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密特2:母系社会的新衣
《阿密特》是张很优秀的专辑,确切说,是上乘的流行作品。加重了摇滚band sound的比例,噱头意象横生,黑暗暴力和人文情怀并存,虽然曲目质量稍显参差,但依然可以配得上外界的褒奖。
仔细度量,《阿密特》的优秀与它主打的“意识专辑”都没有太大联系,它的确有生猛锐利的题材涉猎视野,但不能构成一个“概念”,把流行音乐做出新意、做出花样(《黑吃黑》、《好胆你就来》)才是它在日渐衰败的流行乐坛中显得格外宝贵的地方。无论如何,“阿密特”只是张惠妹的一个side project,占据其内核的还是好听、上耳的流行旋律,而这恰恰成为了《阿密特2》里最薄弱的环节。
以今时今日张惠妹的地位和资源,《阿密特2》的制作自然不会差:《不睡》在昏暗的贝斯音色里层层递进,曲子固然有陈珊妮的影子,但amei能凌驾在风驰电掣的编曲上,把握好细微的情绪变化,这般功底是其望尘莫及的;《母系社会》继承了《黑吃黑》清爽又燥烈的流行摇滚质地;《冲突得很》和《放了那个作品》的stadium rock节拍、《怪胎秀》的巴洛克氛围、《牙买加的槟榔》的EDM加雷鬼等等,够新鲜,也够生猛,如果没有amei的幕后团队和执行能力,必然是不敢做也做不出来的音乐格调。论诚意和决心,《阿密特2》依然是满分。
通过上面这些作品,我们能看出《阿密特2》的基本制作方向:继续加重摇滚和电子音效的比例,花样繁多的合成器大肆使用,时下流行的trap、EDM一样不落。《阿密特2》比《阿密特》更具厚度,但却没有构建出应有的密度。太过庞大磅礴的编曲难免会增加听众的负担,沦为冗重。amei的演唱功底毋庸置疑,但很多段落和细节的处理上都为了追求所谓的“突破”、“自我”,用力过猛,少了以往细腻的处理功力。最重要的是,这次继续大量收用了阿弟仔的作品,但其质量远不及《阿密特》;hush贡献的两首词作也非常僵硬,不及青峰的触觉和表达,流行度大打折扣成了专辑最大的弊病。
很多阿妹的歌迷会为其辩解,“阿密特”本身就“不是”张惠妹,不够流行,不够“好听”是不足以成为评判专辑的落点?但真的是这样吗?虽然换了个头衔,但《阿密特2》里不就是张惠妹最驾轻就熟的流行摇滚吗,而几首EDM在《偏执面》里也已经尝试过了。张惠妹的音乐人格通过多年沉淀其实早就被定型了,抛出“阿密特”衣钵,想大刀破斧革新自己的音乐面貌,兜兜转转其实还是停留在流行音乐上,这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迷魂阵,我不认为她能完全、彻底偏离流行道路做出些曲高和寡的“艺术”作品。再说,能把流行音乐做好从来就是难度最大的艺术,从《姐妹》将原住民音乐融进流行乐开始,这一直是张惠妹的拿手绝活。何必硬生生把“SIZE”或者“你根本犯贱”这样的歌词放进歌词,既缺少美感,还显得艳俗。
很多人赞美张惠妹以“阿密特”的身份出征乐坛的勇气,但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这早就不是amei一鸣惊人那个处于黄金时代的流行乐坛了,再一味贩卖原住民身份,高唱芭乐情歌自然是死路一条,《也许明天》里的转型阵痛便是过渡时期张惠妹尴尬处境的刻画。“阿密特”宣传了那么多自我意识,其实也不过是流行明星适应潮流的产物。《偏执面》和《阿密特2》的区别已经很小了,连artwork上都已经趋同。《阿密特2》不断抛出各类庞大的命题,但amei的处理和传达信息依然没甚变化,扒开这层用女权主义装点的母系社会新衣,这依然是流行明星最通俗、最急切的老生常谈。要使在芭乐年代呼风唤雨的张惠妹保持流行潜力,这已是不得不为之的唯一路径。
总而言之,张惠妹不用去做阿密特也已经足够好了,足够宝贵了。但如若继续像《阿密特2》般继续一边为自己赋予勇者的姿态,一边又为自己留下保险的后路,投机主义色彩还是太重了些。
仔细度量,《阿密特》的优秀与它主打的“意识专辑”都没有太大联系,它的确有生猛锐利的题材涉猎视野,但不能构成一个“概念”,把流行音乐做出新意、做出花样(《黑吃黑》、《好胆你就来》)才是它在日渐衰败的流行乐坛中显得格外宝贵的地方。无论如何,“阿密特”只是张惠妹的一个side project,占据其内核的还是好听、上耳的流行旋律,而这恰恰成为了《阿密特2》里最薄弱的环节。
以今时今日张惠妹的地位和资源,《阿密特2》的制作自然不会差:《不睡》在昏暗的贝斯音色里层层递进,曲子固然有陈珊妮的影子,但amei能凌驾在风驰电掣的编曲上,把握好细微的情绪变化,这般功底是其望尘莫及的;《母系社会》继承了《黑吃黑》清爽又燥烈的流行摇滚质地;《冲突得很》和《放了那个作品》的stadium rock节拍、《怪胎秀》的巴洛克氛围、《牙买加的槟榔》的EDM加雷鬼等等,够新鲜,也够生猛,如果没有amei的幕后团队和执行能力,必然是不敢做也做不出来的音乐格调。论诚意和决心,《阿密特2》依然是满分。
通过上面这些作品,我们能看出《阿密特2》的基本制作方向:继续加重摇滚和电子音效的比例,花样繁多的合成器大肆使用,时下流行的trap、EDM一样不落。《阿密特2》比《阿密特》更具厚度,但却没有构建出应有的密度。太过庞大磅礴的编曲难免会增加听众的负担,沦为冗重。amei的演唱功底毋庸置疑,但很多段落和细节的处理上都为了追求所谓的“突破”、“自我”,用力过猛,少了以往细腻的处理功力。最重要的是,这次继续大量收用了阿弟仔的作品,但其质量远不及《阿密特》;hush贡献的两首词作也非常僵硬,不及青峰的触觉和表达,流行度大打折扣成了专辑最大的弊病。
很多阿妹的歌迷会为其辩解,“阿密特”本身就“不是”张惠妹,不够流行,不够“好听”是不足以成为评判专辑的落点?但真的是这样吗?虽然换了个头衔,但《阿密特2》里不就是张惠妹最驾轻就熟的流行摇滚吗,而几首EDM在《偏执面》里也已经尝试过了。张惠妹的音乐人格通过多年沉淀其实早就被定型了,抛出“阿密特”衣钵,想大刀破斧革新自己的音乐面貌,兜兜转转其实还是停留在流行音乐上,这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迷魂阵,我不认为她能完全、彻底偏离流行道路做出些曲高和寡的“艺术”作品。再说,能把流行音乐做好从来就是难度最大的艺术,从《姐妹》将原住民音乐融进流行乐开始,这一直是张惠妹的拿手绝活。何必硬生生把“SIZE”或者“你根本犯贱”这样的歌词放进歌词,既缺少美感,还显得艳俗。
很多人赞美张惠妹以“阿密特”的身份出征乐坛的勇气,但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这早就不是amei一鸣惊人那个处于黄金时代的流行乐坛了,再一味贩卖原住民身份,高唱芭乐情歌自然是死路一条,《也许明天》里的转型阵痛便是过渡时期张惠妹尴尬处境的刻画。“阿密特”宣传了那么多自我意识,其实也不过是流行明星适应潮流的产物。《偏执面》和《阿密特2》的区别已经很小了,连artwork上都已经趋同。《阿密特2》不断抛出各类庞大的命题,但amei的处理和传达信息依然没甚变化,扒开这层用女权主义装点的母系社会新衣,这依然是流行明星最通俗、最急切的老生常谈。要使在芭乐年代呼风唤雨的张惠妹保持流行潜力,这已是不得不为之的唯一路径。
总而言之,张惠妹不用去做阿密特也已经足够好了,足够宝贵了。但如若继续像《阿密特2》般继续一边为自己赋予勇者的姿态,一边又为自己留下保险的后路,投机主义色彩还是太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