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ong》:剑走偏锋的商业化艺术
情歌当道已然成为华语市场目前的趋势,音乐显然满足于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足后对精神层面更高的需求——这就有了华语音乐当前所谓的的治愈系,疗伤系等等“派系”(大抵都是情情爱爱的歌),内容逃不过肉欲横流,无病呻吟,痛彻心扉种种。再清淡一点的则是文青口中的小清新(在我看来它过度执着于歌词而忽略旋律本身的美感,有些词甚至过于晦涩,毫无想象空间,简直是文青们的装X神器),因为文青出门之前都爱给自己脑门上贴一高大上标签,再换上一副矫揉造作的扭捏姿态,待所有标配打点好后瞬间觉得自己逼格提升封顶,出了门就能藐视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了。无奈有些歌手再怎么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扭转不了华语音乐风格日渐趋同的局势。然而就在这一片黏腻不已的呻吟中,《THE SONG》如猛虎出山般撞进你的耳膜!
整体上看,歌曲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旋律听起来非常连贯,有种一气呵成的畅快感。前面动感十足的欢快,到后面逐渐弥漫起点点忧愁,终了大气磅礴中又饱含着不舍之情(另类却又合情合理)。整张专辑声势浩荡又刚柔并济,先是如山洪爆发横冲直撞,到收尾变成小河细细流淌,待流尽最后一滴音符的意犹未尽,让人感叹萧敬腾很高明,成功营造出循序渐退的统一感。
歌词方面,整张专辑几乎没有太过抽象的歌词,大多简单直白,却也表明萧敬腾的心声:我不想说什么,只想唱歌给你听。恰恰这简洁的歌词也是促成专辑风格统一的一项工具。甚至林夕都遵照他的想法,言简意赅地写下了《the song》。
开场《吻我吧》就已揭露萧敬腾的勃勃野心,词曲包办,复杂的编曲,高难度唱腔,无一不说明他已经不能满足于“金曲歌王”这头衔,而是想更进一步开拓音乐的荒野。就像他说的:金曲歌王不是巅峰,只是开始。谁说好嗓子是把双刃剑?精彩的作品都要靠最完美的技巧来演绎,只不过现在创造和演绎恰巧由同一个人完成罢了。
《我就是爱你》十分耐听,歌词旋律朗朗上口,算是专辑中传唱度最高的一首歌,传闻是萧敬腾十七岁的作品。(萧敬腾你这个坏蛋,到底还有多少好东西没拿出来?)
除此之外,《我在飞》《跟我玩》《kelly》也都是萧敬腾词曲包办。《kelly》属于传统情歌,旋律平缓中带有轻微波澜,不加修饰却能唱进内心,放在《the song》之前起到过渡作用。《我在飞》则是正能量满满,不拘泥于情爱而是更注重带给社会正向的能源;值得一提的是《跟我玩》这首歌,这首所谓的“七月禁忌主打”着实让人惊艳不已。开头的变音,俏皮的唱腔与和声,和“你没带卫生纸我帮你飘进来”“我曾经也是人们”“我要的只是跟我一起玩”等令人忍俊不禁的歌词全都萌味十足,逐一打破人们对鬼魂的既定形象和惯有思路,给大家呈现(或还原?)出一个善良可爱惹人怜爱的“阿飘”。
其余的作品里,无论是澎湃的《放开》,甜蜜的《铃铃》,基情四射的《说》,都做到各有特色又能与整体风格神同步(看来曲目排序也是学问)。其中有一首《色》,歌词略微抽离现实却完全不脱离现实,萧敬腾还小秀了一段rap(进步神速),整首歌曲的画面感,节奏感和质感都相当强烈。
在这种遍地情歌的大趋势下另辟新径实在是明智之举,《the song》与目前华语市场上的专辑的风格都有着极大的反差,远处看来势汹汹,气势惊人,近看空白之处又用少许细节填补,细细品来萧敬腾的功力又更上了一层楼。这张专辑并没被当前趋势所束缚,所谓的内容也没仅仅停留在某一肤浅层面上。看得出来萧敬腾不想只停留在华语,而是渴望迈向国际(迈向国际的初衷是想让外界更加了解华语)。令人惊奇的是这种与当前局势格格不入的专辑类型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小众化”,它反而以各种影视剧主题曲,广告主题歌的方式慢慢渗透进人们生活,独树一帜的同时又商业味十足。这种矛盾的融合让人不禁感慨到,一个成功的音乐人不是被市场淹没,而是开创一个新市场。
整体上看,歌曲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旋律听起来非常连贯,有种一气呵成的畅快感。前面动感十足的欢快,到后面逐渐弥漫起点点忧愁,终了大气磅礴中又饱含着不舍之情(另类却又合情合理)。整张专辑声势浩荡又刚柔并济,先是如山洪爆发横冲直撞,到收尾变成小河细细流淌,待流尽最后一滴音符的意犹未尽,让人感叹萧敬腾很高明,成功营造出循序渐退的统一感。
歌词方面,整张专辑几乎没有太过抽象的歌词,大多简单直白,却也表明萧敬腾的心声:我不想说什么,只想唱歌给你听。恰恰这简洁的歌词也是促成专辑风格统一的一项工具。甚至林夕都遵照他的想法,言简意赅地写下了《the song》。
开场《吻我吧》就已揭露萧敬腾的勃勃野心,词曲包办,复杂的编曲,高难度唱腔,无一不说明他已经不能满足于“金曲歌王”这头衔,而是想更进一步开拓音乐的荒野。就像他说的:金曲歌王不是巅峰,只是开始。谁说好嗓子是把双刃剑?精彩的作品都要靠最完美的技巧来演绎,只不过现在创造和演绎恰巧由同一个人完成罢了。
《我就是爱你》十分耐听,歌词旋律朗朗上口,算是专辑中传唱度最高的一首歌,传闻是萧敬腾十七岁的作品。(萧敬腾你这个坏蛋,到底还有多少好东西没拿出来?)
除此之外,《我在飞》《跟我玩》《kelly》也都是萧敬腾词曲包办。《kelly》属于传统情歌,旋律平缓中带有轻微波澜,不加修饰却能唱进内心,放在《the song》之前起到过渡作用。《我在飞》则是正能量满满,不拘泥于情爱而是更注重带给社会正向的能源;值得一提的是《跟我玩》这首歌,这首所谓的“七月禁忌主打”着实让人惊艳不已。开头的变音,俏皮的唱腔与和声,和“你没带卫生纸我帮你飘进来”“我曾经也是人们”“我要的只是跟我一起玩”等令人忍俊不禁的歌词全都萌味十足,逐一打破人们对鬼魂的既定形象和惯有思路,给大家呈现(或还原?)出一个善良可爱惹人怜爱的“阿飘”。
其余的作品里,无论是澎湃的《放开》,甜蜜的《铃铃》,基情四射的《说》,都做到各有特色又能与整体风格神同步(看来曲目排序也是学问)。其中有一首《色》,歌词略微抽离现实却完全不脱离现实,萧敬腾还小秀了一段rap(进步神速),整首歌曲的画面感,节奏感和质感都相当强烈。
在这种遍地情歌的大趋势下另辟新径实在是明智之举,《the song》与目前华语市场上的专辑的风格都有着极大的反差,远处看来势汹汹,气势惊人,近看空白之处又用少许细节填补,细细品来萧敬腾的功力又更上了一层楼。这张专辑并没被当前趋势所束缚,所谓的内容也没仅仅停留在某一肤浅层面上。看得出来萧敬腾不想只停留在华语,而是渴望迈向国际(迈向国际的初衷是想让外界更加了解华语)。令人惊奇的是这种与当前局势格格不入的专辑类型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小众化”,它反而以各种影视剧主题曲,广告主题歌的方式慢慢渗透进人们生活,独树一帜的同时又商业味十足。这种矛盾的融合让人不禁感慨到,一个成功的音乐人不是被市场淹没,而是开创一个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