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钉的神经病儿与螺丝刀的精神劲儿
我特别害怕跟人谈音乐这个东西,更不喜欢一天到晚把音乐啊,梦想啊,爱啊,情啊挂在嘴边的人,尤其是搞音乐的人。那些疯子开口就是文艺,闭口就是牛逼,实在是太吓人了。仿佛一个满怀爱意的人要向全世界表白,举起了玫瑰花的同时也举起了他的阳具。我太怕他们了。
怎么说呢?假如我对你说,我是一个搞梦想的人,一个搞爱的人,你一定会觉得我TM有病!你说梦想和爱情之类的东西压根就不是个东西,它不能拿给你去玩儿,去搞,你更不能在它们面前耍流氓。虽然现实恰好相反,这世界上想搞梦的和想搞爱的,恐怕比做梦做爱的人都多。至少东莞和快播已经证明了,在将来十年,我们必须面对无爱可做,只有梦可搞的问题。
当然,我们这时候也渐渐理解了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搞来搞去的,我们和他们都与爱情无冤,和梦想无仇,那怕粮食已经搞完了,就不能搞搞别的东东么?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回答,这种无声尤为让人觉得苦闷。当然也最适合酝酿一些什么,酝酿些什么呢?这时候你可能就想起音乐来了。对头,你这回睡饱了爱够了,起来就要把音乐搞一搞,而且搞得名正言顺,搞得天经地义,义正言辞!
搞完了,也许你都不会对那个搞字耿耿于怀。只幻想在某一架巨大的机器上,有那么一枚钉子,带有螺纹的,一下子插进自己的胸口或pussy。不管你是个son of bitches还是就是一个bitch,你都相信自己会在痛苦的零余,感受到那种苦尽甘来的快意。这个情形有时候被形容为高潮或者就义,有时候也叫实现了自我价值。
可往往就是这些顽固的亢奋的钉子,让人在如今的摇滚面前提不起精神。
就像有人曾经说过要成为一颗螺丝钉。在后雷锋时代,提雷锋是雷人的;同理在后摇滚时代,提摇滚也显得矫情!
你说为啥?我的回答是摇滚已经被人给搞烂了。已经被人给搞成了一个由头,一种事业,一部历史了,已经被人给搞得十分十分具体了。
何勇曾经说过,麒麟这种动物不是十分具体,小名儿叫四不像,他的音乐也是这样,也是四不像。我这话是致敬何勇的,也同样拿来致敬惘闻。同时我还想说这样的话——把爱情和音乐混为一谈的是港台流行,四大天王;而把梦想和音乐混为一谈的呢?你不觉得脸红吗?
曾几何时,国摇还不太像摇滚的那个年代,摇滚还等于噪音,靡靡之音。摇青也就不用为自己分门别类,贴上标签,不需要寻求主流认可,更不需要待价而沽。那时候没有听众的自己就是听众,一切都是那么模棱两可。而现在不一样了,太多人拿摇滚说事儿了,就连白岩松不都把摇滚当古典音乐一样放到台面上来扶摇直上了吗?我自己现在不也在挟摇自重吗?
当然,把摇滚放到台面上来没有错,让摇滚登一登大雅之堂也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常常不是要让摇滚真正登堂入室,而是把一些摇滚的副产物当成了摇滚本身,或者干脆拿它来当工具。这就不用说那些一开始刚学会几个破和弦的人,都在把自己所谓的原创音乐拿来做泡各种婊们的资本了。
诚然,当初摇滚的目的就有反战,热爱和平,讴歌爱情,追寻自由真理等等这些意思。但我们不能反客为主,颠倒次序,把一切真善美的价值观,一切口号都塞进摇滚里去。摇滚不是垃圾场,不是污水塘,但摇滚也不是文青们树立理想的地方,摇滚不是乌托邦。
就像在摇滚的时代,摇青其实并不叛逆,在后摇滚的时代,摇青也不要故意来卖乖。同志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其实可以不走极端。
现在我们来说后摇,对摇滚来说后摇其实是一股逆流,或者说是对摇滚的一次反动。后摇当然不是反对摇滚的反叛与癫狂。后摇反的是为了反叛而反叛,为了癫狂而癫狂,后摇反对刻意为之,反对必须这样。从这个角度来说,后摇和摇滚一样,同样反对禁锢,反对不自由。可是在摇滚逐渐通过被主流价值再估价再认可的这个过程,摇青逐渐变成了他们所反对的那类人,他们所深恶痛绝的那类人。这是目前摇滚的所处的尴尬境地。
惘闻是我接触的后摇乐队中比较晚的一个了,国内后摇乐队中接触较早的是48V,当然还有甜梅号。听的第一支曲子是《焦虑抑制剂》,这歌我一直循环了好几个晚上,当时并不知道那个“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声音是老谢用螺丝刀做出来的。后来知道了,觉得和Led zeppline中的Jimmy Page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Jimmy Page拿的是弓子,而且也并未将弓子的演奏融入整个乐曲。或许当时这样的演奏方式仍然显得十分怪异,所以Jimmy Page也仅仅在现场把它拿来作为制造一种神秘阴森氛围的工具而已。
但在《八匹马》中,我们看到了惘闻手里的弓子。我不敢说这些东西和吉他已经衔接得天衣无缝,神乎其技了。但至少在我这里是受用的,我不会觉得他突兀,也不会在向朋友介绍惘闻的时候拿他当成一个噱头,就像老谢的自谦:“这些都是雕虫小技”。
求新求变自然难能可贵,可更难得的是你要能驾驭得了这些新与变,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这一点惘闻做到了。话说置身于老炮的阴影之下,在这后现代,后摇滚,后叉叉的年代里,每一个乐队,都难免会被人说成是在模仿和山寨谁谁谁。要远离此道,新变自是一途,可承前启后又何尝不是。你难道能为此因噎废食,连吉他也不弹了不成。那时肯定又会有人说你在模仿Sid Vicious,Sid不也不会弹吉他么?
后摇其实是一种可以让人充分发挥想象的音乐类型。它既不像古典交响那样的无字天书,也不像网络神曲那样的旁门左道。正因如此,它才让每个人的小聪明有了用武之地。并且,也让一些不善于书写的乐手有了更直接更纯粹的表达。如同一个患有失语症的抽象派画家,抛弃了作为诗人的身份,单纯用音韵和幻想去表现美与残忍。或者干脆可以这样说,一个后摇滚乐手首先失去了作为诗人的资格,才最终换来了每一个听众成为诗人的可能。
就像清中叶的戏剧创作所陷入的那种衰退状态,若戏剧最终只是成为了文人的案头读物,若摇滚最终只是变成了一首首可以演唱的押韵诗,变成了文学的附庸。即使这样的剧作家和乐手摇身一变成为了诗人,也就只是一个诗人了。
这么看来,摇青还是要有些追求独立的精神。这种独立意味着他既不能向主流投降,去跪舔名利,更重要的是不要去迎合听众,哪怕是一些真听众。
简而言之就两个字:惘闻!
怎么说呢?假如我对你说,我是一个搞梦想的人,一个搞爱的人,你一定会觉得我TM有病!你说梦想和爱情之类的东西压根就不是个东西,它不能拿给你去玩儿,去搞,你更不能在它们面前耍流氓。虽然现实恰好相反,这世界上想搞梦的和想搞爱的,恐怕比做梦做爱的人都多。至少东莞和快播已经证明了,在将来十年,我们必须面对无爱可做,只有梦可搞的问题。
当然,我们这时候也渐渐理解了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搞来搞去的,我们和他们都与爱情无冤,和梦想无仇,那怕粮食已经搞完了,就不能搞搞别的东东么?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回答,这种无声尤为让人觉得苦闷。当然也最适合酝酿一些什么,酝酿些什么呢?这时候你可能就想起音乐来了。对头,你这回睡饱了爱够了,起来就要把音乐搞一搞,而且搞得名正言顺,搞得天经地义,义正言辞!
搞完了,也许你都不会对那个搞字耿耿于怀。只幻想在某一架巨大的机器上,有那么一枚钉子,带有螺纹的,一下子插进自己的胸口或pussy。不管你是个son of bitches还是就是一个bitch,你都相信自己会在痛苦的零余,感受到那种苦尽甘来的快意。这个情形有时候被形容为高潮或者就义,有时候也叫实现了自我价值。
可往往就是这些顽固的亢奋的钉子,让人在如今的摇滚面前提不起精神。
就像有人曾经说过要成为一颗螺丝钉。在后雷锋时代,提雷锋是雷人的;同理在后摇滚时代,提摇滚也显得矫情!
你说为啥?我的回答是摇滚已经被人给搞烂了。已经被人给搞成了一个由头,一种事业,一部历史了,已经被人给搞得十分十分具体了。
何勇曾经说过,麒麟这种动物不是十分具体,小名儿叫四不像,他的音乐也是这样,也是四不像。我这话是致敬何勇的,也同样拿来致敬惘闻。同时我还想说这样的话——把爱情和音乐混为一谈的是港台流行,四大天王;而把梦想和音乐混为一谈的呢?你不觉得脸红吗?
曾几何时,国摇还不太像摇滚的那个年代,摇滚还等于噪音,靡靡之音。摇青也就不用为自己分门别类,贴上标签,不需要寻求主流认可,更不需要待价而沽。那时候没有听众的自己就是听众,一切都是那么模棱两可。而现在不一样了,太多人拿摇滚说事儿了,就连白岩松不都把摇滚当古典音乐一样放到台面上来扶摇直上了吗?我自己现在不也在挟摇自重吗?
当然,把摇滚放到台面上来没有错,让摇滚登一登大雅之堂也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常常不是要让摇滚真正登堂入室,而是把一些摇滚的副产物当成了摇滚本身,或者干脆拿它来当工具。这就不用说那些一开始刚学会几个破和弦的人,都在把自己所谓的原创音乐拿来做泡各种婊们的资本了。
诚然,当初摇滚的目的就有反战,热爱和平,讴歌爱情,追寻自由真理等等这些意思。但我们不能反客为主,颠倒次序,把一切真善美的价值观,一切口号都塞进摇滚里去。摇滚不是垃圾场,不是污水塘,但摇滚也不是文青们树立理想的地方,摇滚不是乌托邦。
就像在摇滚的时代,摇青其实并不叛逆,在后摇滚的时代,摇青也不要故意来卖乖。同志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其实可以不走极端。
现在我们来说后摇,对摇滚来说后摇其实是一股逆流,或者说是对摇滚的一次反动。后摇当然不是反对摇滚的反叛与癫狂。后摇反的是为了反叛而反叛,为了癫狂而癫狂,后摇反对刻意为之,反对必须这样。从这个角度来说,后摇和摇滚一样,同样反对禁锢,反对不自由。可是在摇滚逐渐通过被主流价值再估价再认可的这个过程,摇青逐渐变成了他们所反对的那类人,他们所深恶痛绝的那类人。这是目前摇滚的所处的尴尬境地。
惘闻是我接触的后摇乐队中比较晚的一个了,国内后摇乐队中接触较早的是48V,当然还有甜梅号。听的第一支曲子是《焦虑抑制剂》,这歌我一直循环了好几个晚上,当时并不知道那个“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声音是老谢用螺丝刀做出来的。后来知道了,觉得和Led zeppline中的Jimmy Page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Jimmy Page拿的是弓子,而且也并未将弓子的演奏融入整个乐曲。或许当时这样的演奏方式仍然显得十分怪异,所以Jimmy Page也仅仅在现场把它拿来作为制造一种神秘阴森氛围的工具而已。
但在《八匹马》中,我们看到了惘闻手里的弓子。我不敢说这些东西和吉他已经衔接得天衣无缝,神乎其技了。但至少在我这里是受用的,我不会觉得他突兀,也不会在向朋友介绍惘闻的时候拿他当成一个噱头,就像老谢的自谦:“这些都是雕虫小技”。
求新求变自然难能可贵,可更难得的是你要能驾驭得了这些新与变,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这一点惘闻做到了。话说置身于老炮的阴影之下,在这后现代,后摇滚,后叉叉的年代里,每一个乐队,都难免会被人说成是在模仿和山寨谁谁谁。要远离此道,新变自是一途,可承前启后又何尝不是。你难道能为此因噎废食,连吉他也不弹了不成。那时肯定又会有人说你在模仿Sid Vicious,Sid不也不会弹吉他么?
后摇其实是一种可以让人充分发挥想象的音乐类型。它既不像古典交响那样的无字天书,也不像网络神曲那样的旁门左道。正因如此,它才让每个人的小聪明有了用武之地。并且,也让一些不善于书写的乐手有了更直接更纯粹的表达。如同一个患有失语症的抽象派画家,抛弃了作为诗人的身份,单纯用音韵和幻想去表现美与残忍。或者干脆可以这样说,一个后摇滚乐手首先失去了作为诗人的资格,才最终换来了每一个听众成为诗人的可能。
就像清中叶的戏剧创作所陷入的那种衰退状态,若戏剧最终只是成为了文人的案头读物,若摇滚最终只是变成了一首首可以演唱的押韵诗,变成了文学的附庸。即使这样的剧作家和乐手摇身一变成为了诗人,也就只是一个诗人了。
这么看来,摇青还是要有些追求独立的精神。这种独立意味着他既不能向主流投降,去跪舔名利,更重要的是不要去迎合听众,哪怕是一些真听众。
简而言之就两个字: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