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那个夏天
1994,我17岁,第一次逃离学校,到我们市里的一个厂里做临时工。
每天在锅炉、厂房、库房之门跑来跑去。天气很热,工作之余,满腔的荷尔蒙无处渲泄。拿到第一个月的工钱,跑到市区连看了三天的录相。最后从录相厅出来,眼睛似乎已经看不清东西,想吐。大街上,伴着“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的靡靡之音。
买了个单放机,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还知道清楚这是个什么东西。
我记得,每天收工后,最大的享受,就是戴上耳机,听。
《梦》,这是我在这盘专辑里最喜欢听的一首歌。
雨声中,一双高跟鞋,带着我们的幻想,慢慢走近,又慢慢走远。歌声响起,如诉,如喃。梦里梦到了你,梦到个笑话,梦到了所有的美好,和我的家。于是,我看到了香车,看到了美女,看到了草原上的小木屋,梦间,所有的东西若即若离,于是呻吟,于是叹息。讴歌的电吉他并不花俏,却带着我们的梦忽高忽低。最后,在宁静、低沉、有力的合声中,宝马带着美女,开走;在一阵鼓声中,小木屋开始摇曳,终于万赖俱寂,终于轰然倒塌,于是,梦碎。
《梦》,我听过面孔的最好的歌。
摇滚北京2火了之后,面孔成名,成名后,趁热推出了自己的专辑《火的本能》,当时的乐评推荐,说面孔乐队觉得收录在《摇滚北京II》里的单曲有点“软”,所以在新专辑内把这首曲子加了一下“硬”,但在我听起来,却失了当年的味道。
这首歌听完,换到背面,用铅笔转两圈,就是山歌,我另外一首爱听的歌。
我们是疯狂之后的希望,还要用血泪哺育才能成长。
此外,难以想像,一首很先锋的《把门打开》,歌者竟然是后来很主流的《大中国》的高枫(2002年,英年早逝)。
还有《北京时钟》,一首向上的曲子,里面穿插的相声、京剧,京味十足。
很多歌,听过就会唱。
很多词,要经历后才懂。
可惜,这盘合辑在当时摇滚疯狂的年代,并没有出CD,只有磁带,很长一段时间,在网上没有可下载的资源。
这一盘合辑里的乐队,印象里都没有存在很长时间。
但他们留下了1994的那个夏天。
每天在锅炉、厂房、库房之门跑来跑去。天气很热,工作之余,满腔的荷尔蒙无处渲泄。拿到第一个月的工钱,跑到市区连看了三天的录相。最后从录相厅出来,眼睛似乎已经看不清东西,想吐。大街上,伴着“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的靡靡之音。
买了个单放机,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还知道清楚这是个什么东西。
我记得,每天收工后,最大的享受,就是戴上耳机,听。
《梦》,这是我在这盘专辑里最喜欢听的一首歌。
雨声中,一双高跟鞋,带着我们的幻想,慢慢走近,又慢慢走远。歌声响起,如诉,如喃。梦里梦到了你,梦到个笑话,梦到了所有的美好,和我的家。于是,我看到了香车,看到了美女,看到了草原上的小木屋,梦间,所有的东西若即若离,于是呻吟,于是叹息。讴歌的电吉他并不花俏,却带着我们的梦忽高忽低。最后,在宁静、低沉、有力的合声中,宝马带着美女,开走;在一阵鼓声中,小木屋开始摇曳,终于万赖俱寂,终于轰然倒塌,于是,梦碎。
《梦》,我听过面孔的最好的歌。
摇滚北京2火了之后,面孔成名,成名后,趁热推出了自己的专辑《火的本能》,当时的乐评推荐,说面孔乐队觉得收录在《摇滚北京II》里的单曲有点“软”,所以在新专辑内把这首曲子加了一下“硬”,但在我听起来,却失了当年的味道。
这首歌听完,换到背面,用铅笔转两圈,就是山歌,我另外一首爱听的歌。
我们是疯狂之后的希望,还要用血泪哺育才能成长。
此外,难以想像,一首很先锋的《把门打开》,歌者竟然是后来很主流的《大中国》的高枫(2002年,英年早逝)。
还有《北京时钟》,一首向上的曲子,里面穿插的相声、京剧,京味十足。
很多歌,听过就会唱。
很多词,要经历后才懂。
可惜,这盘合辑在当时摇滚疯狂的年代,并没有出CD,只有磁带,很长一段时间,在网上没有可下载的资源。
这一盘合辑里的乐队,印象里都没有存在很长时间。
但他们留下了1994的那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