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午夜的爱之告诫
李荣浩的音乐,最迷人的应该是那份深沉,锋锐而不嚣张,猛烈却不张狂。他的音乐应该属于午夜,帮你在零时的分界将爱的苦恼掏空,带着自我讥讽与反省嘲弄,在第三方的角度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当你为了感情的痛苦熬到失眠,午夜就给你一个最佳的契机稀释自我,为你打开一扇拥抱安宁的寂静之窗。李荣浩的第二张专辑《李荣浩》——恰如唱片封面那样深沉漆黑,歌中埋藏的疼痛,亦如那张脸色般悚然、苍白。但是踩着他的节奏,摸着他唱句的骨骼,在一点点午夜的恐惧与清醒中,你却最终能获得迎接曙光的力量。如斯蒂芬金在《守夜》中所说:“爱是致命的毒药,浪漫主义者探寻它,即使失败也要追求一枚奖章;而实用主义者利用它,即便成功,人们也希望他有地狱的下场”。李荣浩的告诫之歌,正符合这份残忍的深刻。午夜过后,在被人们惯性忽略的一天初始,他给予你现实之爱的真挚心得。
主打《喜剧之王》实在是很抢风头的一首歌。无论从词曲、编曲、唱腔,都像这一张新专辑的血液枢纽,带着黑与白的颜色,用各种比喻和象征将自己尽情奚落。明明是个悲剧的主角,却披着喜剧之王的外衣,接受全世界对自己施加的痛苦和伤害,唯有自己对着自己诙谐的伤疤嗤嗤发笑。编曲缓慢而内敛,内心的呐喊和不甘却很张扬,无声的嘶吼、冷静的癫狂,感情失却后眼泪的枯竭、精神崩溃后情绪的分裂,都一并汇集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深切异常。“为何普天下的泪/我先流一遍/市面上的纸巾/都由我代言/站在我旁边/你不算可怜/这也是种贡献”讽刺和自嘲达到顶点,将悲喜反辙的人生戏码唱得透彻淋漓。前半部分沉稳厚重,后半部分恣情高拔,贝斯的浓愁贯穿首尾,最后几秒的演奏更是扎实完美。整首歌就像一根香烟,越到后面烧得越烈,也越接近绝望的终点。《喜剧之王》统领了唱片的情绪氛围,深谙爱情悲喜难分的两面。
专辑中大部分作品都展示出一种优雅的暴力,尤其是在摇滚风格的歌曲中,李荣浩的声音镇定而契合,展示了冷静的破坏性。高有高的限度,低有低的门槛,不会为了愤怒而歇斯底里,也没有为了深沉而丧失气力。像《作曲家》的配器铿锵有力,他的声音就带有把握全局的掌控力;《落俗》的弦乐演奏纷繁纯粹,他的唱法就变得具有层次、对号入座地演绎每一节的张弛。声音与演奏之间,不是互相抢夺听觉重心,而是共同协调、保持作品的完整性与平衡性。再如《不搭》的钢琴宁静优雅,就有戏剧感较强的尾音来创造悬念;《自拍》的编曲充满异域风味,就用悦耳的和声和咬字来调和流行。每首歌都有突出的亮点,但“那一点”又不会显得做作唐突,也没有一首歌为了制造记忆点去喊破嗓子,却都笃实留下了不浅的痕迹。
李荣浩摧毁感情防线的方式是冷静的,就像把你从噩梦中毫不犹疑地推醒,执行力强,言简意赅,且不带粘滞的劝导性。专辑的歌词让人越听越清醒,恰如失眠后再也召唤不回暧昧的睡意。专辑后半部分有两首特别值得注意的作品——《哎呀》民谣底蕴轻描淡写,电子音律徜徉在听觉背后,副歌部分的假音突然来到,悠扬中带着几分微醺迷醉。和声中絮念不散的“哎呀”游弋在间奏中,一时胜似千言万语。“我说哎呀/再过十年/我们还是过着今天/我说哎呀/一起失眠/再一起流泪/同喝一杯水/再依依不舍一起入睡”直白、坦率却如现代诗一般的浪漫情怀,在吉他愈来愈复杂的演奏中达到绵延不尽的高潮;《男女》宛如八十年代的酒廊情歌,仿佛看到李荣浩站在灯光昏暗的舞台,对着四下各有所思的男男女女,唱着爱亦忧、恨亦忧的矛盾纠结。“这座城市/这故事/部分男女都如此/多少灯亮到现在/欢笑眼泪也都在/几次分开说出来/却离不开”沉湎于我们控诉埋怨、却又不能免俗的分分合合,两遍副歌后的鼓点含着烈酒一样的愁绪,让人无奈摇头,叹息不止。
最后一首《二三十》的轻盈愉悦,终于让人看到凌晨的微光。歌词跳脱了绵延不尽的苦彻与悲戚,赠予一些温暖和勉励。仿佛在表达再深的苦也能熬过来,再黑的夜也能盼到完,歌曲唱诵着年代和青春,赞颂着梦想和时间。也让人明白,一整夜的讽刺不是为了补刀诋毁,一路上的威吓不是为了落井下石。恐怖的电影如果不拆穿因缘,那可是永远走不出迷宫的黑夜——但此时不是。《李荣浩》的确是一部属于午夜的电影,但它告诫、规劝,甚至不惜奚落、批判,可终归没有在歌颂消极,没有在玩弄悲伤,没有把逃避当成终点。就像我们一直深信“悲剧比喜剧深刻”的道理,陪你度过爱的沼泽才是目的,而严厉,只是方式。
《李荣浩》并没有绑定什么概念、噱头,但内在的音乐线路却如此清晰、务实。听了一遍还想再听,只因人太想摆脱昨日感情的束缚与喜悲。喜剧让人笑了之后,还是悲伤;而悲剧让人哭了之后,却能勇敢起来。十首歌串成一部说短不短的电影,让心的耳朵得到深切的享受和滋润。黑夜总会过去,属于你的明天立即会来。
主打《喜剧之王》实在是很抢风头的一首歌。无论从词曲、编曲、唱腔,都像这一张新专辑的血液枢纽,带着黑与白的颜色,用各种比喻和象征将自己尽情奚落。明明是个悲剧的主角,却披着喜剧之王的外衣,接受全世界对自己施加的痛苦和伤害,唯有自己对着自己诙谐的伤疤嗤嗤发笑。编曲缓慢而内敛,内心的呐喊和不甘却很张扬,无声的嘶吼、冷静的癫狂,感情失却后眼泪的枯竭、精神崩溃后情绪的分裂,都一并汇集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深切异常。“为何普天下的泪/我先流一遍/市面上的纸巾/都由我代言/站在我旁边/你不算可怜/这也是种贡献”讽刺和自嘲达到顶点,将悲喜反辙的人生戏码唱得透彻淋漓。前半部分沉稳厚重,后半部分恣情高拔,贝斯的浓愁贯穿首尾,最后几秒的演奏更是扎实完美。整首歌就像一根香烟,越到后面烧得越烈,也越接近绝望的终点。《喜剧之王》统领了唱片的情绪氛围,深谙爱情悲喜难分的两面。
专辑中大部分作品都展示出一种优雅的暴力,尤其是在摇滚风格的歌曲中,李荣浩的声音镇定而契合,展示了冷静的破坏性。高有高的限度,低有低的门槛,不会为了愤怒而歇斯底里,也没有为了深沉而丧失气力。像《作曲家》的配器铿锵有力,他的声音就带有把握全局的掌控力;《落俗》的弦乐演奏纷繁纯粹,他的唱法就变得具有层次、对号入座地演绎每一节的张弛。声音与演奏之间,不是互相抢夺听觉重心,而是共同协调、保持作品的完整性与平衡性。再如《不搭》的钢琴宁静优雅,就有戏剧感较强的尾音来创造悬念;《自拍》的编曲充满异域风味,就用悦耳的和声和咬字来调和流行。每首歌都有突出的亮点,但“那一点”又不会显得做作唐突,也没有一首歌为了制造记忆点去喊破嗓子,却都笃实留下了不浅的痕迹。
李荣浩摧毁感情防线的方式是冷静的,就像把你从噩梦中毫不犹疑地推醒,执行力强,言简意赅,且不带粘滞的劝导性。专辑的歌词让人越听越清醒,恰如失眠后再也召唤不回暧昧的睡意。专辑后半部分有两首特别值得注意的作品——《哎呀》民谣底蕴轻描淡写,电子音律徜徉在听觉背后,副歌部分的假音突然来到,悠扬中带着几分微醺迷醉。和声中絮念不散的“哎呀”游弋在间奏中,一时胜似千言万语。“我说哎呀/再过十年/我们还是过着今天/我说哎呀/一起失眠/再一起流泪/同喝一杯水/再依依不舍一起入睡”直白、坦率却如现代诗一般的浪漫情怀,在吉他愈来愈复杂的演奏中达到绵延不尽的高潮;《男女》宛如八十年代的酒廊情歌,仿佛看到李荣浩站在灯光昏暗的舞台,对着四下各有所思的男男女女,唱着爱亦忧、恨亦忧的矛盾纠结。“这座城市/这故事/部分男女都如此/多少灯亮到现在/欢笑眼泪也都在/几次分开说出来/却离不开”沉湎于我们控诉埋怨、却又不能免俗的分分合合,两遍副歌后的鼓点含着烈酒一样的愁绪,让人无奈摇头,叹息不止。
最后一首《二三十》的轻盈愉悦,终于让人看到凌晨的微光。歌词跳脱了绵延不尽的苦彻与悲戚,赠予一些温暖和勉励。仿佛在表达再深的苦也能熬过来,再黑的夜也能盼到完,歌曲唱诵着年代和青春,赞颂着梦想和时间。也让人明白,一整夜的讽刺不是为了补刀诋毁,一路上的威吓不是为了落井下石。恐怖的电影如果不拆穿因缘,那可是永远走不出迷宫的黑夜——但此时不是。《李荣浩》的确是一部属于午夜的电影,但它告诫、规劝,甚至不惜奚落、批判,可终归没有在歌颂消极,没有在玩弄悲伤,没有把逃避当成终点。就像我们一直深信“悲剧比喜剧深刻”的道理,陪你度过爱的沼泽才是目的,而严厉,只是方式。
《李荣浩》并没有绑定什么概念、噱头,但内在的音乐线路却如此清晰、务实。听了一遍还想再听,只因人太想摆脱昨日感情的束缚与喜悲。喜剧让人笑了之后,还是悲伤;而悲剧让人哭了之后,却能勇敢起来。十首歌串成一部说短不短的电影,让心的耳朵得到深切的享受和滋润。黑夜总会过去,属于你的明天立即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