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需要取悦任何人的走心之作
出道21年,发行30余张专辑的莫文蔚,在2014年的冬天终于推出了全新国语录音室专辑《不散,不见》。这张专辑距离上张国语录音室专辑《宝贝》已经有4年之久,虽然这中间,她发行过精选典藏《最爱回味》,演唱会live专辑《回蔚》以及全英爵士专辑《Somewhere I Belong》,她再次捧回金曲奖,她嫁给了她的初恋情人,她进行世界巡演,虽然,这四年她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女超人从未歇着,但是,对于乐迷来说,老歌似乎已经回味太久,新的“蔚”道,他们正翘首以盼。还好,像是如约而至,莫文蔚带着全新专辑悄然回归。
时隔四年重新出发,karen并没有选择只身一人做原创大碟,也没再选择曾经张亚东,伍佰,李宗盛等绝对保障作为专辑制作人,这一次,她选择了与更多年轻音乐人合作。karen从不是个老派的人,她很认可年轻人的才华。除了鼓手荒井,贝斯韩阳负责的打击乐器,还有赵兆的键盘以及人声乐器,乐器在北京录,原声在广州,管乐在香港,弦乐在加州,混音在英国,环球为karen这张专辑送上了非常尖端资源。而选择让年轻的荒井壮一郎担任整张专辑的制作人,更是一种大胆而果敢的尝试。荒井壮一郎是小娟&山谷里的居民乐队的成员之一,也是知名的打击乐手,事实证明,他的判断能力很强,整张专辑格外立体完整。没有平铺直叙,每首歌都很有层次感,编曲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专辑主题也很清楚,就是再见,用不一样的角度唱再见,所有的歌词也在传递同样的讯息,11首歌串联起来,更像一首好听的疗愈长歌。
《不散,不见》作为专辑标题曲,既没有挑大编制的编曲,也没有选朗朗上口的口水歌作为主打,足见这张专辑确实少了很多商业目的和企图心。难以瞬间抓耳却作为主打歌的原因只有一个,这是karen投入情感最多的一首歌。如果说林夕是王菲的御用词人,那李焯雄便是莫文蔚的御用词人了,写过《如果没有你》、《盛夏的果实》、《爱》、《忽然之间》等的李焯雄已为karen填词70余首,包括这首歌也是李焯雄为karen量身打造的。写词之前两人聊了很多,所以《不散不见》正是在表达karen当下的心情,面对父亲的突然离世,还没准备好,就要说再见,只是亲情是散不掉的,没有分散,自然无需再见,即使分散,也只是为了重逢。从“不见不散”到“不散不见”,这是一段遥远而艰难的距离,karen做到了,除了治愈别人,她也从这首歌里疗愈了自己。整首歌只有一把钢琴配一个人声,钢琴是由何韵诗的哥哥,著名钢琴手何秉舜演奏,并且是one take同步录音,事实上用越简单的方式去编曲,难度越大,而荒井,韩阳,赵兆这个编曲team确实也为这首歌穿上了最适合它们的衣服。
《一切安好》作为专辑中的又一主打,由常石磊作曲,林夕填词。我一直都知道石头是有才华的,只是我一直难以接受他唱《high歌》时的炫技卖弄,这让我觉得他的音乐世界太过浮躁,不过在karen的专辑中,石头还是证明了自己,他贡献了《不散不见》,《一切安好》,《哪怕》三首非常漂亮的旋律,我再也无法否定他,旋律太美也太走心,对于音乐,他从来都是认真的。而神级词人林夕也为这首旋律配上了最为之动容的文字,有人说《一切安好》唱出了王菲飘忽不定的感觉,但是我想说,或许karen演唱的有些“飘忽”,但是加上林夕的词,绝不会“不定”,相反是一种安静和笃定。学佛后的林夕看待事物的眼光更加开阔,多了一份淡然,同时也爱上了讲道理,不需要押韵,不需要抽象,直白的告诉你,“一切都安好/我知道/什么叫安好/别计较/不坏就很好/会散的筵席忘不掉。” 聚散总有时,不坏就很好。 Karen 更是爱透了这首歌的编曲,只一把钢琴,配上karen精彩的真假声转换,主歌轻盈,副歌通透,百转千回。除了溪水好像再也找不到其他来形容,整首歌像极了一条小溪,清澈流畅,弯曲而不停歇,时而欢快时而奔涌。高潮带入了沉稳安详的大提琴声,更是增添了一种厚重与平和。
《再见自己》是一首热闹的开场曲,也是11首歌中唯一一首快板歌,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当作预热或者一剂调味品还是不错的。听到前奏,我就想到了今年受奥斯卡青睐的《爆裂鼓手》中爵士摇滚乐的演奏,格外激动,而这也是karen首尝funk曲风。率性洒脱的Karen像是在摇摆,在欢呼,号召大家“离开自己,遇上自己”,开始一场旅行,找回最原始的自己。如果你愿意的话,从这一首开始,来和karen一起进行一场心灵大扫除。
《看看》是最早与听众见面的一首歌,词曲都是由吴青峰创作,奇怪的是,找不到青峰的一点影子。青峰是一个非常高产的音乐人,与太多人合作过,无论是杨丞琳、何韵诗还是谢安琪在诠释他的作品时都带有明显的吴式风格。只有莫文蔚,她可以消化任一首歌,然后变成她的莫式情歌,无论与风格有多强烈的音乐人合作,即使是唱周杰伦写给她的《黑雨》,也全是自己的味道。这首歌的编曲倒是引起了乐迷之间非常大的争议,很多人无法理解AB段过渡之间太跳tone的歌剧式和声,更无法接受B段突然把一首小情歌变成重摇滚,但是于我个人,这是整张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一首编曲,荒井在编曲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把简单的旋律变得非常有戏剧性,从钢琴独奏开场,到中间加入的华丽合唱,像极了庄严而庞大的唱诗班感觉,把人心的变化多端进行更为深入的诠释,后面加入了意外的大编制,更有幸请来了香港最厉害的电吉他手苏德华参与演奏,ABC三段明明是同样的旋律,随着感情不断推进,编曲的线条起伏也愈发精彩。
《境外》和《哪怕》虽然是非主打,但是却是专辑中我最偏爱的两首歌曲。《境外》由王梓轩作曲,易家扬作词。擅长描绘都市爱情的易家扬,这一次写下了更为洒脱的体悟,“想离开/就离开/走到记忆之外/没有什么需要膜拜/想回来/就回来/旅行后才明白/我把从前留在境外”。在编曲上,A段由钢琴和吉他衬底,B段加入渐进的鼓点,加之大量管弦乐的编排,由简入繁,没一点刻意铺张,有的只是说不出的感动。音乐愈加丰富,心境也愈发笃定,如果你正被内心的枷锁束缚,渴望逃离现在的生活,听听《境外》,或许你就有了勇气,说走就走去旅行,有了力量,足够找回从前的自己。《哪怕》是常石磊与李焯雄的再度合作,曾经听过石头的demo,karen虽然没做多少改动,却多了不少灵气,安静、舒缓、干净。全程同一节奏的鼓点越打越弱,这是一个过程,从打开内心到滋润深处,“如果有如果/也要这样过/不能没有你/不能没有我/记忆会模糊/心却更清楚/哪怕说相遇/是离别开始。”只是,虽然有对父亲的留恋,有对分离的不舍,有伤感的情绪,但karen却哼唱出温暖的感觉,动人心扉…当然,还有《亲爱的》,《老掉牙》,《时间里的飞人》,像是告别,像是劝解,都足够感动你。
《只带一只行李箱》作为专辑的收尾曲,由莫文蔚亲自作曲,与荒井合作完成。无论是这首歌,还是《宝贝》的整专谱曲,我对karen的创作都有种莫名的好感,她非常适合创作流行歌曲,不生涩,也不勉强,相反清新自然,好听舒缓。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的歌词部分,由香港三大词人之一的周耀辉进行创作,不同往常新奇晦涩的词汇,没了情爱,有的只是关于人生的思考,显得更加大气,“天地苍茫,有多少个方向,人来人往,只带一只行李箱。”编曲拉长了歌曲的层次感,ab段旋律虽然重复,但是Karen的感情不断铺垫,仿佛从最初的迷茫犹豫,说服自己,到坚定了自我,再到唱给所有人,要放下一切负担,轻松面对未来。人声合唱在尾段,像极了结尾演唱会ending的和声编排结尾,不仅之于这首歌是点睛一笔,更给这张专辑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karen虽然是香港人,但是听她诠释歌曲时,咬字和语气却非常清晰有味道,像是能看见她每唱一句时颦笑的表情,皱眉、舒展。虽然音域不宽,但是她的颤音转音,她的各种小细节,她极具辨识度的声音,却格外迷人,像是她的模样,不是大众美女,但格外耐看。
我只是不懂,这张专辑发行后,为什么不少乐迷哭喊从前的karen不见了,开始怀念当年的莫文蔚,怀念《十二楼》的karen,就像大家不接受单身主义的刘若英结婚一样。每个阶段都不一样,难道要让现在已经收获幸福的karen继续唱都市男女的寂寞和颓废,难道要让已经成熟的karen继续展露早已被磨平的棱角和锋芒,音乐这东西,跟着自己感觉走就好。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karen的这份心灵鸡汤,这是karen第一次不需要取悦听众。结了婚,少了躁动,得了金曲奖,也不再不需要向大家证明什么。整张专辑,没一首典型的莫式情歌,格外慢热,有的只是karen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心灵的探索。乱象丛生的消费时代,靡靡之音的凡尘俗世,或许根本容不下这张专辑。只是,如果,你嫌这世界太嘈杂,你想要摒弃恼人的焦虑,你正在找寻一个不被打扰的境地,《不散,不见》会治愈你的,只要,你走心听。
时隔四年重新出发,karen并没有选择只身一人做原创大碟,也没再选择曾经张亚东,伍佰,李宗盛等绝对保障作为专辑制作人,这一次,她选择了与更多年轻音乐人合作。karen从不是个老派的人,她很认可年轻人的才华。除了鼓手荒井,贝斯韩阳负责的打击乐器,还有赵兆的键盘以及人声乐器,乐器在北京录,原声在广州,管乐在香港,弦乐在加州,混音在英国,环球为karen这张专辑送上了非常尖端资源。而选择让年轻的荒井壮一郎担任整张专辑的制作人,更是一种大胆而果敢的尝试。荒井壮一郎是小娟&山谷里的居民乐队的成员之一,也是知名的打击乐手,事实证明,他的判断能力很强,整张专辑格外立体完整。没有平铺直叙,每首歌都很有层次感,编曲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专辑主题也很清楚,就是再见,用不一样的角度唱再见,所有的歌词也在传递同样的讯息,11首歌串联起来,更像一首好听的疗愈长歌。
《不散,不见》作为专辑标题曲,既没有挑大编制的编曲,也没有选朗朗上口的口水歌作为主打,足见这张专辑确实少了很多商业目的和企图心。难以瞬间抓耳却作为主打歌的原因只有一个,这是karen投入情感最多的一首歌。如果说林夕是王菲的御用词人,那李焯雄便是莫文蔚的御用词人了,写过《如果没有你》、《盛夏的果实》、《爱》、《忽然之间》等的李焯雄已为karen填词70余首,包括这首歌也是李焯雄为karen量身打造的。写词之前两人聊了很多,所以《不散不见》正是在表达karen当下的心情,面对父亲的突然离世,还没准备好,就要说再见,只是亲情是散不掉的,没有分散,自然无需再见,即使分散,也只是为了重逢。从“不见不散”到“不散不见”,这是一段遥远而艰难的距离,karen做到了,除了治愈别人,她也从这首歌里疗愈了自己。整首歌只有一把钢琴配一个人声,钢琴是由何韵诗的哥哥,著名钢琴手何秉舜演奏,并且是one take同步录音,事实上用越简单的方式去编曲,难度越大,而荒井,韩阳,赵兆这个编曲team确实也为这首歌穿上了最适合它们的衣服。
《一切安好》作为专辑中的又一主打,由常石磊作曲,林夕填词。我一直都知道石头是有才华的,只是我一直难以接受他唱《high歌》时的炫技卖弄,这让我觉得他的音乐世界太过浮躁,不过在karen的专辑中,石头还是证明了自己,他贡献了《不散不见》,《一切安好》,《哪怕》三首非常漂亮的旋律,我再也无法否定他,旋律太美也太走心,对于音乐,他从来都是认真的。而神级词人林夕也为这首旋律配上了最为之动容的文字,有人说《一切安好》唱出了王菲飘忽不定的感觉,但是我想说,或许karen演唱的有些“飘忽”,但是加上林夕的词,绝不会“不定”,相反是一种安静和笃定。学佛后的林夕看待事物的眼光更加开阔,多了一份淡然,同时也爱上了讲道理,不需要押韵,不需要抽象,直白的告诉你,“一切都安好/我知道/什么叫安好/别计较/不坏就很好/会散的筵席忘不掉。” 聚散总有时,不坏就很好。 Karen 更是爱透了这首歌的编曲,只一把钢琴,配上karen精彩的真假声转换,主歌轻盈,副歌通透,百转千回。除了溪水好像再也找不到其他来形容,整首歌像极了一条小溪,清澈流畅,弯曲而不停歇,时而欢快时而奔涌。高潮带入了沉稳安详的大提琴声,更是增添了一种厚重与平和。
《再见自己》是一首热闹的开场曲,也是11首歌中唯一一首快板歌,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当作预热或者一剂调味品还是不错的。听到前奏,我就想到了今年受奥斯卡青睐的《爆裂鼓手》中爵士摇滚乐的演奏,格外激动,而这也是karen首尝funk曲风。率性洒脱的Karen像是在摇摆,在欢呼,号召大家“离开自己,遇上自己”,开始一场旅行,找回最原始的自己。如果你愿意的话,从这一首开始,来和karen一起进行一场心灵大扫除。
《看看》是最早与听众见面的一首歌,词曲都是由吴青峰创作,奇怪的是,找不到青峰的一点影子。青峰是一个非常高产的音乐人,与太多人合作过,无论是杨丞琳、何韵诗还是谢安琪在诠释他的作品时都带有明显的吴式风格。只有莫文蔚,她可以消化任一首歌,然后变成她的莫式情歌,无论与风格有多强烈的音乐人合作,即使是唱周杰伦写给她的《黑雨》,也全是自己的味道。这首歌的编曲倒是引起了乐迷之间非常大的争议,很多人无法理解AB段过渡之间太跳tone的歌剧式和声,更无法接受B段突然把一首小情歌变成重摇滚,但是于我个人,这是整张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一首编曲,荒井在编曲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把简单的旋律变得非常有戏剧性,从钢琴独奏开场,到中间加入的华丽合唱,像极了庄严而庞大的唱诗班感觉,把人心的变化多端进行更为深入的诠释,后面加入了意外的大编制,更有幸请来了香港最厉害的电吉他手苏德华参与演奏,ABC三段明明是同样的旋律,随着感情不断推进,编曲的线条起伏也愈发精彩。
《境外》和《哪怕》虽然是非主打,但是却是专辑中我最偏爱的两首歌曲。《境外》由王梓轩作曲,易家扬作词。擅长描绘都市爱情的易家扬,这一次写下了更为洒脱的体悟,“想离开/就离开/走到记忆之外/没有什么需要膜拜/想回来/就回来/旅行后才明白/我把从前留在境外”。在编曲上,A段由钢琴和吉他衬底,B段加入渐进的鼓点,加之大量管弦乐的编排,由简入繁,没一点刻意铺张,有的只是说不出的感动。音乐愈加丰富,心境也愈发笃定,如果你正被内心的枷锁束缚,渴望逃离现在的生活,听听《境外》,或许你就有了勇气,说走就走去旅行,有了力量,足够找回从前的自己。《哪怕》是常石磊与李焯雄的再度合作,曾经听过石头的demo,karen虽然没做多少改动,却多了不少灵气,安静、舒缓、干净。全程同一节奏的鼓点越打越弱,这是一个过程,从打开内心到滋润深处,“如果有如果/也要这样过/不能没有你/不能没有我/记忆会模糊/心却更清楚/哪怕说相遇/是离别开始。”只是,虽然有对父亲的留恋,有对分离的不舍,有伤感的情绪,但karen却哼唱出温暖的感觉,动人心扉…当然,还有《亲爱的》,《老掉牙》,《时间里的飞人》,像是告别,像是劝解,都足够感动你。
《只带一只行李箱》作为专辑的收尾曲,由莫文蔚亲自作曲,与荒井合作完成。无论是这首歌,还是《宝贝》的整专谱曲,我对karen的创作都有种莫名的好感,她非常适合创作流行歌曲,不生涩,也不勉强,相反清新自然,好听舒缓。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的歌词部分,由香港三大词人之一的周耀辉进行创作,不同往常新奇晦涩的词汇,没了情爱,有的只是关于人生的思考,显得更加大气,“天地苍茫,有多少个方向,人来人往,只带一只行李箱。”编曲拉长了歌曲的层次感,ab段旋律虽然重复,但是Karen的感情不断铺垫,仿佛从最初的迷茫犹豫,说服自己,到坚定了自我,再到唱给所有人,要放下一切负担,轻松面对未来。人声合唱在尾段,像极了结尾演唱会ending的和声编排结尾,不仅之于这首歌是点睛一笔,更给这张专辑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karen虽然是香港人,但是听她诠释歌曲时,咬字和语气却非常清晰有味道,像是能看见她每唱一句时颦笑的表情,皱眉、舒展。虽然音域不宽,但是她的颤音转音,她的各种小细节,她极具辨识度的声音,却格外迷人,像是她的模样,不是大众美女,但格外耐看。
我只是不懂,这张专辑发行后,为什么不少乐迷哭喊从前的karen不见了,开始怀念当年的莫文蔚,怀念《十二楼》的karen,就像大家不接受单身主义的刘若英结婚一样。每个阶段都不一样,难道要让现在已经收获幸福的karen继续唱都市男女的寂寞和颓废,难道要让已经成熟的karen继续展露早已被磨平的棱角和锋芒,音乐这东西,跟着自己感觉走就好。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karen的这份心灵鸡汤,这是karen第一次不需要取悦听众。结了婚,少了躁动,得了金曲奖,也不再不需要向大家证明什么。整张专辑,没一首典型的莫式情歌,格外慢热,有的只是karen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心灵的探索。乱象丛生的消费时代,靡靡之音的凡尘俗世,或许根本容不下这张专辑。只是,如果,你嫌这世界太嘈杂,你想要摒弃恼人的焦虑,你正在找寻一个不被打扰的境地,《不散,不见》会治愈你的,只要,你走心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