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放手
她的音樂,如今只能鮮活在特定的窄巷裏。瑪麗亞凱莉恐怕是如今在排行榜前列少有還能見到的上世紀九十年代符號。與她同期的紅歌手大多很少再有這樣的商業戀戰。而儘管步伐減慢,她卻依然不知疲倦,炮製一首又一首商業單曲,推向電台與數字發行平台。其結果,多少有些事與願違。終於在五年之後,她最新的錄音室大碟姍姍來遲,然而唱片的發行與宣傳方式,終究已經到了新的境地。無論是她炒掉的好友Randy Jackson, 還是後來啟用的好友Jermaine Dupri, 兩者在她的經紀人座椅上皆難以施展,先行宣傳的曖昧拖沓,與歌手本人的力不從心,將這張大碟又足足翻新一年,從主題到細節,都承受了整容式的修剪,其繁複之處,何嘗又不是一次嘔心瀝血的Photoshop.
除了繼續一手包辦自己的音樂內容與包裝行銷,瑪麗亞凱莉首次全權擔任自己的executive producer,力圖讓整張專輯全面折射自己。專輯名也繁瑣地從賓到主,由英及法,《Me I am Mariah: the Elusive Chanteuse》就怕有1微米沒能發散她的特色。而歌手地獄式的重錄與再製作,讓人難以辨認大碟的本來面目。瑪麗亞凱莉曾經將The Art of Letting Go定為專輯標題,最終將這首歌排除在了專輯普通版之外。這張大碟再次淪為了她個人光環的附屬。
經過寸寸斧鑿,大碟呈現出精湛的雕琢技藝,圓潤,通透,看上去可供把玩,卻免不了帶著濃濃的人工添加味道。回顧瑪麗亞凱莉的環球之路,第一張專輯charmbracelet她傾力的自我複製之外,從emancipation, 方程式,再到Memoirs, 瑪麗亞凱莉用了三張專輯來延展自己的ID,哪怕在上個世紀,她在Sony唱片發行的專輯已經從各個角度展示了她的組成,不管前夫如何操縱,她的個人氣質早就顯露無疑。在如今她還要反覆定義,展示自己,唯恐遺漏。
而無論怎樣的延展,續寫,增補修訂再附錄,在新專輯裏面,她倒並不是想抄襲自己。環球發行的四張自我備註大碟中,她一直嘗試著創造出自己新的音色和音效。可惜,無論她怎麼奮力把球拋出去,也無論這些聲音劃出怎樣的拋物線,最終還是落回了她的安全區。在大碟中,層層疊疊的和聲,擁擠的唱詞,以及講好放手卻最後忍無可忍爆發的高音,幾乎快要被她折磨成auto tune。這些都成了重物,讓她的音樂飛不起來。毋需提的,還有幾十年如一日的歌詞立意,情歌已經可由子女代筆。
在九十年代,她從來沒理會過當時流行怎樣的音樂。在如今,她同樣不理會。不同之處在於,當年她走在前列,發聲即成風潮,如今她的漠然,只會為她打造出不新鮮的產品。無論她的歌曲打造得多麼絢爛,都常常伴隨著陳舊的合成器音色,冗余的演唱段落,還有捲入氣旋一般的人聲層次。而從來自視甚高,不屑與所謂當紅製作人合作的她,也因Mike Will Make it破功。Faded這首歌與此前風評較差的單曲You are Mine同質化嚴重,卻還遠遠不及後者製作精準。Supernatural不見得難聽,但炫耀滿滿,每逢打開則好像誤入歌手的朋友圈,被迫目睹全家福一樣令人無措。片末Heavenly頗有強行傳道的意味,但事已至此,還有什麼值得安撫?
平心而論,這一張大碟歌曲創作,比所有環球出品的大碟都要更加體面,質素也相對最整齊。無奈擺在歌手面前,是看似謙卑實則龐大的自我執念,已經不是一首The Art of Letting Go可以超渡。可惜了碟內數首好歌,初聽相當精彩,行進三分鐘之後掃興之事接踵而來,遠行之後無好景。讓人擔心的,不是歌手日漸疲累的嗓音,而是她自我束縛的心境。
除了繼續一手包辦自己的音樂內容與包裝行銷,瑪麗亞凱莉首次全權擔任自己的executive producer,力圖讓整張專輯全面折射自己。專輯名也繁瑣地從賓到主,由英及法,《Me I am Mariah: the Elusive Chanteuse》就怕有1微米沒能發散她的特色。而歌手地獄式的重錄與再製作,讓人難以辨認大碟的本來面目。瑪麗亞凱莉曾經將The Art of Letting Go定為專輯標題,最終將這首歌排除在了專輯普通版之外。這張大碟再次淪為了她個人光環的附屬。
經過寸寸斧鑿,大碟呈現出精湛的雕琢技藝,圓潤,通透,看上去可供把玩,卻免不了帶著濃濃的人工添加味道。回顧瑪麗亞凱莉的環球之路,第一張專輯charmbracelet她傾力的自我複製之外,從emancipation, 方程式,再到Memoirs, 瑪麗亞凱莉用了三張專輯來延展自己的ID,哪怕在上個世紀,她在Sony唱片發行的專輯已經從各個角度展示了她的組成,不管前夫如何操縱,她的個人氣質早就顯露無疑。在如今她還要反覆定義,展示自己,唯恐遺漏。
而無論怎樣的延展,續寫,增補修訂再附錄,在新專輯裏面,她倒並不是想抄襲自己。環球發行的四張自我備註大碟中,她一直嘗試著創造出自己新的音色和音效。可惜,無論她怎麼奮力把球拋出去,也無論這些聲音劃出怎樣的拋物線,最終還是落回了她的安全區。在大碟中,層層疊疊的和聲,擁擠的唱詞,以及講好放手卻最後忍無可忍爆發的高音,幾乎快要被她折磨成auto tune。這些都成了重物,讓她的音樂飛不起來。毋需提的,還有幾十年如一日的歌詞立意,情歌已經可由子女代筆。
在九十年代,她從來沒理會過當時流行怎樣的音樂。在如今,她同樣不理會。不同之處在於,當年她走在前列,發聲即成風潮,如今她的漠然,只會為她打造出不新鮮的產品。無論她的歌曲打造得多麼絢爛,都常常伴隨著陳舊的合成器音色,冗余的演唱段落,還有捲入氣旋一般的人聲層次。而從來自視甚高,不屑與所謂當紅製作人合作的她,也因Mike Will Make it破功。Faded這首歌與此前風評較差的單曲You are Mine同質化嚴重,卻還遠遠不及後者製作精準。Supernatural不見得難聽,但炫耀滿滿,每逢打開則好像誤入歌手的朋友圈,被迫目睹全家福一樣令人無措。片末Heavenly頗有強行傳道的意味,但事已至此,還有什麼值得安撫?
平心而論,這一張大碟歌曲創作,比所有環球出品的大碟都要更加體面,質素也相對最整齊。無奈擺在歌手面前,是看似謙卑實則龐大的自我執念,已經不是一首The Art of Letting Go可以超渡。可惜了碟內數首好歌,初聽相當精彩,行進三分鐘之後掃興之事接踵而來,遠行之後無好景。讓人擔心的,不是歌手日漸疲累的嗓音,而是她自我束縛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