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鶯鶯《只有分離》
黃鶯鶯在四海/EMI時期建立起亦中亦西的音樂形象。歐西樂以ABBA式的輕快舞曲及美式民歌民謠為基準,中式則有王福齡承接六十年代的婉轉小調意味,完全打破了她在歌林的電影流行歌印記。
1982年,黃鶯鶯推出加盟寶麗金的首張唱片《只有分離》,個人進化再上一層樓。四海/EMI曾將她的形象塑造為鄰家少女,寶麗金時期則讓她變得越發高貴。除了加入西方麗人的摩登感之外,還有美得像雕塑一樣的藝術氣質。
不止造型,整個寶麗金時期,黃鶯鶯的音樂都極力在流行元素中營造出文藝唯美氣息。相較而言,五張寶麗金時期的詩意情歌中,《只有分離》已經是其中平易近人的一張。即使如此,這張唱片的表達方式也跳出了過去直白的內心戲陳述,改用大量現代詩一樣的修辭手法,也幾可代表八十年代流行音樂的製作力的確邁上了新台階。
整張專輯由何慶清擔當製作人,當時正值他的產量高峰期,口碑極好。在專輯裏,已近尾聲的ABBA熱潮仍有驚鴻一瞥。何慶清創作的《回憶》像是為黃鶯鶯的ABBA情結再做註解,整首歌從抒情流暢地過渡到中板,手法老練。大碟內另有一首《誤會》,將舞曲節奏結合美國鄉村風情,由已站穩腳跟的洪光達及馬兆駿創作組合所寫,可聽出當時兩人的默契與創作水準皆已相當可觀。大碟內,兩人一共交出三首旋律和一首詞作,都可圈可點。其中《昔日》用三拍子融入藍草音樂的輕盈,放在專輯末尾,收得風和日麗。
他們所寫的《吾愛》,可以算是當時民歌結合商業流行音樂風潮的一張側寫。其中的悠揚甚至與《風中的早晨》血統一致。何慶清的《相思》,曹俊鴻的《奈何不了自己》也大可放在同一範圍中討論。
來自陳彼得的《謎情》和陳揚的《迷惘》是不同火花碰撞出的意外之喜。兩位作者皆中西合壁,又關注在地聲音,兩首歌曲卻不約而同和日本新音樂風潮契合。二者再加上改編中島美雪《惡女》的《等著回答》,預告了黃鶯鶯其後陸續有來的日式華麗風格。尤其陳志遠在《迷惘》的編曲,與幾年後中森明菜大熱的《難破船》異曲同工,造就了華美的音樂張力。
不能不提的《只有分離》,實際根本也無需多說。這首歌在1982年紅遍大街小巷,雖與大碟格調不盡相同,卻擴大了黃鶯鶯與曹俊鴻的音樂版圖。至於林敏怡為同名電影所寫的《彩雲曲》,原由香港歌手雷安娜主唱。國語版歌詞幾乎將林敏聰的廣東版本復刻過來,好在旋律足夠動聽,經由黃鶯鶯的演唱,也一樣美輪美奐。
黃鶯鶯的演唱,在四海時期就已磨練成熟。在《只有分離》中,她依舊貢獻了不少讓人讚嘆的演出。比如《吾愛》,旋律的餘韻繞樑,黃鶯鶯也處理了大量不著痕跡的尾音,看似隨意,實則應耗費了相當的心思。主歌部分的斷句與連接也都具備相當難度。面對這些挑戰,歌手總可以讓聲音由心而發,從容出口,與她優雅的形象相得益彰,也難怪這張專輯在當時得到了普羅大眾的認可。
1982年,黃鶯鶯推出加盟寶麗金的首張唱片《只有分離》,個人進化再上一層樓。四海/EMI曾將她的形象塑造為鄰家少女,寶麗金時期則讓她變得越發高貴。除了加入西方麗人的摩登感之外,還有美得像雕塑一樣的藝術氣質。
不止造型,整個寶麗金時期,黃鶯鶯的音樂都極力在流行元素中營造出文藝唯美氣息。相較而言,五張寶麗金時期的詩意情歌中,《只有分離》已經是其中平易近人的一張。即使如此,這張唱片的表達方式也跳出了過去直白的內心戲陳述,改用大量現代詩一樣的修辭手法,也幾可代表八十年代流行音樂的製作力的確邁上了新台階。
整張專輯由何慶清擔當製作人,當時正值他的產量高峰期,口碑極好。在專輯裏,已近尾聲的ABBA熱潮仍有驚鴻一瞥。何慶清創作的《回憶》像是為黃鶯鶯的ABBA情結再做註解,整首歌從抒情流暢地過渡到中板,手法老練。大碟內另有一首《誤會》,將舞曲節奏結合美國鄉村風情,由已站穩腳跟的洪光達及馬兆駿創作組合所寫,可聽出當時兩人的默契與創作水準皆已相當可觀。大碟內,兩人一共交出三首旋律和一首詞作,都可圈可點。其中《昔日》用三拍子融入藍草音樂的輕盈,放在專輯末尾,收得風和日麗。
他們所寫的《吾愛》,可以算是當時民歌結合商業流行音樂風潮的一張側寫。其中的悠揚甚至與《風中的早晨》血統一致。何慶清的《相思》,曹俊鴻的《奈何不了自己》也大可放在同一範圍中討論。
來自陳彼得的《謎情》和陳揚的《迷惘》是不同火花碰撞出的意外之喜。兩位作者皆中西合壁,又關注在地聲音,兩首歌曲卻不約而同和日本新音樂風潮契合。二者再加上改編中島美雪《惡女》的《等著回答》,預告了黃鶯鶯其後陸續有來的日式華麗風格。尤其陳志遠在《迷惘》的編曲,與幾年後中森明菜大熱的《難破船》異曲同工,造就了華美的音樂張力。
不能不提的《只有分離》,實際根本也無需多說。這首歌在1982年紅遍大街小巷,雖與大碟格調不盡相同,卻擴大了黃鶯鶯與曹俊鴻的音樂版圖。至於林敏怡為同名電影所寫的《彩雲曲》,原由香港歌手雷安娜主唱。國語版歌詞幾乎將林敏聰的廣東版本復刻過來,好在旋律足夠動聽,經由黃鶯鶯的演唱,也一樣美輪美奐。
黃鶯鶯的演唱,在四海時期就已磨練成熟。在《只有分離》中,她依舊貢獻了不少讓人讚嘆的演出。比如《吾愛》,旋律的餘韻繞樑,黃鶯鶯也處理了大量不著痕跡的尾音,看似隨意,實則應耗費了相當的心思。主歌部分的斷句與連接也都具備相當難度。面對這些挑戰,歌手總可以讓聲音由心而發,從容出口,與她優雅的形象相得益彰,也難怪這張專輯在當時得到了普羅大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