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告别了?
原本是想到了一大堆可以用来煽情的词汇去鼓吹这张“离别”的专辑。但是有什么必要呢?提到中国摇滚大家都不一而同的沉重,不一而同的想到了青春、伤痛、矛盾、挣扎、苦涩、贫穷等等这些字眼。其实早在十来年前,当中国准确地说北京出现了“地下”这个称谓之后,就有大批的艺术家从出道伊始就断了要名利双收的念头,所谓“梦想”也仅仅就是为了表达。在中国摇滚的图景中,像“腰”这样来自边陲小镇的乐队,毫无疑问的归于此类。
中国的“地下”和西方的“地下”其实有着天壤之别。需要我来解释一遍吗?豆瓣有这么多专业的乐迷。我还是说一说吧。地下音乐之于西方,大多是酒足饭饱之后的纯粹玩乐,本就是为了满足各种奇葩的小众审美而自然孕育而生的。再说西方的乐迷圈除了特别讲究的硬核党之外现在也早不兴“地下”这说法了。他们与主流文化的对抗性和隔离感都没有那么强,对于乐迷来说,更多的只是一种听感的差异罢了。而在中国,地下就意味着对抗性和隔离感。在90年代末期中国冒出一大批所谓地下乐队的时候,这个概念被极度强化。而发展到现在——类似“腰”也仍然摆脱不了这种属性,只是对抗和隔离变得弱了,而成为了一个持怀疑态度的观察者——这是“腰”的姿态。
所以,这样一篇关于音乐的文字很有可能又要被引导成一篇社会评论——我们的摇滚乐,怎么会有这种角色?近些年比较耀眼的一些音乐——兵马司旗下的,我认为大多确实只在小众审美的范畴,万能青年旅店也在抒发着个人情怀。而“腰”呢?音符里散发出的情绪和歌词,统统都指向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但却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时代的社会的糜烂而无解的问题。但是最要命的是,他们从来不给出一个明确态度,要愤怒?反抗?逃避?遁隐?嘲讽?好像都不是。只是轻蔑的看着,如此这般。
“腰”说他们是为边缘人群而歌唱的乐队,我更倾向于——如果剥离歌词的直观,而抽取其中的情感,我觉得他们代表着当今中国的边缘知识分子、文艺青年。说到事理,都很明白;说到逃离和对抗,没有钱没有勇气;说到发牢骚埋怨每天喷一喷,觉得没劲;说到妥协,都不甘心。这是时代造就的,不要去问张三李四,先问问你自己是不是吧。
我不愿意朝着这个路子继续分析下去。当然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如果按照一个正常的剧本,一个正常的流程,对于“腰”这种天赋和才气的乐队,应该被哪个公司签了,先来个制作人好好教教主唱怎么唱歌,然后把他们喜好的布鲁斯摇滚,以及波普乐的桥段打磨的有质感一点,接着就是上电视开演唱会了……我说的有什么错吗?从音乐性来说,我没在这张专辑里听出什么“地下”元素。从旋律、乐感、声响等等角度,他们应该迎来的是尖叫和崇拜。
我很清楚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究竟是谁在对对人民群众实行审美霸权,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审美垄断,从而给中国音乐铸成了一堵除了音乐性之外的,隔离“主流”与“地下”的墙?还这么厚?要解释清楚太难了。如果中国的音乐只由音乐说的算,那么我们早乐翻天了。
最后就谈谈音乐吧。到了这张专辑,他们一抛之前过于散漫的构架,大大提升了音乐的可听性。很多人在谈论歌词,我觉得三分之一是朦胧诗、三分之一是有具体确切的指向、三分之一只是为了声调。所以凑在一起,给人造成了比朦胧诗还朦胧的印象,大家就别猜了。他们对这种写歌词的手法已经游刃有余,别指望能有什么有机整体。
那么,就这样告别了?
中国的“地下”和西方的“地下”其实有着天壤之别。需要我来解释一遍吗?豆瓣有这么多专业的乐迷。我还是说一说吧。地下音乐之于西方,大多是酒足饭饱之后的纯粹玩乐,本就是为了满足各种奇葩的小众审美而自然孕育而生的。再说西方的乐迷圈除了特别讲究的硬核党之外现在也早不兴“地下”这说法了。他们与主流文化的对抗性和隔离感都没有那么强,对于乐迷来说,更多的只是一种听感的差异罢了。而在中国,地下就意味着对抗性和隔离感。在90年代末期中国冒出一大批所谓地下乐队的时候,这个概念被极度强化。而发展到现在——类似“腰”也仍然摆脱不了这种属性,只是对抗和隔离变得弱了,而成为了一个持怀疑态度的观察者——这是“腰”的姿态。
所以,这样一篇关于音乐的文字很有可能又要被引导成一篇社会评论——我们的摇滚乐,怎么会有这种角色?近些年比较耀眼的一些音乐——兵马司旗下的,我认为大多确实只在小众审美的范畴,万能青年旅店也在抒发着个人情怀。而“腰”呢?音符里散发出的情绪和歌词,统统都指向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但却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时代的社会的糜烂而无解的问题。但是最要命的是,他们从来不给出一个明确态度,要愤怒?反抗?逃避?遁隐?嘲讽?好像都不是。只是轻蔑的看着,如此这般。
“腰”说他们是为边缘人群而歌唱的乐队,我更倾向于——如果剥离歌词的直观,而抽取其中的情感,我觉得他们代表着当今中国的边缘知识分子、文艺青年。说到事理,都很明白;说到逃离和对抗,没有钱没有勇气;说到发牢骚埋怨每天喷一喷,觉得没劲;说到妥协,都不甘心。这是时代造就的,不要去问张三李四,先问问你自己是不是吧。
我不愿意朝着这个路子继续分析下去。当然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如果按照一个正常的剧本,一个正常的流程,对于“腰”这种天赋和才气的乐队,应该被哪个公司签了,先来个制作人好好教教主唱怎么唱歌,然后把他们喜好的布鲁斯摇滚,以及波普乐的桥段打磨的有质感一点,接着就是上电视开演唱会了……我说的有什么错吗?从音乐性来说,我没在这张专辑里听出什么“地下”元素。从旋律、乐感、声响等等角度,他们应该迎来的是尖叫和崇拜。
我很清楚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究竟是谁在对对人民群众实行审美霸权,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审美垄断,从而给中国音乐铸成了一堵除了音乐性之外的,隔离“主流”与“地下”的墙?还这么厚?要解释清楚太难了。如果中国的音乐只由音乐说的算,那么我们早乐翻天了。
最后就谈谈音乐吧。到了这张专辑,他们一抛之前过于散漫的构架,大大提升了音乐的可听性。很多人在谈论歌词,我觉得三分之一是朦胧诗、三分之一是有具体确切的指向、三分之一只是为了声调。所以凑在一起,给人造成了比朦胧诗还朦胧的印象,大家就别猜了。他们对这种写歌词的手法已经游刃有余,别指望能有什么有机整体。
那么,就这样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