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南山南
1989 年出生,馬頔是一位來自北京的民謠歌手,二十歲便開始演出。2011 年開了自己的名字一個玩笑,與幾個好友成立廠牌「麻油葉民間組織」,裡頭三位元老另有竄紅的宋冬野,以及台灣尚不熟悉的堯十三。2014 年,馬頔追隨他們簽進摩登天空,並發行了個人第一張的正式專輯《孤島》,台灣則由索尼音樂引進。
台灣索尼音樂與摩登天空近來積極合作。最早於 2013 年春簽下合約,隔了三個月發行謝天笑的《幻覺》,可惜台灣市場沒有反應。九月時推出《摩登天空》同名合輯,收錄中國中生代後創作歌手作品,再次試驗台灣市場,稍稍引起注目。但是隨後的《遷徒》(彭坦),甚至即便是來台開唱得二手玫瑰(《一枝獨秀》)與阿肆(《預謀邂逅》)都不算是太成功的例子。一直要到該年底,一張《安和橋北》像颳起一陣大風一樣,無論音樂圈或者一般聽眾,幾乎人手一張,間接讓台灣對「摩登天空」這個名字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孤島》在台發行,頗有追尋《安河橋北》的腳步,效應卻並不如宋冬野來的強勁。大概由於兩人在台的名氣懸殊,宋冬野一首〈董小姐〉傳唱千里,馬頔最紅的歌曲〈南山南〉卻在本地鮮為人知。然而,我偏好《孤島》的氣質。《安河橋北》的民間氣息在台灣絕無僅有,樸素又有些粗野;而他的成功之處便是自此,並不過分鋪張,將情緒與思維直白的表現出來。因此聽眾不必留心歌詞便輕易陶醉在旋律與聲嗓;一讀歌詞,可能更為這樣的多情與憂愁,弄得無法自拔。而馬頔在氣質上剛好相反,他有較多的文人味道,寫詩、唱歌,咬字謹慎,口音渾厚,聽起來也許是個肩頸很厚的人,個性還可能有些拘謹。也與宋冬野一般讓人難以相信,居然都差點是「九零後」的一輩。
要談馬頔的音樂,就離不開中國北方的民謠。2012 年一場「走江湖」讓台灣聽眾見識到中國北方民謠的勢力,當中周雲蓬(瀋陽)、小河(河北)、郭龍(甘肅)、萬曉利(河北)等人物,累積多年創作與走唱經驗,其中又以周雲蓬的傳奇性,令當時台灣音樂界感到好奇。可惜這樣的風景並沒有持續很久,一直到了 13 年宋冬野、阿肆等人,才又在台颳起中國「新民謠」之風。中國的民謠以北方為優,大草原、黃河等游牧氣息孕育了無常的心情,促成這樣的風格。歌者能描寫單位碩大的遷徙與瞬變,感傷或對愛情多愁而繫攜。他們在音樂上非常純粹,一把吉他就可以道盡人生故事(宋冬野與馬頔在樂器的編制上還算多元)。譬如來自甘肅的張瑋瑋與郭龍,共譜《白銀飯店》(2012),幾乎只用了吉他、手風琴與鼓,直接歌唱家園、歌唱自己的故事,懷著憂愁的清新,平靜的唱卻如細水長流,穿鑿心石。這樣具有游牧氣息的民謠風格,是較為傳統的,它有北方沙塵的飄渺,有大草原遷徙的民族生活,有人依傍河流、看盡洪水與肥土的無常,人生也灑脫起來。而這股氣息,隨著城市生活的興起,飄了進來,最中形成較不具地域性的「城市新民謠」。台灣的城市民謠,並無中國那樣壯大的飄渺與遷徙,在生離死別等雜感上因著距離與科技等因素,顯得曖昧而內斂,諸如陳綺貞、張懸、Hush、柯泯薰等代表,屬是城市中的流連。中國新興的城市民謠與之差異,是由於它承襲前一代的游牧氣息;草原上多時而無數的移動,呼應著大城市裡的繁華與漸散的人情,所激起無根或尋根的思念。馬頔組織的麻油葉,應是新興的城市民謠中的代表組織,他們有能力單以吉他奏唱,卻不甘於此,加入其他樂器的編制,增添聽覺的色彩。
《孤島》在本質上是一張城市民謠作品。歌者的唱腔比起上一輩的民謠歌手來得更為多樣,可奔放也容易內斂。也因為民謠歌手在城市中生活,容易接觸到多種類型的樂器,因此城市民謠的作品在樂器的編制上較為多元,亦然可以加入合成的聲響。譬如在《孤島》有五首歌用到了合成樂器,我們也可以聽見大提琴、手風琴以及鋼琴的聲音。鋼琴的使用,為《孤島》增加不同的質地,例如〈最後一次看不見那些人老去〉的起頭,緊接在序曲憂傷的念白後方,我們從那一聲一聲拍散堅定心跳的海浪,跳進有著昏黃燈光的街邊。又如〈時間裡的〉,以鋼琴與吉他伴奏開頭,聽起來頗似下班後酒館裡,那些疲累又擁擠,擠滿孤島般的靈魂,一座一座在時間裡頭慢慢老去。馬頔於此,描述著枯等與褪色的時光,空留一個不具名的孩子,是城市中人們游移也虛存的幻想,同樣也出現在〈孤鳥的歌〉。開頭依然瀰漫的酒色,馬頔唱著城中每個被懷抱夢想,以及人與人間細微的情感連結;他其實明白這些現實的存在,但在歌裡安慰這些靈魂:「永遠有多遠/我們不知道/未來在哪裡/我們一起找」。而作為一張城市民謠專輯,《孤島》在旋律上,也表現得十分現代,帶著一點流行歌曲的程度,〈孤鳥的歌〉甚至有陳奕迅與早期周杰倫的感覺。這樣現代而不拘泥於純民謠風格的表現,第一是馬頔個人創作的詞曲,第二才是製作人韋偉的主意。這位來自北京的獨立製作人,製作了摩登天空出品的新民謠專輯《安河橋北》以及《預謀邂逅》(阿肆),將民謠旋律妝點流行的氣息,這當中又以上海姑娘阿肆的作品最為鮮明。至於《孤島》的流行成分並非製作主導,馬頔創作的旋律,並非純粹民謠的聲音,更多來自於城市,以及流行歌曲的渲染,他以私我的經歷熬出偏甜的曲子,也因此在精神上能夠容納許多人的解釋與共鳴。
專輯中的〈南山南〉與〈傲寒〉是品質與市場表現都優好的作品。然而,兩者的理由卻十分不同。〈傲寒〉的情感,是專輯中最真摯而具理想性的代表;〈南山南〉成功繼承上一輩民謠的精神。馬頔曾說〈南山南〉寫了三年,現在來看值得而且成果不錯,開頭「你在南方的艷陽裏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裏四季如春」的現代感,與中段「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穀堆/南山喃/北海北/北海有墓碑」呼應,後者並有著民謠的最原始本質,一種發自民間傳唱的歌曲、或轉自童謠的創作。兩相呼應的結果,是馬頔對於舊時代民謠的淬煉,最終,這歌無論在旋律上、編曲上、情感上,因有了兩種時代結合,成就一首有份量的歌曲。我也很珍惜《孤島》的〈Outro〉,那是創作者無來由發出的哼唱,這樣的表現並非考量現實而做的決定。雖說最終的編曲朝向浩大與廣闊,而非原初如在荒原裡頂著又冷又孤獨的身影唱著。就因他二十多歲,成家了,必須面對大量的現實事務,也自言做這張專輯多少是來討生活的。然而這麼不實際的結尾,讓我相信他還是懷抱著那麼一點理想去創作,如果有那麼一點就能哼出這樣的曲子,真的該期待他放手去做的結果。
最後,我沒聽過摩登天空原廠壓製的碟片,而台灣發行的 CD 中〈南山南〉安插的戲曲取樣,也許被壓縮過頭了,聽起來刻意而有潦草的拼貼感。我曾經在網路上聽過 5 分 36 秒的版本,當中戲曲的段落別緻而與歌曲吻合,有點像是調著廣播頻率而忽然到了另個時空,歌曲的質地也顯得更為真實並富古味。雖然在CD這歌最終的編曲精緻,而且結尾比起這個網路上的版本盛大,但是少了中段特意加入的時空色彩,很可惜的,缺少了一點「雅味」。雖然如此,它仍是我心目中中國新城市民謠的代表。
(Rui Lin)
台灣索尼音樂與摩登天空近來積極合作。最早於 2013 年春簽下合約,隔了三個月發行謝天笑的《幻覺》,可惜台灣市場沒有反應。九月時推出《摩登天空》同名合輯,收錄中國中生代後創作歌手作品,再次試驗台灣市場,稍稍引起注目。但是隨後的《遷徒》(彭坦),甚至即便是來台開唱得二手玫瑰(《一枝獨秀》)與阿肆(《預謀邂逅》)都不算是太成功的例子。一直要到該年底,一張《安和橋北》像颳起一陣大風一樣,無論音樂圈或者一般聽眾,幾乎人手一張,間接讓台灣對「摩登天空」這個名字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孤島》在台發行,頗有追尋《安河橋北》的腳步,效應卻並不如宋冬野來的強勁。大概由於兩人在台的名氣懸殊,宋冬野一首〈董小姐〉傳唱千里,馬頔最紅的歌曲〈南山南〉卻在本地鮮為人知。然而,我偏好《孤島》的氣質。《安河橋北》的民間氣息在台灣絕無僅有,樸素又有些粗野;而他的成功之處便是自此,並不過分鋪張,將情緒與思維直白的表現出來。因此聽眾不必留心歌詞便輕易陶醉在旋律與聲嗓;一讀歌詞,可能更為這樣的多情與憂愁,弄得無法自拔。而馬頔在氣質上剛好相反,他有較多的文人味道,寫詩、唱歌,咬字謹慎,口音渾厚,聽起來也許是個肩頸很厚的人,個性還可能有些拘謹。也與宋冬野一般讓人難以相信,居然都差點是「九零後」的一輩。
要談馬頔的音樂,就離不開中國北方的民謠。2012 年一場「走江湖」讓台灣聽眾見識到中國北方民謠的勢力,當中周雲蓬(瀋陽)、小河(河北)、郭龍(甘肅)、萬曉利(河北)等人物,累積多年創作與走唱經驗,其中又以周雲蓬的傳奇性,令當時台灣音樂界感到好奇。可惜這樣的風景並沒有持續很久,一直到了 13 年宋冬野、阿肆等人,才又在台颳起中國「新民謠」之風。中國的民謠以北方為優,大草原、黃河等游牧氣息孕育了無常的心情,促成這樣的風格。歌者能描寫單位碩大的遷徙與瞬變,感傷或對愛情多愁而繫攜。他們在音樂上非常純粹,一把吉他就可以道盡人生故事(宋冬野與馬頔在樂器的編制上還算多元)。譬如來自甘肅的張瑋瑋與郭龍,共譜《白銀飯店》(2012),幾乎只用了吉他、手風琴與鼓,直接歌唱家園、歌唱自己的故事,懷著憂愁的清新,平靜的唱卻如細水長流,穿鑿心石。這樣具有游牧氣息的民謠風格,是較為傳統的,它有北方沙塵的飄渺,有大草原遷徙的民族生活,有人依傍河流、看盡洪水與肥土的無常,人生也灑脫起來。而這股氣息,隨著城市生活的興起,飄了進來,最中形成較不具地域性的「城市新民謠」。台灣的城市民謠,並無中國那樣壯大的飄渺與遷徙,在生離死別等雜感上因著距離與科技等因素,顯得曖昧而內斂,諸如陳綺貞、張懸、Hush、柯泯薰等代表,屬是城市中的流連。中國新興的城市民謠與之差異,是由於它承襲前一代的游牧氣息;草原上多時而無數的移動,呼應著大城市裡的繁華與漸散的人情,所激起無根或尋根的思念。馬頔組織的麻油葉,應是新興的城市民謠中的代表組織,他們有能力單以吉他奏唱,卻不甘於此,加入其他樂器的編制,增添聽覺的色彩。
《孤島》在本質上是一張城市民謠作品。歌者的唱腔比起上一輩的民謠歌手來得更為多樣,可奔放也容易內斂。也因為民謠歌手在城市中生活,容易接觸到多種類型的樂器,因此城市民謠的作品在樂器的編制上較為多元,亦然可以加入合成的聲響。譬如在《孤島》有五首歌用到了合成樂器,我們也可以聽見大提琴、手風琴以及鋼琴的聲音。鋼琴的使用,為《孤島》增加不同的質地,例如〈最後一次看不見那些人老去〉的起頭,緊接在序曲憂傷的念白後方,我們從那一聲一聲拍散堅定心跳的海浪,跳進有著昏黃燈光的街邊。又如〈時間裡的〉,以鋼琴與吉他伴奏開頭,聽起來頗似下班後酒館裡,那些疲累又擁擠,擠滿孤島般的靈魂,一座一座在時間裡頭慢慢老去。馬頔於此,描述著枯等與褪色的時光,空留一個不具名的孩子,是城市中人們游移也虛存的幻想,同樣也出現在〈孤鳥的歌〉。開頭依然瀰漫的酒色,馬頔唱著城中每個被懷抱夢想,以及人與人間細微的情感連結;他其實明白這些現實的存在,但在歌裡安慰這些靈魂:「永遠有多遠/我們不知道/未來在哪裡/我們一起找」。而作為一張城市民謠專輯,《孤島》在旋律上,也表現得十分現代,帶著一點流行歌曲的程度,〈孤鳥的歌〉甚至有陳奕迅與早期周杰倫的感覺。這樣現代而不拘泥於純民謠風格的表現,第一是馬頔個人創作的詞曲,第二才是製作人韋偉的主意。這位來自北京的獨立製作人,製作了摩登天空出品的新民謠專輯《安河橋北》以及《預謀邂逅》(阿肆),將民謠旋律妝點流行的氣息,這當中又以上海姑娘阿肆的作品最為鮮明。至於《孤島》的流行成分並非製作主導,馬頔創作的旋律,並非純粹民謠的聲音,更多來自於城市,以及流行歌曲的渲染,他以私我的經歷熬出偏甜的曲子,也因此在精神上能夠容納許多人的解釋與共鳴。
專輯中的〈南山南〉與〈傲寒〉是品質與市場表現都優好的作品。然而,兩者的理由卻十分不同。〈傲寒〉的情感,是專輯中最真摯而具理想性的代表;〈南山南〉成功繼承上一輩民謠的精神。馬頔曾說〈南山南〉寫了三年,現在來看值得而且成果不錯,開頭「你在南方的艷陽裏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裏四季如春」的現代感,與中段「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穀堆/南山喃/北海北/北海有墓碑」呼應,後者並有著民謠的最原始本質,一種發自民間傳唱的歌曲、或轉自童謠的創作。兩相呼應的結果,是馬頔對於舊時代民謠的淬煉,最終,這歌無論在旋律上、編曲上、情感上,因有了兩種時代結合,成就一首有份量的歌曲。我也很珍惜《孤島》的〈Outro〉,那是創作者無來由發出的哼唱,這樣的表現並非考量現實而做的決定。雖說最終的編曲朝向浩大與廣闊,而非原初如在荒原裡頂著又冷又孤獨的身影唱著。就因他二十多歲,成家了,必須面對大量的現實事務,也自言做這張專輯多少是來討生活的。然而這麼不實際的結尾,讓我相信他還是懷抱著那麼一點理想去創作,如果有那麼一點就能哼出這樣的曲子,真的該期待他放手去做的結果。
最後,我沒聽過摩登天空原廠壓製的碟片,而台灣發行的 CD 中〈南山南〉安插的戲曲取樣,也許被壓縮過頭了,聽起來刻意而有潦草的拼貼感。我曾經在網路上聽過 5 分 36 秒的版本,當中戲曲的段落別緻而與歌曲吻合,有點像是調著廣播頻率而忽然到了另個時空,歌曲的質地也顯得更為真實並富古味。雖然在CD這歌最終的編曲精緻,而且結尾比起這個網路上的版本盛大,但是少了中段特意加入的時空色彩,很可惜的,缺少了一點「雅味」。雖然如此,它仍是我心目中中國新城市民謠的代表。
(Rui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