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手玫瑰的艳俗说开去

说起二手玫瑰乐队,那绝对是中国摇滚界的一朵奇葩。浓妆艳抹的妆容,大红大绿的女装,骚包的表情、二人转,二手玫瑰以其艳俗、妖冶、骚情的特色在中国摇滚湿润润的嘴唇上抹上了一道浓艳的口红。从歌词到曲风,从妆容到表演,一群糙老爷们在台上撩骚、挑逗、调侃,放浪,侧目也好,震惊也罢,甚至斥其二尾子的也大有人在,俗也俗到极致。但无可否认的是,二手玫瑰出道十多年来,正被越来越多的乐迷所接受甚至喜爱。抛开个人好恶不说,从二手玫瑰的出现到走红,透过他们表面的妖冶、艳俗可以窥见一些有意味的东西出来。
这还要从很远的2000年说起,甚至再往前回溯一点,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那时候的很多摇滚乐队还整体处在地下的愤懑期,基本所有的摇滚乐队都被称之为“地下摇滚”,以及“非主流音乐”(我尚记得那时“非主流”还是个褒义词,是一种不屑与主流流行音乐为伍、绝对划清界限的孤傲和坚持)。对中国当代艺术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90年代有股叫“艳俗艺术”的潮流大行其道,特别红火,祁志龙的《中国姑娘》、方力钧的大笑脸以及后面周春芽的“绿狗”都成为那个时代的艳俗艺术的标志和表情,大红大绿,大艳大俗,一种结合着“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裹挟着商业消费文化的艺术潮流堂而皇之粉墨登场。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可以发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和流行文化成为消费社会的主宰。旧有的传统价值观逐渐崩坏甚至坍塌,一种“暴发户”式的审美取代“高雅”成为价值主流,艳俗的色彩,庸俗的日常生活,媚俗的时尚与心态成为当时的社会图景和时代语境。
说这么多,只是想摸清楚这种“艳俗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流行的原因,以及在这种艺术潮流影响下的中国摇滚出现的改变与转向。可以说“艳俗艺术“的滥觞到摇滚这一脉被”二手玫瑰“很好的接上并发扬光大了。从”反对崇高“到今天的这种”认真你就输了“的大众文化语境中,严肃而一本正经的摇滚批判和理想主义显得非常尴尬。严肃被哂笑,崇高被消解,批判显得无用,玩世、泼皮、艳俗主义在一片嘻嘻哈哈中粉墨登场。说道这种场面,我的脑海中除了方力钧的大笑脸,就是”二手玫瑰“的登台演唱戏子装了。褪去精英主义的长袍转而乐于拥抱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并结合民间艺术和流行元素,嬉笑、戏谑、讽刺、玩闹、调侃、玩闹,表现欲望与暧昧、虚无与浮躁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图景成为一种新的呈现、表达途径和方式。
很多人听二手玫瑰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新鲜,有意思,但我想说的是二手玫瑰从根底上来说,还是一个很严肃的乐队。浓妆艳抹的妆容、骚情十足的歌词甚至妖娆的表演形式不过只是皮相,更容易让人接受而已。在反讽、自嘲、幽默、揶揄、玩笑的背后,二手玫瑰的很多歌大都蕴含着沉重的主题。梁龙对社会,对人心有一种狡黠的洞察力,切中当下,但又保持着暧昧的距离。他以一种更艳、更俗、更媚,更无所顾忌的形式将那些消费社会中病症、人心中膨胀的欲望、男女之间“廉价的爱”、蝇营狗苟的破逼事儿、虚情假意、卑劣猥琐以夸张、反讽、调侃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人在嬉笑中震惊、玩闹时沉默、洋洋自得时警醒。仔细想想,那些俗人逼事儿,不就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么,那些无聊无趣不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状态么。
“为何人与人作对,为何人让人流泪”、“一刀砍死你,砍死砍自己”、“也许是亲人呢,也许朋友呢,也许是爱人呢,也许是自己呢”诸多如此,听二手玫瑰有时会听出一种透过现实的悲凉之感。“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乐,且听那锣鼓喧天中自有人心的落寞,看那欢欢喜喜的人间自有黯然神伤的苦涩在。我们看二手玫瑰在台上像看小丑一样,却不知那小丑是我们内心卑微人格的映射。不安、无助、躁动又随波逐流,抱团取暖又互相勾心斗角冷不丁递出刀子,满脸堆笑活得像个孙子还自恋自赏像个大爷,惶惶如丧家之犬,无聊无趣追逐欲望迷失自我。二手玫瑰在众人热热闹闹时递过来一面镜子,人人看着哈哈镜哈哈大笑却不知镜中人就是自己。
所谓人世如戏场,人人都是戏子。各位看官,你看着别人笑,别人看着你哭。你笑他人大傻逼,自己傻到不自知。如此而已,想来真是件悲凉之事。
这还要从很远的2000年说起,甚至再往前回溯一点,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那时候的很多摇滚乐队还整体处在地下的愤懑期,基本所有的摇滚乐队都被称之为“地下摇滚”,以及“非主流音乐”(我尚记得那时“非主流”还是个褒义词,是一种不屑与主流流行音乐为伍、绝对划清界限的孤傲和坚持)。对中国当代艺术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90年代有股叫“艳俗艺术”的潮流大行其道,特别红火,祁志龙的《中国姑娘》、方力钧的大笑脸以及后面周春芽的“绿狗”都成为那个时代的艳俗艺术的标志和表情,大红大绿,大艳大俗,一种结合着“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裹挟着商业消费文化的艺术潮流堂而皇之粉墨登场。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可以发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和流行文化成为消费社会的主宰。旧有的传统价值观逐渐崩坏甚至坍塌,一种“暴发户”式的审美取代“高雅”成为价值主流,艳俗的色彩,庸俗的日常生活,媚俗的时尚与心态成为当时的社会图景和时代语境。
说这么多,只是想摸清楚这种“艳俗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流行的原因,以及在这种艺术潮流影响下的中国摇滚出现的改变与转向。可以说“艳俗艺术“的滥觞到摇滚这一脉被”二手玫瑰“很好的接上并发扬光大了。从”反对崇高“到今天的这种”认真你就输了“的大众文化语境中,严肃而一本正经的摇滚批判和理想主义显得非常尴尬。严肃被哂笑,崇高被消解,批判显得无用,玩世、泼皮、艳俗主义在一片嘻嘻哈哈中粉墨登场。说道这种场面,我的脑海中除了方力钧的大笑脸,就是”二手玫瑰“的登台演唱戏子装了。褪去精英主义的长袍转而乐于拥抱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并结合民间艺术和流行元素,嬉笑、戏谑、讽刺、玩闹、调侃、玩闹,表现欲望与暧昧、虚无与浮躁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图景成为一种新的呈现、表达途径和方式。
很多人听二手玫瑰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新鲜,有意思,但我想说的是二手玫瑰从根底上来说,还是一个很严肃的乐队。浓妆艳抹的妆容、骚情十足的歌词甚至妖娆的表演形式不过只是皮相,更容易让人接受而已。在反讽、自嘲、幽默、揶揄、玩笑的背后,二手玫瑰的很多歌大都蕴含着沉重的主题。梁龙对社会,对人心有一种狡黠的洞察力,切中当下,但又保持着暧昧的距离。他以一种更艳、更俗、更媚,更无所顾忌的形式将那些消费社会中病症、人心中膨胀的欲望、男女之间“廉价的爱”、蝇营狗苟的破逼事儿、虚情假意、卑劣猥琐以夸张、反讽、调侃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人在嬉笑中震惊、玩闹时沉默、洋洋自得时警醒。仔细想想,那些俗人逼事儿,不就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么,那些无聊无趣不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状态么。
“为何人与人作对,为何人让人流泪”、“一刀砍死你,砍死砍自己”、“也许是亲人呢,也许朋友呢,也许是爱人呢,也许是自己呢”诸多如此,听二手玫瑰有时会听出一种透过现实的悲凉之感。“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乐,且听那锣鼓喧天中自有人心的落寞,看那欢欢喜喜的人间自有黯然神伤的苦涩在。我们看二手玫瑰在台上像看小丑一样,却不知那小丑是我们内心卑微人格的映射。不安、无助、躁动又随波逐流,抱团取暖又互相勾心斗角冷不丁递出刀子,满脸堆笑活得像个孙子还自恋自赏像个大爷,惶惶如丧家之犬,无聊无趣追逐欲望迷失自我。二手玫瑰在众人热热闹闹时递过来一面镜子,人人看着哈哈镜哈哈大笑却不知镜中人就是自己。
所谓人世如戏场,人人都是戏子。各位看官,你看着别人笑,别人看着你哭。你笑他人大傻逼,自己傻到不自知。如此而已,想来真是件悲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