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不顾身地蜕变

认识杨丞琳的时候她才出道,16岁的花季,总是带着一脸的稚气,会说一些不用脑想的话,更多的时候是在无耻的装可爱,所以是可以尽情地往她身上贴上做作、脑残的标签,没有太多的好印象,当然也不至于讨厌,不过是用看猴子戏的心态关注着她;后来杨丞琳发片,接连推出《暧昧》、《遇上爱》、《任意门》三张专辑,卖得满堂红,纯粹的偶像路线,打着可爱教主这种没有营养的噱头招摇撞骗,没有不屑,依然抱着一种看猴子戏的心态去听,就是想知道她这小鸡嗓,这二流的唱功能唱出什么名堂,能唱到猴年马月?
在当时是真的不觉得杨丞琳能走得很远,特别是在潜意识里认定她是资质平庸的女歌手的情况下。但,就正是因为没有想,如今回头来看才发现一切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在那一年一直不屑,一直不看好的这位女歌手来到今天已经脱胎换骨,这不就是麻雀变凤凰的写实版?看今天的杨丞琳,在她30岁的时候,冷静、稳重、轻熟、端庄、典雅、美丽、大方……这些都是可以在她身上找到的标签;听今天的杨丞琳的《双丞戏》,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聆听,甚至不夸张地说,对今天的杨丞琳的音乐作品是有着无限的期待。
这才是一位有所成长的歌手。所谓的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不只是外表的成熟,而是心智上的转变,是为人处世上的改变,是敢于面对自己不堪的过去。因为她够勇敢,因为她有决心,因为她肯改变,所以她能影响旁观的人继而对她有所改观。
音乐世界中的杨丞琳也是如此。印象中的杨丞琳从来没有刻意地要转型,那张一度被认为是杨丞琳想要转型的《半熟宣言》现在想来不过是被转型而已,不过因为一首《带我走》却也让人窥见了杨丞琳有想要证明自己实力的想法。对音乐中的杨丞琳有所改观是从《雨爱》专辑开始,杨丞琳对慢板作品到位且极致地演绎让人刮目相看,而真正意义上开始对她有所认同的则是《想幸福的人》专辑。
杨丞琳的蜕变是一个过程,是点滴累积的过程,完成了量变也就实现了质变。从《雨爱》专辑一直到这一张《双丞戏》,杨丞琳在前行的过程中就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发展定位,抓住自己的优势。向来都不求大改变,但是她的改变又如此显而易见,整体来看杨丞琳这些年的这一张张专辑,其实走的还是流行的路线,只是把重点都放在了内心戏的这一部分,用情感的渲染力引起共鸣。事实上杨丞琳是成功的,从《折叠式爱情》、《匿名的好友》到《晒焦的一双耳朵》再到《少年维特的烦恼》,杨丞琳的慢板作品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深入人心,来到今天的《点水》、《失忆的金鱼》,想来是没有人再会质疑杨丞琳对慢板作品强大且独特的诠释能力了。
在发展的过程中杨丞琳是逐渐看到自己的优势,所以她的发展路线才会如此明确。虽然标榜着全能天后,却也没有要做到样样精通,至少在音乐的世界里,她并没有刻意追求风格的表现性,她懂得扬长避短,鲜少尝试不适合自己的风格,因而她这些年的专辑里并没有时下流行的舞曲风格,没有重口味的摇滚、重节奏感的R&B,《仰望》、《颠倒》、《未来哈罗》这些作品已经算是她音乐中的调剂品了吧!虽然杨丞琳这些年的专辑以慢板作品为主,但是音乐的品质性是越来越高,重要的是没有落入俗套之中,同时这一路过来,还把从前被认定为是凑数且没有营养的,例如《王见王》、《一个人的Happy Ending》这样的作品给封杀掉,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天使之翼》是杨丞琳的新高甚至是最高,那张专辑整体上的高品质以及旋律固有的流畅性,气质的统一性让更多人对杨丞琳的音乐赞不绝口。
《天使之翼》专辑的确是一个高度,而《双丞戏》是另一个开始,这个时候的杨丞琳气质更成熟,唱腔更精致,音乐的定位也更精准。没有走纯粹的,所谓的文艺路线,但是当时《点水》曝光的时候又能让人读懂什么;没有刻意脱离流行的路线,《失忆的金鱼》堪称这些年少有的上口主打。以专辑的整体而言,《双丞戏》当属杨丞琳这些年最慢热的专辑,《喜剧收场》、《怕》、《懂得自己》都显得慢热且耐听,是越听越有味道。杨丞琳在《双丞戏》专辑中做了一个很好的权衡,这个权衡并非文案宣扬甚至是让人误导的“冷静”与“热情”之间的权衡,事实上若是只就风格而言,这张专辑有的更多的是冷静,所谓的热情并没有很鲜明的体现。因而,这个权衡是在文艺与流行间的权衡,不刻意地故作姿态,也没有全然地讨好市场,只求展现出最内心私人化的自我。
杨丞琳在音乐中的蜕变不只是音乐格调的高大上,更体现在唱腔的日益精致,唱功的进步。从前的小鸡嗓,二流唱功像是从来没有存在过一般,或者说如今的杨丞琳是你不曾想象过的。她唱《点水》,委婉、细腻;她唱《其实我们值得幸福》温暖、成熟;最爱的是她唱的《喜剧收场》在冷静、沉着之余还有爆发与狂烈,重要的是她懂得如何收放自如。也许,这是一张风格颇为单一的专辑,但是因为有杨丞琳的演唱,一切都变得不单调,在十首作品中听出了十种心情,不靠编曲全赖歌者的声音,这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在音乐市道不好的今天,并不是任何歌手还愿意放精力、时间在音乐专辑上,杨丞琳是个特例。这些年她不仅仅能够保持一年一张专辑,且专辑的品质性还相当地高,这真是一种难能可贵,重要的是她做出了成绩,证明了自己。找准了方向,认清了定位,杨丞琳的音乐之路越走越稳,从前那个想幸福的人来到今天终于收获了她双丞戏的喜剧收场。今天的杨丞琳,值得你为她鼓掌。
在当时是真的不觉得杨丞琳能走得很远,特别是在潜意识里认定她是资质平庸的女歌手的情况下。但,就正是因为没有想,如今回头来看才发现一切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在那一年一直不屑,一直不看好的这位女歌手来到今天已经脱胎换骨,这不就是麻雀变凤凰的写实版?看今天的杨丞琳,在她30岁的时候,冷静、稳重、轻熟、端庄、典雅、美丽、大方……这些都是可以在她身上找到的标签;听今天的杨丞琳的《双丞戏》,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聆听,甚至不夸张地说,对今天的杨丞琳的音乐作品是有着无限的期待。
这才是一位有所成长的歌手。所谓的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不只是外表的成熟,而是心智上的转变,是为人处世上的改变,是敢于面对自己不堪的过去。因为她够勇敢,因为她有决心,因为她肯改变,所以她能影响旁观的人继而对她有所改观。
音乐世界中的杨丞琳也是如此。印象中的杨丞琳从来没有刻意地要转型,那张一度被认为是杨丞琳想要转型的《半熟宣言》现在想来不过是被转型而已,不过因为一首《带我走》却也让人窥见了杨丞琳有想要证明自己实力的想法。对音乐中的杨丞琳有所改观是从《雨爱》专辑开始,杨丞琳对慢板作品到位且极致地演绎让人刮目相看,而真正意义上开始对她有所认同的则是《想幸福的人》专辑。
杨丞琳的蜕变是一个过程,是点滴累积的过程,完成了量变也就实现了质变。从《雨爱》专辑一直到这一张《双丞戏》,杨丞琳在前行的过程中就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发展定位,抓住自己的优势。向来都不求大改变,但是她的改变又如此显而易见,整体来看杨丞琳这些年的这一张张专辑,其实走的还是流行的路线,只是把重点都放在了内心戏的这一部分,用情感的渲染力引起共鸣。事实上杨丞琳是成功的,从《折叠式爱情》、《匿名的好友》到《晒焦的一双耳朵》再到《少年维特的烦恼》,杨丞琳的慢板作品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深入人心,来到今天的《点水》、《失忆的金鱼》,想来是没有人再会质疑杨丞琳对慢板作品强大且独特的诠释能力了。
在发展的过程中杨丞琳是逐渐看到自己的优势,所以她的发展路线才会如此明确。虽然标榜着全能天后,却也没有要做到样样精通,至少在音乐的世界里,她并没有刻意追求风格的表现性,她懂得扬长避短,鲜少尝试不适合自己的风格,因而她这些年的专辑里并没有时下流行的舞曲风格,没有重口味的摇滚、重节奏感的R&B,《仰望》、《颠倒》、《未来哈罗》这些作品已经算是她音乐中的调剂品了吧!虽然杨丞琳这些年的专辑以慢板作品为主,但是音乐的品质性是越来越高,重要的是没有落入俗套之中,同时这一路过来,还把从前被认定为是凑数且没有营养的,例如《王见王》、《一个人的Happy Ending》这样的作品给封杀掉,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天使之翼》是杨丞琳的新高甚至是最高,那张专辑整体上的高品质以及旋律固有的流畅性,气质的统一性让更多人对杨丞琳的音乐赞不绝口。
《天使之翼》专辑的确是一个高度,而《双丞戏》是另一个开始,这个时候的杨丞琳气质更成熟,唱腔更精致,音乐的定位也更精准。没有走纯粹的,所谓的文艺路线,但是当时《点水》曝光的时候又能让人读懂什么;没有刻意脱离流行的路线,《失忆的金鱼》堪称这些年少有的上口主打。以专辑的整体而言,《双丞戏》当属杨丞琳这些年最慢热的专辑,《喜剧收场》、《怕》、《懂得自己》都显得慢热且耐听,是越听越有味道。杨丞琳在《双丞戏》专辑中做了一个很好的权衡,这个权衡并非文案宣扬甚至是让人误导的“冷静”与“热情”之间的权衡,事实上若是只就风格而言,这张专辑有的更多的是冷静,所谓的热情并没有很鲜明的体现。因而,这个权衡是在文艺与流行间的权衡,不刻意地故作姿态,也没有全然地讨好市场,只求展现出最内心私人化的自我。
杨丞琳在音乐中的蜕变不只是音乐格调的高大上,更体现在唱腔的日益精致,唱功的进步。从前的小鸡嗓,二流唱功像是从来没有存在过一般,或者说如今的杨丞琳是你不曾想象过的。她唱《点水》,委婉、细腻;她唱《其实我们值得幸福》温暖、成熟;最爱的是她唱的《喜剧收场》在冷静、沉着之余还有爆发与狂烈,重要的是她懂得如何收放自如。也许,这是一张风格颇为单一的专辑,但是因为有杨丞琳的演唱,一切都变得不单调,在十首作品中听出了十种心情,不靠编曲全赖歌者的声音,这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在音乐市道不好的今天,并不是任何歌手还愿意放精力、时间在音乐专辑上,杨丞琳是个特例。这些年她不仅仅能够保持一年一张专辑,且专辑的品质性还相当地高,这真是一种难能可贵,重要的是她做出了成绩,证明了自己。找准了方向,认清了定位,杨丞琳的音乐之路越走越稳,从前那个想幸福的人来到今天终于收获了她双丞戏的喜剧收场。今天的杨丞琳,值得你为她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