件”的时候。不过善解人意的正面声音也有,“大家都别吵了,这是总裁企划的一张唱片,里面都是他想听的声音,而且这张专辑的概念是致敬,是好的事情。”五月天虽然在这个时代叫好叫座,但就像“毁了五月天???这是我今天听到最好笑的笑话。”“卧槽,连五月天都需要致敬了吗?”这样的言论很快就能获得四方赞誉,也是此段伊始粉丝言论的反对者声音。我之所以会认为《女也 Herstory with Mayday》的诞生是一件特别长脸的事情还是在于十位不同演唱者的这个部分。如果这是一张相信音乐关起家门由旗下艺人组成的翻唱大碟那么它才是一个真正的笑话。但如果它也只是有S.H.E,梁静茹,家家这样的熟人或者自家人的角色那也完全达不到长脸的水准。所以我们必须看这三位角色,林忆莲,香港殿堂级歌手。黄韵玲,台湾资深级创作人。曲婉婷,加拿大国际级音乐人。还没有还提及到的,诸如徐佳莹,她像是一位在出生创建角色时就选了“歌手”这个职业,然后选了[好感]这个天赋。所以她在路人与专家方面都是有口皆碑的,你不会讨厌她,拥有这种天赋的歌手现在真的少之又少。至于艾怡良与魏如萱则可以说是照顾到小众与逼格的群众需求。这两位歌手也是暴露教徒们唯五月天不识的一个G点,其实就不要说这两者了,像林忆莲这样的角色都在破陈出新后被教徒们所不识。歌手部分到这里,我们还是来看实际的作品。
要论实际的作品,还是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曲目的挑选与组成的部分。撇开阿信脱团创作的<盛夏光年>,以无人选择的《时光机》为时间轴分界点割开来看。《时光机》之前的作品依次有三首,分别是<爱情万岁><温柔>(出自2000年专辑《爱情万岁》)<生命有一种绝对>(出自2002年《摇滚本事 电影音乐原声带》)。之后的作品有六首,<离开地球表面>(出自2007年《Jump离开地球表面》)<突然好想你><如烟><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出自2008年《后青春期的诗》)<我不愿 让你一个人>(出自2011年《第二人生》),这么看新作品很多,大家好像真的有在听五月天的音乐。而相信音乐对于这张唱片的文案特别大张旗鼓的声明原唱不干涉选曲。然后我们最后听到的这些成品实际而言至少有四-五首是非常无聊也没有新意的。东挑西选后,仅剩下的有逼格或深度的作品就只有上一段所说的三位重要音乐人的选择。但逗趣的是这三者的诠释却又恰恰是被大众教徒所不耻的。比如开篇这首,曲婉婷的<生命有一种绝对>。
曲婉婷对这个作品还是比较用心的,她的团队围绕着[黑暗中期待光线]这一句歌词为方向在制作。如果你音源在耳的话,可以容易的发现她的Vocal收音与后制都是极具考究,不过这种Vocal的空间感有利有弊,在这样的轻编制底下曲婉婷底子较差的Vocal一览无遗。高音挤压尖锐。编曲的部分如开始讲的那般,就是紧紧围绕[黑暗中期待光线]来编,尾段的渐进式是一种跃然于耳,渐见曙光的场面。不过曲婉婷这个角色的“出身”毕竟不讨喜,如果她选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作品那么怨言还少,但她唱的恰恰是一首对于五月天,对于教徒们来说分量十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就算不是段位高的歌手诠释至少也该是挚友。所以这样的对号入座我并不接受。但整个作品的制作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连林忆莲都唱五月天该是一件特别长脸的事情。她挑选的是我骄傲的破坏我痛恨的平凡但又我不转弯的内陆禁歌<盛夏光年>。但诠释下来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则骂成一片。林忆莲+恭硕良+常石磊承袭《盖亚》的风范,也是与《女也》封面展现出的神婆气息最为相近的。如果你并不明白什么是盖亚风,也不想这么麻烦的花一堂课的时间去感受,那么最简洁的方法你可以听听林忆莲2012年的Live专辑《Sandy Lam Concert MMXI》的<枯荣>,这次的<盛夏光年>基本是照着这个来的。常石磊跟恭硕良依旧是合成器,电子鼓。特别是恭硕良的演奏可以说非常魔性,也是我在之前的文章讲到的,即一些很厉害的作品他们不是追求吉他Solo酷炫,弦乐气势磅礴或者鼓的演奏一秒130亿个变化,而是做一个Repeat。做一种可能在未来变成经典谈资的一个记忆点。当然Repeat的要求并不是随便的,如果你的旋律或者演奏的编制本身非常差那就容易沦为路人都会说的三个字“口水歌”。而<盛夏光年>这样的作品非常有趣,因为从意义上来说它就是“口水歌”。因为他不断的在Repeat。且无作曲长度可言,它非常直接,它三两句就进入了G点,而G点的旋律更是反反复复,恍恍惚惚。但这首作品诞生到现在将近十年了,我觉得它是经得起时间推敲这样过来,即便它在某个夏天被唱红至街角,即便很多听农业重金属的都会在KTV跟你合飙一句[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但我仍然觉得阿信这套曲子非常优秀,虽然简洁,但是有力,没有废句。回到林忆莲的诠释,她的Vocal表现力从[神婆]到[有声]到[迷幻],它是有情绪变化的。此前我一直难以想象林忆莲究竟会怎般诠释Bridge,而最后的处理与成果是满意的。[我要][我疯][我要][我爱]用的是左右声道一句一输出的方法。充满挑引的气音是符合歌词字面的一种“对症下药”。林忆莲+恭硕良+常石磊+的这版<盛夏光年>在整张《女也》里就算不是最好的,也是排的上号的。
华人宇宙级的女团S.H.E应该是十组艺人下来除了林忆莲,黄韵玲外段位最高的。只是她们的选曲差强人意。D厅High歌<离开地球表面>的选择原因就好像是,“啊,要翻唱五月天啊,好像也不熟他们什么歌啊,就那首<离开地球表面>吧”。很随意,很无聊。为何不能是之前翻唱过的<干杯>。而让华研神婆开口唱<离开地球表面>这样Low到淋逼都不知道会不会吸的作品应该已经翻了130亿个白眼了。<离开地球表面>就像<小苹果>一样它的记忆点,它的整个结构都是根深蒂固的,这种作品要改编往往比较难,最后S.H.E的成品是由华研当家的Jerry C+王治平炮制。做出的是一个电子实验性的东西。电子乐注重合成器,效果音,它会落实到编曲甚至Vocal。Selina副歌所唱的[一瞬间烦恼烦恼全忘掉]应该是整首演绎唱句里最舒服的。这套Vocal在后制的时候特别修饰了力度,修饰了表现力,让它与编曲更融合。而Jeryy C硬杠的吉他Solo是整首作品唯一也仅存的亮点了。(这首改编里的一句唱段令我疑问,据文案阐述[冲啥大 冲啥小]这句特别交给Selina诠释,可是前半句难听到令人手拿双刀准备漂亮的回旋踢的[冲啥大]明明就是田馥甄的冰岛腔,所以我怀疑文案有误。)
<突然好想你>跟<离开地球表面>一样都是烂到市井处的作品。但前者的共鸣性在五月天至今发行过的作品里至少是前五。它没有太多技术性,或者侵略性的东西。它的唱词是最朴实的字句,它充满人味。整张《女也》下来差评最少的恐怕就是这首。当然也因为徐佳莹的改编是所有人下来最接近原唱的。她唯一较大的改动就是唱段做了微调,A2唱完没有照原版那样接Bridge而是再接一遍G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口水歌唱段编排]。唯一令我不满的应该是她跟古巨基一样把整首歌最精华的Bridge唱的“泾渭分明”。古巨基的版本曾经令我充满期待,但最后的成品是一个绝对性的反面教材。而在Bridge的编排上更是差强人意。Bridge作为整首歌的精华所在,它的唱词应该要“缠绵悱恻”“暗潮汹涌”的发泄,它的词句应该被唱的更紧密一些。但古巨基与徐佳莹的唱编是节奏切分与唱词停顿上的一种“错误”。相比于古巨基两个字两个字的唱词“发泄”,徐佳莹在[还是要奔向各自的幸福]这句里,鼓编,唱法像是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的,这个我无法接受。徐佳莹是业内公认的标准翻唱机,除了她自带“好感”天赋,唱功扎实能有感情其实是最关键的。因为尊崇原版像卡拉那样唱歌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个能力驾驭。不信一样的编曲你让加拿大友人试试,恐怕分分钟教徒都要阿信最伟大了。所以除了个人感情因素不满的Bridge编排,这首翻唱还是比较走心,能与人共赏的。
梁静茹与五月天渊源自不必说。梁静茹的[温柔]除了编曲人外,制作,弦乐都是五月天的合作团队,为陈建良+李琪。甚至在吉他乐手这边赫然写着[五月天石头]五字。但整套编曲下来割裂感太强,它就是像是由[爱你不是两三天]急转直下为[还你自由]。其实整套编曲如果照着一开始的氛围搭着节奏以一种轻松自嘲的美少女幻想将它唱完至少不失不过。最后东拼西凑的混合给我的感受如这寥寥几句的文字,没什么可说的。
听到邓紫棋这边更多是觉悟了。十组歌手下来比较接近大众听感的Rocker应该只有邓紫棋。其实魏如萱在自个唱片的路数也能算。五月天这个翻唱对象是乐队。它不是个体。毕竟乐团两个字还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十组歌手交出来的作品,至少在编曲上,属于[五月天味道]的乐团性至少都不强。所以这样的翻唱拼什么,后面一些再说。我翻了一下歌词本,基本印证了我的猜想。邓紫棋这次翻唱只是重混缩了当时在我是歌手的Live实录。至少Vocal这轨是这样。外国人也是挺会玩的。之所以说觉悟即听此曲可以发现这张唱片的曲序多少还是用心排过的。邓紫棋恶趣味拼贴的正是上一曲[温柔]。而林忆莲的[盛夏光年]到S.H.E的<离开地球表面>在风格上也可谓一脉相承。我并不喜欢[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即便是原版。那些直接拿副歌旋律套用到前奏编曲上的不走心都该切腹。五月天的原版编曲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土鳖感,而阿信的曲子也不逞多让。好在他的作词完成度,思考性上是比较高的,也是于我对这首作品认为的那仅有的价值。
家家两次入围金曲奖最佳女歌手。但于她身上讨论出来的现象很有趣。好像是人是鬼都会跟着唏嘘一下,“相信音乐给家家唱这样的作品真是大材小用!”所以说唱你这宇宙天团的曲子难道就不是大材小用?家家究竟要唱什么样的作品才不是大材小用?相信要讲真,多得又是哑口无言。家家第一张专辑的打头作品<灵魂化石>,泽日生+李格弟,逼格还是挺高的。唱怎么样的作品我觉得还是跟歌手本身的底蕴,品味有关。如果光是唱的好,自身并无太多理解,话不出歌的体悟,那么只能是一台比较好的唱歌机器。家家这次的<我不愿 让你一个人>玩的是JAZZ。JAZZ的编曲经常会把节奏打乱,唱句重组。走一个随性但却还是有条理的演唱。这也并不是随便人都可以玩。玩好了赞声连连,玩差了就是“TA很爱JAZZ,但JAZZ好像不爱TA”。这首单曲还是由王治平制作,邀来的编曲,演奏都是一些外国友人,整套下来个人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前奏第一下出来让我马上想到了陈洁仪那张《重译》的FEEL。最后尾段的旋律走向虽然是可预测的,但效果还是挺好的。其实包括教徒在内的许多人来说,<我不愿 让你一个人>就算是原版在五月天所有作品里的地位都是尴尬的。它可能骗骗一些迷妹迷弟有效,但真刀真枪起来很多人都发现它是<突然好想你>的2.0,且共鸣性无法相提并论,当然这里有对作品情愫的问题。总之说穿了,套用一句话过来即[歌本身写得就是一块破布,多好的神仙也做不成好衣裳。]。
整张唱片到这里出现第一首非阿信的团员完整创作,石头的<如烟>。这首单曲入围了金曲奖的最佳作词最后没有得奖,算下来,教徒们也算是围绕这首歌不明所以的骂了半个世纪,然而无济于事,到现在阿信仍然没有尝歌迷期许抱下一座最佳作词人。恩,阿信成为了金曲奖史上最令人心疼的音乐人。<如烟>的词好吗?于我而言,它是被金曲奖放大了价值,它的厉害之处仅仅只是写的无重复,很长而已。如果咬文嚼字,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它的心,它并没有达到我认识的所谓“神级”标准。再论曲子,<如烟>的Bridge设计是绝对的一大亮点。所以假设<如烟>没有Bridge,它就会像是一首不折不扣很简单的小品,而做成一首完整的歌曲需要Repeat,太简单的旋律加上唱词不优秀或者跟着重复的话那将是灾难性的。好在<如烟>当初在最后团队的磨合下整得算非常体面了。这首翻唱交由艾怡良,制作人是陈建骐。编曲是苏子茵与卢家宏。这里特别提一下后者。很多人可能都听过田馥甄翻唱的<舞娘>,那个很酷炫的吉他演奏就是他。苏子茵与卢家宏为艾怡良设计的是一个轻编曲,它返璞归真为我上面说的小品。但它的细节其实一样不少,他有不枯燥的吉他主旋律演奏,有小,中,大提琴为背景的弦乐编写。艾怡良这次唱的是安静的美女子风格。而一样是裸露的Vocal,艾怡良的底子好太多,这种编曲考验歌手的唱功与唱商。是人是鬼拖到这样的编曲一试便知,而艾怡良毕竟是连<印第安老斑鸠>都玩得转的人啊,副歌的[有没有]三字做了一下旋律微调更加魔性。
回到伊始所说的<爱情万岁>,也回到我上面说过五月天这个翻唱对象是乐队,它不是个体。乐团是组织性的。但十组歌手交出来的作品,至少在编曲上,属于[五月天味道]的乐团性至少都不强。所以没有被原唱完全牵着鼻子走的翻唱至少是聪明的。这样的翻唱拼的就是改编能力还有歌手有没有个人特色。很多人都会说,XX翻唱的这首好像就是自己的歌。大概就是这样。魏如萱妖里妖气的演绎为很多人不识甚至辱骂。因为TA们从来不知道魏如萱就是这样的路数。她才是真正的揣摩与契合了裸露的歌词在表演。这首单曲如此这般没有一点问题。
小玲老师黄韵玲也在这张唱片里作为一位翻唱角色这真是太恐怖了。这把博爱座让她交出了<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可以说最后的这个成品尽显的是她作为音乐人的素养,是这张唱片业界良心的存在。黄韵玲有心安排了自己的徒弟,金曲新人提名的王汇筑进来搭手演唱。编曲合作是钟兴民,(黄韵玲与钟兴民为果核唱片的成立人)演奏是一众外国友人。这个2X速的<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粗俗一些说就是酷炫到没朋友。崩坏是一首音域跨度比较大的作品,演唱难度在五月天的历来的作品里也是排得上号的。CD原版中阿信的Vocal完美诠释了什么是车祸摇滚。而小玲老师的Vocal从来就不是强项,但她还是保留了难度颇大精神所致的核心唱段Bridge。之后衔接而来的管乐Solo非常精彩。而最后的再唱X4,小玲老师改动了旋律走向,这里体现的就是演唱人的唱商还有制作人的功力。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再大书特书一层一层一层剥开它的心详解,这个版本得到辱骂只能说有些人世界若是那么大为何你的品位那么差。
最后说两个个问题。第一个还是选曲。整张专辑下来没有人唱台语歌。团员创作除了玛莎全数到齐,整张专辑充斥的是将近半数无聊的选曲。冠佑仅有的几首创作可谓少又精。但恰恰被选的是最烂的那一首。要知道连黄鸿升这种内涵缺失的咖都在演唱会用<夜访吸血鬼>为既定表演曲目。当然了,十组歌手也的确没有义务去帮你唱那些所谓的有逼格又失传的作品。所以曲婉婷与黄韵玲的选曲真的是业界良心了。第二个问题关于作品九号。教徒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作品九号。而这里最好笑的言论就是正义感上身痛心疾首的说着“希望贵公司好好搞自家艺人的音乐,别搞这些有的没的,四年了整出一张这个。听完以后浑身难受有人负责吗?毁经典毁到这种地步,大爷们你们上心点好么?”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言语几乎可以无缝链接成一片论文。还是那句话,讲好听些《女也》反映的是五月天在这个乐坛的地位。它将会是新时代音乐创新性的存在。说穿了我从来不期待新专辑。对于现在的五月天来说,要发一首有反响有泪点的新作品实在太容易了。你只要叫40岁的阿信再写出18岁的悲伤45度的词句一样催人泪下。但五月天还需要这样的作品么。没发新专辑的这些年,他们发表了包括<伤心的人别听慢歌><入阵曲><将军令>,不谈作品质量这也是五月天在这个年龄段最得体的表现。一份有底蕴的创作需要沉淀,需要累计。一年一张的速食创作能话出什么体悟。我曾经跟一位朋友寒暄,她说这<第二人生>里的那句[只有你 和日子 长满了灰尘]感触太深。五月天出道至今只有八张唱片明显少了,但我在那一刻才明白就算只有这八张唱片也够我听一生。我身边的乐迷朋友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很深的。有一位朋友曾经给我留言,“不单听遍,还要听懂才好”。是啊,浅显如[冲啥大 冲啥小]到现在都还会有人不知道是一句口气不好的台语脏话。而我相信我一样还有太多的感悟没有发觉。五月天没有发片的这些年,聪明的人恶补了诸如披头四,发现了五月天更多的巧思。他们听了更多的音乐,世界更大了,眼界更宽了。而愚蠢的人还在固步自封,买了百件SR却也从没有主动接触过别的音乐,更别说买下一张实体唱片。TA们正义凛然的声讨着,“信大,你发什么疯弄这个《hestory of mayday》,这不会就是今年的新专辑吧,我没听也不想听只喜欢你唱的呢~”
这么多年了,“五月天”已经倒下了,但它并没有真的死去。杀死一个“五月天”还有千千万万个“五月天”。所以现在我们有XXX所,XXXX音。博主好人,一生平安。在女生眼中,男生世界里让她们无法理解的点。即你并不知道,女人也要“五月天”。
“五月天”,80后90后温室里一段充满忐忑,惶恐,激动,甚至美妙的回忆。他们在没有人看得到的地方发光发热,他们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删除浏览记录,修改文件名格式,隐藏文件夹,一种具有大局观力求滴水不漏的智慧,他们的潜能在那一刻被激发后好像就再也没有这么聪明过。这么多年岁过去“五月天”早已不复存在,它从来没有被社会认可,也不会被社会认可。所以当魏如萱操着一口充满情欲的[就让我吻你吻你 直到天明 就让我穿过你的外衣 然后你的内衣]时,她的影响性就跟彼时的“五月天”一样,是不好的,是恶心的。
相信音乐筹划的这张《女也 Herstory with Mayday》是一件比在日本出道还值得也更应该让我“虚荣”的事。可很多教徒却在这次统一发声,齐心协力的“撑五月 反翻唱”。上一次这么有凝聚力好像还是在“玲花事件”的时候。不过善解人意的正面声音也有,“大家都别吵了,这是总裁企划的一张唱片,里面都是他想听的声音,而且这张专辑的概念是致敬,是好的事情。”五月天虽然在这个时代叫好叫座,但就像“毁了五月天???这是我今天听到最好笑的笑话。”“卧槽,连五月天都需要致敬了吗?”这样的言论很快就能获得四方赞誉,也是此段伊始粉丝言论的反对者声音。我之所以会认为《女也 Herstory with Mayday》的诞生是一件特别长脸的事情还是在于十位不同演唱者的这个部分。如果这是一张相信音乐关起家门由旗下艺人组成的翻唱大碟那么它才是一个真正的笑话。但如果它也只是有S.H.E,梁静茹,家家这样的熟人或者自家人的角色那也完全达不到长脸的水准。所以我们必须看这三位角色,林忆莲,香港殿堂级歌手。黄韵玲,台湾资深级创作人。曲婉婷,加拿大国际级音乐人。还没有还提及到的,诸如徐佳莹,她像是一位在出生创建角色时就选了“歌手”这个职业,然后选了[好感]这个天赋。所以她在路人与专家方面都是有口皆碑的,你不会讨厌她,拥有这种天赋的歌手现在真的少之又少。至于艾怡良与魏如萱则可以说是照顾到小众与逼格的群众需求。这两位歌手也是暴露教徒们唯五月天不识的一个G点,其实就不要说这两者了,像林忆莲这样的角色都在破陈出新后被教徒们所不识。歌手部分到这里,我们还是来看实际的作品。
要论实际的作品,还是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曲目的挑选与组成的部分。撇开阿信脱团创作的<盛夏光年>,以无人选择的《时光机》为时间轴分界点割开来看。《时光机》之前的作品依次有三首,分别是<爱情万岁><温柔>(出自2000年专辑《爱情万岁》)<生命有一种绝对>(出自2002年《摇滚本事 电影音乐原声带》)。之后的作品有六首,<离开地球表面>(出自2007年《Jump离开地球表面》)<突然好想你><如烟><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出自2008年《后青春期的诗》)<我不愿 让你一个人>(出自2011年《第二人生》),这么看新作品很多,大家好像真的有在听五月天的音乐。而相信音乐对于这张唱片的文案特别大张旗鼓的声明原唱不干涉选曲。然后我们最后听到的这些成品实际而言至少有四-五首是非常无聊也没有新意的。东挑西选后,仅剩下的有逼格或深度的作品就只有上一段所说的三位重要音乐人的选择。但逗趣的是这三者的诠释却又恰恰是被大众教徒所不耻的。比如开篇这首,曲婉婷的<生命有一种绝对>。
曲婉婷对这个作品还是比较用心的,她的团队围绕着[黑暗中期待光线]这一句歌词为方向在制作。如果你音源在耳的话,可以容易的发现她的Vocal收音与后制都是极具考究,不过这种Vocal的空间感有利有弊,在这样的轻编制底下曲婉婷底子较差的Vocal一览无遗。高音挤压尖锐。编曲的部分如开始讲的那般,就是紧紧围绕[黑暗中期待光线]来编,尾段的渐进式是一种跃然于耳,渐见曙光的场面。不过曲婉婷这个角色的“出身”毕竟不讨喜,如果她选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作品那么怨言还少,但她唱的恰恰是一首对于五月天,对于教徒们来说分量十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就算不是段位高的歌手诠释至少也该是挚友。所以这样的对号入座我并不接受。但整个作品的制作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连林忆莲都唱五月天该是一件特别长脸的事情。她挑选的是我骄傲的破坏我痛恨的平凡但又我不转弯的内陆禁歌<盛夏光年>。但诠释下来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则骂成一片。林忆莲+恭硕良+常石磊承袭《盖亚》的风范,也是与《女也》封面展现出的神婆气息最为相近的。如果你并不明白什么是盖亚风,也不想这么麻烦的花一堂课的时间去感受,那么最简洁的方法你可以听听林忆莲2012年的Live专辑《Sandy Lam Concert MMXI》的<枯荣>,这次的<盛夏光年>基本是照着这个来的。常石磊跟恭硕良依旧是合成器,电子鼓。特别是恭硕良的演奏可以说非常魔性,也是我在之前的文章讲到的,即一些很厉害的作品他们不是追求吉他Solo酷炫,弦乐气势磅礴或者鼓的演奏一秒130亿个变化,而是做一个Repeat。做一种可能在未来变成经典谈资的一个记忆点。当然Repeat的要求并不是随便的,如果你的旋律或者演奏的编制本身非常差那就容易沦为路人都会说的三个字“口水歌”。而<盛夏光年>这样的作品非常有趣,因为从意义上来说它就是“口水歌”。因为他不断的在Repeat。且无作曲长度可言,它非常直接,它三两句就进入了G点,而G点的旋律更是反反复复,恍恍惚惚。但这首作品诞生到现在将近十年了,我觉得它是经得起时间推敲这样过来,即便它在某个夏天被唱红至街角,即便很多听农业重金属的都会在KTV跟你合飙一句[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但我仍然觉得阿信这套曲子非常优秀,虽然简洁,但是有力,没有废句。回到林忆莲的诠释,她的Vocal表现力从[神婆]到[有声]到[迷幻],它是有情绪变化的。此前我一直难以想象林忆莲究竟会怎般诠释Bridge,而最后的处理与成果是满意的。[我要][我疯][我要][我爱]用的是左右声道一句一输出的方法。充满挑引的气音是符合歌词字面的一种“对症下药”。林忆莲+恭硕良+常石磊+的这版<盛夏光年>在整张《女也》里就算不是最好的,也是排的上号的。
华人宇宙级的女团S.H.E应该是十组艺人下来除了林忆莲,黄韵玲外段位最高的。只是她们的选曲差强人意。D厅High歌<离开地球表面>的选择原因就好像是,“啊,要翻唱五月天啊,好像也不熟他们什么歌啊,就那首<离开地球表面>吧”。很随意,很无聊。为何不能是之前翻唱过的<干杯>。而让华研神婆开口唱<离开地球表面>这样Low到淋逼都不知道会不会吸的作品应该已经翻了130亿个白眼了。<离开地球表面>就像<小苹果>一样它的记忆点,它的整个结构都是根深蒂固的,这种作品要改编往往比较难,最后S.H.E的成品是由华研当家的Jerry C+王治平炮制。做出的是一个电子实验性的东西。电子乐注重合成器,效果音,它会落实到编曲甚至Vocal。Selina副歌所唱的[一瞬间烦恼烦恼全忘掉]应该是整首演绎唱句里最舒服的。这套Vocal在后制的时候特别修饰了力度,修饰了表现力,让它与编曲更融合。而Jeryy C硬杠的吉他Solo是整首作品唯一也仅存的亮点了。(这首改编里的一句唱段令我疑问,据文案阐述[冲啥大 冲啥小]这句特别交给Selina诠释,可是前半句难听到令人手拿双刀准备漂亮的回旋踢的[冲啥大]明明就是田馥甄的冰岛腔,所以我怀疑文案有误。)
<突然好想你>跟<离开地球表面>一样都是烂到市井处的作品。但前者的共鸣性在五月天至今发行过的作品里至少是前五。它没有太多技术性,或者侵略性的东西。它的唱词是最朴实的字句,它充满人味。整张《女也》下来差评最少的恐怕就是这首。当然也因为徐佳莹的改编是所有人下来最接近原唱的。她唯一较大的改动就是唱段做了微调,A2唱完没有照原版那样接Bridge而是再接一遍G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口水歌唱段编排]。唯一令我不满的应该是她跟古巨基一样把整首歌最精华的Bridge唱的“泾渭分明”。古巨基的版本曾经令我充满期待,但最后的成品是一个绝对性的反面教材。而在Bridge的编排上更是差强人意。Bridge作为整首歌的精华所在,它的唱词应该要“缠绵悱恻”“暗潮汹涌”的发泄,它的词句应该被唱的更紧密一些。但古巨基与徐佳莹的唱编是节奏切分与唱词停顿上的一种“错误”。相比于古巨基两个字两个字的唱词“发泄”,徐佳莹在[还是要奔向各自的幸福]这句里,鼓编,唱法像是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的,这个我无法接受。徐佳莹是业内公认的标准翻唱机,除了她自带“好感”天赋,唱功扎实能有感情其实是最关键的。因为尊崇原版像卡拉那样唱歌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个能力驾驭。不信一样的编曲你让加拿大友人试试,恐怕分分钟教徒都要阿信最伟大了。所以除了个人感情因素不满的Bridge编排,这首翻唱还是比较走心,能与人共赏的。
梁静茹与五月天渊源自不必说。梁静茹的[温柔]除了编曲人外,制作,弦乐都是五月天的合作团队,为陈建良+李琪。甚至在吉他乐手这边赫然写着[五月天石头]五字。但整套编曲下来割裂感太强,它就是像是由[爱你不是两三天]急转直下为[还你自由]。其实整套编曲如果照着一开始的氛围搭着节奏以一种轻松自嘲的美少女幻想将它唱完至少不失不过。最后东拼西凑的混合给我的感受如这寥寥几句的文字,没什么可说的。
听到邓紫棋这边更多是觉悟了。十组歌手下来比较接近大众听感的Rocker应该只有邓紫棋。其实魏如萱在自个唱片的路数也能算。五月天这个翻唱对象是乐队。它不是个体。毕竟乐团两个字还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十组歌手交出来的作品,至少在编曲上,属于[五月天味道]的乐团性至少都不强。所以这样的翻唱拼什么,后面一些再说。我翻了一下歌词本,基本印证了我的猜想。邓紫棋这次翻唱只是重混缩了当时在我是歌手的Live实录。至少Vocal这轨是这样。外国人也是挺会玩的。之所以说觉悟即听此曲可以发现这张唱片的曲序多少还是用心排过的。邓紫棋恶趣味拼贴的正是上一曲[温柔]。而林忆莲的[盛夏光年]到S.H.E的<离开地球表面>在风格上也可谓一脉相承。我并不喜欢[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即便是原版。那些直接拿副歌旋律套用到前奏编曲上的不走心都该切腹。五月天的原版编曲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土鳖感,而阿信的曲子也不逞多让。好在他的作词完成度,思考性上是比较高的,也是于我对这首作品认为的那仅有的价值。
家家两次入围金曲奖最佳女歌手。但于她身上讨论出来的现象很有趣。好像是人是鬼都会跟着唏嘘一下,“相信音乐给家家唱这样的作品真是大材小用!”所以说唱你这宇宙天团的曲子难道就不是大材小用?家家究竟要唱什么样的作品才不是大材小用?相信要讲真,多得又是哑口无言。家家第一张专辑的打头作品<灵魂化石>,泽日生+李格弟,逼格还是挺高的。唱怎么样的作品我觉得还是跟歌手本身的底蕴,品味有关。如果光是唱的好,自身并无太多理解,话不出歌的体悟,那么只能是一台比较好的唱歌机器。家家这次的<我不愿 让你一个人>玩的是JAZZ。JAZZ的编曲经常会把节奏打乱,唱句重组。走一个随性但却还是有条理的演唱。这也并不是随便人都可以玩。玩好了赞声连连,玩差了就是“TA很爱JAZZ,但JAZZ好像不爱TA”。这首单曲还是由王治平制作,邀来的编曲,演奏都是一些外国友人,整套下来个人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前奏第一下出来让我马上想到了陈洁仪那张《重译》的FEEL。最后尾段的旋律走向虽然是可预测的,但效果还是挺好的。其实包括教徒在内的许多人来说,<我不愿 让你一个人>就算是原版在五月天所有作品里的地位都是尴尬的。它可能骗骗一些迷妹迷弟有效,但真刀真枪起来很多人都发现它是<突然好想你>的2.0,且共鸣性无法相提并论,当然这里有对作品情愫的问题。总之说穿了,套用一句话过来即[歌本身写得就是一块破布,多好的神仙也做不成好衣裳。]。
整张唱片到这里出现第一首非阿信的团员完整创作,石头的<如烟>。这首单曲入围了金曲奖的最佳作词最后没有得奖,算下来,教徒们也算是围绕这首歌不明所以的骂了半个世纪,然而无济于事,到现在阿信仍然没有尝歌迷期许抱下一座最佳作词人。恩,阿信成为了金曲奖史上最令人心疼的音乐人。<如烟>的词好吗?于我而言,它是被金曲奖放大了价值,它的厉害之处仅仅只是写的无重复,很长而已。如果咬文嚼字,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它的心,它并没有达到我认识的所谓“神级”标准。再论曲子,<如烟>的Bridge设计是绝对的一大亮点。所以假设<如烟>没有Bridge,它就会像是一首不折不扣很简单的小品,而做成一首完整的歌曲需要Repeat,太简单的旋律加上唱词不优秀或者跟着重复的话那将是灾难性的。好在<如烟>当初在最后团队的磨合下整得算非常体面了。这首翻唱交由艾怡良,制作人是陈建骐。编曲是苏子茵与卢家宏。这里特别提一下后者。很多人可能都听过田馥甄翻唱的<舞娘>,那个很酷炫的吉他演奏就是他。苏子茵与卢家宏为艾怡良设计的是一个轻编曲,它返璞归真为我上面说的小品。但它的细节其实一样不少,他有不枯燥的吉他主旋律演奏,有小,中,大提琴为背景的弦乐编写。艾怡良这次唱的是安静的美女子风格。而一样是裸露的Vocal,艾怡良的底子好太多,这种编曲考验歌手的唱功与唱商。是人是鬼拖到这样的编曲一试便知,而艾怡良毕竟是连<印第安老斑鸠>都玩得转的人啊,副歌的[有没有]三字做了一下旋律微调更加魔性。
回到伊始所说的<爱情万岁>,也回到我上面说过五月天这个翻唱对象是乐队,它不是个体。乐团是组织性的。但十组歌手交出来的作品,至少在编曲上,属于[五月天味道]的乐团性至少都不强。所以没有被原唱完全牵着鼻子走的翻唱至少是聪明的。这样的翻唱拼的就是改编能力还有歌手有没有个人特色。很多人都会说,XX翻唱的这首好像就是自己的歌。大概就是这样。魏如萱妖里妖气的演绎为很多人不识甚至辱骂。因为TA们从来不知道魏如萱就是这样的路数。她才是真正的揣摩与契合了裸露的歌词在表演。这首单曲如此这般没有一点问题。
小玲老师黄韵玲也在这张唱片里作为一位翻唱角色这真是太恐怖了。这把博爱座让她交出了<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可以说最后的这个成品尽显的是她作为音乐人的素养,是这张唱片业界良心的存在。黄韵玲有心安排了自己的徒弟,金曲新人提名的王汇筑进来搭手演唱。编曲合作是钟兴民,(黄韵玲与钟兴民为果核唱片的成立人)演奏是一众外国友人。这个2X速的<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粗俗一些说就是酷炫到没朋友。崩坏是一首音域跨度比较大的作品,演唱难度在五月天的历来的作品里也是排得上号的。CD原版中阿信的Vocal完美诠释了什么是车祸摇滚。而小玲老师的Vocal从来就不是强项,但她还是保留了难度颇大精神所致的核心唱段Bridge。之后衔接而来的管乐Solo非常精彩。而最后的再唱X4,小玲老师改动了旋律走向,这里体现的就是演唱人的唱商还有制作人的功力。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再大书特书一层一层一层剥开它的心详解,这个版本得到辱骂只能说有些人世界若是那么大为何你的品位那么差。
最后说两个个问题。第一个还是选曲。整张专辑下来没有人唱台语歌。团员创作除了玛莎全数到齐,整张专辑充斥的是将近半数无聊的选曲。冠佑仅有的几首创作可谓少又精。但恰恰被选的是最烂的那一首。要知道连黄鸿升这种内涵缺失的咖都在演唱会用<夜访吸血鬼>为既定表演曲目。当然了,十组歌手也的确没有义务去帮你唱那些所谓的有逼格又失传的作品。所以曲婉婷与黄韵玲的选曲真的是业界良心了。第二个问题关于作品九号。教徒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作品九号。而这里最好笑的言论就是正义感上身痛心疾首的说着“希望贵公司好好搞自家艺人的音乐,别搞这些有的没的,四年了整出一张这个。听完以后浑身难受有人负责吗?毁经典毁到这种地步,大爷们你们上心点好么?”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言语几乎可以无缝链接成一片论文。还是那句话,讲好听些《女也》反映的是五月天在这个乐坛的地位。它将会是新时代音乐创新性的存在。说穿了我从来不期待新专辑。对于现在的五月天来说,要发一首有反响有泪点的新作品实在太容易了。你只要叫40岁的阿信再写出18岁的悲伤45度的词句一样催人泪下。但五月天还需要这样的作品么。没发新专辑的这些年,他们发表了包括<伤心的人别听慢歌><入阵曲><将军令>,不谈作品质量这也是五月天在这个年龄段最得体的表现。一份有底蕴的创作需要沉淀,需要累计。一年一张的速食创作能话出什么体悟。我曾经跟一位朋友寒暄,她说这<第二人生>里的那句[只有你 和日子 长满了灰尘]感触太深。五月天出道至今只有八张唱片明显少了,但我在那一刻才明白就算只有这八张唱片也够我听一生。我身边的乐迷朋友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很深的。有一位朋友曾经给我留言,“不单听遍,还要听懂才好”。是啊,浅显如[冲啥大 冲啥小]到现在都还会有人不知道是一句口气不好的台语脏话。而我相信我一样还有太多的感悟没有发觉。五月天没有发片的这些年,聪明的人恶补了诸如披头四,发现了五月天更多的巧思。他们听了更多的音乐,世界更大了,眼界更宽了。而愚蠢的人还在固步自封,买了百件SR却也从没有主动接触过别的音乐,更别说买下一张实体唱片。TA们正义凛然的声讨着,“信大,你发什么疯弄这个《hestory of mayday》,这不会就是今年的新专辑吧,我没听也不想听只喜欢你唱的呢~”
这么多年了,“五月天”已经倒下了,但它并没有真的死去。杀死一个“五月天”还有千千万万个“五月天”。所以现在我们有XXX所,XXXX音。博主好人,一生平安。在女生眼中,男生世界里让她们无法理解的点。即你并不知道,女人也要“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