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复兴 功不可没
这是Decca在2001年推出的唱片,那时芭托丽已经出名。格鲁克的意大利歌剧,除了《奥菲欧与尤里迪茜》,别的作品演录寥寥。在凭借自己的名声和力量挖掘复兴巴洛克和早期古典时期声乐作品这件事上,芭托丽确实有贡献。她也一直对这事有兴趣,所以有了后来的老萨,阉伶群,斯苔范尼,但老萨那张不怎么成功...... 我没买到实体碟,是在罗刹网站上下的,细心的上传者还扫瞄了小册子。
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197762167/
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197762045/
这小册子做得很用心,介绍了选曲的原则:全部取自格鲁克谱曲的梅氏剧本。在首页配上了一首梅氏的十四行诗。Claudio Osele为其写了介绍文章,题头引用了梅氏和格鲁克不同时代的信件,表达同一观念:音乐须为诗歌服务。音乐服从内容,这也是格鲁克后来的改革中一贯持的观点。我认为,他反的是夸张的、炫技的、形式凌驾于意义的正歌剧,但并不反梅氏,梅氏也一直把自己的诗放在音乐之上的: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197760248/
专辑所选曲目取自梅塔斯塔西奥所著,格鲁克谱曲的歌剧,包括《狄多的仁慈》、《Ezio》、《被认出的塞米拉米德》、《安提戈涅》,以及短歌剧《帕纳索山的凌乱》、《王冠》。选曲很高明,取的都是精华,各个咏叹调如不是戏剧性极强的段子,也是尽优美抒情之能事——也许编辑者(或芭托里,如果她也参与意见)认为选这样的旋律,才易于向更多的人群推广,这安排无不道理,整盘听来确实十分入耳,令人印象深刻。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197760245/
(武疯心中一直住着一个castrato,所以有了后来的Sacrificium大爆发,:P) 武教主声音,那时比现在纤细轻盈,演唱也还稳妥,不似如今的抽风。8个曲目非常好的展现了她的音域、技巧、戏剧处理能力。如果要挑一个推荐,就是压轴那支《安提戈涅》的宣叙调加咏叹调《Berenice, che fai?...Perchè, se tanti siete》,一句话,戏剧性。后来越听越觉得法国味,咦,这不是《伊菲姬尼在陶里德》里那支《Je t'implore et je tremble》么,格老爷自抄也不落后于人的。 时至今日,《狄多的仁慈》,《Ezio》,《帕纳索山的凌乱》,《王冠》都有了商业发行的全剧录音,使今人更全面的认识和欣赏格鲁克。在十多年后回头检视,芭托丽的演唱有点“过”(其实比她后期已经收敛很多),但在当时,她的推广工作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