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河不见三套车奔驰,喀秋莎永远站在峻峭岸上
寒夜时分,我不会去想象阳光沙滩的景象。脑袋里突然涌现的是西伯利亚雪海茫茫。这样我会觉得我在屋里泡上壶热茶是多么的温暖。于是乎又把那些古老的俄罗斯经典歌曲拿出来一遍遍听。
我父母辈应该是听这些歌长大的,即使我们也丝毫不陌生。那些歌曲,旋律、歌词都是极好的,而且非常容易上口,听一遍能够跟着哼唱出来。父辈那一代,大众的艺术生活是十分单调的,俄国也是这样。但是把俄国那些歌曲在中国歌唱,我会觉得那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我想象,在每天充满激情的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突然拥有这么神奇而美丽的音乐,生活和工作变得不那么枯燥了。这仿佛一只羊羔烤的的喷香,正好来了一把孜然。
俄罗斯山川雄壮,草木清朗。这种精神上的顽强融入到音乐里会显示出一种独特的风貌。俄罗斯人民是个拿破仑、希特勒都无法征服的战斗民族。“俄罗斯土地辽阔,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因为后面就是莫斯科。”单单这样的战斗宣言还足以去理解这个民族。沙俄时代走来的人民,保守苦难,他们去诉说:《三套车》里冰雪覆盖着广阔的伏尔加河上,驱赶着三套车的马夫悲叹跟随自己的老马,将要被地主卖掉;《伏尔加河纤夫曲》里,纤夫们感叹自己拉完一把有一把,但依旧向往太阳和白桦林,歌咏自己母亲河,要踏开那不平之路。因为苦难,他们愿意接受战斗,也更珍视爱情。
他们歌颂革命战斗,《共青团员之歌》讲诉孩子奔赴战场与母亲告别,让母亲不要悲伤,为他们祈祷胜利;《我亲爱的母亲》里依然是与母亲告别,依依不舍的背后仍然是要奔赴战场,迎接死亡;《我们举杯》这首战地聚会的酒歌,一路欢祝祖国、人民、共产党、领袖和亲人们,诉说伟大的梦想。他们还歌颂爱情,不朽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宛如河流般流畅,夜晚般宁静,爱情依然俄罗斯的大自然一样,拥有着纯朴之美;《山楂路》大胆地描述段“三角”之恋,内心拥有火热青春工厂青年的爱情,纯真、优美、浪漫,如开满白花的山楂树;《红莓花儿开》里河边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在那火热的建设年代里,青年间的爱情是含蓄的,但一如红梅花儿一样娇艳。
俄罗斯人更爱把战斗和爱情结合在一起歌唱。美好甜蜜的爱情遇上残酷冰冷的战争注定出现悲伤,但反过来说战争中歌咏爱情,则又充满了浪漫和热情。《小路》中美丽的姑娘跟随爱人上战场,毫无缱绻悱恻,充满坚强与勇敢;《灯光》中,战士想念灯光下的姑娘,更激起对战斗的信心,亦毫无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最经典的自然是《喀秋莎》,描绘的可谓卫国战争期间全苏俄战士的爱情。无法去定义它时战斗之歌,还是爱情之歌。它明快、有力、直率、流畅,在战火纷飞为前线战士带来心灵深处的慰藉和温存。当战士们集体高唱《喀秋莎》,当做反攻的号角,已然获得了不朽的生命。
寒夜里静下心去聆听,就不会觉得那个时代所谓的革命激情是荒诞天真的了。从90年代走来的我们太冷静,有时又太浮躁。肯定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但我觉得更适合回过头去听听那些父辈的歌曲。
最后,讲一讲前段时间打发时间时看得盗墓小说《鬼吹灯》中的一段,虽然和主要情节没有任何关系,但却最让人动容:胡八一和王胖子在内蒙的夜幕下和知青们喝酒聚会,两人来了段“列宁”与“斯大林”的模仿秀,最后所有知青一同高喊:“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我父母辈应该是听这些歌长大的,即使我们也丝毫不陌生。那些歌曲,旋律、歌词都是极好的,而且非常容易上口,听一遍能够跟着哼唱出来。父辈那一代,大众的艺术生活是十分单调的,俄国也是这样。但是把俄国那些歌曲在中国歌唱,我会觉得那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我想象,在每天充满激情的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突然拥有这么神奇而美丽的音乐,生活和工作变得不那么枯燥了。这仿佛一只羊羔烤的的喷香,正好来了一把孜然。
俄罗斯山川雄壮,草木清朗。这种精神上的顽强融入到音乐里会显示出一种独特的风貌。俄罗斯人民是个拿破仑、希特勒都无法征服的战斗民族。“俄罗斯土地辽阔,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因为后面就是莫斯科。”单单这样的战斗宣言还足以去理解这个民族。沙俄时代走来的人民,保守苦难,他们去诉说:《三套车》里冰雪覆盖着广阔的伏尔加河上,驱赶着三套车的马夫悲叹跟随自己的老马,将要被地主卖掉;《伏尔加河纤夫曲》里,纤夫们感叹自己拉完一把有一把,但依旧向往太阳和白桦林,歌咏自己母亲河,要踏开那不平之路。因为苦难,他们愿意接受战斗,也更珍视爱情。
他们歌颂革命战斗,《共青团员之歌》讲诉孩子奔赴战场与母亲告别,让母亲不要悲伤,为他们祈祷胜利;《我亲爱的母亲》里依然是与母亲告别,依依不舍的背后仍然是要奔赴战场,迎接死亡;《我们举杯》这首战地聚会的酒歌,一路欢祝祖国、人民、共产党、领袖和亲人们,诉说伟大的梦想。他们还歌颂爱情,不朽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宛如河流般流畅,夜晚般宁静,爱情依然俄罗斯的大自然一样,拥有着纯朴之美;《山楂路》大胆地描述段“三角”之恋,内心拥有火热青春工厂青年的爱情,纯真、优美、浪漫,如开满白花的山楂树;《红莓花儿开》里河边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在那火热的建设年代里,青年间的爱情是含蓄的,但一如红梅花儿一样娇艳。
俄罗斯人更爱把战斗和爱情结合在一起歌唱。美好甜蜜的爱情遇上残酷冰冷的战争注定出现悲伤,但反过来说战争中歌咏爱情,则又充满了浪漫和热情。《小路》中美丽的姑娘跟随爱人上战场,毫无缱绻悱恻,充满坚强与勇敢;《灯光》中,战士想念灯光下的姑娘,更激起对战斗的信心,亦毫无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最经典的自然是《喀秋莎》,描绘的可谓卫国战争期间全苏俄战士的爱情。无法去定义它时战斗之歌,还是爱情之歌。它明快、有力、直率、流畅,在战火纷飞为前线战士带来心灵深处的慰藉和温存。当战士们集体高唱《喀秋莎》,当做反攻的号角,已然获得了不朽的生命。
寒夜里静下心去聆听,就不会觉得那个时代所谓的革命激情是荒诞天真的了。从90年代走来的我们太冷静,有时又太浮躁。肯定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但我觉得更适合回过头去听听那些父辈的歌曲。
最后,讲一讲前段时间打发时间时看得盗墓小说《鬼吹灯》中的一段,虽然和主要情节没有任何关系,但却最让人动容:胡八一和王胖子在内蒙的夜幕下和知青们喝酒聚会,两人来了段“列宁”与“斯大林”的模仿秀,最后所有知青一同高喊:“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