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从来没有写过乐评,听歌不会挑歌手挑曲风,感觉好听就收藏,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会点虾米的猜你喜欢,直到昨晚邂逅了那首《姑娘在路上》。然后开始去了解程璧,声音好听,长相好看,人们口中的北大才女程璧。
不是专业的乐评,先来说说那首吸引我的《姑娘在路上》。音乐一开始,就奠定了整首曲子轻快的基调,轻快的旋律向来让人心情大好,配合着吉他,轻轻吟出这样的歌词:“她不在意昨天也不害怕明天她知道今天就是最好的”。这样的姑娘就是我呀,这样的姑娘就是我向往的呀。每个人都走在路上,或自信,或卑微,不管是谁,都没办法挽留逝去的时间。去适应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能做到的就是不在意不害怕,一直在路上。
看日剧时女主娓娓道来的悲情故事,从唇瓣里出来的日语像是一串一串的音符传入我的耳中。一直很佩服日本人的自律,也因此从大学开始就养成每天做手帐的习惯。《枯れ木》一开始很平缓,却在临近高潮时回环进入欢快的境地。有一种在富士山下赏晚樱飘落,一回头瞥见夕阳下山的惊喜感,结尾又恢复平静,仿佛进入睡眠,躺在以秒速五厘米降落的樱花地沉沉入睡。
之前一直喜欢听钢琴曲,殊不知程璧手中的吉他,竟也创造出了如此多的精彩。一开始就不是北岛的《一切》,却让所有都变得顺其自然的美好。读《一切》时的我是灰色的,本爱诗歌,却很难读懂此刻的北岛,不甘抑或释然。却在歌曲里被赋予色彩,吉他轻拨出的音色,唇瓣微张蹦出的歌词,是彩虹的颜色。初逢的信仰,冗长的宁静,种种意象构成了彩色的画幅,一切都是美好的,一个人时也会笑。
《诗遇上歌》,像程璧自己微博里写的那样,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最早一张专辑《晴日共剪窗》里的很多歌曲,一开始都会写上一段话,创作这首歌时经历的生活。每一首歌,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动,却都是那么多那么多。
出生开始来到这世上,一个人孤孤坠地,一个人牙牙学语,一个人学着适应时而美好时而残酷的世界,一个人走在追逐的路上。听《一个人上路》的时候感慨颇多,关于一个人旅行的意义,你的缺席造成了我一个人开始奔波景点,却从来不觉得旅行是奔波,因为由心底而生的欢快喜悦无法取代。去厦门时不是一个人,去鼓浪屿照碎花裙长裙,去厦大教室安静看完一本诗集,去海边赤脚踩浪花。从大一时章泽天宣传地球一小时的视频里知道刘晓光,后来花好久苦寻背景音乐无果,如今这种仿佛注定的契机,嗓音和伴奏的结合造就了唯美的《一个人上路》。
这是程璧微博里发的一段话:当认识一个人,并渐渐熟悉,成为朋友,开始聊一些更加深入的话题时,我不喜欢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因为如今“梦想”这个词带了很多商业味道。我会选择用更加朴素平易的表达方式,“你愿意怎么活着”。我所理解的“梦想”,不是一个带着光环的词汇,只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活而已。我反复把这段话读了几遍,皱眉思索,并不如听歌时那般天马行空。生活中的程璧,多了对经历的一些感悟,费力的思索拉近了我和她之间的距离,感觉隔着时空地点进行的对话,犹如友人那般熟络美好。
诗遇上歌,是久别重逢,不再擦肩而过,而是花蒂并生,久久共存。
不是专业的乐评,先来说说那首吸引我的《姑娘在路上》。音乐一开始,就奠定了整首曲子轻快的基调,轻快的旋律向来让人心情大好,配合着吉他,轻轻吟出这样的歌词:“她不在意昨天也不害怕明天她知道今天就是最好的”。这样的姑娘就是我呀,这样的姑娘就是我向往的呀。每个人都走在路上,或自信,或卑微,不管是谁,都没办法挽留逝去的时间。去适应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能做到的就是不在意不害怕,一直在路上。
看日剧时女主娓娓道来的悲情故事,从唇瓣里出来的日语像是一串一串的音符传入我的耳中。一直很佩服日本人的自律,也因此从大学开始就养成每天做手帐的习惯。《枯れ木》一开始很平缓,却在临近高潮时回环进入欢快的境地。有一种在富士山下赏晚樱飘落,一回头瞥见夕阳下山的惊喜感,结尾又恢复平静,仿佛进入睡眠,躺在以秒速五厘米降落的樱花地沉沉入睡。
之前一直喜欢听钢琴曲,殊不知程璧手中的吉他,竟也创造出了如此多的精彩。一开始就不是北岛的《一切》,却让所有都变得顺其自然的美好。读《一切》时的我是灰色的,本爱诗歌,却很难读懂此刻的北岛,不甘抑或释然。却在歌曲里被赋予色彩,吉他轻拨出的音色,唇瓣微张蹦出的歌词,是彩虹的颜色。初逢的信仰,冗长的宁静,种种意象构成了彩色的画幅,一切都是美好的,一个人时也会笑。
《诗遇上歌》,像程璧自己微博里写的那样,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最早一张专辑《晴日共剪窗》里的很多歌曲,一开始都会写上一段话,创作这首歌时经历的生活。每一首歌,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动,却都是那么多那么多。
出生开始来到这世上,一个人孤孤坠地,一个人牙牙学语,一个人学着适应时而美好时而残酷的世界,一个人走在追逐的路上。听《一个人上路》的时候感慨颇多,关于一个人旅行的意义,你的缺席造成了我一个人开始奔波景点,却从来不觉得旅行是奔波,因为由心底而生的欢快喜悦无法取代。去厦门时不是一个人,去鼓浪屿照碎花裙长裙,去厦大教室安静看完一本诗集,去海边赤脚踩浪花。从大一时章泽天宣传地球一小时的视频里知道刘晓光,后来花好久苦寻背景音乐无果,如今这种仿佛注定的契机,嗓音和伴奏的结合造就了唯美的《一个人上路》。
这是程璧微博里发的一段话:当认识一个人,并渐渐熟悉,成为朋友,开始聊一些更加深入的话题时,我不喜欢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因为如今“梦想”这个词带了很多商业味道。我会选择用更加朴素平易的表达方式,“你愿意怎么活着”。我所理解的“梦想”,不是一个带着光环的词汇,只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活而已。我反复把这段话读了几遍,皱眉思索,并不如听歌时那般天马行空。生活中的程璧,多了对经历的一些感悟,费力的思索拉近了我和她之间的距离,感觉隔着时空地点进行的对话,犹如友人那般熟络美好。
诗遇上歌,是久别重逢,不再擦肩而过,而是花蒂并生,久久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