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自己的平凡,然后继续前行
坦白说我第一遍听这首歌的时候也觉得一般,甚至有点小小的失望,和朴树从前的些作品相比,这首歌确实相对逊色一些。《白桦林》和《那些花儿》且先不论,要知道这个人是曾经写过《活着》、《旅途》、《九月》这些或沉重或忧伤或迷茫的歌曲的。但是在完整的歌词出来后,我重新去认真听了这首歌,然后我被打动了。我不知道歌词中韩寒和朴树各自占的比重有多大,也不知道“平凡是唯一的答案”这句歌词到底出自朴树之手还是韩寒,如果是韩寒,那么我认为韩寒不愧是朴树的粉丝,这句歌词无比贴合朴树的人生经历和他现在的生活状态。
关于这首歌,其实很多年前,朴树就同一个主题写过另外一首歌,那就是《活着》:
活着
词曲:朴树
你看那些可怜的人
正缝缝补补 唯唯诺诺
这么活着 又算什么呢 让我搞不懂
我有那么多的理想
我还有那么大力量
我要改变世界
任凭我想象
隔壁老张对我讲
年轻时我和你一样狂
天不怕 地不怕 大碗喝酒 大块地吃肉
后来摔了跟头 老了 就变得谨小与甚微
就忘了梦想只乞求能够平安地活着
我是要做个英雄
要吃好大一片天空
现在懂了这都无所谓
我吃饱就行了
我们都是很柔软的动物
活在壳里 发誓抵抗
最后不过丢盔卸甲 慢慢地顺从
我们都是很微小的动物 不足道
如果想要快乐一些
就要忘掉世界的辽阔
我们都是很可怜的动物
来到这个世界 受点委屈 受点刺激
这么苟且的活着
我们都是很那个的动物
活在自己身边
这么看着 这么干着 这么凑和
这么快乐的活着
有时我很快乐
有时我很难过
直到将来会变成老张活得像条狗
这种现实只能接受
能干干着 不能干看着
这一生会很快地过完
两首歌都是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现实。写《活着》时朴树大概26岁,写《平凡之路》的现在,朴树40岁。这两首歌都告诉我们人生最后都要归于平凡,归于庸碌,但是二者的情绪和心态上可谓天差地别。《活着》里你能很明显的感受到不甘,无奈和愤愤不平,年轻的朴树(其实也是年轻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生活是苟且,这样的生活是丢盔卸甲的妥协。可是14年后的《平凡之路》你能够听出来他内心的平和,也还是有一些些的小忧伤,但更多的是坦然。“我不过像你 像他 像那野草 野花”,是的,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里平凡的一员。当然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也是一种妥协,但是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一种成熟。
【有人说,人家朴树唱:平凡是唯一的答案。是因为人家不平凡过,对于始终平凡的我们,这歌有什么可戳G点的。】
至少我不是这样理解的,也许我们一直平凡,始终路人,我们不曾“跨过山和大海”也不曾“穿过人山人海”,但是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曾有很大的梦想,都曾渴望过不凡,好像《活着》里的歌词:
我有那么多的理想
我还有那么大力量
我要改变世界
但往往现实会无情地告诉我们,这世界上真的能够不凡的,能够出类拔萃的人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我们都只能庸碌平凡的过完一生。年轻的我们都“曾经失落 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认识到这样的现实的最初真的是很痛苦的。
昨天听到这歌我第一时间想起的是路遥《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的经历当年在我遭遇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这句听起来很装逼,但确实是事实)时,曾经抚平过我的不甘,让我知晓即使在最平淡的生活里亦可有不平凡的内心世界。最重要的不是你生活在哪里,而是你如何面对生活。我想朴树的这首歌其实也是一样的,都是经过漫漫人生路后的一点感悟:正视自己的平凡,继续前行。所以我是不认为这首歌消极的。
时间无言 如此这般 明天已在
风吹过的 路依然远 我们的故事还要继续讲下去
-------------------------------
其实这首歌里我最喜欢的一句不是“平凡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我不过像你 像他 像那野草 野花” 不知道有几人能够体会【不过】这两个字所包含的种种。
关于这首歌,其实很多年前,朴树就同一个主题写过另外一首歌,那就是《活着》:
活着
词曲:朴树
你看那些可怜的人
正缝缝补补 唯唯诺诺
这么活着 又算什么呢 让我搞不懂
我有那么多的理想
我还有那么大力量
我要改变世界
任凭我想象
隔壁老张对我讲
年轻时我和你一样狂
天不怕 地不怕 大碗喝酒 大块地吃肉
后来摔了跟头 老了 就变得谨小与甚微
就忘了梦想只乞求能够平安地活着
我是要做个英雄
要吃好大一片天空
现在懂了这都无所谓
我吃饱就行了
我们都是很柔软的动物
活在壳里 发誓抵抗
最后不过丢盔卸甲 慢慢地顺从
我们都是很微小的动物 不足道
如果想要快乐一些
就要忘掉世界的辽阔
我们都是很可怜的动物
来到这个世界 受点委屈 受点刺激
这么苟且的活着
我们都是很那个的动物
活在自己身边
这么看着 这么干着 这么凑和
这么快乐的活着
有时我很快乐
有时我很难过
直到将来会变成老张活得像条狗
这种现实只能接受
能干干着 不能干看着
这一生会很快地过完
两首歌都是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现实。写《活着》时朴树大概26岁,写《平凡之路》的现在,朴树40岁。这两首歌都告诉我们人生最后都要归于平凡,归于庸碌,但是二者的情绪和心态上可谓天差地别。《活着》里你能很明显的感受到不甘,无奈和愤愤不平,年轻的朴树(其实也是年轻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生活是苟且,这样的生活是丢盔卸甲的妥协。可是14年后的《平凡之路》你能够听出来他内心的平和,也还是有一些些的小忧伤,但更多的是坦然。“我不过像你 像他 像那野草 野花”,是的,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里平凡的一员。当然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也是一种妥协,但是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一种成熟。
【有人说,人家朴树唱:平凡是唯一的答案。是因为人家不平凡过,对于始终平凡的我们,这歌有什么可戳G点的。】
至少我不是这样理解的,也许我们一直平凡,始终路人,我们不曾“跨过山和大海”也不曾“穿过人山人海”,但是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曾有很大的梦想,都曾渴望过不凡,好像《活着》里的歌词:
我有那么多的理想
我还有那么大力量
我要改变世界
但往往现实会无情地告诉我们,这世界上真的能够不凡的,能够出类拔萃的人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我们都只能庸碌平凡的过完一生。年轻的我们都“曾经失落 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认识到这样的现实的最初真的是很痛苦的。
昨天听到这歌我第一时间想起的是路遥《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的经历当年在我遭遇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这句听起来很装逼,但确实是事实)时,曾经抚平过我的不甘,让我知晓即使在最平淡的生活里亦可有不平凡的内心世界。最重要的不是你生活在哪里,而是你如何面对生活。我想朴树的这首歌其实也是一样的,都是经过漫漫人生路后的一点感悟:正视自己的平凡,继续前行。所以我是不认为这首歌消极的。
时间无言 如此这般 明天已在
风吹过的 路依然远 我们的故事还要继续讲下去
-------------------------------
其实这首歌里我最喜欢的一句不是“平凡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我不过像你 像他 像那野草 野花” 不知道有几人能够体会【不过】这两个字所包含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