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alie interview
“椎名林檎名义时隔五年半的原创专辑”,目前是不是还没多大真实感?
恩,确实。因为一直在活动嘛,今后也是。
话不能这么说(笑)。不过确实音乐制作本身一直没断过。
恩,每年总会有点大工作。比如给NODA・MAP《エッグ》写插曲(《毒莓》 )。
在此期间东京事变也在活动。
恩。
以椎名林檎个人名义也发了单曲。好奇的是在这些工作中,是怎么把握其中的平衡的?
给NODA・MAP写插曲,参加了TOWA TEI专辑的一首歌,这类工作和solo时的感觉相当不同。但是东京事变的工作,不管是录音还是演唱会,和solo时是一样的。
立场和方法论也一样?
恩。立场还是不变的。只是参加的演奏家有区别,他们就像是“结婚的对象”或者“偶尔约会的对象”。而东京事变是已经登记结婚的老公,所以经常有听众听solo作品会感叹“这啥呀,不就是东变嘛!”
为什么突然换成了关西腔(笑)。按听众的反响来看,solo和东变没有太大区别。
恩,比如说这次专辑先配信的《ありきたりな女》,好奇大家什么反应去查了一下发现基本都是说“跟东变时差不多”。
我倒觉得不太一样。《ありきたりな女》是完全椎名林檎式的歌。
谢谢。但是都是我写的这一点是不变的,话说回来成立了东变的也是我这不是理所当然嘛!做的东西是一样的,只是演奏家不同而已。
对于“和东变一样”的评论也给予理解呀。
恩,“这不是理所当然嘛”,就这样觉得。但是东变结束后不久就面临单曲《自由へ道連れ》的制作,感到非常迷茫。与其说是伤心,不如说感觉很寂寞。
有种丧失感。
确实有。已经习惯东变的活动了。有种“你不在身边...”的感觉。(喂
《自由へ道連れ》时的吉他手POLYSICS的ハヤシ、贝斯手GOING UNDER GROUND的石原聡,鼓手Dragon Ash的桜井誠,都是和椎名同年的音乐人呢。不同的人演奏东变风的曲子,会更加感觉寂寞吧。
是啊,《自由へ道連れ》时想着要和东变成员不同风格的音乐人合作,创造出和东变不同的氛围的话,就不用让我自己和听众伤心了。实际上却是非常有趣。…但是另一方面却更加寂寞了,果然是这样啊。脑海里边想着刄田綴色、浮雲成员们会如何演奏边作曲已经成为习惯了。果然最喜欢的还是…啊,我在说什么呢。(哭
对于椎名来说,和东变成员一起度过的季节是什么样的呢。
只有美丽的回忆啊。
恩。
可谓是《青春の瞬き》。虽然这首歌不是因为出于这个理由写的,但是对于我来说东变就是这样的存在。
换个话题,在《SWITCH》上刊登了和宇多田光的往来书信。那个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是吗。
恩。读的时候想着,原来休止音乐活动与音乐制作保持距离的方法还有移居海外这一招呀。
是吧,是吧!我也这么想。所以一直觉得小光太狡猾了。我虽然特别想这么做,但是到时候我就变成不在了。
对于日本音乐界来说。
恩,流行音乐的席位就空出来了。
但是,宇多田是选择了放弃,然后选择了现在的生活方式。
她对此怎么想我不太清楚,但是她不在让我感到非常寂寞。虽然有行时和过时这一说,但也有不得不保持的一个标准在那。
怀着真心制作流行音乐之后...
恩,在此之前有不得不进行的工程,不进行的话就会永远拖延下去,这样想的同时经常觉得小光在身边就好了。
但是,是椎名自己选择了继续留在这个舞台上。这可以叫做使命感吧。
这方面的原因也有,再就是因为日本的税收规定。
税收?
恩,不发行作品的话是生活不下去的。
你应该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吧。
我自己一个人就算了,我的事务所还有一大堆工作人员。演唱会也布置得十分华丽,加上这些不一直工作是不行的。另外我现在制作的内容目前还没有人在做,如果有谁来做我立马就可以不干了。“如果有这种唱片就好了,想看这样的演出”,对于观众们这样的需求不得不去满足。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理由。如果只考虑我自己的人生的话,就想在被窝里滚来滚去,喝喝小酒,读读小书。
(中略)
但是说实话,你在一边制作专辑的同时自身也毫不动摇呢。
也许吧,第一首的《静かなる逆襲》是和《歌舞伎町の女王》同时期写的曲子,非常古老了。
好像是呢。
恩,当时住在东中野,在上野的唱片店打工时写的。
是出道之前啊,当时的年纪是...
18岁。当时和曾是Roletta Secohan成员的時津梨乃,以及発育ステータス的纯子她们一起组了个gal band,这首歌和《歌舞伎町の女王》都是为了band而写的。当时就喜欢参考成员的节奏和音色来写歌,这个习惯到现在也没变。当时作曲也是和现在一样,虽说是年轻时写的歌,现在来看也非常有趣。以前上地方广播时被说过“究竟吃过多少盐啊”,现在看来以前被认为挺早熟的。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对待音乐的态度还是不变的,就像是小时候吃的东西会决定今后的嗜好一样。
原风景是不变的。
是的。
将《静かなる逆襲》放在第一首是想留下些什么吧。
对。
现在《静かなる逆襲》的歌词不是当时所写,而是经过更改的吗?
恩,写过的字句不会忘记,抱怨却抛到天边了。
在这张专辑中想表达的东西蕴藏在这首歌词里吧。
我认为是的,在这张专辑中想描绘的景象希望能在一开始就表现出来。
(中略)
我觉得结尾的《ありあまる富》就像这张专辑的母亲一样,所以想详细询问一下。作为专辑里最老的曲子,它是当时为TBS台的《smile》所写的。你对此怎么看呢?
写《ありあまる富》的时完全不觉得是自己写出来的,感觉非常陌生。最初是想着,价值遵从生命...吗...实际上这其中发生了很多事。志村正彦(フジファブリック)去世了,中村勘三郎也去世了,也发生了地震。即使发生了这么多让人痛心的事情,我们流行歌手也要不停地唱下去。志村死后不久我就不得不在fes上唱这首歌,实在非常难过。总的来说,这首歌想表达的是“死了一切就结束了”这一想法。
最后直截了当地问一句,这张专辑里饱含了怎么样的感情呢?
你们给我觉悟吧!差不多该动真格了!这样的。
以上节选于http://natalie.mu/music/pp/sheenaringo03
恩,确实。因为一直在活动嘛,今后也是。
话不能这么说(笑)。不过确实音乐制作本身一直没断过。
恩,每年总会有点大工作。比如给NODA・MAP《エッグ》写插曲(《毒莓》 )。
在此期间东京事变也在活动。
恩。
以椎名林檎个人名义也发了单曲。好奇的是在这些工作中,是怎么把握其中的平衡的?
给NODA・MAP写插曲,参加了TOWA TEI专辑的一首歌,这类工作和solo时的感觉相当不同。但是东京事变的工作,不管是录音还是演唱会,和solo时是一样的。
立场和方法论也一样?
恩。立场还是不变的。只是参加的演奏家有区别,他们就像是“结婚的对象”或者“偶尔约会的对象”。而东京事变是已经登记结婚的老公,所以经常有听众听solo作品会感叹“这啥呀,不就是东变嘛!”
为什么突然换成了关西腔(笑)。按听众的反响来看,solo和东变没有太大区别。
恩,比如说这次专辑先配信的《ありきたりな女》,好奇大家什么反应去查了一下发现基本都是说“跟东变时差不多”。
我倒觉得不太一样。《ありきたりな女》是完全椎名林檎式的歌。
谢谢。但是都是我写的这一点是不变的,话说回来成立了东变的也是我这不是理所当然嘛!做的东西是一样的,只是演奏家不同而已。
对于“和东变一样”的评论也给予理解呀。
恩,“这不是理所当然嘛”,就这样觉得。但是东变结束后不久就面临单曲《自由へ道連れ》的制作,感到非常迷茫。与其说是伤心,不如说感觉很寂寞。
有种丧失感。
确实有。已经习惯东变的活动了。有种“你不在身边...”的感觉。(喂
《自由へ道連れ》时的吉他手POLYSICS的ハヤシ、贝斯手GOING UNDER GROUND的石原聡,鼓手Dragon Ash的桜井誠,都是和椎名同年的音乐人呢。不同的人演奏东变风的曲子,会更加感觉寂寞吧。
是啊,《自由へ道連れ》时想着要和东变成员不同风格的音乐人合作,创造出和东变不同的氛围的话,就不用让我自己和听众伤心了。实际上却是非常有趣。…但是另一方面却更加寂寞了,果然是这样啊。脑海里边想着刄田綴色、浮雲成员们会如何演奏边作曲已经成为习惯了。果然最喜欢的还是…啊,我在说什么呢。(哭
对于椎名来说,和东变成员一起度过的季节是什么样的呢。
只有美丽的回忆啊。
恩。
可谓是《青春の瞬き》。虽然这首歌不是因为出于这个理由写的,但是对于我来说东变就是这样的存在。
换个话题,在《SWITCH》上刊登了和宇多田光的往来书信。那个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是吗。
恩。读的时候想着,原来休止音乐活动与音乐制作保持距离的方法还有移居海外这一招呀。
是吧,是吧!我也这么想。所以一直觉得小光太狡猾了。我虽然特别想这么做,但是到时候我就变成不在了。
对于日本音乐界来说。
恩,流行音乐的席位就空出来了。
但是,宇多田是选择了放弃,然后选择了现在的生活方式。
她对此怎么想我不太清楚,但是她不在让我感到非常寂寞。虽然有行时和过时这一说,但也有不得不保持的一个标准在那。
怀着真心制作流行音乐之后...
恩,在此之前有不得不进行的工程,不进行的话就会永远拖延下去,这样想的同时经常觉得小光在身边就好了。
但是,是椎名自己选择了继续留在这个舞台上。这可以叫做使命感吧。
这方面的原因也有,再就是因为日本的税收规定。
税收?
恩,不发行作品的话是生活不下去的。
你应该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吧。
我自己一个人就算了,我的事务所还有一大堆工作人员。演唱会也布置得十分华丽,加上这些不一直工作是不行的。另外我现在制作的内容目前还没有人在做,如果有谁来做我立马就可以不干了。“如果有这种唱片就好了,想看这样的演出”,对于观众们这样的需求不得不去满足。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理由。如果只考虑我自己的人生的话,就想在被窝里滚来滚去,喝喝小酒,读读小书。
(中略)
但是说实话,你在一边制作专辑的同时自身也毫不动摇呢。
也许吧,第一首的《静かなる逆襲》是和《歌舞伎町の女王》同时期写的曲子,非常古老了。
好像是呢。
恩,当时住在东中野,在上野的唱片店打工时写的。
是出道之前啊,当时的年纪是...
18岁。当时和曾是Roletta Secohan成员的時津梨乃,以及発育ステータス的纯子她们一起组了个gal band,这首歌和《歌舞伎町の女王》都是为了band而写的。当时就喜欢参考成员的节奏和音色来写歌,这个习惯到现在也没变。当时作曲也是和现在一样,虽说是年轻时写的歌,现在来看也非常有趣。以前上地方广播时被说过“究竟吃过多少盐啊”,现在看来以前被认为挺早熟的。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对待音乐的态度还是不变的,就像是小时候吃的东西会决定今后的嗜好一样。
原风景是不变的。
是的。
将《静かなる逆襲》放在第一首是想留下些什么吧。
对。
现在《静かなる逆襲》的歌词不是当时所写,而是经过更改的吗?
恩,写过的字句不会忘记,抱怨却抛到天边了。
在这张专辑中想表达的东西蕴藏在这首歌词里吧。
我认为是的,在这张专辑中想描绘的景象希望能在一开始就表现出来。
(中略)
我觉得结尾的《ありあまる富》就像这张专辑的母亲一样,所以想详细询问一下。作为专辑里最老的曲子,它是当时为TBS台的《smile》所写的。你对此怎么看呢?
写《ありあまる富》的时完全不觉得是自己写出来的,感觉非常陌生。最初是想着,价值遵从生命...吗...实际上这其中发生了很多事。志村正彦(フジファブリック)去世了,中村勘三郎也去世了,也发生了地震。即使发生了这么多让人痛心的事情,我们流行歌手也要不停地唱下去。志村死后不久我就不得不在fes上唱这首歌,实在非常难过。总的来说,这首歌想表达的是“死了一切就结束了”这一想法。
最后直截了当地问一句,这张专辑里饱含了怎么样的感情呢?
你们给我觉悟吧!差不多该动真格了!这样的。
以上节选于http://natalie.mu/music/pp/sheenaringo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