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而不树
朴而不树
□三皮
还有八分钟,这一天就又过掉。二十年间,这样的时刻太多,多到你只能偶尔陷神在如斯的思考中,也不敢总是沉迷,因为明白一旦全身陷入,就再也别想重新开始。从清晨到黑夜,我用三种方式听同一首歌,蓝牙,电脑音箱以及耳机,都是MP4这样的数码之音,除了CD,更不必提盒带了。
用盒带听朴树,那还是1998年,在津门河东区一个军区招待所里,卡带机随身带着,连公共澡间都不放过,花洒早经遗落,半温的热水甩下来,用走调的嗓子跟着唱: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或者撕裂了吼:隔壁老张对我讲,年轻时我和你一样狂,天不怕,地不怕,大碗喝酒,大块地吃肉,后来摔了跟头,老了,就变得谨小与慎微。
歌者仅大我两岁而已,算是同龄人,他的心声几乎也就是我的心声,一举一动都是桀骜不驯,这样的姿态极具煽动力,退学,自闭,读书,冥思,游吟,惜字如金,沉默寡言,简直所有的质素都是那一时代的范本,并且显出难得的神秘,蛊惑着声源这一边的孤苦伶仃,于是觉得日子再其艰难,只要可以高歌,纵然荒板野腔,也大可不必在意,只要米缸还有一碗米,就能混完接下来的一周时光,至于一周之后,又将何涉,那也是一周之后的事情,毋须介怀。
这人的名字也是奇特,听起来以为是朴素,本身就带着洁净,虽则作为姓氏应该读作piao。而piao也好,pu也好,只不过是每个人的认知习惯,和影响并无挂牵。凭嗓门儿就能识别,唱固然唱的全是少年激愤青年迷惘,而咬字吐词有老者沧桑,生下来就明白人世苍凉一样,字里行间的绝望需要反复聆听才会击中心房,觉得其中的险局,稍有不慎,即为其裹挟,跌入人之与人的永恒追问,继而在永无答案的命题中路远马亡。
直到十年前,终于在一个啤酒节上见到这个人,与此相同的一个季节,山城大田湾,走马灯地换所谓的明星,最后由他来压轴。照理寡言,只是上去唱,台下诸位,太半都是奔着喝酒的,歌声本来就小,又是个时兴划拳的所在,更难辨识所言为何。而只是唱,一首两首三四首,大抵议好的就是四首。灯暗下来,人退去,灌酒的意识到狂欢将尽,不肯就散,于是凝神鼓掌,不肯出来,就嚷,千百个人一起嚷,把灯火又嚷亮,于是逼出来,于是又唱一首,还是嚷不停休,那么再来一首。总算才肯任匿去。
那一时节大约是他比较苦闷的一段日子吧,才出了《生如夏花》,音乐英伦了许多,词语则钝去刀锋,更像诗,也有了禅的踪影。绯闻总算烟消云散,立即又有新的所爱,大家皆不看好,似乎之后也真的没讨什么好。
接下来就是长达十年的沉默,偶尔亦会出来唱那么一首改编的《送别》,星星点点的报道,将一个抑郁者用异样的悒郁眼光看待。而这十年,那仅有的两张唱片,从来带在身边,在每个无趣与疾行的午夜塞进机舱,把车子不紧不慢地开着,依着顺序听完一遍,又来一遍。总像邂逅一个久违的故人,喝了点酒在那里自言自语地倾述,朝着每一个命定的寒冬进发。
其实在十二年前,就写过一篇名作《花儿在夏日凋零》的短文,第一节写的是:多少次暗暗告诉自己,不必老是死皮赖脸的去回忆;并且在缠绵的叙说中用那些一去不返的情节感动自己。终归于人于己都是不好的。一则是朋友都不愿活生生一个块头也不矮小的男青年,一天到晚凄凄切切掸拂着岁月的尘灰絮絮叨叨,看多了徒坏了人家情绪;二来沉湎在不尽的回忆中,不免耽误了现时的大好光阴,且必将错失了即将的美妙前程,吃力又不讨好。却到底是一股什么力量总是牵制了右手里这支派克钢笔的呢?多年前李皖写到校园民谣的高晓松《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那时候高正出了他个人最精彩也是最完备的一张唱片《青春无悔》,算是和刚刚消逝的青春做了完美的告别。在创作文案中有着他的不甘以及勉强。隔二年读到石康《晃晃悠悠》,在后记里这个三十几岁的北京人也是做了一通不短的追忆。说到二十七岁那一年完成了小说云云。使我注意到和高、石有一点相似的是今年我也二十七岁了!在过去的那个春天以及多雨的五月,回忆也是在我胸间泛滥开来。莫非二十七岁就应该是一个怀旧的最好年纪,三个九年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消耗掉了,不牛反刍般的回味一下也是不应该的。
而最后一节写的则是:我的那些花儿必将在这个夏日凋零,而我的另一些花儿正在另外的一些夏日悄无声息的开放,美丽而又娇艳。我所要做的不过是重复着一场又一场的告别,无论它是兴奋快乐还是痛苦忧愁,甚至伤痕累累。
这样的两节恰乎是一段时不我待的哀悼,它们的脆弱非要腆着脸说,其实也和朴树的遭遇如出一辙。等将他最新的这首《平凡之路》听到三十三遍,你的故事讲到了哪?这样的问句何尝不是叹息。
所有一路相随的歌者,皆随着我们一道老去,死的有,颓废的有,当然飞黄腾达、抑郁至今的也有,即使从未谋面,一样能从三言两语中揣测得出之于他人同时之于自我的浮华抑或悲催世界。也许再见、再听,已经再难钩沉得出当日的汹涌澎湃,再难焕发出荷尔蒙激昂的青春年华,所留下的更多的还是记忆的反刍,那隔宿的滋味,发酵成酒,滴滴动心,开瓶即醉。
我们一路奔跑,在不期然而然的一节休止符中,如同逝者归来,让你飘散如烟,再见亦难,后会无期。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六日
□三皮
还有八分钟,这一天就又过掉。二十年间,这样的时刻太多,多到你只能偶尔陷神在如斯的思考中,也不敢总是沉迷,因为明白一旦全身陷入,就再也别想重新开始。从清晨到黑夜,我用三种方式听同一首歌,蓝牙,电脑音箱以及耳机,都是MP4这样的数码之音,除了CD,更不必提盒带了。
用盒带听朴树,那还是1998年,在津门河东区一个军区招待所里,卡带机随身带着,连公共澡间都不放过,花洒早经遗落,半温的热水甩下来,用走调的嗓子跟着唱: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或者撕裂了吼:隔壁老张对我讲,年轻时我和你一样狂,天不怕,地不怕,大碗喝酒,大块地吃肉,后来摔了跟头,老了,就变得谨小与慎微。
歌者仅大我两岁而已,算是同龄人,他的心声几乎也就是我的心声,一举一动都是桀骜不驯,这样的姿态极具煽动力,退学,自闭,读书,冥思,游吟,惜字如金,沉默寡言,简直所有的质素都是那一时代的范本,并且显出难得的神秘,蛊惑着声源这一边的孤苦伶仃,于是觉得日子再其艰难,只要可以高歌,纵然荒板野腔,也大可不必在意,只要米缸还有一碗米,就能混完接下来的一周时光,至于一周之后,又将何涉,那也是一周之后的事情,毋须介怀。
这人的名字也是奇特,听起来以为是朴素,本身就带着洁净,虽则作为姓氏应该读作piao。而piao也好,pu也好,只不过是每个人的认知习惯,和影响并无挂牵。凭嗓门儿就能识别,唱固然唱的全是少年激愤青年迷惘,而咬字吐词有老者沧桑,生下来就明白人世苍凉一样,字里行间的绝望需要反复聆听才会击中心房,觉得其中的险局,稍有不慎,即为其裹挟,跌入人之与人的永恒追问,继而在永无答案的命题中路远马亡。
直到十年前,终于在一个啤酒节上见到这个人,与此相同的一个季节,山城大田湾,走马灯地换所谓的明星,最后由他来压轴。照理寡言,只是上去唱,台下诸位,太半都是奔着喝酒的,歌声本来就小,又是个时兴划拳的所在,更难辨识所言为何。而只是唱,一首两首三四首,大抵议好的就是四首。灯暗下来,人退去,灌酒的意识到狂欢将尽,不肯就散,于是凝神鼓掌,不肯出来,就嚷,千百个人一起嚷,把灯火又嚷亮,于是逼出来,于是又唱一首,还是嚷不停休,那么再来一首。总算才肯任匿去。
那一时节大约是他比较苦闷的一段日子吧,才出了《生如夏花》,音乐英伦了许多,词语则钝去刀锋,更像诗,也有了禅的踪影。绯闻总算烟消云散,立即又有新的所爱,大家皆不看好,似乎之后也真的没讨什么好。
接下来就是长达十年的沉默,偶尔亦会出来唱那么一首改编的《送别》,星星点点的报道,将一个抑郁者用异样的悒郁眼光看待。而这十年,那仅有的两张唱片,从来带在身边,在每个无趣与疾行的午夜塞进机舱,把车子不紧不慢地开着,依着顺序听完一遍,又来一遍。总像邂逅一个久违的故人,喝了点酒在那里自言自语地倾述,朝着每一个命定的寒冬进发。
其实在十二年前,就写过一篇名作《花儿在夏日凋零》的短文,第一节写的是:多少次暗暗告诉自己,不必老是死皮赖脸的去回忆;并且在缠绵的叙说中用那些一去不返的情节感动自己。终归于人于己都是不好的。一则是朋友都不愿活生生一个块头也不矮小的男青年,一天到晚凄凄切切掸拂着岁月的尘灰絮絮叨叨,看多了徒坏了人家情绪;二来沉湎在不尽的回忆中,不免耽误了现时的大好光阴,且必将错失了即将的美妙前程,吃力又不讨好。却到底是一股什么力量总是牵制了右手里这支派克钢笔的呢?多年前李皖写到校园民谣的高晓松《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那时候高正出了他个人最精彩也是最完备的一张唱片《青春无悔》,算是和刚刚消逝的青春做了完美的告别。在创作文案中有着他的不甘以及勉强。隔二年读到石康《晃晃悠悠》,在后记里这个三十几岁的北京人也是做了一通不短的追忆。说到二十七岁那一年完成了小说云云。使我注意到和高、石有一点相似的是今年我也二十七岁了!在过去的那个春天以及多雨的五月,回忆也是在我胸间泛滥开来。莫非二十七岁就应该是一个怀旧的最好年纪,三个九年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消耗掉了,不牛反刍般的回味一下也是不应该的。
而最后一节写的则是:我的那些花儿必将在这个夏日凋零,而我的另一些花儿正在另外的一些夏日悄无声息的开放,美丽而又娇艳。我所要做的不过是重复着一场又一场的告别,无论它是兴奋快乐还是痛苦忧愁,甚至伤痕累累。
这样的两节恰乎是一段时不我待的哀悼,它们的脆弱非要腆着脸说,其实也和朴树的遭遇如出一辙。等将他最新的这首《平凡之路》听到三十三遍,你的故事讲到了哪?这样的问句何尝不是叹息。
所有一路相随的歌者,皆随着我们一道老去,死的有,颓废的有,当然飞黄腾达、抑郁至今的也有,即使从未谋面,一样能从三言两语中揣测得出之于他人同时之于自我的浮华抑或悲催世界。也许再见、再听,已经再难钩沉得出当日的汹涌澎湃,再难焕发出荷尔蒙激昂的青春年华,所留下的更多的还是记忆的反刍,那隔宿的滋味,发酵成酒,滴滴动心,开瓶即醉。
我们一路奔跑,在不期然而然的一节休止符中,如同逝者归来,让你飘散如烟,再见亦难,后会无期。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