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乡愁
从咬字开始,一股北方大男孩的孩子气就从唇齿的开合间飞了出来。有人会觉得性感,也有人会觉得造作,评判没有对错,无非是喜好使然。歌词继承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的感觉,“那时你爱顾城的诗,也学他总戴帽子”,几篇歌词中那种梦幻的带点儿童话色彩的意象确实有几分顾城的味道。有人觉得美,有人觉得矫情,各有各的道理,因为朦胧诗本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东西。旋律说不上优秀,大多靠故事和细节打动人。《南山南》应该是最抓耳的一首了,但是正式版没有了Demo的灵气,中间加入的老唱片显得莫名其妙。《时间里的》有一段非常好听的,带着浓浓怀旧味道的旋律,可惜整首歌就是这段旋律的重复了,显得有些单调。正式版里加的鼓点不知道是搞的什么鬼,明明一把简简单单的木吉他就足够了。整张专辑给我的感觉很像宋胖子去年那张《安河桥北》,也是Demo更好听,正式版为了所谓音乐性的完整而加入了很多花里胡哨的编曲,可反而磨折了原曲的灵气。编曲这东西绝不是越复杂越牛逼,Adele19和21里面的很多歌,配器都相当简单,可却仍然获得乐评和奖项的高度认可。如果是莫西子诗的那张《原野》,还有民族风和原生态的噱头,用那么多配器和音效也无可厚非;而作为一张民谣专辑的《孤岛》,老老实实地讲好故事才是要紧事。
其实我也不耐烦听这种绕着悲伤啊孤独啊果儿啊转的专辑,因为唱得人太多,听得都麻木了。但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如果没有之前听过的那些专辑的干扰,单独把《孤岛》拿出来听,作为一张以悲伤为基调的专辑,还是值得称赞的。毕竟还有像“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这样精彩的句子。也还有“那年你只有十八岁,第一次看见你,你扎着长长的马尾,面朝大海”这样揪心的故事。当然也不乏《傲寒》这样唱给哪个小女生听对方都会脸红心跳娇喘微微的真爱誓言。Intro其实我觉得挺作的,尤其是对于这种有尬尴恐惧症的人而言,简直没有办法听到最后。专辑新加的歌曲觉得就《最后一次看见那些人老去》还可以,但其实也挺平平淡淡的,我抱着吉他琢磨一个下午估计也能写一首差不多的歌。
而如果你问他在这张专辑里到底想要表达啥,他的立意到底是啥的话,我觉得标题“孤岛”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我用一个高大上的说法就是“现代都市年轻人的乡愁”。英文有个很美的词叫做nostalgia,我觉得这是一切优秀民谣专辑的内核。
很早以前就开始听马老板的歌了,等了这么久等到的这张专辑不能说是惊喜,也算不上失望。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喜欢他的音乐,因为我能感受到他那种不厌其烦地絮絮叨叨的悲怆究竟根源何在。如果说我的脑海中有一个画面的话,那就是一个少年穿着白衬衫,军绿裤,回力鞋,踩着二八大杠自行车,骑入一片闪着路灯微弱光芒的密林深处。而如果用龙应台的话来讲,就是说:那个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其实我也不耐烦听这种绕着悲伤啊孤独啊果儿啊转的专辑,因为唱得人太多,听得都麻木了。但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如果没有之前听过的那些专辑的干扰,单独把《孤岛》拿出来听,作为一张以悲伤为基调的专辑,还是值得称赞的。毕竟还有像“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这样精彩的句子。也还有“那年你只有十八岁,第一次看见你,你扎着长长的马尾,面朝大海”这样揪心的故事。当然也不乏《傲寒》这样唱给哪个小女生听对方都会脸红心跳娇喘微微的真爱誓言。Intro其实我觉得挺作的,尤其是对于这种有尬尴恐惧症的人而言,简直没有办法听到最后。专辑新加的歌曲觉得就《最后一次看见那些人老去》还可以,但其实也挺平平淡淡的,我抱着吉他琢磨一个下午估计也能写一首差不多的歌。
而如果你问他在这张专辑里到底想要表达啥,他的立意到底是啥的话,我觉得标题“孤岛”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我用一个高大上的说法就是“现代都市年轻人的乡愁”。英文有个很美的词叫做nostalgia,我觉得这是一切优秀民谣专辑的内核。
很早以前就开始听马老板的歌了,等了这么久等到的这张专辑不能说是惊喜,也算不上失望。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喜欢他的音乐,因为我能感受到他那种不厌其烦地絮絮叨叨的悲怆究竟根源何在。如果说我的脑海中有一个画面的话,那就是一个少年穿着白衬衫,军绿裤,回力鞋,踩着二八大杠自行车,骑入一片闪着路灯微弱光芒的密林深处。而如果用龙应台的话来讲,就是说:那个背影告诉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