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不起来,深沉不下去

“Woman’s Hour”让人不禁联想到Tizzy Bac《周日午后的妇女时间》,然而乐队这个名字,并非歌名中一个谐趣的玩笑,而是真实来自BBC电台第四调频的一档女性广播节目。尽管这名字看来具备鲜明的性别意味,他们柔和的音乐却与女权主义的强势扯不上半点儿关系。
其实在2011年,Woman’s Hour就已经荣获了“完美吉他组合”的殊荣,然而直到2013年他们才发行首支单曲《Darkest Place》,相隔一年后,才推出首张专辑《Conversation》。拥有北欧式女主唱嗓音的Fiona Jane也是乐队作品主要的词作者,她和吉他手William Burgess、贝斯手Nicolas Graves和键盘手Josh Hunnisett一起组成了这支没有鼓手的四人乐队,用“以柔克刚”风格表达着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Woman’s Hour的音乐不像乐队名字具有强烈的指向性色彩,反是一派舒缓与圆润。不同于整张专辑大部分作品的基调,首发单曲《Darkest Place》具备更浓厚的节奏感和舞曲韵律,但Fiona在其中所铺垫的呜鸣声,在歌曲最后以渐弱的形式把动感直接拉没了。而初听颇具清新质感的《In Stillness We Remain》,Fiona诠释得过分甜美,以至于当她再度用呜鸣声将歌曲作结的时候,除了削弱了整曲的节奏感,同样导致了歌曲与《Darkest Place》一样的虎头蛇尾,令人疲乏不已。这样的呜鸣,却是她几乎在每首歌使用的习惯性手法。
在多数作品并未制造出旋律记忆点时,《Her Ghost》的存在成为一个亮点。复古色彩的前奏烘托轻松活跃的音乐氛围,比起类似《Two Sides Of You》这样靠和弦延长音奠定架构的作品,可谓明智的安排。然而这样的作品除了数量不足,同时也因为在编曲上缺乏进一步丰满而给人戛然而止之感。结尾曲《The Day That Needs Defending》虽然也有一定的活泼气氛,却还是层次单调,并未起到“压轴”的作用。
专辑同名曲《Conversation》和《In Stillness We Remain》十分类似,清新甜美的唱法,稍显轻快的节奏型,主旋律因活泼的跨度而增强了听感记忆,但是其传达出来的色彩和Fiona所说的“一段关系往往会因为一场对话而毁灭”大相径庭。如果说Woman’s Hour是小清新,他们却比小清新多了一些颓废;如果说Woman’s Hour是梦幻流行,他们却还不够飘乎,甚至过于活泼了。或许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来说,比起创作出有记忆点的旋律,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数更是重要。
□文/aggie_艾
(原文地址:http://www.eardrummusic.com/new-sounds/womans-hour/)[返场-专属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