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我)失望的一部专辑
中肯地说,歌词一直都不是Muse的强项。所以我一直不会纠结他们唱的内容/主题是什么,有一两句歌词要是能打动我那很好,但如果没有也无所谓,所以他们唱的主题有些重复其实我是没什么意见的。对于Muse的歌,我更多是关注它们的旋律,这是他们的强项(Matthew不愧是进修过古典乐的),很多歌的旋律让你自己内心想法也灵感颇多。这才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Muse的粉丝的原因。 The Globalist是最让人耳中一亮的一首,但是仅限于第一部分。(整首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能分成两段) 开头的口哨让人想起西部牛仔和Knights of Cydonia,然而我并不喜欢Knights of Cydonia,但是在这里旋律还行。 但是此后的电吉他慢悠悠的长啸立马让人想起了守望者电影中的后曼哈顿时代,纽约留下了大坑然而人们积极建设新城市的那一幕。没错这就是我喜欢的效果! 等Matthew的歌声一出来就更完美了。我瞬间就爱上了一首,特别是听到But you could rise up like a god小高潮的地方。这首歌有十分钟呢,真希望他就一直这样唱下去。 然而到了04:30就觉得不对劲了,果然那种嘈杂的硬核电吉他来了。我并不是不喜欢硬核(New Born、Stockholm Syndrome这些乃至更极端的Shrinking Universe、Easily我都很喜欢),但我无法忍受这种无旋律的、单纯是嘈杂的段落。 倒数完,直到06:14才走上正路,但是这段很短。 然后来到了最后一部分,也是通常长歌的“雨过天晴”部分,顾名思义这部分无一例外都是大调。然而Muse给The Globalist创作的大调实在是没什么亮点。整个部分都只是一首平庸的如果不是Muse我丝毫不会去听的歌。给些正面例子:Thirteen Senses的Ones and Zeros和Out There的最终部分都真正达到了“雨过天晴”的效果。 这首Muse不多见的实验风走到这种程度上的歌最初是我最抱有期望的一首,然而我只能喜欢上它的第一部分。 有意思的是,Youtube上有评论视频跟我的口味恰恰相反:只喜欢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还可接受,不喜欢第一部分。正所谓那种“only-good-when-it's-hard-rock”类型的粉丝,遗憾的是我不是这种。音乐口味这么主观的东西果然是不能强求的。 Aftermath延续了The Globalist的大调部分的风格,但是这里的旋律就好多了,尤其是02:18或03:25开始的那段,真正做到了让人“海阔天空”地平静下来的效果。但是循环得最多的那段的旋律依然太接近一般的流行歌曲了。这是一个遗憾。 Drones是个奇怪的清唱,让人想起EVA旧电视剧版那个著名的长停顿镜头。然而它更给人一种“想要悲伤却悲伤不起来”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没有彻底地转向小调,而且我希望它后面能编成康塔塔的样子就好了。不错的尝试,但是不够长也不够深入。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听着也感觉挺有意境的。 The Handler是真正保有Muse原有风格和精神的一首,但是它给我感觉并不比The 2nd Law中的Animals好。这么说来,它是Animals和Supremacy的合体,但显然旋律没有Animals好。不过有空听听Youtube上的Jake - The Handler (Orchestral)版本,很好听! 延续了The Handler的精神的Reapers本来是有很大潜力的,然而高潮部分Muse执拗地把它掰成了大调,我不能理解为何要进行这样突兀的处理,效果并不好听,似乎纯粹是为了反常而反常。 类似地,Dead Inside中其它部分都还行但是凡是歌词是"dead inside"的时候就不好听了。 Revolt是最让我不理解的一首。“这是Muse吗?!”这是大多数人的反应。但不同的是,不像其他的实验性歌曲,这首真的是毫无亮点,它甚至不是实验,只是一首流行歌。然而我看到不少粉丝对Muse的这种流行乐的尝试提出鼓励。然而我想说的是哪怕是以门槛低的流行乐的标准看,它也是极其平庸的,跟那种“随便想一段然后延长成一首歌”的歌差不多档次。高潮那段我想不出有任何审美的可能和必要。同样,我想不出创作这首歌的理由——如果我们希望听到的是这种曲风的歌,为什么不直接听其它流行歌手的歌呢,后者至少都比这首好听些。Muse的粉丝之所以是听Muse是有原因的。 其它的歌有点而听得不明不白的。 The 2nd Law的电音Isolated System和Unsustainable是个稍有成功至少不算失败的尝试,但这次他们让我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