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刘自立:Elly Ney 演奏贝多芬析
1,她的演奏力度超人,颇为男性化和刚毅,坚决,声响之巨和力度之大,绝对空前绝后,一无来者;
2,她的左手定位十分了得,其奏,有如对巴赫复调结构的演奏那样,她成为贝多芬复调结构演奏的舵手,在左手低音部位,把音符,乐句和段落上升为一种坚定可靠之音乐指向;她指向哪里呢?在那个纳粹时期前后……
3,她的慢板呼吸在放缓节奏和速率的同时,将“暴风雨“这首奏鸣曲线形发展为一种意志之任性。在时间之上的空间里,得到时空之间的优美对位——这让人想到,巴赫既有人文航向的前瞻,更有直面上帝的对话——而奈伊对于贝多芬也做到了这样的纵览时空;
4,她的男性化的触键,是以女性化的缓慢作为交代的;于是,一个所谓奈伊式而绝非肖邦式的雌雄共同体,开始诞生;(当然,说肖邦雌雄共体之词,也是一种演绎——类似中国词人温庭筠之词之雌雄共体……温每每男趋于女——而奈伊反向之;她是极度男性化的——和纳粹有关?);
5,这个共同体的指向,有着立芬斯达尔描述和摄入奴巴人健美肌肉和快速运动的审美——而这个审美是不是被纳粹利用——奈伊如何成为元首钢琴家——她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是纳粹美学中暴力肌肉和暴力钢铁的写照?尚有余问也。(这也同样说明了,对于颓废派的,弱者的,甚至残疾的生态、人生美学的敌对,恰好是纳粹精神惨境、死亡崇拜的对峙物——视为“恶之花”——谁是恶,谁是花?)
6,奈伊复调对位的强调和超度清晰的演奏,让人不得不赞语她超过后来之G古尔德演奏的清晰;之所以说她超越之,是因为古尔德的琴声是数学平衡(包涵他演奏的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也是一种数学式平衡和略显人情的晚期贝多芬之貌),他忽略了钢琴和音乐家(巴赫,贝多芬等)的人性和神性对位的可能性——这样,奈伊式复调和对位,就在先递补了后来的古尔德的不足——至于他们共体具备的波-粒两重性,更是一种线条形状的共襄;
7,奈伊告诉我们的是,她好像绝对是一位人文主义者,唯美主义者和纳粹党人,因为她的声响特征消除了贝多芬尚存和保持的、那些看不见、甚至听不太到的、类似《致爱丽思》那样的情趣柔声——奈伊的慢板不是柔声,而是一种类似瓦格纳特累斯坦和伊索尔德式的死亡高尚和礼葬于天(想起保尔.策兰的《死亡赋格》——天上之墓地绝对旷达而富裕……——对于犹太人和一切死者……);
8,奈伊的声音里面没有巴赫的圣穆和沉静,也没有人性,女性温柔的圆润和丰裕;她是暴风雨中的女王式的癫狂和刚毅,一如前诉;(于是我们不得不提出另外一位巴赫演奏家M.蒂博- Maria Tipo她的巴赫,比较古尔德,可以说,是古典和现代,后现代之比较,之较逐;蒂博还原了巴赫;而格伦再创造之(他的巴赫WVB911是迄今我们听到的最为杰出的演绎);谁,更有说服力呢?当然我们还可以参考肯普夫,希夫,尤金纳,吉塞金,米开兰杰利,甚至阿格利希……)
9,她的演奏在强弱缓疾之剧烈对比中呈现的戏剧性张力,是现代演奏家很少可以达致的。即便法国钢琴女杰格利默德、这位当代亦颇为男性化的演奏家,与纳伊之力度相比,也是逊色很多。于是,人们想到,纳伊的戏剧性张力和主题间对比,颇有德国人狂飚艺术时代和强大感性之理性,于强大理性之感性的结构和悖论——也就是说,德国理性的贝多芬和德国感性的贝多芬,都是横空出世而无法莫扎特,无法巴赫甚至无法马勒的——因为这是另外一种尼采。……
附:
我上传的 Elly Ney 演奏贝多芬月光、悲怆、热情:http://pan.baidu.com/s/1pJ6TIKN
我从油管搬运来的关于 Elly Ney 的纪录片(德语无字)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WVMqBht85o/
2,她的左手定位十分了得,其奏,有如对巴赫复调结构的演奏那样,她成为贝多芬复调结构演奏的舵手,在左手低音部位,把音符,乐句和段落上升为一种坚定可靠之音乐指向;她指向哪里呢?在那个纳粹时期前后……
3,她的慢板呼吸在放缓节奏和速率的同时,将“暴风雨“这首奏鸣曲线形发展为一种意志之任性。在时间之上的空间里,得到时空之间的优美对位——这让人想到,巴赫既有人文航向的前瞻,更有直面上帝的对话——而奈伊对于贝多芬也做到了这样的纵览时空;
4,她的男性化的触键,是以女性化的缓慢作为交代的;于是,一个所谓奈伊式而绝非肖邦式的雌雄共同体,开始诞生;(当然,说肖邦雌雄共体之词,也是一种演绎——类似中国词人温庭筠之词之雌雄共体……温每每男趋于女——而奈伊反向之;她是极度男性化的——和纳粹有关?);
5,这个共同体的指向,有着立芬斯达尔描述和摄入奴巴人健美肌肉和快速运动的审美——而这个审美是不是被纳粹利用——奈伊如何成为元首钢琴家——她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是纳粹美学中暴力肌肉和暴力钢铁的写照?尚有余问也。(这也同样说明了,对于颓废派的,弱者的,甚至残疾的生态、人生美学的敌对,恰好是纳粹精神惨境、死亡崇拜的对峙物——视为“恶之花”——谁是恶,谁是花?)
6,奈伊复调对位的强调和超度清晰的演奏,让人不得不赞语她超过后来之G古尔德演奏的清晰;之所以说她超越之,是因为古尔德的琴声是数学平衡(包涵他演奏的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也是一种数学式平衡和略显人情的晚期贝多芬之貌),他忽略了钢琴和音乐家(巴赫,贝多芬等)的人性和神性对位的可能性——这样,奈伊式复调和对位,就在先递补了后来的古尔德的不足——至于他们共体具备的波-粒两重性,更是一种线条形状的共襄;
7,奈伊告诉我们的是,她好像绝对是一位人文主义者,唯美主义者和纳粹党人,因为她的声响特征消除了贝多芬尚存和保持的、那些看不见、甚至听不太到的、类似《致爱丽思》那样的情趣柔声——奈伊的慢板不是柔声,而是一种类似瓦格纳特累斯坦和伊索尔德式的死亡高尚和礼葬于天(想起保尔.策兰的《死亡赋格》——天上之墓地绝对旷达而富裕……——对于犹太人和一切死者……);
8,奈伊的声音里面没有巴赫的圣穆和沉静,也没有人性,女性温柔的圆润和丰裕;她是暴风雨中的女王式的癫狂和刚毅,一如前诉;(于是我们不得不提出另外一位巴赫演奏家M.蒂博- Maria Tipo她的巴赫,比较古尔德,可以说,是古典和现代,后现代之比较,之较逐;蒂博还原了巴赫;而格伦再创造之(他的巴赫WVB911是迄今我们听到的最为杰出的演绎);谁,更有说服力呢?当然我们还可以参考肯普夫,希夫,尤金纳,吉塞金,米开兰杰利,甚至阿格利希……)
9,她的演奏在强弱缓疾之剧烈对比中呈现的戏剧性张力,是现代演奏家很少可以达致的。即便法国钢琴女杰格利默德、这位当代亦颇为男性化的演奏家,与纳伊之力度相比,也是逊色很多。于是,人们想到,纳伊的戏剧性张力和主题间对比,颇有德国人狂飚艺术时代和强大感性之理性,于强大理性之感性的结构和悖论——也就是说,德国理性的贝多芬和德国感性的贝多芬,都是横空出世而无法莫扎特,无法巴赫甚至无法马勒的——因为这是另外一种尼采。……
附:
我上传的 Elly Ney 演奏贝多芬月光、悲怆、热情:http://pan.baidu.com/s/1pJ6TIKN
我从油管搬运来的关于 Elly Ney 的纪录片(德语无字)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WVMqBht8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