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hterliebe: The greatest love and the greatest sorrow
The greatest love and the greatest sorrow 原是BBC拍摄的舒伯特纪录片片名,却是听罢舒曼的套曲《诗人之恋》后我反复念及的一个词。与同时代不少矫情甜腻的情诗相异,海涅的《抒情插曲》充满了文人气,与舒曼的知识分子气息非常契合。在舒曼的编排配曲下,成为描摹感情最为微妙细腻的艺术歌曲杰作。
1.Im wunderschönen Monat Mai(在美丽的五月)
这一度是《诗人之恋》中我最为钟爱的一首。在波浪音型的钢琴序奏下,充满希冀的柔情如水墨般氤氲开来。如同《爱在黎明破晓前》中二人初见的场景,让诗人一见钟情的那位佳人,大概就似从波提切利美人画中走出的Jesse。
Die Liebe aufgegangen(爱情在滋长)Mein Sehen und Verlangen(我的渴望与期盼)二句在渐慢的上行琶音中以弱息吟出 auf-ge-gang-en 和Ver-lang-en,如同五月的弱风扶柳。除了和声氛围、歌词意境的一致,舒曼在此处还做到音符-音节的精妙对应。其艺术歌曲大概是最为德语化的作品,难以想象如若译作其他语言,仍能保留这样高度的辞曲一致。若非逐词逐句地对照着德语原文听,怕是难以完全体会到舒曼歌曲的高妙之处的。
然而这样柔和诗意的氛围,却隐含着犹豫和彷徨不安。曲终伴奏的减七和弦并未得到解决。那悬在空中的主调化作无声的叹息,似乎预示着诗人无果的爱情。
2. Aus meinen Tränen sprießen 从我的泪中绽放
悬在第一首曲尾的减七,竟在这首开头得到了解决!看似是第一首乐思不完整,其实是何等精妙的伏笔!除了歌词意境的关联,还通过调性的衔接将各个曲子紧密连成一个整体。
4.Wenn ich in deine Augen seh’(当我凝视你的眼睛)
在我心中,这无疑是全套曲中最为动人且费解的一首。 歌词描绘的是诗人和恋人对视亲吻、呢喃细语、互诉衷肠的温存场景。本应是套曲中最为温柔甜蜜的一首,伴奏却蒙上轻雾一般的哀伤:舒曼并没有采用流动的歌唱性旋律,反倒是充满疑问和停顿的和弦。看似辞曲意境不一致,这却是舒曼艺术歌曲中最为微妙高深之处所在,也是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最大区别之一。舒曼的艺术歌曲总是糅杂了多种情愫,难以言说,就算是在热恋中,又怎会只有甜蜜呢?正如Florestan和Eusebius不会独立存在。不禁让我想起德语中的相似并有着奇妙联系的三个词汇:Liebe-Leben-Nebel(爱-生命-迷雾)。爱和生命如同迷雾一般,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在舒曼的作品中,钢琴并非简单的伴奏,而是和声乐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为重要的一个“声部”。因为伴奏就如水下冰山一般揭示着潜意识、风向标般地预示着未来。
曲子的情感高潮并不在达到曲中最高音的’Doch wenn ich küsse deinen Mund, so werd ich ganz und gar gesund’(而当我亲吻你时,我的痛苦便已痊愈。)却出人意料地隐藏在曲尾气若游丝的一句Doch wenn du sprichst: Ich liebe dich! So muß ich weinen bitterlich(而当你说道“我爱你!”,我却不禁痛哭。)听到恋人的告白,诗人并没有像美丽的磨坊女中的磨工向世界狂喜地宣告’Mein!Mein!’,却苦涩地泪下。念及此句,竟哑然半饷,回味过来竟也不禁泪下。这是怎样一种晦涩而无解的爱!或许是海涅爱上了自己的堂妹,或许是舒曼爱上老师之女克拉拉——一段不蒙祝福的爱,或许是一份身份悬殊、有缘无分的感情,抑或,这根本就只是梦中的场景。
7.Ich grolle nicht 我不怨恨
在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Die böse Farbe(邪恶的颜色)一曲中,磨工被遗弃后,因爱生恨,曾几最爱的颜色竟也视为可憎。尽管爱人的背叛伤透了诗人的心,然而他却选择了原谅。Ich grolle nicht,如同催眠般的自我暗示。然而,人非圣贤,愈是这样反复的强调,愈是无法掩饰心中奔涌的暗流,重锤一般的八分音符和弦揭示着被压抑克制的内心中无处安放的悲愤。反复叨念达六次之多的“我不怨恨”仍难以平复心情,近乎反讽。到达全套曲最高音a2(对应Herzen一词)的一句’Und sah die Schlang’,die dir am Herzen frißt’(也看到一条吞噬你心的毒舌)处已至于咬牙切齿、咄咄逼人,形成的张力达到了全套曲的顶峰。至此,Eusebius终于撕下面具露出底下的Florestan。Liebstod最为苦痛之事,并非诅咒报复、苦毒怨恨和歇斯底里的发泄,而是无处释放的自我压抑和自我放逐。隐忍和原谅成就爱之伟大,因此说诗人之恋是the greatest love and the greatest sorrow。
10.Hör′ ich das Liedchen klingen当我听见那首小歌
和第二首“在我的眼泪中绽放”相似,又是宣叙调式的开头。诗人听到恋人昔日唱起的歌曲,肝肠寸断,驱向山林平复心情。平静忧伤的吟唱后是几乎与声乐部分等长的后奏,在钢琴声中,诗人眼眶中的泪水再也含不住决堤而下。在舒曼的歌曲中,有时言语的尽头才是音乐的开始。
13.Ich hab’ im Traum geweinet 我在梦中哭泣
套曲中第三次出现宣叙调式的开头,第一次出现是描写情愫暗生的第二首“在我的泪中绽放”,第二次是第十首“当我听见那首小歌”。每次出现,调性都比上一次晦暗复加。这次再次出现,竟是近乎同音反复的独唱,不着一丝旋律和伴奏,至此,似乎连光也穿透不过云层,只剩下暗夜下望不到尽头的冰原。挽歌似的独唱后,钢琴枯涩的断奏和弦如同冻泪一般萧瑟。全曲最为枯索恸人之处,却不过如此。正如文史中最为黯然销魂之句并非“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载不动许多愁”,倒是不着一墨言悲说愁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如此淡然的一句,却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第四首中,当恋人说“我爱你”时,诗人曾苦涩地泪下,如今恋人说依旧爱着他时,诗人醒来时却已是泪流成河,有些话,大概不可能再在现实中听到了。梦醒时分后奏的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似乎心脏都骤停了。叫人不忍猝听,长叹不自禁。
16.Die alten, bösen Lieder古老邪恶的歌曲
在《美丽的磨坊女》里,磨工最终投入了小溪的怀抱。而诗人决绝地将许多东西装入一个巨大沉重的棺材,由巨人抬至海边,把棺材投入海底。然而及至巨人真的将棺材投入海后,之前一路决绝坚定的歌唱突转近乎祈求般的啜泣:Wißt ihr, warum der Sarg wohl so groß und schwer mag sein? Ich senkt′ auch meine Liebe und meinem Schmerz hinein.(你们可知道,为何这棺木如此巨大沉重?因为我在此埋葬我的爱喝我的痛苦。)曾经压在心头的那不种能承受之重,真的离去后,反而怅然若失,成为不能承受之轻,毕竟那埋葬的,是诗人逝去的自己呀!
《诗人之恋》哪怕在最欢愉温存的时刻,也蒙着忧愁不详的薄雾。就连放下过往也是如此心碎绝望。这样晦暗绝望的作品,每次深夜独自倾听都是对心力的极大消耗。何时才能得安息呢?——最后钢琴长长的后奏中,再也听不到’Ich grolle nicht(我不怨恨)’中的悲愤和讽刺。爱与恨,苦痛和哀伤,随着棺材沉入海底,阖然而逝。诗人Eusebius望着那海面终归平复,反复三次的F-Eb-Db如同菩提树呼唤着’’komm her zu mir,Geselle,hier findst du deine Ruh! ’’(小伙子,到我这来,在这可得安息!)末句下行的琶音终于回归到平静的主音上。海涅诗中的怅然若失,却在舒曼的钢琴中得安慰。
内田光子曾在其舒曼专辑的访谈中说道,理解舒曼的一个关键词是forgiveness。“怜悯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平淡与漠然。
听罢全曲再看这曲的创作年代,不禁愕然。谁能想到这样一部作品竟是舒曼在新婚时写下的!他可曾预料到那饱受病痛折磨的将来,可曾预料到有朝一日也会像诗人的棺材一般沉入莱茵河? 然而,这些在他的笔下竟都已经预示了。从这部非常个人化的作品中,我似乎看到了舒曼隐忍挣扎的内心。大概少有作曲家比他体恤人性、洞察人心了。世人常视他为在两个极端中摇摆不定的精神分裂者, 然而,在他的这部作品中,我却听到了The greatest love and the greatest sorrow。
1.Im wunderschönen Monat Mai(在美丽的五月)
这一度是《诗人之恋》中我最为钟爱的一首。在波浪音型的钢琴序奏下,充满希冀的柔情如水墨般氤氲开来。如同《爱在黎明破晓前》中二人初见的场景,让诗人一见钟情的那位佳人,大概就似从波提切利美人画中走出的Jesse。
Die Liebe aufgegangen(爱情在滋长)Mein Sehen und Verlangen(我的渴望与期盼)二句在渐慢的上行琶音中以弱息吟出 auf-ge-gang-en 和Ver-lang-en,如同五月的弱风扶柳。除了和声氛围、歌词意境的一致,舒曼在此处还做到音符-音节的精妙对应。其艺术歌曲大概是最为德语化的作品,难以想象如若译作其他语言,仍能保留这样高度的辞曲一致。若非逐词逐句地对照着德语原文听,怕是难以完全体会到舒曼歌曲的高妙之处的。
然而这样柔和诗意的氛围,却隐含着犹豫和彷徨不安。曲终伴奏的减七和弦并未得到解决。那悬在空中的主调化作无声的叹息,似乎预示着诗人无果的爱情。
2. Aus meinen Tränen sprießen 从我的泪中绽放
悬在第一首曲尾的减七,竟在这首开头得到了解决!看似是第一首乐思不完整,其实是何等精妙的伏笔!除了歌词意境的关联,还通过调性的衔接将各个曲子紧密连成一个整体。
4.Wenn ich in deine Augen seh’(当我凝视你的眼睛)
在我心中,这无疑是全套曲中最为动人且费解的一首。 歌词描绘的是诗人和恋人对视亲吻、呢喃细语、互诉衷肠的温存场景。本应是套曲中最为温柔甜蜜的一首,伴奏却蒙上轻雾一般的哀伤:舒曼并没有采用流动的歌唱性旋律,反倒是充满疑问和停顿的和弦。看似辞曲意境不一致,这却是舒曼艺术歌曲中最为微妙高深之处所在,也是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最大区别之一。舒曼的艺术歌曲总是糅杂了多种情愫,难以言说,就算是在热恋中,又怎会只有甜蜜呢?正如Florestan和Eusebius不会独立存在。不禁让我想起德语中的相似并有着奇妙联系的三个词汇:Liebe-Leben-Nebel(爱-生命-迷雾)。爱和生命如同迷雾一般,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在舒曼的作品中,钢琴并非简单的伴奏,而是和声乐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为重要的一个“声部”。因为伴奏就如水下冰山一般揭示着潜意识、风向标般地预示着未来。
曲子的情感高潮并不在达到曲中最高音的’Doch wenn ich küsse deinen Mund, so werd ich ganz und gar gesund’(而当我亲吻你时,我的痛苦便已痊愈。)却出人意料地隐藏在曲尾气若游丝的一句Doch wenn du sprichst: Ich liebe dich! So muß ich weinen bitterlich(而当你说道“我爱你!”,我却不禁痛哭。)听到恋人的告白,诗人并没有像美丽的磨坊女中的磨工向世界狂喜地宣告’Mein!Mein!’,却苦涩地泪下。念及此句,竟哑然半饷,回味过来竟也不禁泪下。这是怎样一种晦涩而无解的爱!或许是海涅爱上了自己的堂妹,或许是舒曼爱上老师之女克拉拉——一段不蒙祝福的爱,或许是一份身份悬殊、有缘无分的感情,抑或,这根本就只是梦中的场景。
7.Ich grolle nicht 我不怨恨
在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Die böse Farbe(邪恶的颜色)一曲中,磨工被遗弃后,因爱生恨,曾几最爱的颜色竟也视为可憎。尽管爱人的背叛伤透了诗人的心,然而他却选择了原谅。Ich grolle nicht,如同催眠般的自我暗示。然而,人非圣贤,愈是这样反复的强调,愈是无法掩饰心中奔涌的暗流,重锤一般的八分音符和弦揭示着被压抑克制的内心中无处安放的悲愤。反复叨念达六次之多的“我不怨恨”仍难以平复心情,近乎反讽。到达全套曲最高音a2(对应Herzen一词)的一句’Und sah die Schlang’,die dir am Herzen frißt’(也看到一条吞噬你心的毒舌)处已至于咬牙切齿、咄咄逼人,形成的张力达到了全套曲的顶峰。至此,Eusebius终于撕下面具露出底下的Florestan。Liebstod最为苦痛之事,并非诅咒报复、苦毒怨恨和歇斯底里的发泄,而是无处释放的自我压抑和自我放逐。隐忍和原谅成就爱之伟大,因此说诗人之恋是the greatest love and the greatest sorrow。
10.Hör′ ich das Liedchen klingen当我听见那首小歌
和第二首“在我的眼泪中绽放”相似,又是宣叙调式的开头。诗人听到恋人昔日唱起的歌曲,肝肠寸断,驱向山林平复心情。平静忧伤的吟唱后是几乎与声乐部分等长的后奏,在钢琴声中,诗人眼眶中的泪水再也含不住决堤而下。在舒曼的歌曲中,有时言语的尽头才是音乐的开始。
13.Ich hab’ im Traum geweinet 我在梦中哭泣
套曲中第三次出现宣叙调式的开头,第一次出现是描写情愫暗生的第二首“在我的泪中绽放”,第二次是第十首“当我听见那首小歌”。每次出现,调性都比上一次晦暗复加。这次再次出现,竟是近乎同音反复的独唱,不着一丝旋律和伴奏,至此,似乎连光也穿透不过云层,只剩下暗夜下望不到尽头的冰原。挽歌似的独唱后,钢琴枯涩的断奏和弦如同冻泪一般萧瑟。全曲最为枯索恸人之处,却不过如此。正如文史中最为黯然销魂之句并非“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载不动许多愁”,倒是不着一墨言悲说愁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如此淡然的一句,却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第四首中,当恋人说“我爱你”时,诗人曾苦涩地泪下,如今恋人说依旧爱着他时,诗人醒来时却已是泪流成河,有些话,大概不可能再在现实中听到了。梦醒时分后奏的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似乎心脏都骤停了。叫人不忍猝听,长叹不自禁。
16.Die alten, bösen Lieder古老邪恶的歌曲
在《美丽的磨坊女》里,磨工最终投入了小溪的怀抱。而诗人决绝地将许多东西装入一个巨大沉重的棺材,由巨人抬至海边,把棺材投入海底。然而及至巨人真的将棺材投入海后,之前一路决绝坚定的歌唱突转近乎祈求般的啜泣:Wißt ihr, warum der Sarg wohl so groß und schwer mag sein? Ich senkt′ auch meine Liebe und meinem Schmerz hinein.(你们可知道,为何这棺木如此巨大沉重?因为我在此埋葬我的爱喝我的痛苦。)曾经压在心头的那不种能承受之重,真的离去后,反而怅然若失,成为不能承受之轻,毕竟那埋葬的,是诗人逝去的自己呀!
《诗人之恋》哪怕在最欢愉温存的时刻,也蒙着忧愁不详的薄雾。就连放下过往也是如此心碎绝望。这样晦暗绝望的作品,每次深夜独自倾听都是对心力的极大消耗。何时才能得安息呢?——最后钢琴长长的后奏中,再也听不到’Ich grolle nicht(我不怨恨)’中的悲愤和讽刺。爱与恨,苦痛和哀伤,随着棺材沉入海底,阖然而逝。诗人Eusebius望着那海面终归平复,反复三次的F-Eb-Db如同菩提树呼唤着’’komm her zu mir,Geselle,hier findst du deine Ruh! ’’(小伙子,到我这来,在这可得安息!)末句下行的琶音终于回归到平静的主音上。海涅诗中的怅然若失,却在舒曼的钢琴中得安慰。
内田光子曾在其舒曼专辑的访谈中说道,理解舒曼的一个关键词是forgiveness。“怜悯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平淡与漠然。
听罢全曲再看这曲的创作年代,不禁愕然。谁能想到这样一部作品竟是舒曼在新婚时写下的!他可曾预料到那饱受病痛折磨的将来,可曾预料到有朝一日也会像诗人的棺材一般沉入莱茵河? 然而,这些在他的笔下竟都已经预示了。从这部非常个人化的作品中,我似乎看到了舒曼隐忍挣扎的内心。大概少有作曲家比他体恤人性、洞察人心了。世人常视他为在两个极端中摇摆不定的精神分裂者, 然而,在他的这部作品中,我却听到了The greatest love and the greatest s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