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th金曲倒数:莫文蔚,惯性的宠爱
早在02封后大碟《【i】》中《那可不一定》里, 我们的才子男神就夸过莫后的嗓音像silk一样。 是的,那近乎混血般的咽喉发出来的声音如丝般顺滑, 几度让金曲评审们欲罢不能,犹如烟瘾难戒难断。 那是一种寻遍古今中外都难以复刻的绝版音色, 搭配齐平不让任一国内顶级女歌手的歌唱技巧, 独步乐坛无出其右,入耳便知莫文蔚。 在众多发烧友眼中,金曲奖座上总有那么几位如是己出的亲闺女, 发片必入围,夺奖迅猛,概率离奇。 然而退回10年甚或更久翻看, 貌似除了纯正宝岛人肉铁嗓张惠妹17发12进遥遥领衔之外, 其余“外籍”死敌好像都只算是突飞猛进的后进生。 因金曲改变星运坐拥三座后冠的蔡健雅完全转运也是移籍亚神开始, 而出身80年代华语音乐龙头属地香港的Karen, 在自家门口却还是个发片无人问津转向电影却收割女配的戏剧艺人。 即便97赴台投身国语大军,一鸣惊人开出红盘但也并没有立马上升到珍宝级别。 但好在滚石的金字团队调教有方, 国语处女碟《To be》仍作为最佳年专候选叩响了金曲大门, 这一次的观礼券还只是团队给的。 所幸这位香港女歌手自知上进和唱片公司加紧磨合, 很快在三辑《你可以》出鞘时, 就已经可以和如日中天的天后王菲、本土老牌唱将张清芳、 转型佳评如潮的范晓萱以及可算同期耕耘的张惠妹同台竞技了。 虽然最后结果是事不关己状况外的杨乃文冷门出线, 但自此起,莫文蔚即已心生鼓舞,并着手加倍回报到自己之后的作品中。 滚石屹立全台的黄金时代几乎坐拥华语乐坛最具分量的全部王后, 但女歌手的打造套路多少有些狭隘,苦情赚泪就能卖的策略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乎在开创徐怀钰、李心洁、苏慧伦等一系列少女标本的同时, 还试图引进顺子的黑人灵乐,以及当时还仅仅是清新民谣的陈绮贞。 拓宽目标市场的东风,多少帮到了这位来自粤文化圈的外来妹, 以其有别她人的独特个性包装台式都会标签,逐渐升温。 《爱情》、《阴天》、《忽然之间》、《盛夏的果实》一举攻陷电台,持续发烧, 业内人士都对这本以为来台玩票的港女啧啧称奇, 她不仅如同期攻台的梁咏琪、郑秀文一样稳操大Hit、Fan财两进; 更优于她们入主了国语主流且权威奖项的测评,且来势汹汹。 那一次,是滚石最终章——《十二楼的莫文蔚》。 摒弃先前伍佰、张洪量、林暐哲、人山人海等多元音乐人碰撞的杂糅冲击, 将自己完全交给李宗盛,这位在首入歌后的《你可以》中的三分之一制作人。 细数历来的张艾嘉、潘越云、陈淑桦、辛晓琪,前妻林忆莲、后来的干女儿梁静茹…… 貌似李大师的作品总能赋予女性歌者一语中的情怀和主张, 像是情感迷雾中的一记耳光,痛彻心扉却也回味甘美。 当烂漫港女邂逅厚重大师, 本就繁复难解的情感纠葛竟焕发出别样慵懒优雅的美感。 仅清冷寂寥的同名曲《十二楼》就拿下作词作曲编曲三项提名, 而全专更是一举囊括年专、制作人、歌后在内的六项入围。 虽最后仅有李宗盛抱得奖座获得首肯, 但专辑主唱换做她人的话未必就有此殊荣了。 歌后方面,那年《心酸的浪漫》口碑爆棚并在极大赢面之下险胜。 但落败的Karen有幸被众人正视, 她对音乐的认真与投入再度被放大, 拥有那样长远又懂得赏识的慧眼的又是索尼。 就是那个让李玟扬名国际,帮助蔡依林咸鱼翻身的新力。 相较文艺质朴的滚石,国际大鳄索尼更有敏锐的市场嗅觉, 陈晓娟、薛忠铭、王力宏、黄韵仁、林夕、李焯雄的重锤砝码保驾护航, 更是将歌后实力被普遍认同的Karen推向声音表现的极致。 全专宛如优美的长诗,不经意的呻吟喧嚣都徒增整部作品的立体感, 明显更强调个人魅力的渲染,主观意识十足, 赴台六年对国语市场与听众的磨合和消化, 得以匹配出完整丰美的《【i】》。 好比在你耳畔轻声吐息:“你好,我是莫文蔚。” 既是百鸟朝凤的个人秀, 十四届仅入围歌后与词曲三项也就不奇怪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100%的摘金神技, 时至今日仍是单届得奖率最高佼佼者。 这一次,金曲们似乎对莫后的鸦片媚嗓开始上瘾了。 任何有职业操守的歌手都不会停滞不前固步自封, 即便已位列国语歌坛妃后段位, 所以有了接下来瑰丽明艳的《X》。 现在看来无非是有点操之过急, 虽说百搭的莫文蔚可以驾驭各色曲风, 但将金属、电子、爵士、骚灵、沙发、嘻哈塞爆内堂, 除了能突显摩登外放的国际观之外,也略暴露出对传统华语流行的不羁乖张。 尤其还是在和古典嫁接堪称完美的前作《【i】》之后。 后来的“极度莫文蔚”算是逃离失宠的出走缓和, 在Live跑场中去追寻灵感和沉淀心灵。 当然也不排除商业眼光精准的索尼因价值折损而放逐。 而合约始终要履行, 求好心切充电完毕后抛出的《如果没有你》虽他我参半, 保留了讨好市场的细致情歌,也没有放弃五光十色的洒脱快曲及中板。 电台大Hit确始终还是不能破除金曲的考究魔咒。 既然费力迎合大胆革新都不能获得认同, 我何不由着性子跟随本能出发,做一张自取其乐的故我唱片和美结束宾主之约呢? 几乎是掏宝自费完成的全创作《拉活》便不久就荣耀登场。 从百老汇、美声、民乐再到Disco、R&B、Free-style蓬勃出炉, 与其说是在制作不如改称玩乐。 金曲奖总是那么难以企想,你越是俯首它越是不屑,你决定要挣脱的时候它偏偏要将你锁定。 无心插柳的自娱之作最终捧得年专大奖, 合约终止,遗恨已了,莫后无憾; 她宣布了推出实体转投数位怀抱。 然而与张亚东牵手创意拼贴的翻唱自选却也叫好叫座, 找回信心的莫文蔚灵感飞扑, 创作的积累也量化成质, 最终她和才女戴佩妮一样光荣“食言”, 《回蔚》实体发行,报名参选。 从这里开始,莫后逐步还原歌唱的本质, 再多的配器乐种都要搭配人声得以展现。 所以她敢选用别人跨越时代空间甚至意识形态的作品重新演绎, 赋予歌曲全新的生命,表达专属的内涵。 撞到突破更为彻底的张惠妹分身虽分身碎骨, 但《回蔚》修来的经验与找准的方向却恒久受用。 练声而归,重新原创的《宝贝》得以在金曲小年二封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此,越发婉转流畅的唱法绵延铺张, 岁月沉淀终其换来淡然的安稳。 Karen明白了自己有别于人的优势,唯美不二的嗓音就是最好的武器; 任你华丽高歌抑或大鸣大放都不及低吟浅唱来得动人直接。 所以当《不散,不见》呈现在歌迷眼前时, 不免会直观看来重叠老套。 但就有如克刚绕指柔,此次更为一脉相承的完整度圆润饱满,暗藏杀机。 就连唯一一支开场舞曲都拿掉合成器音效换用吹奏器乐和人声交织烘托热闹时, 我们的莫后就已经对自己的声音有绝对的胆识底气了。 七项提名给立意、创作、技术、行销,终究还是给声音。 尽管笔者承认品味浅薄浮躁,更爱索尼时期斑斓的Karen, 但已经尝遍百种曲风甚至以名伶姿态跃上国际的莫文蔚, 依旧有办法成为金曲评审戒不了的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