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记》?!
专辑拿在手里的感觉确实像《東遊記》,听起来更是有共通之处,不免把名字换作《南游记》。当然,如果说《東遊記》里“暗藏杀机”,《束河乐记》更多是一种游历美景的悠然与自得。
这张专辑录于2011年秋前期,当时窦唯曾在丽江游历,或算作采风会友,留下了怀抱小狗等若干张照片。专辑于2014年后期制作完成,可见发行得很快,甚至可以说匆忙,与前一张《潸何吊》离得太近了,不免让人有了是否又是一个“丰收年”的猜想,想来,窦唯最多一年曾连发六张专辑。这张专辑可谓是“积压品”,很早以前窦唯曾说手里有许多专辑发不出,是出版方的问题,此次看来应该是后期制作的时间问题罢,发布的太密集也许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曲一》开始,窦唯剔透的打击乐配合着梁奕源四散离奇而又天马行空的吉他奏法,给予了一种凌乱晕眩的感受,就像一个在杂乱城市里呆久了麻木的人,脑子里总会无意蹦出火花四射,扭曲的种种片段,苦恼混沌乱作一团。看到有听友说“像是弹棉花”,就是这种可笑但真实的感觉,当然了,没有“弹棉花”那么没有规律和准头儿,音乐里的“棉花”是“弹”在点儿上的。鼓点立马重了起来,有点像军鼓,是种大步行进的感觉,附和着笛声很妙,就像有人在奔赴某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可以说是专辑名字“束河”,但说到底,“束河”是哪里?先买个关子。窦唯的笛子又附了上来,旋律一遍遍的重复,就像是个吸引你的目的地,“束河”?另一声笛子冒了出来,一转,悠扬清澈,柳暗花明,重复的旋律渐渐消失,凌乱的吉他拨弦也逐渐恢复了和谐,附于笛子左右,不妨当做到了目的地,心灵丢掉凌乱的枷锁,渐渐恢复正常平静。笛子主旋律控制了全局,稳稳的结束。此曲我视为一个简化的《殃金咒》版本,从浮躁凌乱,到净化平静的过程。作用上可以简单看做《引子》和《出发》。
《曲二》,撩拨的琴弦在后面回荡,还有瑟瑟的林间鸟叫,显得深邃神秘。磬声铃声一点,立刻有了某种宗教色彩,月琴先响起,舞了几下引出了吉他,鼓也跳了进来,毫不违和唐突,就像行者的脚步。箫声一出就分出了层次,空旷,深远。整体似乎行走在杳无人烟的深山峡谷。后面居然有人用吉他(听音色不像月琴,如有错误望指正!)奏出了古琴的味道,虽然目录里这首歌没有显示窦唯使用吉他,整张专辑也没有古琴的出现,但是我还是固执的认为末尾弹奏吉他的人是窦唯,这种味道是很难出来的。就像一个人默默的背影在一个没有人安静的地方,孤独的扫起琴弦,空对山林诉说,模仿古琴的一招一式,奏出伤感旋律,真似“空山寂寂”。此曲在模仿古琴的“呜咽”中结束。不管结尾是窦唯或是梁奕源奏的,都值得赞赏!自此也可以想象,就像好多书呆子读了千万文章,仍不及聪明人读了几篇文章所汲取的智慧多,差距在于“通”,就像用吉他仍能弹出古琴的味道,掌握了乐器的要理,在“灵”而不再“广”罢了。曲末的留白给人以无穷遐想。
来到《曲三》,键盘先出,似在迷蒙的空间里,鼓出,鼓点响动,似在键盘营造的弥蒙空间里信步游走,更甚是悠然“飘”走。背景和声,点铃,点磬,四下传来,似是云游在满是原住民的活动生息之中。窦唯的葫芦丝更添民族性,自得的飘忽,似乎是飘忽的意念,鼓点是脚步,脚步再下面走,意念在上面飘浮。魏凡的鼓敲起来,截住了葫芦丝的声响,又有点儿像琴弦的声响 ,似有意似无意。类似《酒眩》的效果出来,似乎过去的种种画面一幕幕划过眼前。葫芦丝又出来,但是距离更远,似乎自己的思绪,越走越远。归于曲子开头的键盘,消失在这迷蒙里。
梁奕源的月琴点在了《曲四》的开始,笛子也跟了进来,两种不同的乐器开始了融合,此时笛子运用比较多。背景和声似《松阿珠阿吉》宗教色彩,王啸的吟唱对其更是一种加强。月琴开始有了成段的旋律,特色越来越明显,笛子也“不甘示弱”,两方似乎都在积攒某种情绪。积攒终于爆发,旋律开始加强,打击为底控节奏,笛子开始可劲儿的吹上口小调,月琴和小提琴弹拨混在一起,好不热闹,好像古代皇宫贵族一番载歌载舞灯火辉煌的繁荣场景。小提琴的弹拨更像是喝多酒的人迷醉的眼。词曲过程感觉与《798》类似,是一个积攒到爆发的过程,令人豁然开朗。
《曲五》的键盘是由窦唯操作,有《漓江水》的感觉,河水静静的流淌,感觉静谧安详。魏凡的西塔尔一下把思绪带到了月色洒向大地的夜晚。西塔尔的音色猛一听像小提琴,委婉,悠远,深长,剪不断理还乱,欲说还休。全曲就像夜色笼罩一弯幽静流淌的河水,抑或河水与月色的对话,绵延不绝。前一段时间刚看过印度电影《流浪者》,此时又听到这源自印度的乐器怎能叫人释怀?中间加了背景和声,感觉是远处夜晚狂欢的人们,但依然无法抹去此情此景给人的伤怀和静谧。
接上,《曲六》是从吉他撩拨和箫的远处缥缈开始,继承了曲五的孤寂感。不久吉他变得轻快起来,听者的心也开始安静和平和起来。鼓点每次都敲在心里,有力且自得,仿佛脚步变得轻快。箫则一直回荡在远处,有的地方感觉与《潸何吊》有些相似。冬不拉的附和有明显的异域之感,虽不多,却点缀在王啸的哼唱一旁。全曲我视为一种心态或状态的改变。
终曲《曲七》,我听过感受不止一种。有时我觉得是自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儿里,随心所欲的游走,不管东西南北,管他我身在哪里?!只愿一直在这样环境里无拘无束的游荡下去,尽情感受风轻云淡。有时听来,又像是一条鱼,自由来去的游曳在清澈的水里,一弯清泉,静静流淌,水草在底,清澈可见。光照在水里折射出不同的颜色,风吹在水里,吹起一片片涟漪……这些不是幻想,是吉他和键盘不同的变化给我的感觉。
就像专辑的封面颜色一样,专辑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温暖舒适的,相对之前蓝色封面的《潸何水》感觉对比鲜明。说明窦唯在外游历采风的心态也是舒心放松的,就像那张怀抱小狗的照片一样,好不安详舒心。
此专辑也有缺点,不知是我的设备不好还是怎地,底噪感觉非常大。专辑里面有的桥段与之前某些专辑似曾相识,但论到乐器确实加入的挺新颖,专辑整体有其他地域的特色。
我在搜索“束河”的时候,其实还看到了这样的文章《丽江古城的困惑与突破》和报告《留住束河古镇的原住民——束河古镇开发过程中商业规划问题调查分析研究报告》,暴露出来了许多隐患。
后面期待的就是下一张专辑了吧,挺期待窦唯与“译”的新作品,不知邓讴歌说的“慢慢做”是有多慢?
哦,对了,“束河”究竟是在哪里?“束河”就在你心里,心向所至,身不在亦在……
这张专辑录于2011年秋前期,当时窦唯曾在丽江游历,或算作采风会友,留下了怀抱小狗等若干张照片。专辑于2014年后期制作完成,可见发行得很快,甚至可以说匆忙,与前一张《潸何吊》离得太近了,不免让人有了是否又是一个“丰收年”的猜想,想来,窦唯最多一年曾连发六张专辑。这张专辑可谓是“积压品”,很早以前窦唯曾说手里有许多专辑发不出,是出版方的问题,此次看来应该是后期制作的时间问题罢,发布的太密集也许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曲一》开始,窦唯剔透的打击乐配合着梁奕源四散离奇而又天马行空的吉他奏法,给予了一种凌乱晕眩的感受,就像一个在杂乱城市里呆久了麻木的人,脑子里总会无意蹦出火花四射,扭曲的种种片段,苦恼混沌乱作一团。看到有听友说“像是弹棉花”,就是这种可笑但真实的感觉,当然了,没有“弹棉花”那么没有规律和准头儿,音乐里的“棉花”是“弹”在点儿上的。鼓点立马重了起来,有点像军鼓,是种大步行进的感觉,附和着笛声很妙,就像有人在奔赴某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可以说是专辑名字“束河”,但说到底,“束河”是哪里?先买个关子。窦唯的笛子又附了上来,旋律一遍遍的重复,就像是个吸引你的目的地,“束河”?另一声笛子冒了出来,一转,悠扬清澈,柳暗花明,重复的旋律渐渐消失,凌乱的吉他拨弦也逐渐恢复了和谐,附于笛子左右,不妨当做到了目的地,心灵丢掉凌乱的枷锁,渐渐恢复正常平静。笛子主旋律控制了全局,稳稳的结束。此曲我视为一个简化的《殃金咒》版本,从浮躁凌乱,到净化平静的过程。作用上可以简单看做《引子》和《出发》。
《曲二》,撩拨的琴弦在后面回荡,还有瑟瑟的林间鸟叫,显得深邃神秘。磬声铃声一点,立刻有了某种宗教色彩,月琴先响起,舞了几下引出了吉他,鼓也跳了进来,毫不违和唐突,就像行者的脚步。箫声一出就分出了层次,空旷,深远。整体似乎行走在杳无人烟的深山峡谷。后面居然有人用吉他(听音色不像月琴,如有错误望指正!)奏出了古琴的味道,虽然目录里这首歌没有显示窦唯使用吉他,整张专辑也没有古琴的出现,但是我还是固执的认为末尾弹奏吉他的人是窦唯,这种味道是很难出来的。就像一个人默默的背影在一个没有人安静的地方,孤独的扫起琴弦,空对山林诉说,模仿古琴的一招一式,奏出伤感旋律,真似“空山寂寂”。此曲在模仿古琴的“呜咽”中结束。不管结尾是窦唯或是梁奕源奏的,都值得赞赏!自此也可以想象,就像好多书呆子读了千万文章,仍不及聪明人读了几篇文章所汲取的智慧多,差距在于“通”,就像用吉他仍能弹出古琴的味道,掌握了乐器的要理,在“灵”而不再“广”罢了。曲末的留白给人以无穷遐想。
来到《曲三》,键盘先出,似在迷蒙的空间里,鼓出,鼓点响动,似在键盘营造的弥蒙空间里信步游走,更甚是悠然“飘”走。背景和声,点铃,点磬,四下传来,似是云游在满是原住民的活动生息之中。窦唯的葫芦丝更添民族性,自得的飘忽,似乎是飘忽的意念,鼓点是脚步,脚步再下面走,意念在上面飘浮。魏凡的鼓敲起来,截住了葫芦丝的声响,又有点儿像琴弦的声响 ,似有意似无意。类似《酒眩》的效果出来,似乎过去的种种画面一幕幕划过眼前。葫芦丝又出来,但是距离更远,似乎自己的思绪,越走越远。归于曲子开头的键盘,消失在这迷蒙里。
梁奕源的月琴点在了《曲四》的开始,笛子也跟了进来,两种不同的乐器开始了融合,此时笛子运用比较多。背景和声似《松阿珠阿吉》宗教色彩,王啸的吟唱对其更是一种加强。月琴开始有了成段的旋律,特色越来越明显,笛子也“不甘示弱”,两方似乎都在积攒某种情绪。积攒终于爆发,旋律开始加强,打击为底控节奏,笛子开始可劲儿的吹上口小调,月琴和小提琴弹拨混在一起,好不热闹,好像古代皇宫贵族一番载歌载舞灯火辉煌的繁荣场景。小提琴的弹拨更像是喝多酒的人迷醉的眼。词曲过程感觉与《798》类似,是一个积攒到爆发的过程,令人豁然开朗。
《曲五》的键盘是由窦唯操作,有《漓江水》的感觉,河水静静的流淌,感觉静谧安详。魏凡的西塔尔一下把思绪带到了月色洒向大地的夜晚。西塔尔的音色猛一听像小提琴,委婉,悠远,深长,剪不断理还乱,欲说还休。全曲就像夜色笼罩一弯幽静流淌的河水,抑或河水与月色的对话,绵延不绝。前一段时间刚看过印度电影《流浪者》,此时又听到这源自印度的乐器怎能叫人释怀?中间加了背景和声,感觉是远处夜晚狂欢的人们,但依然无法抹去此情此景给人的伤怀和静谧。
接上,《曲六》是从吉他撩拨和箫的远处缥缈开始,继承了曲五的孤寂感。不久吉他变得轻快起来,听者的心也开始安静和平和起来。鼓点每次都敲在心里,有力且自得,仿佛脚步变得轻快。箫则一直回荡在远处,有的地方感觉与《潸何吊》有些相似。冬不拉的附和有明显的异域之感,虽不多,却点缀在王啸的哼唱一旁。全曲我视为一种心态或状态的改变。
终曲《曲七》,我听过感受不止一种。有时我觉得是自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儿里,随心所欲的游走,不管东西南北,管他我身在哪里?!只愿一直在这样环境里无拘无束的游荡下去,尽情感受风轻云淡。有时听来,又像是一条鱼,自由来去的游曳在清澈的水里,一弯清泉,静静流淌,水草在底,清澈可见。光照在水里折射出不同的颜色,风吹在水里,吹起一片片涟漪……这些不是幻想,是吉他和键盘不同的变化给我的感觉。
就像专辑的封面颜色一样,专辑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温暖舒适的,相对之前蓝色封面的《潸何水》感觉对比鲜明。说明窦唯在外游历采风的心态也是舒心放松的,就像那张怀抱小狗的照片一样,好不安详舒心。
此专辑也有缺点,不知是我的设备不好还是怎地,底噪感觉非常大。专辑里面有的桥段与之前某些专辑似曾相识,但论到乐器确实加入的挺新颖,专辑整体有其他地域的特色。
我在搜索“束河”的时候,其实还看到了这样的文章《丽江古城的困惑与突破》和报告《留住束河古镇的原住民——束河古镇开发过程中商业规划问题调查分析研究报告》,暴露出来了许多隐患。
后面期待的就是下一张专辑了吧,挺期待窦唯与“译”的新作品,不知邓讴歌说的“慢慢做”是有多慢?
哦,对了,“束河”究竟是在哪里?“束河”就在你心里,心向所至,身不在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