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把温暖的枪
宋冬野唱:“我从没想过用这种方式,等冬末夏至。”我快步走在回家的路上,衬衫被汗水浸湿,耳机里正好传来这首《六月末》,从前并不觉得好听,今天心脏倒像是被它猛然击中,一定要写些什么,在这座城市的六月末。
成都的夏天,阳光并不很毒,常常是白天闷热无比,晚上下场雨,第二天稍有凉意,傍晚又继续闷热。第一次实习,在最高档的写字楼里,楼下的商场卖的全是奢侈品,离家八站地铁的距离,然而这个市中心最繁忙的地铁站,仿佛硬生生地隔开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地铁站的这边,是永远有着最舒适温度,空气里弥漫着香气的写字楼,大理石地板光亮照人,高跟鞋踩上去发出悦耳的声音,每层楼的公司都在业界鼎鼎有名,干净的洗手间需要刷卡进入,身边的人包括自己,必须每天打扮的正经又漂亮;而每天下班后,走过写字楼直达地下的通道,跨入地铁站的一瞬间,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汹涌的人潮推搡着前进,形形色色的人们擦肩而过,捧着蛋糕满头是汗的男子,手挽手大声说笑的年轻姑娘,我站在人群中,地铁的风吹起裙角,那一刻突然感觉到了生活的无奈,和夏日傍晚无声的叹息。生活就是这么残酷,然而夏夜的风,又是那么温柔。
从小就觉得自己矫情地拥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每每读到谁谁谁生活的艰辛这种报道,总是从心底升起一股怜悯与不忍,想做点什么却无能为力,曾经还说,这一辈子的理想就是把那些没有人知道的故事公之于众,而今现实让我明白,没有人真的在乎别人的故事,听一听就过去了,谁都只想讲自己的故事。正巧今天读到某订阅号一篇文章,写道:“别人的不幸大家一般都不会记得太清楚,因此自己的痛苦会显得格外痛”,讲得十分在理。我很小开始写日记,保持了快八年,现在已经坚持了两年每天都写,实在因为不想失去这个唯一能讲自己的故事的地方。除了写日记外,我发现我总会不定期地在脑海中给自己讲故事,每次都有一个主线,然后将自己这些年发生的相关的事情全部讲一遍,线索清晰,绘声绘色,常常被自己感动得痛哭流涕,末了总是意犹未尽,同时也不得不扼腕叹息,连个愿意听自己讲故事的人,都没有。前段时间被Joan Didion的一本书名惊艳到:we tell ourselves stories in order to live,为了活下去,我们自己给自己讲故事。今天忽然读懂了,为什么写日记,为什么定期自省,都是为了活下去啊,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倾诉的载体,我们怎么活得下去?所以还是坚持一直以来自诩的情怀,做个讲故事的人,以任何形式,不然我会死。
说回《六月末》,歌词写得十分有味道:
“长久以前,你在童年,想起过今天的深夜
仲夏以前,你在留恋,那值得纪念的一切
长久之后,你在诉说,温暖的枪指向生活
仲夏以后,你没哭过,你是夏天的轮廓。”
夏天是个奇妙的季节,所有的事情好像都发生在夏天,并且一年又一年,总是不停地“奔跑过一片欲望的潮湿”。冬天和春天极易陷入感情的泥沼,夏天用来自省,这是我的怪圈。人们都在冬天的时候被寒冷侵袭,寻找温暖,在春天的时候掉进泥潭,在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偶尔在地铁站里看见相熟的背影,每次偏要加快步伐追上去,或是死死盯住别人,直到地铁开走,心里是清楚的,臆想背影的主人们,都不在这座城市。下午做完工作上的事,突然又开始研究世界地图,看着之前烂熟于心的欧洲地图,默默地怀念一下,将视角挪到了美洲。还有整整半年才到来的冬假,很快做出了大致的行程计划,30天南美洲,想起去年的冬假,50天穿越欧洲的旅行,这时觉得人生充满希望。可是转念一想,是不是又要一个人了?一个人也好,坐在复活节岛的夜空下哭上整整一小时也没人管我呀,多么自由。想起自己一个人去的那些欧洲城市,感触十分的不一样,并且每次告诉别人我一个人去了哪里哪里,看着人家惊讶的眼光,优越感油然而生,其实也是逞强,人家说,反正你胆子比较大,我可不敢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玩,不安全,而且一个人多傻啊。每每此时,我都觉得自己手扛30公斤行李箱,肩背10公斤书包,独自站在下错火车的荒无人烟的阿姆斯特丹公路上不知所措的时候,像个长满络腮胡的流浪汉。连妈妈都说,你只要离开家,就没人疼没人爱了,你怎么这么可怜。其实这算什么,所有人的生活都不易,只是呈现的方式不同罢了,这么一想,这股子情操与戾气也就渐渐平息下来,一个人多好,总是要独自坚硬地过下去。
生活是一把温暖的枪,行走于这个柔软又残酷的世界,渴望诉说,最后发现,还是自己给自己贴上一块标签,生人勿近。
成都的夏天,阳光并不很毒,常常是白天闷热无比,晚上下场雨,第二天稍有凉意,傍晚又继续闷热。第一次实习,在最高档的写字楼里,楼下的商场卖的全是奢侈品,离家八站地铁的距离,然而这个市中心最繁忙的地铁站,仿佛硬生生地隔开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地铁站的这边,是永远有着最舒适温度,空气里弥漫着香气的写字楼,大理石地板光亮照人,高跟鞋踩上去发出悦耳的声音,每层楼的公司都在业界鼎鼎有名,干净的洗手间需要刷卡进入,身边的人包括自己,必须每天打扮的正经又漂亮;而每天下班后,走过写字楼直达地下的通道,跨入地铁站的一瞬间,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汹涌的人潮推搡着前进,形形色色的人们擦肩而过,捧着蛋糕满头是汗的男子,手挽手大声说笑的年轻姑娘,我站在人群中,地铁的风吹起裙角,那一刻突然感觉到了生活的无奈,和夏日傍晚无声的叹息。生活就是这么残酷,然而夏夜的风,又是那么温柔。
从小就觉得自己矫情地拥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每每读到谁谁谁生活的艰辛这种报道,总是从心底升起一股怜悯与不忍,想做点什么却无能为力,曾经还说,这一辈子的理想就是把那些没有人知道的故事公之于众,而今现实让我明白,没有人真的在乎别人的故事,听一听就过去了,谁都只想讲自己的故事。正巧今天读到某订阅号一篇文章,写道:“别人的不幸大家一般都不会记得太清楚,因此自己的痛苦会显得格外痛”,讲得十分在理。我很小开始写日记,保持了快八年,现在已经坚持了两年每天都写,实在因为不想失去这个唯一能讲自己的故事的地方。除了写日记外,我发现我总会不定期地在脑海中给自己讲故事,每次都有一个主线,然后将自己这些年发生的相关的事情全部讲一遍,线索清晰,绘声绘色,常常被自己感动得痛哭流涕,末了总是意犹未尽,同时也不得不扼腕叹息,连个愿意听自己讲故事的人,都没有。前段时间被Joan Didion的一本书名惊艳到:we tell ourselves stories in order to live,为了活下去,我们自己给自己讲故事。今天忽然读懂了,为什么写日记,为什么定期自省,都是为了活下去啊,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倾诉的载体,我们怎么活得下去?所以还是坚持一直以来自诩的情怀,做个讲故事的人,以任何形式,不然我会死。
说回《六月末》,歌词写得十分有味道:
“长久以前,你在童年,想起过今天的深夜
仲夏以前,你在留恋,那值得纪念的一切
长久之后,你在诉说,温暖的枪指向生活
仲夏以后,你没哭过,你是夏天的轮廓。”
夏天是个奇妙的季节,所有的事情好像都发生在夏天,并且一年又一年,总是不停地“奔跑过一片欲望的潮湿”。冬天和春天极易陷入感情的泥沼,夏天用来自省,这是我的怪圈。人们都在冬天的时候被寒冷侵袭,寻找温暖,在春天的时候掉进泥潭,在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偶尔在地铁站里看见相熟的背影,每次偏要加快步伐追上去,或是死死盯住别人,直到地铁开走,心里是清楚的,臆想背影的主人们,都不在这座城市。下午做完工作上的事,突然又开始研究世界地图,看着之前烂熟于心的欧洲地图,默默地怀念一下,将视角挪到了美洲。还有整整半年才到来的冬假,很快做出了大致的行程计划,30天南美洲,想起去年的冬假,50天穿越欧洲的旅行,这时觉得人生充满希望。可是转念一想,是不是又要一个人了?一个人也好,坐在复活节岛的夜空下哭上整整一小时也没人管我呀,多么自由。想起自己一个人去的那些欧洲城市,感触十分的不一样,并且每次告诉别人我一个人去了哪里哪里,看着人家惊讶的眼光,优越感油然而生,其实也是逞强,人家说,反正你胆子比较大,我可不敢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玩,不安全,而且一个人多傻啊。每每此时,我都觉得自己手扛30公斤行李箱,肩背10公斤书包,独自站在下错火车的荒无人烟的阿姆斯特丹公路上不知所措的时候,像个长满络腮胡的流浪汉。连妈妈都说,你只要离开家,就没人疼没人爱了,你怎么这么可怜。其实这算什么,所有人的生活都不易,只是呈现的方式不同罢了,这么一想,这股子情操与戾气也就渐渐平息下来,一个人多好,总是要独自坚硬地过下去。
生活是一把温暖的枪,行走于这个柔软又残酷的世界,渴望诉说,最后发现,还是自己给自己贴上一块标签,生人勿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