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祛魅者——有感《武玮先生》获3月“华语金曲奖”十佳
青年女词曲作家、歌者武玮因其上月发布的新专辑《武玮先生》而荣获3月“华语金曲奖”十佳。这是继她2013年《女唱师》出版后,第二次获得该奖。
一位女性作者以“先生”命名她的创作专辑,并不是为了出新立异地转换音乐性别,正如乐评家评说的:“隐喻着先生于一个新的时代,告别一个虚假繁荣充斥的旧时代。”武玮的音乐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新,绝不是风格层面、题材层面或者标签层面的更新,而是她更换了我们的听觉经验,更换了我们在唱片公司重叠不绝的符号、类型、概念的模仿之作的包围下形成的听歌习惯。《南都娱乐周刊》评价说:“在时下音乐作者无不受到所谓摇滚、民谣、金属、电子、爵士等等经过了大众审美检验变成方程式一般的音乐风格所影响时,武玮似乎身处仙境……”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时代文艺追风病猖獗的年月,这个年轻的姑娘是怎么做到这点的!他的老师张广天先生在微信上谈及她时说:“她年轻,纯粹,痴傻,为了理想舍得起一切,甘愿与书本和枯燥的实验一体。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从不去酒吧歌厅浪费时间,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从师旷到维特根斯坦,这个姑娘一路走来,渐渐让我感动!”其实,这几句话里透露出一个祛魅者的成长经历——在互联网时代,博取更多的信息,继而不幸又被信息污染,是一种难逃的学习灾难;而祛除污染、保持原初的性情之声,或者将成为这个时代更艰难也更美好的学习路径。
我们听武玮的音乐,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陌生在于,无论旋律的走向、新乐器的演奏,还是歌唱的方式、意义的呈现,都那么令人不知所措,瞬间丧失聆听经验和评判标准;熟悉在于,这样的俊美、浑豁又耀眼的音乐之光,竟是我们童真时期原初都有的非饰生态。在唱片业和音乐演出纷纷丢失盈利点和热点的今天,一个将荣耻置若罔闻的声响突然刺破沉寂,它似乎反转了这几十年向外模仿、借鉴的苦旅,在你不经意之间,猛回头发现,自师初心的谦逊,将获得整个生命和宇宙的能量。武玮给我们做的见证,让我们在喧嚣的迷茫中,得到一份轻松,得到一次释然。如果拜多了各种老师,不如向自己学习。如果自己不被外界的标准牵引,那么更多的老师其实就在我们内心。
另外,“华语金曲奖”这几年,在音乐艺术低谷的时期,并没有放弃它的品质性、专业性和新锐性,不断关注到武玮这样名不见经传、出人意料而实力难挡的天才型作家,实在是社会力量中的一种正矢量,成为创作者们可以期望的慰藉。
我真诚地希望,《武玮先生》这张专辑,不止是12首歌的时间洗礼,而是更广阔地带来一个音乐的新时代,真地先生于将来的觉醒,让我们从文艺的困踬中重整旗鼓!(文/祁铭生)
一位女性作者以“先生”命名她的创作专辑,并不是为了出新立异地转换音乐性别,正如乐评家评说的:“隐喻着先生于一个新的时代,告别一个虚假繁荣充斥的旧时代。”武玮的音乐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新,绝不是风格层面、题材层面或者标签层面的更新,而是她更换了我们的听觉经验,更换了我们在唱片公司重叠不绝的符号、类型、概念的模仿之作的包围下形成的听歌习惯。《南都娱乐周刊》评价说:“在时下音乐作者无不受到所谓摇滚、民谣、金属、电子、爵士等等经过了大众审美检验变成方程式一般的音乐风格所影响时,武玮似乎身处仙境……”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时代文艺追风病猖獗的年月,这个年轻的姑娘是怎么做到这点的!他的老师张广天先生在微信上谈及她时说:“她年轻,纯粹,痴傻,为了理想舍得起一切,甘愿与书本和枯燥的实验一体。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从不去酒吧歌厅浪费时间,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从师旷到维特根斯坦,这个姑娘一路走来,渐渐让我感动!”其实,这几句话里透露出一个祛魅者的成长经历——在互联网时代,博取更多的信息,继而不幸又被信息污染,是一种难逃的学习灾难;而祛除污染、保持原初的性情之声,或者将成为这个时代更艰难也更美好的学习路径。
我们听武玮的音乐,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陌生在于,无论旋律的走向、新乐器的演奏,还是歌唱的方式、意义的呈现,都那么令人不知所措,瞬间丧失聆听经验和评判标准;熟悉在于,这样的俊美、浑豁又耀眼的音乐之光,竟是我们童真时期原初都有的非饰生态。在唱片业和音乐演出纷纷丢失盈利点和热点的今天,一个将荣耻置若罔闻的声响突然刺破沉寂,它似乎反转了这几十年向外模仿、借鉴的苦旅,在你不经意之间,猛回头发现,自师初心的谦逊,将获得整个生命和宇宙的能量。武玮给我们做的见证,让我们在喧嚣的迷茫中,得到一份轻松,得到一次释然。如果拜多了各种老师,不如向自己学习。如果自己不被外界的标准牵引,那么更多的老师其实就在我们内心。
另外,“华语金曲奖”这几年,在音乐艺术低谷的时期,并没有放弃它的品质性、专业性和新锐性,不断关注到武玮这样名不见经传、出人意料而实力难挡的天才型作家,实在是社会力量中的一种正矢量,成为创作者们可以期望的慰藉。
我真诚地希望,《武玮先生》这张专辑,不止是12首歌的时间洗礼,而是更广阔地带来一个音乐的新时代,真地先生于将来的觉醒,让我们从文艺的困踬中重整旗鼓!(文/祁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