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网络歌曲的旗号,内地里还是标准文艺小清新
在过去关于唱片业的黄金时代里,电台、CD店作为传播和获得音乐最重要的渠道而存在,若哪个公司能拥有魏如萱这么一位歌手,一定是天大的幸运。闭着眼睛,只要她一开口,我们就能知道这是属于魏如萱的声音。此超高辨识度不仅在于她的音色,还有赖她独树一帜的音乐创作风格,这很容易能把她和其他歌手区别开来。可音乐毕竟是一门流行艺术,而不是死理性派逻辑推导。出道十年,从“自然卷”走到今天,魏如萱不时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但却一直未能有实质性的突破,认知度也停留在小众层面。为了获得更大的格局,她在2011年加入了“添翼创越”这家秉承“小而美”的音乐厂牌,也希望能把陈绮贞、卢广仲的成功经验转接到自己身上。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张《还是要相信爱情啊混蛋们》。很难想象,这个专辑同名歌曲会是出自著名跨界作家、诗人夏宇之手。曾经的文艺青年旗手,而今也学会了网络化语言,但剥开外衣,里头依然是如“那个叫做爱情自己的生老病死,虽然万念俱灰后奇迹才会降临”充满嚼劲的东西。因此,魏如萱也绝不是做出了一张类似王麟《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样的网络歌曲集,她的文艺劲儿丝毫不改。陈绮贞为其写的《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是一首典型的陈绮贞式小品,继承了《雨水一盒》的世界观,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专辑的Intro。此后,专辑大部分的时间里,魏如萱自己的词曲均是主轴,无论是“人山人海”的何山为她做的《巴黎的忧郁》,还是“宇宙人”小玉所做的《背景》,以及台湾新生代制作人翘楚韩立康做的《捉迷藏》,当然还有陈建骐这位老搭档炮制的那些作品,无论是披着怎样的外衣,你听到的还是那个魏如萱,能够在各种indie门派套路中自由穿行的才女。
和魏如萱过往的作品一样,这张专辑同样慢热,它无法第一时间抓住你的耳朵,但论整体感又几乎没办法挑毛病,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是魏如萱至今为止最成熟、也最精良的作品了。但她的格局也没办法因为这张专辑被改变,即使她的特质已经被放大到几近极致,可在时下的华语乐坛,以个人化情绪为出发点、而并非“倍儿爽”“生无所求”等或是喜大普奔或是悲悯苍生的主题,很难获得公众关注度。当然,每个歌手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魏如萱也没想自己要成为天后王菲,这也让她没有太多负担,因而能让我听到《暗室之后》这样文艺气质和画面感堪比雷光夏的歌曲。这是幸还是不幸?
(南都)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张《还是要相信爱情啊混蛋们》。很难想象,这个专辑同名歌曲会是出自著名跨界作家、诗人夏宇之手。曾经的文艺青年旗手,而今也学会了网络化语言,但剥开外衣,里头依然是如“那个叫做爱情自己的生老病死,虽然万念俱灰后奇迹才会降临”充满嚼劲的东西。因此,魏如萱也绝不是做出了一张类似王麟《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样的网络歌曲集,她的文艺劲儿丝毫不改。陈绮贞为其写的《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是一首典型的陈绮贞式小品,继承了《雨水一盒》的世界观,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专辑的Intro。此后,专辑大部分的时间里,魏如萱自己的词曲均是主轴,无论是“人山人海”的何山为她做的《巴黎的忧郁》,还是“宇宙人”小玉所做的《背景》,以及台湾新生代制作人翘楚韩立康做的《捉迷藏》,当然还有陈建骐这位老搭档炮制的那些作品,无论是披着怎样的外衣,你听到的还是那个魏如萱,能够在各种indie门派套路中自由穿行的才女。
和魏如萱过往的作品一样,这张专辑同样慢热,它无法第一时间抓住你的耳朵,但论整体感又几乎没办法挑毛病,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是魏如萱至今为止最成熟、也最精良的作品了。但她的格局也没办法因为这张专辑被改变,即使她的特质已经被放大到几近极致,可在时下的华语乐坛,以个人化情绪为出发点、而并非“倍儿爽”“生无所求”等或是喜大普奔或是悲悯苍生的主题,很难获得公众关注度。当然,每个歌手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魏如萱也没想自己要成为天后王菲,这也让她没有太多负担,因而能让我听到《暗室之后》这样文艺气质和画面感堪比雷光夏的歌曲。这是幸还是不幸?
(南都)